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青翼社工网
# p$ v" ~3 k% `; y. G3 {/ n4 H J4 ]' T: P' T2 I
最近,《东莞时报》的一篇《七成深圳社工组织解体预言》以其耸人的标题、辛辣的语言吸引了深圳社工各界人士的关注。该文片面截取甚至曲解专家学者及前线社工的访问内容,给读者留下了深圳社会工作的发展仿佛危机重重的印象。本文将不探讨深圳社工事业的现状及未来将如何发展,而尝试探讨在东莞启动社会工作发展的背景下,为什么发出了这样的声音。4 E& D! U* c9 z# B1 Q' t
社工成高危人群?七成社工组织解体? 该文通过对几位前线社工的采访,得出了“社工成高危人群”这一结论。笔者没有与接受采访的社工一一进行对证,姑且不探讨该文是否截取甚至歪曲前线社工访谈内容。“从加拿大专门空运过来的一批试卷将运抵鹏星社工社,这些极度昂贵的试卷是加拿大专业心理测试卷,社工们在休息时通过测试,释放压力,分析自己是不是有问题。”这是发生在鹏星同工退休营的一幕,笔者作为参加者,只知道加拿大空运过来的是性格测试,而完全没有“分析自己是不是有问题”。要论证“社工成高危人群”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不仅要进行抽样调查,还要与其他行业进行对比分析,并剔除当时社会经济环境的影响因素。该文没有通过科学论证,而是通过预设立场、主观臆测的方式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实在让人不敢苟同。 “七成社工组织解体语言”作为该文的大标题非常吸引读者的眼球,而在该文中作出这个预言的恰巧是培育、教导笔者四年社工知识与技巧的恩师。任何专家学者在没有经过调查研究的情况下,都不可能作出这样的“解体预言”,更不会将解体的数量锁定在“七成”这个具体的数字。而实际的情况是,恩师的原话为“部分社工机构会在竞争中被淘汰”。“七成深圳社工组织解体预言”不能反映深圳社工机构发展状况的全貌,现实中确实是有部分社工机构存在专业性不强、理念模糊、管理混乱的情况。深圳现在的社工机构,犹如上世纪80年代的民营企业,从这个新生儿牙牙学语到雁雁成行,从机构评估机制的完善到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深圳必将凭借着体制创新及立法权的优势,使社工机构进入一个结构合理、竞争有序的良性发展阶段
东莞语境下的解读 《七成深圳社工组织解体预言》发表在2009年3月23日,而这一天,距离《东莞时报》创刊一周年还有3天。《东莞时报》于2008年3月26日创刊,其采编,经营团队平均年龄为26岁。原来东莞时报和深圳的社工机构一样,也是新生儿,难怪其对社工的报导,让人感到稍微有点生涩。然而让人感到吊诡的是,《东莞时报》其他三篇关于社工的报导《六镇街将试点社工》《一个香港老社工的东莞实验》《东莞社工制度雏形已现》却没有这种生涩感。唯一的区别是,前者报导的是深圳社工,后者报导的是东莞社工。 《东莞时报》在报导这一系列社工新闻时,代表的是谁的立场呢?社工的立场?还是东莞的立场?这也许能从《东莞时报》总编辑谭军波的任命上找到答案。2008年1月28日,中共东莞市委组织部正式下发《关于谭军波等同志任职的通知》,谭军波被正式任命为东莞日报社副社长、《东莞时报》总编辑。所以,在一定程度上,《东莞时报》代表的是东莞市的立场。 那么又是什么原因,让东莞市选择《七成深圳社工组织解体预言》作为其发展社会工作的宣传论调呢?笔者认为原因有以下两点,一、与深圳争夺社工发展的话语权;二、与深圳争夺社工人才。 深圳和东莞有着特殊的地缘关系,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这一情况在社工发展方面得延伸。东莞市副市长李小梅、东莞市民政局局长杨东如先后率团赴深圳学习考察社会工作,而在东莞市社会工作制度文件研讨会上,东莞市也邀请了深圳市相关部门领导及专家学者参加。如果说深圳在社工发展方面比东莞先行一步,那么东莞也不是落后太多。深圳作为试点城市,整个社会工作的体系还在构建当中,还没有形成一套可以复制的社工发展模式,而仅仅是在这一构建过程中,深圳就已经获得了不少美誉,被视为社会工作发展的楷模。而东莞凭借后发优势,少走深圳在前期探索中的弯路,结合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体的城市特点,合理创新地推进社会工作发展,完全有可能在社工发展方面夺得更大的话语权。所以在这样的语境下,便发出了《七成深圳社工组织解体预言》的声音。 东莞要发展社会工作,就要解决人、财、物的问题,由于深圳、东莞两市的财政独立,中央和省里也没有发展社会工作的专项资金,两市是不会在财、物方面发生竞争的。那么人呢?东莞是否存在与深圳争夺社会工作人才的情况呢?笔者认为,这一情况是存在的。在首次全国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中,东莞市有69人通过了考试,其中应届毕业生两人,其余均为民政、残联系统在职人员。针对这一情况,东莞市民政局社工办有关负责人表示“将向深圳学习,引进受过完整社工专业教育的本科生和研究生”。而对于全国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来说,东莞、深圳也许是两个并列的选项。小明是一位有意向到东莞做社工的朋友,他坐在和谐号上掂量着深圳、东莞的孰劣孰优,一不小心就掠过东莞石龙到达深圳了。这就是东莞和深圳的地缘关系,那些想到东莞发展的朋友总会思索为什么不去深圳呢,反之亦然。这时小明翻开报纸,看到了这篇《七成深圳社工组织解体预言》,想了想,他又坐上了开往东莞的和谐号。 原来,在2009年3月23日的《东莞时报》评论板块也提到了社工。某评论员表示“深圳的社工经验,起步之初,与大众传播媒体联系紧密。我以为这是一个重要的经验。”是的,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经验,任何有良心的媒体,更应该把握好自己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角色,为社会工作的发展营造积极、正面、健康的舆论环境。
% m1 B4 w* t+ Y0 s; 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