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737|回复: 0

[人物] 田玉文:戏剧社工的人生进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14 09: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莞清流 于 2012-8-14 09:15 编辑 9 L2 V+ |) z5 g3 @; C# D( V

5 N: l' u9 y8 s9 S4 b' r. ^                              田玉文:戏剧社工的人生进退
" r+ H) ?! ?5 X4 r
                                                                                  2012年08月13日来源:晶报
3 Q: D( T0 Z- E, k6 V+ R: T" B7 F" t5 j. N" y1 O/ z2 c/ v
* w# k8 Q9 a: A' Y2 j% l, W
                                                                                    《救救我》剧本手稿7 Y* `% r& t; Y; d+ }
5 e# y, Q. }# W1 S5 `- e
                                                                      慈展会上,市民围观创意剧《救救我》。- `, i9 B) `: g4 h# `

* V% `3 Q: l. B, w" p7 m; m- ]  z田玉文对青少年药物成瘾问题的严重性十分关切。

$ f5 h. ]1 @/ ]2 ^+ F                                                                      艾摩尔亲自为剧目设计了传单张和舞台背景。
# R9 t, D8 C7 u3 f( ^/ e4 Q
) N7 y3 J% ?# N. D
- w% w5 m$ x' W# p) W% q
      药物成瘾、戏剧、高中生,这些看似毫无关系的素材,却在慈展会组合成了一部引起轰动的公益创意剧《救救我》,这很不简单。能在半个月内出剧本、做舞美、选演员、排剧目,行内人一看就知道是有高人指点。这个人就是田玉文。一位来自台湾的戏剧社工,一位全职妈妈,一位退回家庭却被儿子重新拉回公益行列的人。
1 D, w! {; N/ O" H, T2 ^
       . M5 L+ e0 ]& O; H* K
      用戏剧的方式帮助他人
) F- N+ B1 {: x* P! {- W

! V3 `0 E: C/ V6 K, z: _( {& Q      创意剧的导演田玉文来自台北,1992年毕业后即开始从事戏剧社工公益,民众剧场的成功让她一时间声名鹊起。1996年以后,她消失于戏剧界,过起了恬淡的生活。16年后,她“重出江湖”,以义工身份支持点点做出了《救救我》。
$ l' x3 U5 }  K: v# q& N
& c, r  \: O: v7 I
      上世纪90年代初的台湾,新兴产业正发展得如火如荼。当初选择了经济,室内设计,服装设计等专业的大学生普遍受到社会的青睐。在大学选择了社会工作专业的田玉文,面临毕业后何去何从的人生抉择。后来,她幸运地遇到了后来在台湾戏剧界大名鼎鼎的钟乔老师,这彻底改变了她的人生之路。

, K  k$ V5 Q* F! b
" d" {* Y6 m; p      钟乔老师介绍田玉文进入了当时收费很高的民众剧团工作坊当一名社工,而民众剧团工作坊为了回馈社工,对他们实行了免会费的优惠政策。那时候每天天还没亮,田玉文就跟着师姐开始爬山。爬山过程很有趣也很不可思议,每天都要把自己想象成不同的动物,然后以“动物”方式来完成爬山过程。“哈哈,有时候,我真怕别人觉得我是个神经病。一段时间之后,我慢慢感觉到什么是表演。”田玉文回忆起从业最初的艰辛训练过程,不禁感激恩师的严格和执着。

2 ]% W2 F: v- G1 h& L5 V+ T% C
7 `* Q$ p7 T8 [1 p      “在工作坊的义工活动中,我收获了无数的人生体验。原来一个好的戏剧包括那么多的内容:音乐,灯光,服装,舞台,道具......从此,我就下定决心做一名民众剧团的普通社工。”戏剧社工的主要服务对象是社会弱势群体,包括自闭症儿童,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被老板长期拖欠工资的底层劳工等等。他们最大的特点就是在社会角色上常表现为弱者,但是他们的心理本来是健康的,只不过受到了不公正的待遇而产生一定的心理障碍。
( j7 @/ I8 a0 ~( {8 F7 T
1 p/ \- R3 I8 O; Q- R
       对于所关注的社会弱势群体,田玉文说,“我不愿意使用‘戏剧治疗’这个提法。作为一名戏剧社工,我对我的服务对象从来没有采取过一种‘治疗’的态度。也许其功能有‘治疗’的效应,但是采用‘治疗’一词,会让受者产生一种敏感。他们不是病人,他们只是在人生某个阶段遇到了不能解决的问题。我们可以用戏剧的方式让他们演绎出自己的处境,然后一起去正视并解决这些问题。”
0 P) y: @& q& r' G; r
8 E+ v" X% O+ a1 x6 _& i9 I
      儿子把她重新拉回公益圈
9 g8 R3 C' h, z& ~; g8 A0 `: h: ~
# M/ k' x' y/ j1 J+ M
      自离开台湾后,田玉文似乎远离了原来的社工圈子。这次和慈展会结缘,还有赖于儿子的“煽风点火”。
+ }1 l' P) V/ N4 R
+ e9 [8 V" m5 Y
       田玉文的儿子是深圳颇有名气的少年艺术家艾摩尔。艾摩尔热心公益,为自闭症儿童、乳腺癌康复、青少年药物成瘾等相关公益机构当过艺术义工,在很多公益场合都能见到他们母子的身影。
0 O* s; D# H5 ]2 ~, u- m
慈展会以前,点点青少年药物成瘾关爱中心的创办人周丽辉找到田玉文,跟她讲了自己在将近8年时间里,如何成功地挽救了药物成瘾的孩子的故事。周丽辉推己及人,希望全社会一起来关注青少年药物成瘾的社会问题。她通过艾摩尔知道田玉文曾经是戏剧社工,就请求她一起编导一部反映青少年朋友滥用药物并成瘾的剧目。" I0 p! i. _: n8 B' y$ J$ o" V0 [0 X

! j7 g: M. I- e3 k% o0 X* @! k       同是母亲身份,田玉文心里对青少年药物成瘾问题的严重性十分关切,同时对周丽辉热心公益的举动感动十分,马上就答应了周丽辉的请求。田玉文同时也向周丽辉提出自己的创作要求:让非演艺专业的孩子自己去诠释同龄人的故事。

; Q* E; S% U6 n7 ]  Q/ J2 S  {8 u# M2 q7 g1 A8 H' @7 Y
       儿子的支持,也是田玉文能顺利完成《救救我》的一大保障。艾摩尔不仅亲自为剧目设计了宣传单张和舞台背景,还每天坚持和妈妈一起去做工作坊去排戏。

1 U( ]) s4 D. H4 g3 t0 C2 S, ?, y# W! W
       慈展会最后一天演出结束后,艾摩尔曾在镜头前深深地拥抱了妈妈。那一刻,他们似乎又像一次打完了一场胜仗的战友。

; `; x) h' ?& }) v3 c4 ?8 c
" _& N% o" Z' Y3 I8 T, ^      “重出江湖”仍是轰动
3 O: p! P, n9 v0 o6 l- q6 `4 m

& [$ F+ W- d  a        和十几个毫无表演经验的高中毕业生在一起工作,田玉文却没有对此感到苦恼。“和上世纪90年代在台湾的公益活动相比,这次最大的不同体现在这群孩子演员上。当然,这主要是因为我的生活背环境有所改变。当时我在台湾从事民众剧场工作的身份是一个少女,现在我是一个妈妈。因此,这次对演员的包容度变大了,演员都是高中毕业生,很有个性,但我会克制自己,尽量用他们的方式和思维去沟通。”
% Z: d+ Q2 d. ~  }1 B) o
6 ^9 z/ s+ `5 C
       在正式排练的过程中,田玉文的戏剧工作坊让演员们大开眼界。7天的准备时间,我们只在最后两天才正式排练了4个小时,前5天时间都是在工作坊中进行游戏。

! H6 A, p& N' L: P
3 Y. ~  L$ x+ k# h2 A. d- u! m( Q" A       周立辉回忆,当时不能完全理解田玉文的做法,每天都在焦虑他们怎么不排练呢。田玉文则坚定地用自己的方式排戏:“在游戏中,编导和演员,以及演员和演员之间恰能培养起一种默契,因为游戏最讲求互相配合。有了这种互相配合的默契,在正式排戏时每个孩子都会结合他自己的人生体会,将自己当做真正的戏剧角色,当然能把这个剧本给演活了。总之,每个孩子都可以用属于自己的方法去表达,我们需要做的是鼓励他开放地去发挥。我把这次排练也当作工作坊来完成,我希望演员们在演戏的过程中也有收获。所有人都能在戏剧中获益,包括我自己。”

" h, L+ C: W3 Q' p/ h1 k1 W. N
! B% R0 D, l# j& R9 V  h; Q7 l( f       之后在慈展会上简单而令人印象深刻的演出,证明了田玉文是对的。《救救我》用一种几乎自然的方式讲述了一群孩子,因为家人的不关心和不理解,逐步走向药物成瘾的深潭,最后又接受了点点救助并戒除药瘾的故事。观众的掌声、媒体的报道、演员的成长……这些都证明了田玉文这次
2 U" f( `7 p+ l8 S  Y
6 @; d; p: E. i3 a     “重出江湖”的轰动。

3 M- b, v) _3 ^6 Y
) c! S" r2 Q. v& f  x/ t5 ^       慈展会之后,几乎每天都有不同公益人甚至商业机构找上田玉文,要求和她合作。田玉文的回答很简洁,也很明确:“离开台湾后,我淡化了社工的角色,选择了做一个好妈妈。我的孩子们都还小,他们都需要我的精心照顾和培养。当然,如果以后社工的角色和妈妈的角色能够协调得好,我会重新做回我以前喜欢的社工公益工作。”# \8 \% k) J9 {4 I. f

/ K( u- e- w, ]- M8 ]      选择, 做最真实的自己" F* X" f. \* T6 h

' o! X7 D3 I7 @# T$ k0 x       因为艾摩尔这个又漂亮又多才的金牛座男生,我认识了田玉文。我习惯叫她“艾妈妈”,我想这也不是我一个人的专属。很多时候,她就是那个在儿子背后帮他拿画夹、拍照片的慈母。田玉文笑起来很有气质,让我从第一眼就认准她是一个“高质量”的家庭主妇。
1 }( _3 p5 f3 G  G) o! W8 W" B% a: R  ?0 Y1 `
      田玉文一直认为做公益是一份很有意义的工作,可是她认为从长远来看,同时兼顾公益和养家糊口在当下比较困难。上个世纪90年代红极一时的台湾剧团后来很多都消亡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很多社工是在以兼职的身份在做工作。人,总要面对现实的许多问题,当然最理想的情况就是物质上能保障,精神上又有所收获。田玉文坦言自己一直是这样的幸运儿。
* W8 F9 Q& i8 {9 o" r' N' W
( Y9 C& o- n+ X2 w      在谈及将来会否以这次慈展会为起点,继续原来的公益事业时,田玉文显然有比较理性的思考。“这个必须看自己的人生角色定位和转换。”如今的田玉文,有4个可爱的儿子,大儿子艾摩尔更与她“互为经纪人”。她的生活里面,家庭是轴心,而公益仅是点缀。随心而为,不需尽力。
9 ]. h6 e4 n2 T/ I! k0 g6 ?* w; K+ r: b9 ?- w# |% Z. H
        这是我所欣赏和羡慕的。不管你是多么成功的一个人,如果你的成功是需要牺牲健康、家人来完成,那么你也是一个失败者。选择,做最真实的自己,其实比获得公众眼里所谓的成功来得更重要。(李妍琦)
: N9 r6 q- U* k) Z$ B
1 ^& F- s$ ?( Y  ?) ^  Y: G- W9 k- i

  S5 @4 g% r, j3 H2 ~  }- X; E3 v& J3 u0 }& [, B$ H

. b$ P- @: {2 D6 Y7 h: j) [原文链接:
http://jb.sznews.com/html/2012-08/13/content_2159692.htm

4 {) a4 l+ u) v. D#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4-5 01:22 , Processed in 0.049926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