|
例一0 C9 j* x2 Q7 d
, @- y& C/ j2 {5 J
目前,三校生(指中专生、职校生、技校生)的问题引起社会很大的关注,据调查显示,三校生中,偏差行为与心理问题较突出,而其家庭也往往存在较多问题,父母离异及教养方式有问题的家庭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常态。因此,许多三校生的老师一直为学风不正而苦恼。请结合学校社会工作的概念与特点,探讨学校社会工作在三校生问题上的独特功能。' Z1 ?; T2 E* I' G4 r# {6 a* |
3 T, } U ~9 F" Y C答题要点
$ Q* F. \' n9 r: b6 P 5 \7 G" z- L6 p# V8 u3 L
* e7 E* i) d3 y, n4 {学校社会工作为政府、社会各方面力量或私人经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
1 y: `( }7 Z, ~ U9 e) e! m方法与技术,对正规或非正规教育体系中全体学生、特别是处境困难学生提供的专业服务,% A& I2 i4 f% b& f% W' p
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或学校解决所遇到的某些问题,调整学校、家庭及社区之间的关系,发挥学生的潜能和学校、家庭及社区的教育功能,以实现教育目的乃至若干社会目标。 A' s9 d" a# [( R
) ] S t; P$ O, L. u n* C
学校社会工作有其鲜明的特点:①是一种特殊的专业,整合了各种相关社会科学知识,来探究学生个体的社会和心理需要,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化解冲突,协调人际关系,促进生活幸福;②科学性:学校社会工作发展出个案、小组、社区等不同的专业方法,有其科学的理念与步骤,在帮助学生适应家庭、学校、社会生活方面已取得显著成效;③艺术性:学校社会工作以人为本,强调理念、价值、方法、技巧及其运用的艺术性,有助于激发学生潜能,解决其问题;④实践性:学校社会工作提供专业的服务,有很强的实践性与操作性,能切实解决现实问题。" l# k, J0 s _& @2 d; x: i
可见,与学校德育工作、管理工作、教学工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相对狭窄与分裂的功能相比,学校社会工作是一种独特专业、职业与制度,在解决三校生个人、家庭、师生关系及体制等问题方面有其独特功能:①协助处于不利地位的三校生,以实现教育机会均等;②促进学校、家庭、社区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形成教育的合力,更好地解决三校生多层面的问题;③协助三校生获得实用的知识和能力,以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④协助三校生获得适应变化的能力,使他们保持终身学习;⑤协助三校生人格发展和整合,完成社会化任务。
: K' X. e7 P4 z+ ?" k
1 W/ \& x1 l* `- j- h案例二 : I* k' Q- }- I! j
某私立中学初二(3)班的学生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部分学生学业锐良,学习积极性很高,部分学生则存在程度不等的厌学、逃学现象。5 @) X" ]/ V, h( ]' Q# \4 l
1 t$ Q* M2 I" S8 |
问
( c$ j0 S7 X5 s) n: f+ o8 b$ ]题
% J' B$ i5 j# [ F) M+ {1 l 3 m# `7 s0 U/ z3 `) B5 ~. X2 F
1.试运用社会工作的相关知识分析这部分学生厌学、逃学的可能原因。
3 D2 G% i& {3 |7 p6 L2.如果要对厌学、逃学的学生开展小组工作,请谈谈需要注意的事项。7 U7 F- c7 r& c. }. a$ B+ L2 e0 s# \
( }3 [# W1 V' t, [& X$ X
答题要点
- G; u4 h9 ~5 A0 u4 n8 \! ~2 {$ O. m
1.厌学、逃学是两个相辅相成的问题,一般而言,学生出现厌学、逃学问题,可能原因如下:④对任课老师的反感;②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③过分看重分数;④人际交往问题;⑤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和动机;⑥学习负担过重。逃学相对厌学而言,问题更严重,原因也更复杂。
7 g2 G7 U& p5 i/ w8 w* p% _7 z" ^5 K% E8 i8 Z [. k* j
社会工作强调从人与环境的互动看待问题,这部分学生厌学、逃学的现象,需要从学生自身因素、家庭因素与学校因素三方面分析深层原因。私立学校的学生家庭相对富裕,家长已为他们安排好未来,这可能抑制孩子的求学动机。当然,学生自身的学习态度、智能水平及学校的教学与激励方法也可能存在问题,社会工作者需要就不同学生的情况具体分析。. g7 \; Y, u7 x4 ~
2.要针对这些厌学、逃学的学生开展小组工作,需注意以下事项:①从小组工作本身来看,要适当采取和运用开放的态度和方法,对学生予以鼓励,凋动其积极性,增进对小组的认同,从而有利于小组目标的实现。同时,小组工作计划要注意灵活应变,要使这些厌学、逃学学生的年龄、兴趣与小组的性质、目标相适应。②从小组工作与学校其他工作的关系来看,要与行政性、命令性、自上而下的教育任务相区别,以学生为本.强调心灵分享,淡化功利色彩,充分关注这些厌学、逃学学生的发展需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