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4-24 10:20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章 预估——对问题的分析与判断
第三章 预估——对问题的分析与判断
, ^4 `" F6 }/ b, I3 Y案例:# ^% |0 G$ L6 Q2 y0 M
在接案时,我们讲述了郑莹的个案。社会工作者接案后进一步了解了她的情况。郑莹离开学校在家自学已经3年了。小时候,她行为能力的发展似乎就跟不上同龄的孩子,奔跑的时候容易摔跤,其他女孩子常玩的跳皮筋之类的游戏,她也不擅长。久而久之,她被同龄群体排斥在外,经常一个人呆在家里。与此同时,郑莹在语言方面似乎又比同龄人有更多的天分。到读小学以后,郑莹表现出对学校教育的一些不适应。老师经常向家长反映,郑莹上课不遵守纪律,总是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甚至敢于责问老师直至令其感到难堪的地步。对于老师的批评,郑莹经常要理论一番,一定要老师给出让她心服口服的理由,否则就不接受老师的“批评”。那时,郑莹的父母觉得孩子还小,道理可以慢慢教,以后孩子逐渐大了,自然能说得通了,也会逐渐乖巧懂事了。但是到了小学高年纪,郑莹不仅没有变得服从和听话,反而开始习惯性地向父母撤谎。在说教无效的情况下,郑莹的父母选择了最简单的处理方式:每次有老师告状,他就将女儿痛打一顿。2 y) a$ ]& |( }; ^; @! b" r- c
是什么原因使得郑莹既是一个非常聪明的孩子,同时又表现出上述诸多“问题”呢?为了帮助郑莹,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哪些信息和资料,从而能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郑莹,能够对郑莹所表现出的“问题”给予解释呢?回答这些我们提出的问题的过程,就是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预估”阶段的工作。
# ]* z, i6 C; Y0 L, ]第一节 预估概述# y) ^2 S/ B, W* f1 D5 a0 ]6 K
一.预估! a9 S5 ?4 f2 Y- r" N( q
所谓“预估”,即是收集与服务对象有关的详细资料、了解服务对象问题形成的过程,是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过程,是依据既定情境中的事实与特点推论出有关服务对象问题含义的暂时性结论的逻辑过程。换句话说,预估就是收集资料和认定问题的过程,是把所有有关服务对象的资料组织起来并使其具有意义的专业实践活动。: q5 @5 j+ b7 G J" ~2 B
二.预估的目的* `$ Q9 A0 i P: r
1.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客观因素5 q( c$ L$ {5 q$ S
与服务对象及其问题有关的资料主要包括:
8 r5 b. I0 p; i( g- z$ o(1) 服务对象的背景资料* f! b7 e$ Q; s
(2) 与服务对象生活有关的重要系统的资料
; C$ X3 }4 \. c6 Q(3) 问题因何发生、存在了多久、使用过的处理问题的方法等0 H! _6 F# b1 H. A# ?$ n- d+ g0 o
2.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主观因素2 R# \7 x: n5 N3 @8 D
所谓主观因素,是指服务以象对问题的个人感受。识别问题的主观因素即是要认识服务对象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的,站在他的角度来理解这些问题对他的意义,他为什么会有如此的主观理解,它们对服务对象现在的社会—心理有什么影响。! y1 h, m4 y. V; r9 K) x0 Q4 [
3.识别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与使问题延续的因素! j; Y- b% ^- e6 X
预估的目的在于得到对服务对象问题的深入认识,识别那些造成服务对歇脚问题的原因和使问题延续的因素,让社会工作者能够由表及里地探查问题。! v& S* P0 O- N7 I, M# [0 \; t$ }
4.识别服务对象及环境中的积极因素3 c D5 P$ k/ k2 k3 v2 ]4 Q) G- y
预估的目的在于达到对服务对象和他的问题之正确认识和判断。社会工作者要找出服务对象系统内外的资源,将着眼点放到服务对象的能力和优势上,并运用这些资源去帮助他们。
F! n0 R$ T6 @6 }5.决定提供服务的方式和内容
$ U0 _/ n! \2 _进行预估的目的是要找出正确的方法和介入途径去帮助服务对象。7 C# c2 b7 O* G2 s8 t
三.预估的任务8 e; |8 l; X8 u" [. f4 S1 Q
1.了解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问题的性质、成因、程度及对服务对象的影响。
0 E7 O" z. s, }0 Q4 i& Q5 o! K5 X5 \2.了解服务对象个人生活经历及行为特征,包括服务对象的人格特征、能力、优势和弱点。
9 a& c$ o, m' l9 j9 Y7 b7 r+ o3.了解服务对象与环境的互动状况,及其对自身问题的认识和改变的动力与能力。5 A+ f2 b" N: H* Y/ C
4.了解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系统的状况,从中找出有利于不利于服务对象改变的因素。1 Y. u8 j" X5 {5 j! s; a
四.预估的特点
/ S" E* S1 c/ R! k1、 持续性
/ [) M- j4 q+ J预估是一个动态、持续和有焦点的过程,要根据改变过程的进度不断进行,根据变化了的情况随时调整工作的步调与目标,因此说它是一个持续的过程。
7 U+ O1 J$ ^- n& ^# f3 a2、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共同参与1 E# f. N+ M8 u& |4 v+ L0 g# n
预估是一个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同参与的过程。社会工作者要与服务对象一起发现问题、了解问题的成因,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因为只有服务对象最了解自己及自己的处境。在参与预估过程中,服务对象会对自己和问题有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这样的预估才准确。
' g; s) X$ l2 N L9 [4 A+ r& @3、行动取向
* d+ }: b) a T预估不仅仅是为了说明问题,更是为了决定采取什么行动来消除问题,是行动倾向的。
/ f8 b2 W$ c3 L3 l/ n4、有可识别的步骤8 H- x k8 e: n, S' i2 [
预估是一个科学的行动过程,是有计划、有步骤的。预估的逻辑起点是从收集与问题有关的资料开始,通过将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分析,勾画出问题的性质与状态,最后得出预估报告,这个过程是系统有序、可以重复的。
- w5 `+ P" j4 g; k7 |3 g U! |5、渗透了专业判断
- a) F$ T( V* k预估是一个涵盖了知识运用、专业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但是专业判断不等于先入为主,要以事袄资料为依据。同时,预估也是一个分析与行动并重的过程,社会工作者要运用专业判断帮助服务对象。
9 K/ W B0 H" l* ?9 D" ^6、有局限' b+ F9 b: ~& u# B5 d, m+ e5 q
任何预估都不可能是尽善尽美的,因此,在助人实践中,要不断修正先前所做的判断,为服务对象提供符合他们需要的服务。) H0 Q# Q( h' h& \3 g/ I. H
五、 预估的原则0 }+ x: P' N- p9 g1 B, o
1、个别化原则
+ M, V7 T" s% @) l+ T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具有长处和弱点。预估要准确反映服务对象的特点及其问题的特殊性,这样才能使介入工作有的放矢,为特定的服务对象着想。7 H; P/ Y) i& ?; G- _ ? W
2、合作原则
' h) c7 j Y; u: ?$ L+ _: q服务对象的参与能使对问题的预估更全面、更准确,所以预估需要服务对象一同参与,来决定探索问题的领域和探索的方式。
0 x' k4 D& o3 G/ [! l# q3、避免片面
9 {$ ~& n( |3 w1 }$ z为了确保资料的准确性,社会工作者要采用多种方式收集资料,以防止资料的片面性,保证资料的可信性。0 V. y9 H# w) Z* W+ e4 E. {/ V
4、避免简单归因
* g. t/ F# J3 S( a社会工作者在预估时要尽量全面,避免对问题做简单归因,这样才能使预估为科学的介入提供坚实的事实依据。
+ g3 P) `1 k) @7 D$ i( n, d6 s5、兼顾服务对象的弱点与长处
5 F( ~' x, F, o( J预估也要采用“优势和能力”视角,既要找出服务对象的弱点,使社会作者知道服务对象的问题所在,同时也要发掘其长处,为社会工作者提供解决问题和满足其需要的资源。4 w. ^) {& |0 t) u
第二节 预估的基本步骤$ m- t* b2 r4 T- S' J) P! p
一、收集资料& R5 a) B2 L9 ?3 i# E5 D# T
收集资料就成为预估的第一步工作。 {" k5 d9 }+ q/ Q
1、 个人资料的收集。. n6 g- \( N. |! B* [( [9 v
个人资料包括:7 [+ z' I8 @3 ?6 `7 b
(1)个人基本资料:年龄;简历;社会经济地位;生活中重要的人物;相关的社会系统等。" l1 Y" [; D: b+ w0 z% N3 R' Y8 n
(2)个人的主观经验:服务对象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自己觉得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原因是什么;问题持续的时间、频率和强度;问题的后果;为解决问题所做的努力;使用的方法等。
3 \+ O& T+ e9 p t6 ~* }& Z( @1 g(3)解决问题的动机:服务对象是否有不适感;服务对象对解决问题的希望等。
" D# ` ]8 {9 E% ^" X5 G(4)生理、情感和智力方面的功能发挥等。9 c! Q w- [0 y: L2 S
2、环境资料的收集
7 {0 ?$ z4 u) F(1)家庭状况。包括: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家庭的基本情况;家庭成员的角色和互动情况;家庭规则;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家庭关系、家庭决策和分工方式。: q, |" p1 M( C
(2)社会环境。包括:社会支持系统及其发挥;物理环境、及其服务对象需要满足的程度;服务对象对环境资源的主观认知;服务对象的社会网络环境;社会的体制和组织环境等。
3 U; C, P9 O% e8 e3、收集资料的方法
5 m @" ]* ?4 X% _/ T8 M c收集预估所需资料的方法很多,工作者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以便全面地了解对服务对象和他们的社会环境。具体来说可采取以下方法:
( P& I3 C/ V9 f7 @9 w, ]0 Y0 \) M6 x) o①询问/ M4 `1 F) c; b. w
会谈与询问是社会工作者获取资料的最基本工具,经过面对面的会谈去收集资料,可以为决定介入与干预的方法提供最直接的依据。询问有向服务对象本人询问,也有向服务对象有关的系统查询。当以直接询问方法不能得到相关资料时,还可以使用间接询问探查的方法,即通过让服务对象进行角色扮演和完成句子的方式来帮助服务对象表达自己的方法来获得资料。进行间接探询时可以使用口头询问的方法,也可以书面进行。 n( n% X3 t) r4 N+ b' W
询问的方式主要有:会谈(个人或小组)、角色扮演、问卷等。
5 n, l6 R! [8 x {②咨询; \ L$ [+ M3 ?; F- O2 K
为作出准确的预估,社会工作者也常常向其它专业人士咨询意见,以求对服务对象的问题有全面、正确、科学的认识。社会工作者也可以通过转介让服务对象接受其它专业系统的预估来获取服务对象问题的资料。- i- {4 o, @+ F, t6 N
③观察
4 D6 q Z3 G" A L. b) N通过实地观察,可以增加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及其社会环境的了解,增加对问题的实地感受,使所收集的资料更丰富和准确。观察有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两种。在非参与观察中,观察者置身于被观察的对象或系统之外,观察对象不受观察者的影响,相对来说,这样收集的资料比较“客观”。但由于观察者是局外人,因而也会限制对观察现象的深入理解。在参与观察中,观察者自己本身也是观察系统的一份子,这种特点使得观察者能够融入所观察的现象中,但同时也要注意在参与观察中不因过度介入而影响到所观察的现象。
. Z$ W& c% i4 H& S/ O" Y④家访
9 g6 c2 l5 c4 h2 A家访是社会工作收集资料时常用的方法。在家访中,社会工作者有机会观察服务对象在自然的家庭生活环境中与其家庭和相关社区系统的互动形态,观察和了解到很多在机构会谈中不能发现的东西。
/ `. g8 F( O& R9 h4 I, X. [- ]4 m⑤利用已有资料0 @5 a7 W4 S n! X. Y/ O* |
这主要是利用机构已有的服务对象资料、机构转介资料、工作报告、调查研究报告及政府机构所提供的有关问题与政策的资料等。- Y2 _4 R8 V* U% c! y' D, b& @
二、 分析和解释服务对象的资料与问题
0 w2 w! G3 H) {4 `4 X$ }+ e所谓分析是把整体分解为部分,以发现整体的性质、目的和作用;而解释则是阐明事件的含义使之能够被理解。分析资料的具体方法是:
0 F- f4 e9 S" k: o K$ s' O2 C1 X1.排列次序
2 h6 z- m" E5 d6 e1 L即按顺序和重要性对资料进行排序,将其排列成为在事件上有先后次序的、在逻辑上有因果联系或者有其自身脉络的事件图。7 R3 h& z: N H E" f/ k3 _: |0 l
2.发现
+ s% Q+ u8 O; X* `; y即识别资料间的关系或形态,发现资料各部分间的逻辑关系,从而能够将零散的资料组合成为一个完整的整体,从而对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有完整的了解。! I0 H9 V) P; c9 W* X: m/ i' C
3.识别% X1 O4 j; c+ G2 _: r/ Q6 d
识别是将那些形成问题或者可以缓解问题的因素找出来,进而确定事件各因素间的关系和型态,确定导致问题的原因。识别,要求社会工作者从问题的表面深入到问题的内部,通过探查问题在深层的因素,找出问题形成的本质原因。- T' ^( g+ A' `
4..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作出解释
; j; ]* @. r5 @所谓解释即是将所获得的有关服务系统的资料、直觉及服务对象和工作者对需要与问题的认识加以整理和组织,形成概念性的认识,去解释问题。
/ F& \2 Q5 }) u+ S! o5 O三、认定问题
- O' g9 o( H9 I" N r0 @这要从几个方面来做:
. r: k% Y3 Y1 V9 l2 j1.描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要:问题是什么,问题的范围,原因,严重程度及时间。+ \5 W* W: p7 p) G
2.描述问题如何发生的,问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5 A8 \1 J' e1 b1 {; `3.描述服务对象的处境及其社会系统的情况。
, ^/ u% G6 m3 M6 O+ ~6 d7 D4.探究服务对象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作为社会工作者要知道,服务对象问题得不到解决的原因非常复杂。
$ K- X. o8 s1 J: Y+ e首先,服务对象对问题的看法和可能就是影响他们解决问题的原因。% Q9 H" @$ k- t1 R% ~ X3 t% p' g
其次,对问题的处理方法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j2 N; E V6 c; |4 R6 F6 O& D
第三,与资源系统的联系和关系型态也会影响问题的解决/ C7 d' t( |) K; N) o
最后,政府对资源系统的政策协调也是影响问题解决的重要因素。1 Q1 p% X6 \6 ?2 I* {* K* d" I6 h
5.描述服务对象系统的发展阶段。) p0 k' l' x: n' V2 V
6.描述并鉴定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源状况。包括预测服务对象参与解决问题的动机强度、学习的能力、资源和时间等情况。
6 U. \' M. }- H; m2 H% U四、撰写预估报告5 b# j3 t( I! E
认定问题后就可以准备撰写预测报告了。预测报告要清楚表达对问题的认识,为社会工作者自己和服务对象、社会工作机构、法庭、以及那些与服务对象有关的系统提供关于服务对象需要与问题的准确和详细的信息,作为下一步制定介入计划的依据。, I: K1 z3 H) `
1.撰写预估报告应注意的事项
3 \' ]4 R t& \% u6 c+ p" M+ V(1) 确定报告的目的和读者:报告给谁看?要达到什么目的?
/ Y1 @) a# U# i5 g& Y$ _4 @$ w(2)确定报告应使用的材料;
0 v- C$ E7 ^7 J: ^(3)将资料组织成为有意义的不同部分;
* n: z) t! V9 G3 H9 L(4)将事实与判断分开;
' l8 h' ]6 u3 v9 N/ q(5)语言简洁精炼。
1 e4 j0 Q7 n- n2.预估报告的结构
( U% C6 M. ~& T' K/ M* n, d4 D3 e第一部分:资料和事实6 L" m b8 m$ `! k7 o0 E
这部分主要是对问题的呈现,包括:问题的时间及涉及的人和系统;服务对象和问题的背景(如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和学业、就业历史等)。' x7 ?, P( B0 K( W
第二部分:专业判断
& y. m. H7 d" e5 W+ Q) n(1)对资料的理解;
4 U% d# }9 w( l5 U8 J2 g3 M! n! h(2)对服务对象问题的评估;' d( l! C0 o- S* Z1 S$ A
(3)对形成问题愿意的分析,对问题原因的理解和解释;& ?& |! i% G3 g! W5 v0 N# `' Y
(4)判断改变的可能性和改变的益处。
3 T1 B) X( ^, k: i9 Z F第三章 预估的主要方法
) _8 k: E& G! ^0 [/ @/ M预估的方法很多,包括上面介绍的各种方法。而社会历史报告、家庭图、社会生态图和社会网络表等方法具有简明和直观的特点,是进行预估时经常使用的方法。
, S) m; N+ d; r/ k, E8 | {6 L一、社会历史报告方法及其运用
) m+ I. [; z: n: L* G社会历史报告是通过对服务对象社会生活历史的梳理、将各种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后的综合报告。社会历史报告的内容主要包括:服务对象社会生活历史的资料及工作者对这些资料的思考和预估。社会历史报告包含的资料有:, ~; G: U+ S% t$ |- N* b8 b$ p
1、服务对象系统的资料;
& i/ B. o* I# r6 |2、服务对象关心的事项、需要、与需要相关的问题,这些事项的发展过程;
3 i7 h7 k. y/ N) r1 B; C! Y, D! ^3、服务对象现在的能力和限制。# |; I# F$ T, r/ A# m. X
二、家庭结构图描述方法及运用( p+ N, ^( b. G
家庭结构图也称家庭树或家庭图谱,是以图形来表示家庭中三代人之间关系的方法。家庭结构图可以直观地提供有关家庭历史、婚姻、伤病等重要家庭事件、家庭成员间的沟通和互动状况等重要信息,帮助工作者了解服务对象的家庭模式,服务对象在家庭中所处的位置,以及家庭对服务对象的影响等。家庭结构图的内容与功能是:" o' b; t( B6 t5 J) p) X
1、表达家庭的历史;' t4 E7 P+ V1 Z& I9 W$ M
2、提供有关家庭婚姻、死亡、家庭成员所处的地位和位置、家庭结构等与服务对象有关的摘要式信息;/ X9 z1 t1 `3 D/ A6 {1 Y3 ]
3、包含家庭几个不同世代的关系资料;提供工作者家庭关系、资源、服务对象问题与家庭间关系等资料。
" c- r# I1 _6 T1 c& Q% n' z# w使用家庭结构图做预测时,需要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一同为家庭结构图加上图示和不同的符号。
/ w8 n8 P% Y1 H+ d9 Q( ]9 p6 y* n三、社会生态系统图方法
) r8 i; G! X' [' f* O1.生态系统图的理论基础9 Q' B' W+ U7 l9 W
生态学的观点是以宏观的角度去理解“人类的社会功能”,强调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与其所处社会环境之间的和谐互动。生态学观点在社会工作者实务过程中最突出的地方在于,专业工作者把着眼点置于服务对象与其环境的互动,即关注的是服务对象及其周围世界的衔接。要达到这一目标,社会工作者必须致力于改变环境,并使之能更有效地回应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的需要。生态系统图就是为了协助社会工作者达致此目标,从生态学的观点提出的一个实务方法和工具。* F! c8 y; b7 `( \9 R2 x. q
2.生态系统图的功能0 @9 U8 d7 u2 x) P# H& D7 u7 l
(1) 描述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
2 S$ Q9 G9 [( ^9 `, F9 c(2)以直观的方式呈现服务对象与这些系统的关系;# \8 I* R& R I& K7 B
(3)勾勒出系统间的交流;! a' P/ Q# M" Z6 M& p& f4 j
(4)呈现可使资源的相关信息。0 U6 ]4 p) L, W" A+ ], T( g
生态系统图能帮助社会工作者认识和判断服务对象的需要、问题及满足需要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向。
% ~! P6 ^( A U, W3.生态系统图的绘制方法。见孟键的社会生态系统图.doc
) P+ o& c4 u% _; }" i1 E7 u2 w四、社会网络分析
" `; n- }' |5 v5 K$ f社会网络分析可以评估和测量服务对象社会支持网络的种类和规模,并从服务对象主观经验的角度将其获得的支持的性质和数量呈现出来。
, }; P8 e; t% ~# B# c h( G1、社会网络的种类
( _7 W7 A) S: T2 F6 i0 d社会网络在社会工作实务范畴里泛指社会支持系统。通常指由家庭、朋友、专业人士或其他社会系统提供的帮助、指导和关怀。而社会支持是指个人与社会环境的正面互动;而所谓社会网络是由正式和非正式支持系统组成的;正式的社会系统包括社工、医生、律师、传道人和其它专业的助人者,而非正式的系统包括家庭、朋友、同事、邻居等。
! I; n4 d( Q3 ?“社会网络”可以有正反两种描述方法,严格来说, “社会网络”是中性的,即是说“社会网络”被视为社会工作实务中一种分析问题的方法,目的在于帮助社会工作者准确地理解人们是因何、以及怎样通过各种社会交往、或通过资源的施予和接受而互相作用和影响的。4 J- k' q- x5 H3 l
2.社会网络评估表/ q4 ^+ `6 C+ ?" u8 s
一般来说,具有支持性的社会网络包括:家庭和家庭成员,家庭及其亲属、朋友、邻里、以及正式的社会组织,如工作单位、学校、自助团体的成员和其它正式的服务机构。
% a: G. i% W: ? M社会工作者一般首先由服务对象找出他们支持网络的成员,然后将支持网络成员和他们提供的支持按其所回应的具体问题进行分类,再由服务对象描述他们如何看待所获得的这些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