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635|回复: 0

[社区建设服务] 苏州工业园区中新合作区大力推进开发区新型城市社区建设的创新实践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1-9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 民政部门户网站  时间:2013-01-08 13:52
苏州工业园区(以下简称“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重要合作项目,于1994年5月启动开发建设,2009年全面完成撤村建居,现有社区110个,其中80平方公里的中新合作区内有新型城市社区49个,全部由新建商品开发小区构成,户籍人口10万人、常住人口16万人,居民结构复杂多元,突出表现在:外籍人士多(约占10%)、高学历人才多(大专以上学历居民约占60%)、新苏州人多(约占67%)。在学习借鉴新加坡社区管理经验的基础上,园区中新合作区确立了“体制创新与机制突破双翼齐飞、外延拓展与内涵深化双管齐下、政府引导与社会参与双轮驱动、安定有序与充满活力双效合一”的工作思路,经过十余年的实践,形成了明显有别于一般城区的社区建设模式。呈现出七大亮点:
  (一)独树一帜社区管理体制

  与其他城区不同,园区中新合作区不设街道,实行以“社区工作委员会”(简称“社工委”)为基层行政组织的社区管理体制。社工委没有经济职能,专心致力于开展社区基层组织建设和提供社区公共服务,工作经费由园区财政全额拨款。中新合作区社区管理体制的总体架构是:在园区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设立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作为社区建设的决策协调机构;全园区共设3个社工委,主要负责管理社会事务、引导社区自治、推进社区党建、开展精神文明建设等八个方面工作;社区工作站作为社工委的服务窗口,主要提供政务服务,并承担搜集社情民意、培育社会组织、发展义工队伍、促进共驻共建等职能,每个工作站辐射4~6个社区,与社区居委会在经费、人员上不发生任何交叉,形成“一站多居”的模式;社区居委会内部不设工作站、不办理具体政务事务,集中精力组织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与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构成社区的“三驾马车”。

  (二)依托邻里中心配套社区服务载体

  作为借鉴新加坡公共管理经验的重要成果,邻里中心是园区特有的社区服务载体,它集中为居民提供一站式社会公益和生活配套商业服务。园区在开发初期,就结合居民住宅用地完成了邻里中心布局的规划,确保居民步行10~15分钟就可以到达附近的邻里中心。邻里中心一般与周边住宅小区同步建设,运营始终坚持国资主导,确保各类便民利民设施优先配置、入驻商户管理有序、社会效益放在首位。

  目前,中新合作区已建成投用的邻里中心有11个,平均建筑面积约2.5万平方米。每个邻里中心15%的面积(1500~3000平方米)由管委会投资建设“民众联络所”,标准化配备社区工作站、民众俱乐部、乐龄生活馆、少儿阳光吧、卫生服务站、图书馆、文体站等载体,全天候免费向社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开放。每个民众联络所辐射周边4~6个社区,与社区内的居委会服务用房功能互补,一站式地满足了居民政务服务、卫生健康、精神文化等方面的需求,深受居民和企事业单位欢迎。

  (三)创新培育社区公共价值

  从单纯强调载体保障转向培育公共价值观,是社区从外延拓展走向内涵建设的重要标志。2009年,园区湖西社工委率先启动以“志愿、奉献”为核心的“触爱行动”,用爱的力量“创新社区管理手段、拓展居民自治途径、探索社区建设方法”,通过引导各社区构建以“社区理念、社区标识、社区刊物、社区之歌”等为内涵的特色品牌,形成了“包容、参与、互助、共享”的社区氛围,显著增强了居民的社区归属感,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媒体进行了深入报道。2010年,“触爱行动”的理念和做法在中新合作区全面推广。

  (四)社情民意沟通反馈渠道畅通

  园区在听民声、聚民智、解民忧方面广开“绿色窗口”。工委、管委会每位领导直接挂钩联系指导2-3个社区。自2011年5月起,园区将每个月的第二个星期日定为“社情民意联系日”,工委管委会领导、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轮流深入社区与居民和企事业单位代表面对面沟通交流。目前已开展活动50场次,接待居民和企业代表600余人,征集群众意见建议800多项,件件有回音、事事有反馈。

  长效推进“社区民情联系日”活动的同时,2012年,园区探索建立了社情民意代表制度,聘请了100位社情民意代表,代表可以随时通过居委会、社工委向上反映群众诉求。此外,各社工委均推行“民情联系计划”,各社区普遍推行由党组织牵头,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社区社会组织、驻区单位代表等参加的社区联席会议制度,为居民营造“有话可说、有理可讲、有苦可诉、有难可帮”的良好氛围。

  (五)社企联动格局喜人

  园区摒弃对社区建设“大包大揽”的做法,通过搭建企业与社区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平台,推动企业、社区、社区社会组织之间形成“金相邻、好伙伴、共成长”的良性互动关系,企业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十分高涨。100余家大型企业成立了“企业社会责任联盟”,与社区结成长期结对共建关系;300余家中小规模商户成立了“爱心商家联盟”,以折扣让利消费、平价放心餐饮等方式回馈社区,获得良好的社会反响。

  (六)社区社会组织蓬勃发展

  园区对社区社会组织按照“登记、备案和自我监管”三个层次实施分类管理、分类培育,对得到居民广泛认可的社区社会组织进行奖励,充分调动了社区社会组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目前,中新合作区已成立文体娱乐类、邻里互助类、社会服务类、志愿公益类、协调管理类的社区社会组织768个,成员总数17000人,约占社区总人口的12%,在培养社区领袖、规范居民行为、增强公民意识、融洽邻里关系、保障居民利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园区高度重视构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与各类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的横向协作关系,依托社区党组织建立社区秩序、依托社会组织增强社区活力。自2011年起,湖东社工委以现代社会工作理念为指导,将居民的兴趣爱好和社区的公益行动有机结合,通过深入开展“睦邻活动拉近新邻里、特色服务普惠新邻里、志愿行动温暖新邻里、多元文化凝聚新邻里、政社互动融合新邻里、社企联动共建新邻里”六大主题行动,营造了“有交往就有邻里、有参与就有幸福”的社区氛围。年轻居民走出家庭、走向楼道、融入社区,成为参与社区事务的主体,弘扬了“新邻里主义”精神,促进了社区多元融合。

  (七)“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三社联动

  中新合作区社区工作者队伍实行行政编制人员和职业社工分类管理,精简高效。自2005年开始推行内部择优选拔机制,打通了社区基层干部的上升通道。目前,309名社区工作者的平均年龄约为32岁,全部具有大专以上学历(本科及以上学历占60%),持有国家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的164人(占53%),职业化、专业化程度较高。依托管理体制和人才队伍优势,积极探索“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良性互动、有效衔接的三社联动机制,按照项目化、市场化等运作方式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形成了“社工带义工、义工助社工”的融合式发展格局。

  2012年,园区管委会将建设幸福社区列为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九大战略规划之一,举全区之力进行落实,计划用三年时间,打造新型的社区治理体系、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均等的公共服务体系、规范的社会组织体系、有序的公共安全体系和坚强的组织建设体系,提升居民的社区归属感、经济富足感、环境舒适感、生活便利感、身心健康感和社会安全感,为全国开发区社区建设探索新路子、积累新经验、作出新贡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2-26 01:30 , Processed in 0.077963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