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工+志愿者”联动创造三赢# B9 I( P, E$ i
2012-11-27 08:42:00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y" C/ }4 I) S: c1 v( n/ u
5 |# M4 T% m5 ^2 P) h
党的十八大强调社会建设和志愿服务的重要性,这也成为社会各界共同探索的课题。11月24日,由团省委、省文明办、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广东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南方公益志愿大讲堂第九期活动在穗举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思斌作为主讲嘉宾发表了题为《“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演讲,为我省社会建设和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借鉴。4 L2 n5 {9 H9 d
此外,在本次活动中,包括广州市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等在内的5个社会组织登台进行了项目展示,团省委副书记、省青联副主席陈宏宇出席活动并向王思斌颁发导师聘书,省文明办调研员陈莉丽、南方日报社社委陈广腾、广东电视台监察室主任陈勇等嘉宾以及300多名来自全省各地的公益界人士共同参与了本次活动。
; Q% ^ {3 Z. t “社工+志愿者”联动需防“联而不动”: ]- \8 v, s9 g6 O# t
王思斌在演讲中从社工与志愿者的定义、分类、相同点及不同点等维度入手,对“社工+志愿者”的联动机制进行了全面剖析。. V" s6 f, f" f8 ]. ^% n4 \1 U
他首先引用他的导师、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的话“社会是利益关系,而社区是痛痒关系”来说明社工和志愿服务对于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性。他认为,如果社工和志愿服务得到充分发展,现在的很多社会悲剧完全能够得到避免。
7 |; ?9 Z8 o' a E+ `+ y! O 社工和志愿者所做的都是服务于他人的事务,但王思斌强调说,社工是职业性、专业性、组织化的,而志愿服务则是非职业、非专业、自主自愿的,两者无法相互替代,但可以互为补充,即形成“联动”。他认为,社工具有组建团队、规范服务、拓展项目、培训策划等方面的专业优势,而志愿者具有队伍庞大、人才众多的群体优势,两相结合,将有效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准,最终达成群众受益、社工提升、志愿者也收获快乐的“三赢”格局。
8 D% m9 W1 g7 K; V2 W Y' P( Y 王思斌在最后告诫大家要警惕“联而不动”的问题。他以重阳节大家抢着“献爱心”,老人院的老人一天被洗8次脚为例,严肃地指出:“只有真正务实、合理地配置和使用资源,才能真正促进服务的有效性。”
% p$ B( f( f { 广东力推“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 t3 }8 {+ u( [( `$ V" j7 N9 [" w: Z
记者从南方公益志愿大讲堂第九期活动上获悉,“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即将正式颁布并在我省全面推广。今年12月,团省委将正式建立“社工与志愿者合作促进会”,并联合省民政厅加紧制定《关于推广“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的实施意见》,在全省推动“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的实施,全面提升我省社工和志愿服务的常态化、社会化和专业化水平。4 k) ]" |; c. s6 C, T( K( `
陈宏宇在致辞中表示:“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培育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是广东在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创造‘幸福广东’的大背景下,由省委、省政府在《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提出的,对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我省志愿服务向常态化、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促进社会稳定和民生改善具有重要意义。”
5 u, J) a# [1 u, P) V) ]# t 项目展示·点评8 z( a# @. t/ _3 {/ E. {2 u; ?
在本期南方公益志愿大讲堂活动中,广州市北斗星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深圳爱心计划发展中心、佛山市博睿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东莞市星扬社会工作服务社以及桂城义工联被列为本期“重点培育社会组织”并进行项目展示,6位嘉宾对其进行了现场点评。
) }4 D3 m$ b: m- \ 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会长、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5个机构各有所长,联合行动互为补充,这样很好。我的建议是,要想服务更有效,关键是把最需要服务的那个“点”想出来,然后各个击破。/ i; z9 l4 y, y8 n2 e
谭建光(中华志愿者协会常务理事、广东青年职业学院社会工作系主任):我特别赞赏的是两点:第一,将珠三角的志愿服务资源和山区的需求沟通对接,首先是将珠三角的志愿者引入山区,但最终目的在于带动山区本地的志愿服务;第二,这些社工和志愿者都十分务实、宽容和谦逊,能够真正服务基层,融入基层。
2 x# k' E) g9 a' J6 |& v& n 风清扬(广东省亲青家园青年社会组织培育发展中心副理事长):大家手上都有很多项目,应该注意归类,塑造品牌。& s/ K! V- g) L' [1 P( b
李森(广州青年志愿者协会启智服务总队队长):我更加关注社工与志愿者自身的成长,因此以后可以加强交流,互助提升,共同将志愿服务做得更好。
: S2 @2 _8 f9 t( P 林诚彦(华南农业大学社工系讲师):政府提供主要的公共服务,而社工与志愿服务则是灵活的补充。社工与志愿服务不是万能的,但至少应该可以做好三件事:把不是资源的变成资源,把劣势资源转化为优势资源,最后把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
$ O; J, m3 W: O# e( E 黎元宇(广东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副主任):大家做得都不错,但我还有三个希望:一是避免“联而不动”,相互间加强沟通和对接;二是努力做到“能动”,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而不是各自死守青山;三是建立起长效机制,将“联动”变成长期行为。+ W' e" w1 |6 i) ?* g; E' ~0 Z
南方日报记者 赵新星 通讯员 黎业辉 陈观兴( b' A7 t5 V2 x( u: Y- _
" s- R. K2 B F! b1 T% I7 R
) |6 @$ q0 f" U r* c" Q5 `3 k% j
* \3 T% k. ~ K/ G) _7 [ J5 d" A( l0 e* {
原文链接:http://news.163.com/12/1127/08/8HA9GDV700014AED.html
' R! s2 X |9 @) ^" 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