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04月08日11:41 晋江经济报0 W. ?& [( I. s, h, W" _, P C; n+ K
大讨论·) ]$ s; O6 Y; v2 p7 C! `. }' L
- G5 V' \0 g! g0 Y4 z/ ^0 E2 y
他山之石
$ `5 A* C) M, v' t% g
9 w7 u3 o- Y N! a) m' o0 R 本报记者 陈维曦
3 j6 G0 j3 m4 f$ h5 s9 n4 w8 t' P+ X$ m+ N1 h
本报讯 近年来,佛山市顺德区通过拓宽社会参与平台,加快培育发展社会组织,依托各具特色的枢纽型社会服务体系和专业化的社工服务,将社会服务覆盖到各村居,创新社会管理取得了较好的实效。* R3 Q# `1 K3 t# o% U: V: A5 B
8 h7 T- J) K+ U
在顺德区杏坛镇社会服务综合中心,记者看到一群残疾人正在制作手工。聋哑人小林在中心康园工疗站已经第二年了,在工疗站里社工们不厌其烦地手把手教会了他手工操作,如今小林已经能够熟练地动手做一些手工艺品、裁缝等工作。 ]" t4 t1 E# d: E
5 ^, `* Y1 K# L2 K& H0 U* C( q% Z 中心主任黎淑明告诉记者,在中心像小林这样的残障学员有40名,中心为他们提供加工、手工艺、家政等职业康复训练,此外中心还为16名残障儿童、16名社区残障人士提供康复训练服务。通过康复训练,残障人士身体功能水平、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都得到了提升,也为他们的家庭减轻了负担,有的还能到工厂去工作。0 x* y/ T! w9 F1 M: [
- Y; l3 b2 c5 y ~) k" L
记者了解到,不同于以往政府直接参与公益组织的做法,这样的社工服务主要是通过政府购买的形式实现的。杏坛社会服务综合中心由顺德区星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承办,政府只提供必要的场所、政策和资金支持,运营方面由星宇公司自主经营。黎淑明说,镇政府将原来的康复中心、敬老院和新建的民政综合楼进行整合,综合运用来开展服务。
7 d2 N, L! |- T7 M' M: `$ {+ N$ i" ]' X# r4 |3 @/ p* t8 L1 ]+ M
顺德区委社会工作部干事田澍介绍,目前,顺德区实行社工服务项目化管理模式,以“项目购买”的方式将社工机构的服务与政府需求对接,集慈善公益机构、文娱康乐中心、残疾人康复中心、老人托养、爱心超市、康园工疗站社工服务中心等服务平台,将专业社工服务辐射到全区96个村居,2012年,区、镇两级共投入社会工作服务经费保障2886万元。
) ]5 k: u$ A! k- C$ _: c# B. P. I; [! X
除了社工服务,顺德区还扶持一批社会组织。比如在社会创新中心落户的“永亮善品”咖啡店,为顾客提供糕饼、饮料、由残疾人制作的工艺品等商品,目前店内有5名员工,其中两名为残障人士。咖啡店由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推动,社会企业家佘永亮出资开办,咖啡店的盈利1/3用于店面发展,1/3用作股东分红,另外1/3则专门用于公益慈善。! Z2 k2 a T1 W* `- _) X- ^
0 g, v9 h2 X9 y2 U' t% Y5 @ 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副总干事陈淑仪说,当时成立这家社会企业的目的是为解决弱势群体,特别是一些残疾人或者一些边缘青少年的就业问题,目前对他们的扶持是场地免费供应,但运营独立承担的。" V# n' z. b: }9 D/ ]% N+ U0 r
0 J) X) m1 Y/ B+ M& z3 H 像“永亮善品”这样的社会企业只是顺德区社会创新中心搭建社会公益服务平台的一个缩影。目前顺德还着力搭建公益项目培育、社会企业扶持、公益人才培训等平台,通过资源整合,形成可推广、复制的社会创新枢纽。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在顺德,社会组织在社工培训、登记、资金、项目、场地等方面都能得到扶持,2012年全区新增社会组织101家。& K4 ^/ N. R" G( }2 J0 H- g
. P9 ^+ P; u# {0 G8 P" e8 d
作者:陈维曦0 d$ `! e6 Q) i7 s4 K" a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