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 5 T- Z C/ p* i9 {/ H8 N, i
几年前,人们对“社工”一词还很陌生,现在开始日益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内。4月15日是“世界社工日”,高校社工专业毕业生纷纷报名参加于6月底举行的全国首次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而中国首批社会工作者将在今年8月底正式诞生。目前,北京、广东等地的报名者已超过1万人,而在新疆等西部省份,报名人数也已逾4000。
( q/ M5 k$ R% W! D" C# E3 M! ^! v2 t7 V W' G9 V
社会工作在发达国家已有上百年历史,社会工作者具有很高的职业威望和社会地位,被誉为“社会医疗师”。
" D* q8 z, M G7 |( N7 w' x* w9 M' H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增加。青少年犯罪、贫民窟、吸毒、失业、自杀、离婚、人口老龄化等问题,不是单靠政府一家可以解决的。解决社会问题为导向的社工专业,是伴随着近现代工业社会发展需要而产生的。职业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采取各种专业措施,帮助那些由于在经济上和社会环境中失调而陷于困难的个人、家庭或社会群体,此外还参与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预防方案的制订。在敬老院陪老人聊天的情感陪护,社区里协调邻里关系的调解人,医院里协调医患矛盾的人员,以及在监狱或看守所对罪犯或嫌疑人进行疏导、规劝的司法社工等,这些看似平常甚至不起眼的工作,却需要专业的技巧。0 _% I" B7 Q' q0 M. K' W
) S1 n$ |' r, k7 ?- e' ~
2006年7月1日,原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布了第九批国家职业标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标准正式公布,社会工作开始走上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道路。
0 T8 T9 }3 Z ` p' z; \# P, A v7 M
目前,社会对专业社工的需求与日俱增,但与之不相适应的是,高校的社工毕业生毕业后从事本专业的并不多。全国至少有200所高校设立了社工专业,以每所学校招收50名学生计算,每年毕业的学生就有1万名。据称,目前广州社工缺口达1.5万人,而多家高校所培养的人才仅数百。按说,如此供求失衡,社工应该是香饽饽了。可社工专业的学生就业远没有那么风光,而是充满苦涩。收入的低下令学生毕业之后放弃所学另觅新职,仅有一成左右的毕业生愿意从事专职工作。
8 E7 e+ `3 H7 ?: [0 K5 m' N
& }) S, U" x: b- S/ ^1 y! l 对此,上海市社工协会理事、浦东新区社工协会副秘书长姬中宪表示,社工岗位的薪水不具吸引力,更重要的是,市民对其社会认可度不高,让年轻人难以对这一职业“另眼相看”。
* H% x7 r# p. p" F$ V9 A8 x
! {% e; V7 T( z9 c1 ^; x$ M; S/ L2 v 姬中宪说,“目前社会上存在一个现象,一些可以提供岗位的单位意识不到社工的重要性;而另外一些单位意识到社工作用,却没有相应的岗位提供。这样势必导致社工专业的大量毕业生就业无门。” w6 \$ L2 ~7 t9 p0 \
0 ^# N+ x2 z$ ]; v2 r) Q 据悉,600万人口的香港拥有两万名专业社工,而1800万人口的上海却只有约3000名专业社工。即便在社工发展较早、较为成熟的浦东,目前6万余名活跃在社会管理和服务岗位的人员中,真正获得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的也只有约250名。2 ^# c- F* I8 X
! C" q( ?. _6 Z" f& [7 x; H6 g
民政部人事教育司副司长王建军认为,推进职业社工体制建设的根本举措在于出台一部《社会工作者条例》,这样才能使广大社工师的工作落到实处。王建军透露,民政部正在积极推动国务院将此《条例》列入其立法计划当中。“相信这部即将问世的法律,会为第一批中国社工师的成长,提供更多制度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