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女性就业调查报告 . i0 B) o& o1 J Y
“河东狮吼”、“妻管严”、“母老虎”……越来越多的人戏说别再提什么“男女平等”了,如今女性比男性“牛”,实际情况真的如此吗?三八妇女节刚刚过去,让我们来仔细阅读一份来自市妇联的———5 W1 E7 K+ e; [5 {8 o/ M# g
) `& t7 z+ \. U 求职常常失望而归
( ?; l, ?3 A0 T, T4 \5 Y6 |# k) u: W, e9 K6 n9 I! G& |; a
同样经历了四年寒窗、同样学习了专业课程,但是面对就业,女大学生们却比异性多了几分性别的尴尬。我省某高校女大学生小张近期以来参加了多场招聘会,却因招聘单位开出的“性别要求”而连吃闭门羹,对此她很失望。小张说,虽然事先对这种现象已有了心理准备,但没料到用人单位为女性留的门缝竟会这么窄,“其实男人会做的事,我们女的照样会做,可能做得更漂亮!”0 Q, r) G" U* w8 O% I# W
! B, i0 [( _9 `2 Y 小张的遭遇并非个案,2003年我市一高校的1名女生作为3名男生的“搭配品”被分配到一家事业单位,几经周折后,3名男生得以就业上岗,而那名学业突出的女生却被退回了学校。理由是:“女生麻烦。”又如我市政法学院2001年毕业的一名女生,曾连续两年参加我省公务员考试,笔试成绩虽名列前茅,但每到面试就被莫名其妙地刷下来,至今仍未就业。( r2 B5 o1 Z- q( U ~8 O- S* B
a! y' }0 |+ C7 h3 [5 K
去年曾有这样一条新闻:“求职10次因是女性遭拒女大学生拍低胸照求职”,引起了全国的关注,当事人是女大学生小丽,她面对求职中的性别歧视无计可施,无奈之举使她成了新闻人物。
3 X, N# }- b! F0 b- ^; Z2 F
" S* P4 w* t6 f% H 一招聘单位人事处工作人员坦言:“我承认在应聘的毕业生中,不少女生的综合素质确实比较突出。但是,作为女性,她们本身有自己的弱势。比如,一两年工作刚刚上手,就要结婚生孩子,生完孩子重新投入工作时,又要有段时间适应新节奏。这些时间对我们用人单位来说,是很不愿意浪费的。”
* ?3 g" i- ~. J7 f4 q% I4 K! W8 u( Y4 Z5 O: r6 Q9 ]) v
日前,市妇联对西安理工大学、西北政法学院、西安财经学院三所高校的2003届毕业生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75%的女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过性别歧视,除此之外还有32%的女生遭遇地域歧视,更离谱的是还有13%的女生遭遇过外貌歧视。. B. b4 k% [; i# O: z) k# V0 M. R
3 P: ^2 @+ a0 I* x
在就业期望方面:79%的女生希望在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就业,男生为61%,而实际签约的女生仅有32%,男生则高达61%;在就业地域方面:希望在沿海城市就业的女生为53%,男生为44%,实际签约女生仅为20%,男生为23%,希望在省会城市就业的女生为44%,男生为23%,实际签约女生为21%,男生为35%。
% ?% T9 R* A$ i# v% D( r9 P l* M6 P+ D9 p1 Y7 q
从以上数字可以看出,虽然女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但实际就业层次不仅低于期望值,而且低于男生的签约率,而男生期望与实际间的差距却并不明显,同时女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也明显低于男生。! r! M' O, J7 O4 ~' V4 S+ A5 P0 Y* J7 @
% ]- C: @9 E& ~0 G
就职频频遭遇危机) v* \5 L0 C/ Z% }, C, Y: J
+ n/ C9 o. C( {$ r( w) L
西北工业大学妇女与权益研究中心在进行热线电话咨询时,相当部分的女工反映,单位经常让她们加班,节假日也不休息,身体受不了也不敢找车间主任,谁敢提意见就让谁回家。一位女工说:“我是纺织厂的女工,我们车间被私人承包了,工作期间我们车间的大门经常从外边锁上,上厕所都受到严格控制。而且老板总找各种理由延长上班时间,为了节约租费,他们硬让男女合用一个更衣室,中间也不做任何隔离,这让我们非常难为情,也感到难以接受。但是现在下岗工人那么多,能有个岗位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所以只有默默忍受。同时,一些企业还只使用“黄金年龄段”的女性,年纪稍大就面临着被开除的危机。3 G% @/ i; H5 j) X; @
2 L, m- \7 i& y 在提拔与使用上,女性大多也跳不出:“三多三少”的框框。即:虚职多实职少、配角多主角少、副职多正职少。为此,不少女性不得不一次次地更换工作环境,以求突破。) m; @+ S" S# v3 w; D* @
) r: d6 [. S" ]7 o
一位32岁的年轻女士曾经有过6次的跳槽经验。她说:“第一次是在私企上班,任厂长的秘书,当时令我特恐慌的是来自上司那有色的眼光和借酒发作的动手动脚,整天让我生活在一种白色恐怖里,实在忍受不了,就愤然辞职了。然后跳槽到一企业办公室任宣传干事,我在工作期间尽量发挥我的写作特长,勤奋努力,争取把工作做到最好,厂里的一些宣传活动大都是我一手策划的,我年年受到不同层次的表彰奖励,然而一次次的晋升机会总是与我无缘。虽然薪酬还算可以,但我就是看不惯那种认为女性不可重用的狭隘性别观。后来的几次跳槽也总是命运不济,不是遇到色胆包天的男上司,就是没有让自己闪光的工作环境。”6 s, y$ |/ ]4 K! F' O
. l9 q: G i3 p, m
面对升迁的“瓶颈”,更多的女性还是选择了沉默,以保住得来不易的工作机会。久而久之我们便看到了这样一种景象:开会时,女性通常会选择后面的位置,与上司保持距离,或和朋友坐在一起,感到较有安全感。她们潜意识中认为,前面的位置是留给主管及老板的,相反男性则会非常自然地坐在前面。8 V {$ W2 B: G, r4 H6 A: p
* ]. Y" I s" |# d1 M% p
据市妇联的工作人员分析,当前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随着国家对妇女高就业政治庇护的撤离,劳动力市场上对女性歧视成为必然。因此女性正规就业呈萎缩趋势。就业将变得越来越无保证,暂时的、非正规的、低报酬的、低社会保障的就业将越来越多。致使很多妇女获得签订正式、长期劳动合同的就业机会大大降低,面对较差的工作条件和待遇时,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抵制。) Z+ q, j* |: W2 n
, ]1 @ D0 y0 [0 ? 下岗夫妻感情撞上“冰山”: C! X' B6 U( c: K5 @& N& F G
+ N7 _* n4 I! l( R 年近40的下岗女工李某曾经是厂里的先进工作者,原本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的她下岗后像变了个人,一天到晚沉默寡言。婆婆几次当着她的面向邻居诉苦:“以后的日子不好过喽,一家四口得靠我儿子挣钱糊口”。显然,婆婆是有意说给她听的,要是以前,她早就吵起来了,可现在只得忍气吞声。下岗后,丈夫不再和她商量家庭的大小计划,夫妻关系远没有以前那么亲密。一天丈夫喝醉了酒,竟说她只会呆在家里白吃饭,她刚反驳两句,丈夫竟拳脚相向。后来屡屡发生的家庭暴力,使夫妻二人不得不办理了离婚手续。
# Z% ^1 v* ~3 a4 N
4 _% n6 p" l! |8 F# H/ u }* } 下岗所造成的经济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绪紊乱,成为夫妻感情破裂的导火索,我市某印染厂一下岗女职工,丈夫是另一国有企业下岗工人。丈夫下岗前收入稳定、家庭和睦,下岗后他心情郁闷,经常殴打母女二人,引发家庭暴力,造成夫妻感情破裂,最后导致家庭解体。
) j0 d: i0 g' Y$ h6 O& |: \; t- C- ?
据市妇联调查,因下岗失业而造成的家庭婚姻问题日益突出。数据显示:下岗前家庭和睦的80.4%,而下岗后家庭依然和睦的只有42.2%,比下岗前减少了将近一半;因收入减少闹矛盾占48.4%,因经济原因而离婚的6%,因父母下岗后收入下将使孩子教育程度受影响的占42.1%。可以看出,因下岗后经济困难导致家庭矛盾上升甚至破裂的占50%以上,这给家庭乃至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导致家庭暴力增加,家庭生活贫困,子女受教育问题突出。
% V X1 n: R+ s
+ r! z# J% K+ x6 @" q$ s+ b# V; | 另据数据显示,我市从业女性大部分集中在国有及城镇集体单位,目前不少国有企业及城镇企业经营并不景气,而不得不采用减员增效的方法,在同等条件下,女性成为了首先被裁的对象。另外在下岗女工大龄化、低学历的同时,也出现了低龄化、高学历的趋势。调查显示,30岁以下的下岗女工达10%,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达到16.8%。
/ u5 n z Q M* U+ W
' k* {3 P- O! `1 y1 o1 ]; M 女性下岗后,经济上不得不对男性产生依赖,直接导致家庭地位的不平等,进而引发夫妻争吵、家庭暴力、离婚等一系列问题。( k% Q- Z8 o7 g6 z$ M$ C
* Q0 C3 c8 ~# ]4 ]" b$ h/ i
四大因素制约女性就业3 M; r' ~7 @( K' u, I" O. ?" \/ r! e
) `7 h' Q, y7 t5 e6 b& H
原因一:教育投资存在性别歧视。- W9 d6 j5 m1 M
V6 @" P; G8 O' b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小学、中学、大学,女性入学历都低于男性,而且受教育程度越高男女相差比例越大,女性受教育机会少、时间短,无法达到社会一专多能的需求。
$ }( {7 d% H% S8 w3 v
: O( K- `! `8 D a7 n 原因二:对妇女生理价值扭曲,视妇女家庭责任感为弱点。
! v9 H% J ]/ V' F; i# a3 \& a. o8 R% P8 Y3 e3 ?: R
从生理角度来说,妇女要面临着孕期、产期、哺乳期考验。这“三期”不但影响着单位的效益,还要出资进行保护,致使许多单位不愿招收女工。事实上,妇女不仅是物质的再生产者,还承担着人类繁衍的任务,但这并没有赢得社会的肯定与尊重。近期以来,还出现了“让妇女回家去”的苗头,使家务劳动成为专有职业,这实际上就是在抹杀妇女的社会属性,归根结底是为女性就业设置思想障碍。2 y7 B7 \* N$ _6 ]: |
( M9 ~+ n- u) Z: d4 N+ }. g9 C, i+ Y
原因三:缺乏保护男女平等就业的法律条款。
6 j% ^- b! i% D9 h5 q% Y+ W/ f, W" M I5 E
对于女性就业,我国《劳动法》和《妇女权益保护法》都有着有关男女平等的条款,但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法规却没有明确规定就业歧视所要承担的具体法律责任,因此可操作性较低,无法对用人单位或明或暗的性别歧视起到应有的约束作用。
. U: d8 c u" V+ I3 c* N: }
% a: P* o/ `5 v" B8 Z B 原因四:女工生育保障制度不健全。
. s3 h! C3 |/ [" O
5 n4 ]( ?9 f x# i1 e s# i 目前,我市尚未建立社会化的生育保险机制,用人单位没有因招聘女工而获得适当的补偿,相反加大了人力成本,从而拒绝招聘女性。本报记者张瑾实习生段莹- i( Y, X. V: [" G- {! a9 B
来源:《西安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