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义工,意在沟通
4 ~3 M0 b$ Y) L: r' V ——亲子义工小组之探访篇 一、小组基本情况
3 Z. [: {% S* f2 T5 L (一)小组名称:“亲子义工,意在沟通”亲子义工小组之探访篇
+ M: F5 u$ @ P" t; i% g' U (二)活动对象:深圳市福田区7—10岁儿童及其家长 ; D# \( W, \6 V5 V7 r
(三)参与人数:11个家庭(22人) ` l1 I5 E" y5 S
(四)活动地点: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驻市妇联福田区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 ! a; r. }6 K! @1 u
(五)活动日期:2010年4月17日至2010年6月5日,每周六白天或晚上(依据活动内容灵活安排),共计7次活动 - w' H$ o1 ?- @/ r* U. ?6 J
(六)工作员姓名:邓丽春 , f* E1 ~; T# H1 w
二、小组目标
# o2 y* _; w( o9 T* E+ @ (一)以亲子双方的力量关怀需要帮助的群体,让家长和孩子在参与、体验探访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共同成长。
2 F7 O/ F4 [" J( U* F (二)学习亲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亲子双方之间的沟通能力,增进亲子情感交流,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 $ w6 ?/ L- a" t8 h/ j+ k1 w& _
三、理论与方法
" @) z1 s7 s1 L( t (一)家庭“系统理论”认为,家庭成员形成一个互动的系统,家庭成员之间是同时互相发生影响的,一个成员的行为会影响其他成员的行为、认知和情感的变化,同时也会导致他们对情感、认知和行为的反思,其中一个成员做出一些改变则会导致其他成员发生一些不同的变化。这些变化不是单向的,而是互相多线条的影响。如果家庭单位产生了显著的变化,这些变化将对个体产生影响。同样,如果系统(家庭)中的个体发生了变化,整个单位会受到影响。因此,本小组以孩子和家长双方的沟通需要为中心,注重双方的沟通与合作能力训练,提升良好的亲子沟通能力。 ! X- R2 @) h% P4 x- c- z
(二)团体动力学是研究信息交流和动力转换对团体成员的影响的理论,发生在团体内的这种交换会因为团体领袖或助人专业的专业人员而改变,用于实现某些预先设置的、有利于团体成员的目标。本小组通过运用亲子义工小组手法,为中低收入家庭的亲子义工提供关爱和关怀弱势群体、实现义工价值的平台,更重要的是运用团体动力增进亲子情感交流与互动,促进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
# ]/ ]3 Z4 b- N (三)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不仅有生理、安全、归属与爱的基本需要,更有自我实现的成长需要。现今,有些家庭在满足物资需求基础上更注重精神方面的付出,作为不求物质回报的以亲子义工身份参与小组活动的居民家庭,他们在服务社会的同时秉持“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奉献精神。本次小组活动也亲子提供满足其关爱社会、关注社区需求的互动平台,促使自身价值的实现。
9 W1 [' Y3 n: d) C四、服务计划 8 n* z# p1 G% S& w' u/ s+ H
(一)第一节活动:认识彼此,认识义工 9 _3 X) a6 d4 P( G
目的:
1 o; I' B0 e) | 1.相互认识,与组员建立关系,初步了解参与亲子义工家庭情况;
5 z' `; t# \1 {7 M 2.认识义务工作概念,了解亲子义工小组服务内容、目标与意义,引出探访理念,组员正式签订相关探访的约定。 时间 | 活动内容 | 需要物资 | 19:30-19:40 | 开场白:
0 c C4 W# S9 w' e8 T# E) E4 K1 R 工作员介绍、中心及活动介绍 | 矿泉水若干、互动问题10题 | 19:40-19:45 | 热身游戏——五毛一块一起数 | 抽签盒、签条 | 19:45-19:55 | 组员互相认识 | 电脑、音响设备 | 19:55-20:15 | “音乐传球”——我是义工 | 游戏题目15条 | 20:15-20:25 | 表达并澄清小组期望与规则 | 笔、卡片、白板、白板笔 | 20:25-20:55 | 主题环节:关于探访主题的角色扮演 | 脚本工作纸(备用)、白板、白板笔 | 20:55-21:00 | 1.邀请组员分享本次活动的感受; : `. B/ q6 ], O& l v
2.工作员总结,并预告下期活动。 | |
# t' h; e7 {+ b# @, R& ^4 q(二)第二节活动:我们需要相互走近
$ Q% M8 O. b! r/ j# t目的:
5 ^- {/ t* [5 N, t1 Z" V- U 1.强化小组理念与规则,促进亲子义工家庭的相互熟悉;
5 m: O/ c6 K6 {5 n 2.学习探访老人相关技巧及注意事项,为实地探访活动做相关准备。 时间 | 活动内容 | 需要物资 | 19:30-19:35 | 开场白: % j2 M; I! J4 W
工作员介绍、回顾上一节活动及介绍本节活动 | 矿泉水若干、互动问题5题 | 19:35-19:40 | 热身游戏——大风吹 | 抽签盒、签条 | 19:40-19:50 | 我们需要相互走近 | 电脑、音响设备 | 19:50-20:00 | 魔纸的指示——九条公约 | 工作纸、白板、白板笔 | 20:00-20:15 | 老年人优点与困难大发现 | 工作纸、笔 | 20:15-20:55 | 做足准备去探访,助老人一份爱心 | 工作纸、承诺书、木偶 | 20:55-21:00 | 1.邀请组员分享本次活动的感受;
5 U8 P6 i/ C1 Z, C4 H' X2.工作员总结,并预告下期活动。 | 0 M1 c4 m3 ]4 k* G/ D
| 2 D6 P) [# U4 s% ]1 G3 H- e' M
(三)第三节活动:启动探访篇之“牵手老人”
9 @$ Z! G0 I0 A* ~5 c9 Q目的:
$ w' {! x2 n$ S 提供实地探访服务,让家长和孩子共同关爱老年人,体验和实践亲子义工付出爱心的价值,同时在探访中增进亲子感情交流。 时间 | 活动内容 | 需要物资 | 9:30—9:50 | 集合中心,出发;到达 | 矿泉水若干、义工帽 | 9:50-10:00 | 与颐养院相关负责人交流,配合相关安排,初步认识和了解院方情况及需遵守的相关规定 | 工作纸 | 10:00-10:35 | 老年人探访——助老人一份爱心:
( K+ U$ U. t6 `6 @以亲子义工家庭为单位分开探访, 探访范围为颐养院三楼、四楼,探访老人数量约30位。
8 K; }0 H0 _. o5 f# a1 `, T+ `方式一:与老人聊天 7 o5 t0 C: u: {& y" b W6 L
方式二:陪老人散步
: y' d7 A4 x# {0 h方式三:由家庭进行节目表演、小游戏互动、爱心卡制作与派发 | 爱心卡片 % n3 D3 G3 G2 l( a3 p
笔
5 u1 h0 o; ^5 O7 I其他道具(组员自备) | 10:35-10:45 | 与深圳市社会福利院中心老人颐养院相关负责人交流,表示感谢 | 纪念品若干 | 10:45-11:00 | 集合,工作员总结,布置家庭作业,并预告下一节活动的时间、地点等。 | 家庭作业 | ) C7 U3 d' p% M- P
(四)第四节活动:“妈妈,我会更爱你” 7 B' V7 ?8 W2 E4 c3 E# Z0 q
目的: 1 ]5 v" w+ N1 n- d' E4 G8 S
1.分享到市福利中心老人颐养院探访老人服务感想,作相关收获与反思交流; $ B" H4 Y+ l3 Q
2.借母亲节特别互动,让孩子了解生活中伟大的妈妈形象,学会理解和关爱妈妈,为妈妈献上真诚的祝福。 时间 | 活动内容 | 需要物资 | 19:30-19:33 | 开场白:
$ o# T" F U: W& x4 c5 N) y+ X1.对成员的到来表示欢迎;
`3 U' Y: H% [' V2.回顾上节活动内容,介绍本次小组内容。 | 矿泉水若干、互动问题5题 | 19:33-19:38 | 热身游戏——大小西瓜 | 抽签盒、签条 | 19:38-19:45 | 相亲相爱一家人 | 工作纸(15题)、水性笔、 音乐 | 19:45-20:25 | 助老人一份爱心,心声话大家知 | 工作纸、水性笔、木偶、 音乐 | 20:25-20:45 | 心灵对对碰——妈妈之最 | 工作纸、水性笔、音乐 | 20:45-20:55 | 爱的祝福——真情卡创作 | 卡片、水性笔、音乐 | 20:55-21:00 | 总结与预告 | |
1 K! ~* } p' V% m' x) W(五)第五节活动:做足准备去探访,助残疾人一个完美的生命 / u+ I2 S$ q5 p9 d4 Q
目的: ' Q/ T" D: i8 U
学习探访残疾人相关技巧及注意事项,为实地探访活动做相关准备。 时间 | 活动内容 | 需要物资 | 19:30-19:35 | 开场白:
3 j( o8 `: u* B$ ?7 G3 i$ N& f1.对成员的到来表示欢迎;
) ?7 K7 S, s% X% z( D$ B: h5 S3 W2.回顾上节活动内容,介绍本次小组内容。 | 矿泉水若干、互动问题5题 | 19:35-19:40 | 热身游戏——请朋友 | 抽签盒、签条、麦克风 | 19:40-19:55 | 家庭作业总结分享 | PPT、家庭作业 | 19:55-20:15 | 残疾人优点与困难大发现 | 扑克牌、工作纸、水性笔 | 20:15-20:55 | 做足准备去探访,助残疾人一个完美的生命 | 工作纸、水性笔、木偶 | 20:55-21:00 | 1.邀请组员分享本次活动的感受;
6 h3 c7 b, c# L2.工作员总结,并预告下一节活动。 | |
! p/ y# x4 \: Q(六)第六节活动:“牵手残疾人”,让温暖在关爱中传递 6 Y$ P5 e3 O; b2 ^+ w: b9 C9 _
目的: % I/ j% r, T& A5 Q4 |( L$ ?6 D
1.通过学习残友集团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培养参与儿童爱的意识和能力,帮助儿童建立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7 J- J8 o2 Q! z9 Z# ?" c+ f
2.培养和发展亲子义工家庭具有爱心和奉献精神的义工精神。 时间 | 活动内容 | 需要物资 | 14:30-14:45 | 开场白:
$ b% V5 P& }8 n( s: N+ i1.对成员的到来表示欢迎;
% I$ M% q% N5 R+ C2.回顾上节活动内容,介绍本次小组内容。 | 矿泉水若干、工作纸 | 14:45-15:00 | 参观社区残疾人就业基地 | | 15:00-15:20 | 互相认识环节 | | 15:20-15:50 | 组员分享自己的爱心故事 | 爱心故事均由组员各自事先预备 | 15:50-16:20 | 残疾人朋友分享自己的故事 | 器材、道具自备 | 16:20-16:35 | 越爱越美丽 | 心形卡片20张、水性笔若干 | 16:35-16:40 | 集合,工作员总结,布置家庭作业,并预告下一节活动的时间、地点等。 | 家庭作业 | " b( i) E2 t2 m; K" F
(七)第七节活动:让爱在亲子义工的奉献中跳动
( M( `- K( y" b. N目的:
- I8 ^# q8 x. _* k. l# [ 回顾、总结与检讨整个小组过程,邀请组员分享活动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及在探访篇中的收获。 时间 | 活动内容 | 需要物资 | 19:30-19:33 | 开场白: 0 b' l. c3 }4 W3 [1 r2 o
介绍本节小组活动内容与目的。 | 矿泉水若干 | 19:33-19:40 | 热身游戏——心脏病 | 抽签盒、签条、桌布 | 19:40-19:50 | 与残友集团交流学习的心得分享 | 家庭作业、白板 白板笔 | 19:50-20:10 | 亲子义工知多少?(回顾) | 考卷、笔、投影仪、电脑 | 20:10-20:20 | 活动检讨 | 笔、意见评估表 | 20:20-20:25 | 活动颁奖 | 奖状、奖品 | 20:25-20:30 | 1.工作员总结,回归和升华本小组活动亲子沟通的主题,引导组员建立对未来的信心; 2.全体合影留念。 | 相机 |
( X+ o7 f' p* V- n3 i$ Z y( h$ R五、小组发展状况 9 E$ L) n/ H4 f0 ^/ u6 J
亲子义工小组之探访篇活动共7节,为中心义工服务小组手法新尝试。总体来说,小组的发展经历了小组准备期、初期、中期、后期和小组结束期。
8 d( t% Z. B$ H& \ (一)小组准备期
0 n W% z; l% [! Z 在经过社区设点宣传、撒网式地发送短信平台通知、电话等途径宣传招募后,此次小组主题和内容较符合居民需求,故报名的家庭较多,共有17个家庭报名参与。接着对所报名的家庭进行组前面谈评估,对其问题和需求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评估,最终确定了以社区内中低收入家庭为参与主体的服务对象。在整个小组开展过程中,工作员结合以往亲子类服务经验,并通过网络资料收集、书籍查阅、询问督导意见等学习与扩展自身在探访方面的知识,作好充足细致的前期准备。 9 ` l g. o& s, T% v% r
(二)小组初期:小组第一节和第二节活动
" d' g, _9 w* \2 ] 在小组第一节,共11个参与家庭(23人),第二节共12.5个参与家庭(27人)。本小组约2/3的组员是新的服务对象,有8对参与家庭均属首次参加小组活动,其余3对家庭之前曾参与过中心的服务。在这一阶段,绝大部分组员因第一次参加此类小组活动,所以还是比较害羞、沉默而显得略被动,彼此之间相互试探,未能开放融入小组。工作员对组员给予回应和鼓励,使其对小组产生信任、放松地表达,以适应小组环境。不过该阶段的小组活动秩序保持良好,但也有个别儿童组员过于活跃,这样的组员有时会在小组中起到积极参与的榜样作用,但有时候会捣乱活动秩序。因此,工作员公开小组规则并加以强调,以及再次表达与澄清小组期望,强化义工的榜样作用对探访的重要性,增强参与儿童及其家长双方互动,同时,采用奖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形式加速小组规范的形成。
" E; r" G" C. S) V$ p; D (三)小组中期:小组第三节和第四节活动 6 P! G* M9 Q9 T; @
在小组第三节,共13个家庭参与(28人),在小组第四节共26位组员其中12个完全配对的家庭参与。此阶段活动主题是提供实地探访老年人服务,并作相关服务感想与收获分享。一方面,小组出席率较稳定,组员之间关系较亲密,参与小组比前期更开放,组员对小组的认同感渐强;另一方面,该阶段也凸显亲子冲突与矛盾,当孩子之间出现矛盾与冲突时,或者不遵守规则时,作为孩子的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态度有指责、批评,也有冷漠的、不予理睬的,可见家长与孩子之间合作、沟通不是很顺畅。比如有一家庭,家长和孩子比较内敛,话语都不多,两人关系并不是很融洽,家长和孩子彼此之间各自不予理会。此类家庭并非个别,部分家长对自己孩子不遵守规则的态度与管教方法可能是无效的、无奈的、无助的,缺少爱的鼓励与支持,针对以上情况处理,尤其是现场突发情况的处理,工作员更多应发挥引导者、协调者、支持者和调解人的角色,做相应的介入,运用更多正面的技巧引导孩子的家长树立权威、提高子女管教技巧、增强管教的信心,或敏锐地发现并能够运用小组动力解决问题,由其他家长一起帮助此类家庭共同成长。 ) u. H; x3 |2 Z- N% K
(四)小组后期:小组第五节和第六节活动 . s" O9 O' s& ]( F4 d5 n
在小组第五节,共10个家庭参与(21人),因工作员正巧被派驻到深圳市富士康开展工作,小组被迫延迟,故在第六节时小组的参与率有所下降,出席家庭共6.5个(共13人)。在这一阶段,活动开展比较波折,进程不够顺畅,实地探访资源的联络也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小组有了两个新的变化,首先是活动内容,实践性更强,更注重组员与被探访对象的互动体验,其次是亲子冲突逐渐减少,家庭关系较融洽,可能需要注意的是工作员在活动计划方面不宜过难,也尽量以比赛形式促进全场互动。 9 i L- v4 V/ H8 m+ A4 w
(五)在小组的结束期:小组第七节活动
. V5 ?9 B& @# M, {! ~2 J( r( c 在小组最后一节共计出席家庭共10.5个(共22人)。这一阶段与小组前期对比明显不一,小组初期,小组氛围偏向沉闷、活力不足,而在此阶段,小组的凝聚力达到了小组工作过程中的最高点,组员间信任感加强,相互之间自由地自我表露、真诚地面对、分享和关怀,组员之间、参与儿童及其家长之间的沟通更顺畅,信息传递更容易。在小组总结评估中,组员对小组给予了肯定与支持,表露了对日常生活中达成良好亲子沟通的信心,小组在既安全又温暖、既活跃又融洽、既轻松又快乐的气氛中得以结束。 9 [4 b5 P, A0 h
六、评估方法及目标达成情况
2 P- S% ~9 a3 u1 q(一)评估方法
! N/ W5 D! ?5 v: w# D 1.参与人数
\5 m7 Q+ k% n4 M) [1 u9 z( ^ 2.平均出席率
* M4 |& d+ h" V0 e+ r& B 3.组员意见反馈表
: `5 Y* M m+ X. V 4.社工自评:工作者的观察记录
8 ]" b4 Q1 O% k$ ~% W1 ~ 5.其他(受助对象的感受和意见) 2 v8 O( ] N, a$ ^0 Y' u
(二)结果分析
, Y- C( _2 l$ s: [ 1.此次小组活动整个过程中共有14个家庭参与,从参与人次上看,共有30人累计160人次参与。其中仅有一个家庭(3人)出席率未过半;因此总计有13个家庭经常参与小组活动,其中出勤率达成100%的有3个家庭,保持在80%以上的有4个家庭,出席率接近70%的有4个家庭。因此,最终从经常出席的参与家庭可知,小组平均出席人数约为22.8人/节,小组有效出席率约为90%,达到了预期目标。
! j8 r# @; _% a4 \+ B& j% l; x9 [ 2.在最后一节小组中,共有10.5个家庭(共22人)参加,其中10个完全配对的家庭出席。按家长组和子女组分别填写了小组特别制作的活动意见反馈表格,以收集小组评估意见,共回收11份家长意见评估表、11份孩子活动意见表。从调查统计数据分析可知,参与家长普遍满意本次活动,“认为小组对其是有帮助的”此项评分为4.54分(满分为5分)。关于子女组,共有11位儿童给予小组评价,都认为小组完全带给他们快乐与满足,表示很喜欢参与这个活动。
' [- m! W d( b' M5 t- f(三)目标达成情况
- _3 X$ Q3 `* w, C. b2 |. U5 C 1.以亲子双方的力量关怀需要帮助的群体,让家长和孩子在参与、体验探访活动中实现自我价值,共同成长。100%的组员对活动的内容表示满意,平均为4.73分(满分为5分);同时,全部组员表示通过小组与孩子感受到了做义工的价值与快乐。此项目标达标。
2 X, ^, G1 f) @9 b 2.学习亲子沟通的方法与技巧,提高亲子双方之间的沟通能力,增进亲子情感交流,促进良好的亲子关系。据参与家长评价,“通过小组,我的孩子学会了如何关心他人”得分为4.18分(满分为5分),“亲子义工活动增进了我和孩子的情感交流”此项平均为4.45分(满分为5分);“亲子义工活动能够改善我和孩子之间的关系”这一项得分为4.54分(满分为5分);“通过小组,我更有信心从小培养孩子的爱心了”此项得分为4.45分(满分为5分)。综上,也达成了预期效果。
; f7 A+ w, P& B2 Q9 G$ f七、工作员表现与反思 1 L$ ]4 z% z! z" h0 N) Z
(一)收获 & H/ u; f# \) E1 P
1.专业工作的实践与专业方法的运用。工作员在小组带领中适当地发挥了小组角色,运用了小组的方法和技巧,如鼓励、赞赏、回馈、聚焦、总结等,注重加强小组成员的沟通和互动,在控制小组过程中常常提供组员精神支持、给予组员适当的解释、整合小组行动,在整个小组中以扮演引导者、鼓励者、支持者和协调者的角色为多,同时也充当资源联络人角色,充分挖掘组员整合资源的能力,为组员寻找与提供探访资源。 $ \ C. V5 o. M; H: v
2.工作员在小组中提高了应对亲子冲突问题的能力。参与组员中,有孩子在言语上对家长不尊重,而家长的态度反映一般是不予理会的,或是无效管教。对于小组过程中产生的亲子冲突问题,社工给予了直接回应,打断孩子对家长不尊重的言语,降低或避免孩子这种负面行为,让参与孩子明白,如果没有尊重的态度、不与家长合作,很难能够真心去服务他人,同时运用团体压力(鼓励、赞赏等)强化正面行为,注重经验分享,提供彼此互相学习和帮助的机会,让组员感受到小组的支持和鼓励,更重要的是彼此之间的爱。对于亲子冲突,工作员把握情况合理化,也需要让参与家长反思孩子产生冲突背后的根源,小组结束后也需跟进冲突家庭情况,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情绪疏导、关系调试。 0 |* C* }9 _- U' v- a; c" y
3.专业价值和专业精神态度的体现。整个小组过程,工作员在服务计划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注重社会工作的专业性所在,努力朝着专业方向去实践,并且注重真诚、热情的服务态度,始终抱以耐心去筹备与开展小组,所以能较好地承担统筹者、组织者和带领者的角色,使小组得以顺利进行。
$ \" V; V! E. n' }6 p" [(二)不足与反思
. C6 s: E# \# [8 r6 C 1.此小组属于义工小组手法运用之新尝试,工作员在带领小组活动的实践经验不足,专业方法和技巧运用不够娴熟。工作员需在制定与实施服务计划时,更注重社会工作的价值与专业,以保证小组活动内容和服务主题的连贯性,同时在今后的小组中慢慢锻炼,不断及时总结与反思,主动加强学习,将所学知识与实践结合,积累和沉淀经验,逐渐使之成为真正系统的、有价值的经验,从而进一步加强和提高自身的带领技巧。 7 N& b+ P; [" E9 g" i
2.小组参与孩子的男女比例较失衡,男组员远多于女组员,小组结构不太合理,这也会影响到小组的秩序。所以,小组成员招募筛选时应考虑男组员与女组员之间的比例平衡问题。
4 O' g' y! h" N( l" T. c 3.小组活动时间的把握不当,出现延时的问题。小组活动流程需简化和适当,活动内容不宜过多,尤其是类似互相认识环节不宜过多,热身游戏也需与小组目标紧密结合,以保证活动能够按预计计划进行,对组员来说也是一种合理“承诺”。
7 y' A4 ?+ @, }+ v- a9 y) |0 Z+ D9 T 此次亲子义工探访小组活动是义工小组手法的尝试,通过探访社会上或社区内的弱势群体,一方面既能够让弱势群体感受到义工家庭的关爱,另一方面也满足了亲子义工家庭关怀社会、关心社区的需求,同时也能够促进融洽的亲子关系。总的来说,本小组得到了顺利完成,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活动效果。组员在活动中的参与度很高,活动目标基本上达到预期效果。相信今后通过相关专业理论知识的不断充实及小组工作经验的逐渐积累,社工可以取得更大的进步。
/ s9 ^$ l+ L$ R0 N7 c八、参考文献:
S% K0 s3 N7 M8 K7 y7 c[1]李郁文.团体动力学——团体动力的理论、实务与研究[M].台北:桂冠图书出版公司,2001.
0 C& E$ x2 i. G9 u[2]廖荣利.社会工作理论与模式[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87.
- b5 h) `1 H+ ^: L[3]师海玲,范燕宁,2005,《社会生态系统理论阐释下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004年查尔斯·扎斯特罗关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新探讨》,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D/ W ^# T- \) P. w[4]曾家达,王思斌,殷妙仲.21世纪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8.
1 |1 I- ]. h( z) E! E' h' o) c[5]武中哲.帮助弱势群体融入社区生活.社会工作.2007(03S)
" l( x; w# c% z* v1 Y. p, K; S* ?[6]田恬,赫秋丽.外来务工者的社区融入现状分析——基于对北京石景山区Y小区的调查.社会工作.社会工作.2008(8) + b# x* V; M9 S4 r
[7]周沛.社区社会工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7. # Y# ^6 d, x9 a6 ]- b% b
[8]王思斌.中国社会工作研究(第三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2. @( }/ f0 z" V2 S, W$ v
[9]王思斌.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7.
+ y& l* o, U# K- D: _% [+ f0 t% T九、作者简介 $ h. t0 I& C) J3 V/ V6 r
邓丽春,女,1985年出生,毕业于广西师范大学社会工作专业,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督导助理,于2008年10月份派驻深圳市妇联福田区景田阳光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从事社区社会工作服务。
+ D+ l2 j8 @. _ m5 D# _, d# U3 } 服务心得:有一道彩虹,不出现在雨后,也不出现在天空,它却常常出现在你我心中。助人自助,用心服务,就是表达爱的最好方式。 $ G* S8 t' K9 K$ p! h R!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