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5972|回复: 0

[理论] 中国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相伴而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30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流学习 于 2013-7-31 11:49 编辑
' X" t1 K3 h- v2 |: T# z5 c3 n  m1 m( U& F- A9 H% D
中国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相伴而生  
8 F) T$ Q$ A6 @; v5 \1 \5 g0 p

中国社会科学在线  2013年06月28日  作者 胡炼刚

  【核心提示】新中国成立前,社会工作在当时国立高校并不发达,其以社会学系作为栖息地,与社会学相伴而生,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目前社会工作学科,在中国大陆高校通常设置在社会学系;而在北美许多高校中,社会工作这门学科的发展则相对成熟,一般都建立了独立的社会工作学院。造成如今中国社会工作与社会学的学科格局的原因,一方面是1979年以后这两门学科才相继在中国大陆高校恢复重建;另一方面则与这两门学科在民国时期的学术渊源有关。
  清河试验区:社会工作与乡村建设工作的场所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燕京大学社会工作人才的培养,与中国的“乡村建设运动”发生了联系。燕京大学社会学与社会服务学系受洛克菲勒基金会资助,1931年,设立了“清河试验区”,作为学生实习之场所。燕京大学学生在清河试验区开展的工作有以下几类:一是儿童工作,办有儿童会、幼稚园及幼女班等;二是妇女工作,办有女子手工班、母亲会、家政训练班;三是教育工作,办有小学教师讨论班、图书馆及阅报室、《清河旬刊》与壁报;四是娱乐与运动,如新旧戏剧、音乐、武术、球类运动等。清河试验区设立的第二个目的是,根据当地民俗与实地环境,找出改进农村社会的技术。因此,清河试验区所进行的工作还包括经济工作、农村卫生及农村社会研究。清河试验区既是学生的实习场所,也是乡村建设工作的场所。
  儿童福利工作受到重视
  抗战期间燕京大学迁往成都,1943年,在美国联合援华会主持的5所大学(私立燕京大学、私立金陵大学、私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私立齐鲁大学、私立华西协合大学)儿童福利人才训练委员会的协助下,燕大社会学系与家政学系各设儿童福利科,并成立托儿所,以训练从事儿童福利事业之人才。美国联合援华会是一个基督教办理的组织,与官方没有关系,其所有的救济款项多来自于国际友人的自动捐助。抗战胜利后,燕京大学复归北平,继续受美国联合援华会的资助,建立了较系统的儿童福利课程,由社会、家政、教育、心理四学系之课程综合组成,学程之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福利社会服务员。为使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除了通过各种课程灌输知识外,同时注重实地观察与实际研究,使理论实习与研究成为整个学程的有机组成部分,燕京大学在东门外的成府设立了“儿童福利站”,内有婴儿园、幼稚园、保健室、营养站、儿童班、儿童图书室、儿童游戏场与母亲会等。在儿童福利站的各部门中,学生可接触到不同年龄的儿童,从初生的婴儿至12岁的儿童,同时又可认识和研究不同年龄儿童的各种问题。主修儿童福利学程的学生,3年修业完毕,必须于暑假期间在儿童福利站之一部门服务两个月,使其从实际工作中获取经验与认识。儿童福利站在成府居民心目中为服务儿童的机关,实则是燕大儿童福利学程的实验室和供学生观察、实习与研究的园地。
  1944年秋,金陵女子文理学院在成都小天竺街设立了“儿童福利实验所”,其目的在于训练儿童福利工作人员,即作为该校社会学系、家政学系及其他有关儿童学科之实验室,使学生能从现实生活中学习儿童福利工作的理论与技术。1946年夏,儿童福利实验所随该校迁回南京,以劳工家庭之失学儿童为对象,开展的工作包括社区福利工作、儿童个案工作、儿童集团培育工作、托儿所、保健工作、青年家事训练班。
  官方主导社会工作著作出版
  李剑华的《社会事业》(1931)是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社会工作的著作。1940年,国民政府社会部成立后,社会部研究室主编了“社会行政丛书”,其中“社会工作类”的出版物有:吴榆珍编译的《社会个案工作方法概要》(1944)、李安宅的《边疆社会工作》(1944)及宋思明、邹玉阶合著的《医院社会工作》(1944)。《社会个案工作方法概要》一书,是中国出版的第一部个案工作著作,该书对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论基础、方法、专门业务、社会治疗等进行了系统介绍;为使读者明了个案工作方法的应用,作者在最后一章列举了5个美国实际个案工作,并在书末附有“会谈分析大纲”和“个案生活史记载大纲”。言心哲所著的《现代社会事业》(1944)一书,是当时中国讨论社会工作最为翔实的著作。全书分为六编,依次为:现代社会事业纲要、各国社会事业概况、社会事业人才的训练、社会个案工作、社会团体工作、社区服务工作。蒋旨昂著有《社会工作导论》(1946)一书,力图用社会学的观点来建立中国社会工作的体系。蒋旨昂在书中提出了社会学应解决的九大问题,作为社会工作的理论基础,蒋旨昂的努力可看作是对“社会工作中国化”的一种探索。
  1944年,社会部编印了《社会工作通讯月刊》,一直持续到1948年,其中可见到一些社会工作者的文章,《社会工作通讯月刊》对当时国内外社会政策动态进行了较好介绍。同年,中国社会学社与社会部合作创办了《社会建设》月刊,由孙本文任总编辑,该刊发行旨在“发动全国富有学理研究的社会学者及富有实际经验的社会事业与社会行政专家,共同研讨有关战时及战后社会建设方面各种理论与实际问题”。该刊是社会学与社会工作的综合刊物。此外,1947年,中国儿童福利研究社创办了《儿童福利通讯》月刊;1948年,上海儿童福利促进会创办了《儿童与社会》,由言心哲主编。
  新中国成立前,社会工作在当时国立高校并不发达,其以社会学系作为栖息地,与社会学相伴而生,尚未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2 L9 D8 z5 E+ `; N2 b1 ?4 O来源:http://cncasw.blog.163.com/blog/static/169137968201352811147972/

3 o# D$ z% T* Y# Z. R, `0 }* Z4 f
备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1-5 19:43 , Processed in 0.045523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