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怪咖刘怡洁 于 2013-5-20 10:45 编辑 ) M  Z! h: L: j' D8 Q3 Z$ w( F& f
 4 J8 g3 J) V6 d, E6 e
     服务计划是基于对服务对象问题的理解获得的。在预估阶段,将所获得的有关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料,通过整理,形成了对服务对象及其问题的认识,并力图去解释问题。在解释清楚的基础上寻求办法去改变问题情境就是计划要完成的任务。     服务计划需要将所有搜集到的有关资料综合起来,不是只着眼于某个因素,而是将各种因素的互动关系串联起来,构成对服务对象系统情境的完整认识。只有这样的计划才能具有帮助服务对象改变的功能。 1. 服务计划的构成     "计划"包括制定介入目标及选择为了达到目标而采取的行动. (1)  目的和目标(长期,短期目标);     目的是指介入工作总体要达到的方向和最后的结果。     目标则是指具体的工作指标,是为实现最终结果而做工作的过程和中间阶段要获得的具体的、近期的阶段性的成果。设置得当的目标应具有如下特点:        ①陈述要明白易懂,重在促进服务对象的成长        ②要可测量。        ③具有操作性和现实性。        ④应说明完成的时间。        ⑤目标应与机构功能保持一致,与社会工作者的能力相符,并符合法律和社会工作伦理。  (2)关注的问题与对象; (3)介入策略:多层次介入; (4)协同工作的合作者; (5)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各自的角色; (6)具体工作程序及工作时间表. 社会工作服务计划案例     个案服务方案案例      社会服务方案案例 2. 制定服务计划的原则 (1)   要有服务对象的参与; (2)   要尊重服务对象的意愿; (3)   尽可能详细和具体; (4)   要与工作的总目的,宗旨相符合; (5)   要能够总结与度量,以为评估打好基础.   3. 制定服务计划的方法/ J( h1 a* _! E) [   设定目的和目标(与服务对象一起)
 (1)制定社会工作介入的目的 (2)设定工作目标   (a)确定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   (b) 向服务对象解释设定目标的目的;   (c)共同选择适当的目标:筛选目标,定义目;   (d)与服务对象讨论目标的可行性和可能的利弊;   (a)确定目标并决定目标的先后次序./ e1 ?; [9 h% K, z4 J构建行动计划
 1.选择介入系统 2.选择行动内容:(1)危机介入;(2)资源整合;(3)经济援助;(4)安置服务;(5)专业咨询 ·             签订服务协议.  1、服务协议的涵义     服务协议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经过讨论协商,所达成的满足服务对象需要和解决他们问题的工作方案,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的合作计划。服务协议具体地标明了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对问题的认识与界定,工作的目标及相互责任。   2.服务协议的内容 (1)计划的目的与目标 (2)双方各自的角色与任务 (3)为达目的与目标所采取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4)期望达到的结果,以及进行总结、测量和评估的方法。     3.社会工作服务协议的特点与制定原则 (1)明确  (2)得到工作者和服务对象认可  (3)具有弹性  (4)具有实用性   4. 服务协议的形式  H+ k4 B" q' G3 Y+ P! r9 Q  X书面协议,口头协议
   5. 服务协议的签订过程及技巧     (1)  签订协议的过程 a.会谈协议     会谈协议是指①服务对象与社会工作者通过会谈在介入目的、目标等方面达成协议。②服务对象承诺与社会工作者通过会谈这种方式达成服务协议。 b.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     “问题”是指社会工作者要处理的、有关服务对象社会功能发挥方面的事项。 c.协议介入目的和目标 d.协议介入策略和行动     实现介入目标的策略不只一个,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要为介入策略和行动方案形成一致看法,达成协议。     (2)   签订服务协议的技巧  a)   认定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由服务对象自己来认定问题,根据他们的看法与其进行讨论,从而达成共识。 b)   与服务对象分享对问题的看法。为工作者与服务对象达成对问题的一致看法做了辅垫。 c)   描述介入工作要解决的问题. d)   确定目的和目标并说明行动的具体策略。 e)   总结和强调协议的主要内容。提醒服务对象承担履行协议内容的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