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暮天音 于 2013-3-22 09:14 编辑
+ u, D0 E* S7 W6 s! E/ F. z3 A0 _- s# \8 X
" z, P- s" I4 z. e2 ^- @8 ]# c/ d
0 X3 v2 L" }; y; [: M1 |
昨日,我市启动首届“社工节”宣传周活动,主题是“走近社工 你我同行”。在广场上,社工和志愿者们穿着红马甲,向市民分发资料,提供咨询、便民服务。现场播放着歌曲《野百合也有春天》,这正是社工们的期待。 目前,我市有各类社会工作专业技术资格人员1686人,其中超过九成人员是去年加入的新丁。2012年,我市获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认证的社工增幅超过前4年总数的120%,具备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增长更是此前的11倍。去年,我市成立社会工作者协会,推出市级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苍南事业单位开全省先河招考社会工作者岗位;今年,我市民政各项改革中有5项事关社工;到2015年,根据我市《中长期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发展规划》要求,社工人才需要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缺口超过1.3万人。 记者对活动现场的社工、义工和普通市民分别展开问卷调查发现,虽然社工正成为我市增长最快的职业群体之一,但受制于身份尴尬、薪酬待遇低、组织平台不足等困扰,在尴尬的现实中守望春天,却是温州新生代社工的群像。 春天还有多远,该如何守望? 认可度低 身份尴尬成困扰 在持有社工资格证的小李眼中,社会工作者就是香港电视剧的社工:他们是社会工程师,和医师、律师等职业一样,在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下,有专业的知识和方法,有着稳定收入、过着体面生活。 “现代社会有各种深层次问题,我们经过专业培训,指望能用个案、小组、社区等专业方法,来解决身边留守儿童、老人空巢等等问题,就像香港社工扮演的角色。”然而,亲身实践之后,小李的结论却是:差距太大。 如果说“香港社工”是理想型,现实中的温州社工更像“野百合”。虽然我市目前已有“快乐之本”社工服务中心等7家民办社会机构,但记者对42位社工、志愿者的调查显示,超过六成社工在政府部门、基层社区、事业单位供职;无任何编制保障的社工占45%。 拿了社工证,到底算不算社工?这时常是社工们的困惑。 5年前,朱锦绣参加相关考试,成为我市首批持证社工师,但她在青园社区日常工作却没有因此变化。“人们并不了解社工,不知道社工能做什么,我们也的确难寻展身手的机会。”朱锦绣说,这样的感慨经常在群里得到共鸣。调查显示,一半以上社工认为从事的社会服务带有行政色彩,其中42.6%社工评价目前的本地实践是社会工作和行政工作的结合体。“工作经验”,超越了专业的理念和方法,被推崇为实践社会服务最重要资源。 在大部分温州市民眼里,社工是义工,是街头巷尾不收费的“红马甲”。在针对市民的调查中,对社工岗位不甚了解的受访者达到77.8%;有超过一半的受访者将社工等同于业余兼职的志愿者。88.9%的市民表示,目前温州社工尚未得到充分认可。 “现在的难题是身份迷惘,名分不正。”社会工作协会常务副会长杨华如此形容。政策制度、体制机制建设相对滞后,人才总量偏少、结构不够合理、综合素质不高、人才效能发挥较弱、与市民日益增长的社会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等问题造成知晓度、认可度低的现状。改变现状、守望春天,杨华认为,社工协正是社工们“营销”自己的新渠道。 “他们是领工资的雷锋,社会需要社工排忧解难。”社工协会会长、民政局副局长王绍寅说,我市社工相关制度构建正在完善,今年全市示范社区必须配备2名以上专职社工,政府相关目录也在制作,未来卫生、教育、司法等部门都将有社工岗位,温州社工发展后来居上、春天并不遥远。 薪酬偏低 待遇尴尬难留人 春天不遥远,QQ群里的社工们如此相互鼓励。去年社工协成立,朱锦绣成为协会专职人员,她常鼓励社工的词是“坚守”。 “全职社工的工资每月只有1200元,每次参加活动还要贴钱。”洞头“快乐之本”社工服务中心的义工曾丽华觉得社工坚守不容易,只能靠人情道义来留人。 薪酬偏低,不仅是社工个体的忧虑,更带来群体流失的挑战。温州大学2002年至2007年曾培养6届社工专业学生,大家相信该专业前途大好,但就业相关性却很低。“大部分社工岗位月工资不足1500元,导致学生毕业后流失。”温州大学社会学专家徐旭东曾做过调查,他认为中级社工师月薪水平应达到或超过6000元。 调查中,受访社工行业收入达到这一水平的人数为“0”,其中包括12位中级以上社会工作师。仅有35.7%社工收入超过1500元,达到我市最低工资收入水平,月收入超过3000元的仅5人。数据表明,九成受访社工薪酬在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线以下徘徊。 当问及是否会继续从事目前的社工工作,42.9%的受访者称视情况而定,2人明确表示“坚守”存在难度。 “留”与“走”的拉锯里,热情的种子期盼一片生根发芽的土壤。 王绍寅说,我市规定专业社工平均薪酬不低于平均工资水平,还将获得每月100元到300元的专业技术职务补贴,给社工们一剂“定心丸”。 除了政府与社会的孵化,徐旭东更认为,社工自己要“发芽”。在政府投入、企业支持有限现状下,“破题”思路在自身团结,尽快实现“造血”。如坚持6年的温州大学侨建留守儿童项目,如今每年争取有关部门资金协助20万元,形成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雏形。“一旦项目继续发育成熟,便可能提供一定的社工岗位。”徐旭东说,春天不仅仅靠守望,更要社工们来开垦。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黄之宏 夏晶莹 实习生:周霓 王波 陈媛媛 吕天然
8 \( _0 L& Y+ U, S/ S2 O% m2 {& t/ y3 Q1 N7 d: Z0 _0 _; L
( S; y0 m0 c5 B9 k! ~: _
(责任编辑:陈静、吴兹益)% B3 @; z6 y' J: I, T
, g3 B& A) ]( F& A6 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