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104|回复: 0

[案例] 他们携手走过再婚”磨合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3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 徐晓玲(青岛市社会福利院) 2 d0 r5 k) A$ v
  王奶奶,72岁,半年前,经人介绍与常爷爷认识,相处不久,两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共同入住市老年公寓。对于两位老人的再婚,常爷爷的儿女表示理解。而王奶奶再婚前没有与子女商量,导致子女难以接受,不再登门。开始时,王奶奶自有一番道理:“我吃穿不用儿女操心,长辈的事情难道还得孩子举手表决?”然而,日子不长,王奶奶发现再婚的难处,老伴儿花钱大手大脚,入不敷出,令人难以容忍。在苦劝毫无结果的情况下,王奶奶决定结束这段婚姻,搬出老年公寓。: F- J# Y" T' J4 f4 v- G4 {% a. h

# h) Q# [1 q/ s8 ]' t5 ]再婚“触礁”
& C# m; V& ?; [, z1 O4 V6 I% V, b7 f: X
   据老年公寓的护理员反映,原本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王奶奶最近老是紧绷着脸,谁也不爱搭理。每日查房的大夫说:“以前王奶奶非常在意自己的健康状况,可她最近老是忘记吃降压药,血压骤升,有一次竟然晕到在厕所里,幸亏发现及时。提醒她按时吃药时,她就说:‘心烦,不如早死了’。”对于王奶奶的反常举动,社工认为有必要紧急介入。一日,社工来到王奶奶的房间,看见王奶奶正在收拾东西,地上放着大包小包,而常爷爷在一旁抽烟,闷不做声。社工与两人打招呼时,王奶奶有种警惕感,不愿意多说一句话,而常爷爷则说:“你们聊,我出去了。”说完,就走了出去。看来两人的关系很紧张。社工并没有询问两人的关系,而是关切地问:“王奶奶,听说您最近身体不太好?”
3 l- s2 M" ]' U+ E+ c  L' h; x
& x# Q) P- J1 X  王奶奶说:“不碍事,高血压,老毛病了。”社工说:“现在天这么热,您可得注意身体,高血压也不是小毛病,万一您有个三长两短,常爷爷和您的儿女都会很担心的。”一提到他们,王奶奶的声音哽咽了:“他们巴不得我早死呢。”社工忙说:“看您说得这么严重,凡事都要往好的方面想,您的孙子外甥不是经常来看您吗?上次您晕倒的时候,常爷爷忙前忙后的,多细心啊。我还看了青岛电台生活频道对常爷爷改装自行车的报道,还有您的镜头呢,那时您笑得多甜蜜啊。”提到开心的往事,王奶奶破涕为笑了,说:“老常平时对我也挺照顾的,只是他花起钱来太没数了,他的退休金是3000多,可是每月都不够花的,现在每月公寓的房间费和餐费都是我出的,我经常给他的儿女、孙辈买这买那,可他对我的孩子一毛不拔,让我觉得很没面子。”原来是因个人消费习惯引起的矛盾。常爷爷喜欢拍DV短剧,爱好摄影,改装自行车,还经常独自去各地旅游,这些开销都很大,所以每月的退休金虽然不少,却不够花的。王奶奶是离休干部,虽然收入不菲,却仍习惯于精打细算地过日子。现在公寓里很多老人都在背后议论,说老常看起来比老王年轻好多,当初是看上老王的钱多才跟她结婚的。王奶奶听到这些话后,愈加恼火,坚决想搬出老年公寓,离开常爷爷。 4 k/ a" J! W8 M4 G

( ]# }, [7 i2 t* {8 ~签订AA制婚姻协议
. I& ?/ n" A+ c8 V- `% Y5 n& S
: }0 s. D5 S5 [. c  E  在与案主王奶奶初次接触后,社工对她的问题进行了预估,并做出了介入计划: " f  E# h( D3 o6 m5 Q/ ]0 I  r
  1、王奶奶受周遭议论,导致其产生不良的情绪体验,一心想与老伴断绝关系。社工介入的目标是改变她的焦虑和不良情绪,重新认识与老伴的关系。
6 E( j6 e/ i7 `" Y  2、王奶奶是本案的直接案主,但是问题的导火索是经济问题,即她的老伴花起钱老不够节制,导致两人矛盾加深。所以,社工认为,常爷爷是本案的潜在案住,应该倡导他改变消费习惯,与老伴王奶奶共同承担两人的生活。
5 [0 x8 X7 p1 `: R; M  3、王奶奶的不开心还来源于与她儿女的关系紧张。当初王奶奶再婚时未征求儿女的同意,就急匆匆与常爷爷结婚了,其儿女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不再登门。王奶奶现在感到懊恼,认为当初不该那么草率,愈加思念自己的儿女。因此,帮助王奶奶及其家人“解除羁绊”,处理积怨,也是本案介入的重点。
2 X; B4 @$ ?  {1 T' K3 Y; E: {' c) m2 ?! |
  随后的日子,社工经常到王奶奶的房间,同她聊天,开导她,引导她回忆一些与常爷爷相识到携手走过的点点滴滴,从回顾中让老人重新体验快乐、尊严,也让王奶奶认识到常爷爷并不是想图她的钱财,是真心想找个互相依靠、互相照顾的人共度余生。社工还经常邀请王奶奶一起在公寓内散步,参加社工站举行的小组活动,让她感受到这里环境的清幽与人际关系的和谐,对这里愈发依恋,不急着搬出去。在参加了几次社工站“再婚老人俱乐部”举办的活动后,王奶奶提出想与老伴签一个AA制婚姻协议。社工对她的想法进行了鼓励,表示理解和赞同。王奶奶不好意思地说:“还是在俱乐部里学到的经验。” 3 ^2 N! M% ~7 Z! p: ]

3 c1 L' B* h- L9 s  与常爷爷的交谈中,社工委婉地表达了王奶奶的想法,即想与他共同负担老年公寓的费用,签订AA制婚姻协议。常爷爷开始不能接受,认为这样会伤了感情,社工邀请他参加了“再婚俱乐部”,让他认识到好多再婚老人用此方法清除婚前阻碍,婚后生活搭理得井井有条。在其他老人现身说法的影响下,常爷爷和王奶奶在社工及公寓其他工作人员的见证下签订了一个AA制协议:一、各自承担在老年公寓的费用;二、各自拥有自己的婚前财产,过世后,婚前财产归自己子女继承;三、婚后共同的日常支出由两人分担,个人消费由自己承担;四、对日常消费进行记帐,月底“审核”,看看哪些开支合理,哪些开支不合理,下个月进行调整;五、双方每逢假日,互赠对方孙辈礼物。 % \  K; I1 n8 z* E7 J
7 j' l1 m7 t) J- F. E# b
顺利度过“磨合期” - X% g' y5 f& U2 X
+ u3 [; J  f2 H. B' F" y9 z
  社工介绍常爷爷参加老年大学的摄影班,这样的话不论是拍外景还是冲洗照片,都能节省不少费用。此外,社工还注意培养两人的共同兴趣爱好,让他们在共同参与中增强相互信赖。王奶奶喜欢逛街,常爷爷以前对此很不屑一顾,社工就对他说:“您忍心让王奶奶一人上街啊,万一高血压又犯了怎么办?”常爷爷一听这话,马上改变态度,乖乖地陪老伴上街。实践证明,老伴儿买的东西总是比他买的物美价廉,常爷爷心服口服,以后买东西也会和老伴儿商量一下。以前,常爷爷出去旅游时总是独自去,王奶奶因身体不好而不愿同去。社工为他们介绍了一些近郊游路线,并对王奶奶讲了旅游对身体健康也有诸多益处。在与老伴儿一起去了近郊的大珠山、金沙滩后,王奶奶心情非常愉悦,觉得越活越年轻了。 " K$ q# g7 N/ Y) q& F

8 u7 D8 I' n) X4 `' W1 W1 D! K4 J  在王奶奶的孙辈来探望她时,社工请他们向自己的父母传达老人的思念之情,让他们多劝劝自己的父母。在母亲节的时候,社工还特意电话邀请王奶奶的儿女来参加以感恩为主题的活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王奶奶也表示当初应该事先征求儿女的意见,请他们原谅自己的草率做法。王奶奶的儿女倒是通情达理,对母亲的再婚并无异议,只是觉得母亲应该事先知会一声,这样也是对他们的尊重。
. t  [/ |- x, u) O
4 e6 V/ L7 \( a  经过两个多月,数次与案主王奶奶及潜在案主常爷爷的面谈,社工认为王奶奶的不良情绪已经改变,与老伴儿的关系有明显改善。常爷爷的消费习惯也有所改善,消费支出大大缩减。王奶奶与家人也解除了芥蒂,目前双方关系良好。
# P2 d# c5 {- s. d- g  Z3 v# B5 x/ [/ G5 n3 O
社工感悟 1 x) ]- x; j. W6 M$ p

! ^/ e1 a5 D* h" T/ m' y  在帮助案主处理与老伴的关系方面,社工运用了理性情绪治疗法。针对案主受他人影响产生的不良情绪,社工没有批驳她不理性的想法,而是帮助她分析境况,分析与老伴再婚后的有利条件是什么,困难是什么,帮助她重新认识与老伴的关系,同时充分尊重案主自决的原则。后来,案主没有选择离开,而是采取了与老伴签订AA制协议的方法。社工鼓励了案主的大胆想法,并协助她制订了具体的可行方案。 - z! X4 b9 }7 f) `0 \" k
; f1 e7 `0 k6 ?+ r
  通过怀旧,让老人们重新审视过去生活中的愉快经历,回顾过去生活中最重要、最难忘的事,让他们重新体验快乐,接受生活中好的一面和不好的一面,寻求和解和宽恕。这种方法对调整老人的心态十分有效。在此案中,社工引导王奶奶回忆与常爷爷在一起的美好时光,帮助她减轻了焦虑不安的感受,找回了自尊和荣耀。 1 `( i& Y( N5 T  K: }
" {$ ]; A5 C* {1 G- E
  重构老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要求社工有“家庭思维”。“家庭思维”提的是把老人看成是复杂的多代关系系统的一部分。在此案中,社工通过老人的孙辈去做他们父母的工作,然后社工再帮助老人与其家人沟通,在交流中增进互相理解和体谅。
2 @* t; }. e6 }. Q) ]2 f" [) a8 M6 w: c1 M# w$ B$ O; M
案例评析
  w8 J% \  I" F* f5 f: r- [8 u) k# U% ^% I
  再婚,是丧偶、离异老年人的一件大事,关系后半生的生活质量和家庭幸福。在笔者服务的老年公寓,有相当一部分再婚老年人,这些再婚老人往往感觉再婚难,力不从心,很多人草草地以离婚收场,造成新的痛苦,影响老人的身心健康。有人说,老人再婚如同“生水加生油”,短时间很难融合在一起,再婚后的离婚率居高不下。究其原因,有不少是因为再婚后“磨合”不好,过不了适应关,从而分道扬镳。因此,关注再婚老人的心理和生活动态,对他们多一些理解和宽容,协助他们正确的度过磨合期,是社工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同时,在个案工作中,还要充分尊重老人的自我选择,这能让他们增强自信。尽管在开始时,案主王奶奶表现地很无助,但社工并不急于给她拿主意,而是让她参加再婚老人俱乐部,在活动中学习再婚的技巧,最后与社工共同参与计划的制订和策略的选择,这有利于其自身问题的解决。对潜在案主常爷爷,社工也没有勉强让他接受协议,而是给他时间让他亲自去体会,这也有利于协议的执行,在实施协议的过程中更具有积极性和主动性。(2008年中国社会导刊社会工作第204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2-27 01:21 , Processed in 0.051984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