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ludongfxy | 作者:song | 发布时间:2011-09-09 | 栏目:社工案例
$ C9 `4 Y2 I# i7 g 内容导读:每个学生都有梦想,每个学生都想成功,但怎样才能美梦成真,实现理想呢?老师就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指航灯,垫脚石,帮助他们看的更高、更远。而成才的过程首先是学做人的过程,但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
1 y* Q8 D {/ |* ]# d- j+ r3 } 每个学生都有梦想,每个学生都想成功,但怎样才能美梦成真,实现理想呢?老师就是他们人生道路上的指航灯,垫脚石,帮助他们看的更高、更远。而成才的过程首先是学做人的过程,但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所以教育必须也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不同的教育教学策略,这就是教育学中所阐述的“因人而异”的方针。尤其是对于存在行为偏差的学生,他们的教育转化过程是漫长而艰难的,为他建立一个小档案,随时记录和分析教育策略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 q; f: `/ g3 m+ M 以下是我对我班刘某同学的个案分析:
$ c4 r4 K% I7 s% J* f/ K 一、个案基本资料 5 r9 k* Y: `4 U' `1 z
刘某,女,高一,
& C" V5 ]5 B+ Q6 ^: k% [- V 二、问题行为概述 3 K& S6 _3 c% Y) x0 b3 L
1、爱表现,,平时多话,口无遮掩,与班上同学相处不佳,常话伤他人,但当同学们开她玩笑时又常生气爱哭;老师指出她的错误时顶撞老师,有抵触情绪。
- H* p8 |9 x" B; [) a d7 I 2、在家到家人相处很差,与妈妈矛盾特别深,常在同学老师面前说妈妈的不是,在家不做务,问妈妈要钱时也不直接问,而是通过妹妹作为中介完成。
: f i* [) @5 v2 x1 l 3、对人的看法或看问题很偏激,把他人想得坏到极点。但自我认识很低。
- m. O: t, C- l" H( l3 y+ V5 w. M& t 三、背景资料及分析
% `8 w9 p% K% g2 `- T1 j 1、心理特质
! x! ]! z8 D$ h& s" W/ U (1)外向、好动,交友广泛 * h- t6 j- L( t) L* h4 X) P
(2)在同学中喜欢引人注意和好出风头 % ?8 R/ J# L- Q5 k9 T
(3)急躁,有时难以控制 ) k6 y8 [8 H, m* D
(4)自我反省能力差
6 E% _' y) k# U 2、家庭状况
" Y7 r4 `4 c0 P8 A- P5 c1 M 有个妹妹,父亲曾经当过老师,现在广东打工,工资收入一般,去年因车祸而无法给家里提供经济反而给妻子负担加重;母亲现住在沙埔,工作收入不高,勉强供俩姐妹读书吃用。 1 r0 H, k" r- O# m6 [7 ]
家人对刘某的成长应该是关心的,每次的家长会后与她妈妈聊天过程中都能体现出她对她成绩的担忧,并经常询问在校表现。对于老师的反馈能及时教育子女,但由于母亲的生活负担较重以及父亲的不在身边,家长无力也无暇顾及刘某,虽离外婆家比较近,但由于老人年事已高,她根本不听他们的劝说教导,家长对刘的教育是有心而无力,母亲有时甚至表示不想再认这个女儿。 4 Q2 S9 U0 k3 H' q' `; v# B
3、学校状况 ' I' e4 N) i# b( ~
初三时曾经补习过一年,刚进入我班时是成绩第二名,学习劲头是有,但没有把心思放在学习上,而且很情绪化,常因一些小事而无法学习。因此现在学习成绩落到中下位置,对某些科目已经是不知道如何补救了。 + G8 N# T& _5 H
造成差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也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仅就差生的外在表现和行为特点进行诊断教育是不够的,因此我觉得还得从心理方面着手研究,特别是初入高中的学生,由于青春期成长危机和长期的学习困难和失败,使得他们在学习动机和态度、学习习惯、人格适应及学习技能等方面产生诸多障碍和困扰,从而造成心理偏差,并通过思想品德、学业成绩和行为等多种形式表现出来。像我班刘同学就是属于个性心理偏激型差生——个性刚强、好动、暴躁、易怒、好胜心强。 + H7 t u: j/ m: ]! m* R
具体特点:怀疑、刚愎、固执己见,通常自以为是、自视甚高;较武断、冲动、激进;而且急躁易怒、缺乏自制力;对人对物看法偏激,心理不健康。
/ p: E! { T. a5 y% l 这类差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思想狭隘,偏激。感情易冲动,自我控制能力差。在自负的外表里潜藏着较重的自卑心理;并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其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不当,父母没有注重日常对子女的教诲,没有帮助她们道德行为和人生观的正确引导。使得她把所有认为不对的人或事没有个正确的态度与认识。
: O: G0 @3 l8 O. R9 ^ 通过这些心理方面的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有效的抓住教育突破口,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刚开始接触周刘同学时我也做了不少细致的工作,比如引导她多体谅妈妈的艰辛,在与同学闹别扭时多站在同学角度去看问题等,但效果都不太明显,有时往往事与愿违,好心办坏事。原来我们并不真正了解这些学生的个性特点,后来我借助了心理学上的有关知识,在做思想工作,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时,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并没能完全让她转变过来。 0 m" s( d: B% U5 @4 j) J
四、辅导措施 6 A$ I) y/ g- L3 {" I: ~3 I- d
1、晓之以理
7 J8 e! [) e, \0 }, O9 Q! Z 帮助刘某了解自身思想品德状况同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启发她认识自己接受教育影响,实现思想转化的需要,从而产生接受教育和进行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通过摆事实,将道理,帮助她理解和掌握社会要求的思想观念和行为规范,分清是非善恶,明白事理,提高思想品德认识。
5 t( s) B& V3 T 2、动之以情
- Z- {+ o$ |1 }8 {) a+ `) ? 具体的说就是要真诚地尊重、信任、关怀她,不管他犯了什么错误,都首先应该尊重她的人格,从而实现情感沟通,防止和消除她在心理上的隔阂和障碍。 ( B; y$ d7 `( o: ~1 ]/ J
3、树之以信 8 F% `' t3 a: h3 X; {
指出她的爱表现,爱出风头的心理原因,这是青春期的正常现象,但怎么把握适当的度是关键,在什么地方表现,怎么表现很重要,要想得到大家的尊重靠的是自己的实力。比如可以在搞班级活动时多给她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并积极支持她的合理想法,在同学中树立她的新形象,也能给她自信心。 6 e: A' \) D- c6 ~/ U v! H
4、导之以行
! q1 G! k6 m* A9 ]! ?. ]7 f3 S 向她提出明确的行为要求,并说明要接受老师和父母的监督,给她制度和环境的约束。指导行为方式,使她掌握完成任务所必须的技能、方式和方法,明确如何正确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行为,使她从“他律”向“自律”转变。
' y2 M7 h" o5 D/ U* p% k- L e2 m7 [ 其实现在中学生中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心理问题,这些心理的问题既影响中学生健康个性的建立,也妨碍他们的社会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致使他们的学习、行为、生活能力的发展受到阻碍。所以作为教师要懂得学生在这一时期所存在的成长危机和心理矛盾,使用恰当的教育教学方法,避免这些学生形成更加严重的学习、个性和行为等方面的偏差,从而全面转化差生。
7 ?1 \: G- a( s+ c7 ]4 c
1 v' u" V, N5 z) s8 e2 T/ \+ F; O' K% Y6 a3 k$ j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