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3月23日 深圳商报 B2版
; b. o& y2 P# }4 p2 w3 A香港社工督导关心鼓励、耐心指导、细心栽培 * Q% ^% w! X% h% O. L( w/ E
深圳社工在校园“生根发芽” 9 @9 ], k8 s+ Z% l# {
# r- K8 U0 |+ s2 g郑 英 实习生 石明磊 * }0 X4 U2 [* |- z* q
2 A1 ?$ z f# Z: f; t8 T
明亮的窗户,干净的地板,充满童趣的漂亮墙纸,紫色绒面的沙发,这间让人感觉温暖、舒适的独立房间,正是驻校社工邱谦在深圳市罗湖区外国语学校的社工室。当记者来到这里采访时,邱谦正在和她的香港督导老师陈碧茜以及陈女士的督导助理张晓园探讨最近要在学校开展的亲子活动。! i2 W, m5 n; C% n8 ?
; K' I* L9 N; W. u' T说起优越的工作环境,以及手头上各项进展有序的社工服务计划,邱谦告诉记者:“这一切都来之不易!”作为首批驻校社工,在过去的一年里,她和其他的驻校社工需要面对各种的问题和困惑,曾经有过退缩甚至想过放弃的念头。正是有了香港督导陈碧茜一直陪伴左右,用专业的社工知识和经验为她们理清思路、梳理情绪,重新坚定信心,让她们能继续朝着既定的目标努力下去。
5 W" Z9 r1 }3 s3 `1 {' D; Y+ l9 c) c# l E( w
陈碧茜来自香港家庭福利会,这是一家在香港有着悠久历史的知名社工机构,在校园社工服务领域可以说是先行者,而她在香港从事校园社工已经有十多年。陈碧茜当初报名参加第一批深圳社工督导,就是想利用自己的专长为内地社工制度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Y6 e/ @% c" H% L8 k
3 C6 D. B# _( s+ J- x; x陈碧茜每星期都有两天半的时间在深圳,白天奔走于十多所学校督导驻校的深圳社工徒弟,晚上要查看一封封来自这批徒弟们的电邮,为他们完成的工作报告进行修改回复。
3 i1 P6 i% s$ v6 F$ }# } P7 |: r, d$ w" q+ n1 N l. t& X: u$ p
邱谦是陈碧茜13名徒弟当中的一个。去年3月,邱谦作为东西方社工服务社的社工,在与罗湖区外国语学校的双向选择会上成功获得该所学校的社工工作岗位。带着满心的期盼,她走进了这所学校。由于是首批驻校社工,邱谦和学校对彼此都有不了解,社工来学校可以做什么?工作如何安排?老师与社工该如何沟通合作?邱谦的第一个办公地点在学生处,虽然她努力去以一个大姐姐、好朋友的形象接近学生们,可一开始大部分的学生并不敢去学生处找她。1 J- t: O4 B1 Z' |/ G3 y8 ^
- \2 T) O/ H% T0 [5 M$ S1 o苦恼的她把这些情况向督导陈碧茜倾诉。对于刚刚起步的深圳校园社工服务,陈碧茜认为:“宣传很重要!”要让用人单位学校认识什么是校园社工,才能尽快地建立起学校社工工作的机制。“通过宣传起到沟通的作用,在彼此之间建立起信任关系!”陈碧茜经常在学校里转,跟学校领导、老师们宣传社工服务,她也一直要求徒弟们要利用各种场合宣传社工工作。正是由于香港督导的多次出现以及深入交流,学校对驻校社工的信任度不断增加,了解的大门打开了。( N2 C; h& R" O9 L6 z2 `
, s( o" H; R" H' F9 ?" I! B“把社会工作的原则、方法与技术运用到学校环境中,促成学校、家庭和社区之间的协调合作,协助学校形成教与学的良好环境,引导学生寻求个别化和生活化教育,建立健全的人格,习得适应现在与未来生活的能力,帮助其健康快乐成长。”陈碧茜认为,驻校社工应该朝着这个目标去努力。在她指导下,邱谦策划了一个学生与家长的“亲子活动”,策划受到了学校领导、老师的重视与称赞,活动也吸引了学生和家长积极的参与,由此邱谦的社工工作也逐渐被校方所认可。为了方便邱谦开展一对一个案社工服务,学校更是决定为邱谦单独开辟一个单独的办公室。3 O1 o' O( I9 ~* E2 @
# j4 d: Q6 K) I* F/ S3 l+ ^5 y
邱谦的遭遇在其他社工徒弟身上同样也出现过,陈碧茜总是不厌其烦地走访校方,协助社工们解决问题。虽然每周来深圳的工作时间有限,可陈碧茜的面孔早被各个社工所在的学校所熟悉。
, N( }3 L& W/ S1 g ]2 |* z0 I2 t: U+ b5 C" y
“不同于内地教育体制的香港经验在深圳并不是完全适用,怎样让深圳社工本土化?”这是陈碧茜一直在思考的问题。经验告诉她,社工工作除了要具有独立性,更需要很强的适应性。在不断的摸索与协调之中,他们将社工在学校的服务归纳确定为:个案辅导、家访、教育活动、康娱活动以及具有主题性和连接性的小组活动。正是这些专业的社工工作方式,让驻校社工的工作真正区别于教师的工作内容,驻校社工的独立性彰显出来。
1 y* \8 f! k+ M6 K0 g. n& r, A% K& Z0 d. E
为了更好的宣传学校社工的工作内容和进行服务工作,陈碧茜带着13名东西方社工服务社的罗湖学校社工利用学校暑假时间,编出了《我也可以飞》、《成长路上伴你行》等3本“个人成长计划教材”汇编。针对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围绕学生的成长、成才问题,以小组为模式,通过快乐轻松的游戏、测试等形式达到增进孩子与他人的沟通、向人倾诉、表达情感能力的目的。该书印制发到学校后,受到老师和孩子们的欢迎与喜爱。) I% H& z* c/ u. l) h) W u
+ w2 R. H. F. G7 n6 f7 k, a. h6 K. ]6 V
在陈碧茜与她的社工徒弟的不懈努力下,罗湖区13所社工试点学校的社工工作逐步趋于合理化、规范化,得到了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们的支持与配合。
4 x& t7 f, y8 b; l7 j" D& l2 y
% v. y/ a- X O* K2 B忙碌成了邱谦和其他的社工同仁们在过去一年里的代名词。“只有尽可能的运用各种社工专业技能,社工服务才能做出成效!”陈碧茜鼓励徒弟们不怕苦不怕累,社工之间相互资源共享,实现互助互惠,以便提高服务的效率。在取得优异成绩的背后,陈碧茜和这些社工们付出了难以想像的辛劳。每个社工每天都要面对平均2000多个学生的服务工作,除了辛苦,工作初期所受到的不了解、不信任更让这些毕业不久的孩子想到过放弃、辞职。这位香港师傅除了给出专业的社工实务辅导,还在心理疏导上为社工们提振信心、树立目标。
u# g5 x: k6 l- [. v g3 G: L) J+ s7 E" w' t
“用我们的态度去改变他们”,正是陈碧茜敬业、专业的职业工作信念,为深圳驻校社工鼓舞了信心,激励他们努力坚持下来。对深圳的这批徒弟,陈碧茜也感到非常欣慰,她充满信心地对记者说:“作为首批社工人才,他们将是一批非常宝贵的资源,将来社工制度在内地全面铺开,他们的经验学识将辐射和影响到全国!”, B6 ? c- ^/ K5 z+ n" p( O- b: b
- P2 v' ]2 j, t0 J
(本文由网站编辑摘自相关媒体,未经改动,不代表本站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