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将社工等同于义工,不愿为社工的专业服务支付报酬,这样的认知有待改变 18.1%,深圳社工流失率逐年攀高。曾经社工的“黄埔军校”,曾经的爱心“风景线”,风光有些黯然。调查发现,薪酬待遇较低、社会地位不高、发展空间不大是重要原因。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众多领域诸如养老助残、就业辅导、犯罪预防、矫治帮教等,政府大包大揽很难做好,需要大量职业化的社工。然而,一些认识仍是阻碍社工发展的拦路石。比如,还有许多人将社工等同于义工,用“趋义”而非“趋利”来衡量一位社工的好与坏,更不愿有偿接受社工的专业服务。 这样的认知有待改变。 有人用“拿工资的雷锋”形容社工。确实,社工许多工作内容都跟公益、慈善沾边,带有“做好事”的色彩;然而,社工毕竟是一种职业。他们像医生一样,需要临床经验的累积;像律师一样,需要考取专业证照;像会计师一样,需要大量时间、耐心。是职业,就需要有合理的薪酬和发展前景,短期要能给从业者带来衣食无忧,长期要能实现个人价值的不断增长。 一句话,不让吃草,马儿是跑不动的;草料匮乏,马群是难壮大的。 社工行业离不开政府大力扶持。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是一举多得的举措,经费标准应当动态调整,保证非盈利机构运行起码的经济基础,解决被称为“社会工程师”们的后顾之忧。更重要的是,政府的制度支持是长远之计,更是社工期待的“定心丸”。如何孵化更多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如何给社会组织更多松绑,如何扶持社会组织尽快实现自身“造血”,如何为社工提供薪酬激励、事业激励、荣誉激励,考验着政府社会管理能力。 此外,从深圳社工流失的原因看,有些好的迹象也值得关注:不少流失是东莞等多个城市前来“挖人”造成的。有竞争,才有活力,才能凸显社工服务的更高价值,也才会促使需求各方拿出更多诚意来发展社工。这倒是行业的福音。 当然,社工是一项让世界更美好的职业,薪酬并非唯一吸引力。市民的微笑、信任、尊重及购买意愿,都是社工的动力。
{; P4 _6 v) p1 t6 ? b3 J3 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