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清流学习 于 2013-8-19 09:30 编辑
F c5 u' y: X# |$ b# Y
) W% x, K. _* W8 P& o ] 对话任志强:做公益不能喊累! 北京晨报 2013年8月12日 记者 韩元佳
2 q& ` N$ J7 w: l; ~, `# ]2 _5 j) L
- q# e0 U; L1 ] 8月3日下午,结束了第一期金融博物馆书院“下午茶”活动的任志强还没在休息室的椅子上坐稳,便从口袋里掏出一支香烟,打火机还没来得及和香烟亲密接触,站在一旁的书院秘书长渔童就忍不住责怪道:“太没有制度了,居然在博物馆里抽烟。”任志强眼睛一瞪,“我的地盘,连根烟都不让我抽!”香烟在他手指间被反复玩弄,还没点燃,记者和他的采访已经开始了。 7 V! |2 e+ A; ?% d
, W( g6 O: f) t) ~* a 谈读书会 “不要求任何人向我们学习”
' f; d% h: [) K ; d* K: G0 C' y& V* |7 m" Q& r
任志强说,创办公益读书会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独立思考,“我从没想过读书会能有今天的成功。读书会要一直对所有人开放,一直免费下去。” & E# Q' l5 n. B4 G' b: E
- o$ R0 V+ d/ C! v
《北京晨报》:为什么要办一个公益读书会? $ W6 v2 T, s) z. z
) U# B- @0 T# e w8 o
任志强:创办读书会是希望建立一种社会的读书启蒙,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独立思考。但一开始能办多少期我们并不知道,能否被大家接受也不知道。我们从来没有设定过多么伟大的结果,因为我们一开始也没钱,没钱就不知道能不能一直坚持下去,就是想先办一办试试看,没想到陆陆续续竟然获得了成功,渐渐地还有了赞助单位,这件公益事情就这样持续下去了。
- s; y4 i* H- d0 a1 R9 [# S 3 V+ x, k2 x$ r. m& u. H
在此之前,中国的读书会也有很多种,比如一些媒体办的,朋友圈里也有不少人办读书会,但他们都没我们办得好,不是断断续续,就是没我们有影响力。我们从一开始的想法就是免费,向所有人开放,通过微博报名、传播,现在这种形式也越来越多了,说明我们的读书会已经有一定的传播力了。
9 x3 Y0 X( R; L! W& P 6 \! i1 H/ f$ I2 u# T! S
其实,不是所有的公益事业在一开始就能实现,如果没有持久的经济来源,公益事业是不可能持续下去的。但前提是你所做的公益事业能否能引起大家的关注,或者说能否让大家愿意支付金钱和精力。如果我们的读书会是收费的可能就不是今天这样,因为收钱可能就没有这么大的影响力和听众范围了。
' X3 F; Q1 W7 D+ L5 u+ e3 O
4 h3 m$ `) C3 v. n; ~. C 《北京晨报》:社会上有很多民间组织的小型读书会,有些火爆,有些开不了多久就“倒掉”了,你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4 B8 E1 d$ t( k6 U3 G* w) G
' c# L A* m$ g# Z9 N# @ 任志强:民间组织的小型读书会持续不了多久的原因并不仅仅是缺少资金,资金当然是重要的,但还要看影响力够不够。如果仅仅是读书而没有创新,没有思想在里面,是做不成的。我们的读书会就是因为有影响力听众才愿意来。
& W. f- N' d/ r) _/ W9 q: ~6 O
( `: O/ X* _/ a8 V7 l 我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思想限制,一旦有限制,就不够开放。有很多读书会是教导式的,我们不是。我们不要求任何人向我们学习,包括我们请来的学者。比如张维迎,我们不希望大家都同意他的观点,或者成为他的追随者,我们允许多样的声音,可以支持他,也可以打倒他,嘉宾之间在台上就可以讨论。我们之所以开通微博,就是希望这个平台是完全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留言。 $ o: B2 @7 F C C; A. Q. p4 P
" j B' Q1 _, X
我认为完全对社会开放是公益读书会非常重要的条件。我们就会一直对社会免费下去,不会随便改变这种方式。 K6 e2 i+ B. f* c
! }. [: d/ G L6 S 谈嘉宾 “想来读书会的嘉宾太多了,他们也得排队” ! c, Y+ Z0 g% V8 \2 z! c
0 b7 f. q+ [& D7 G4 n' a: l
任志强说,选择嘉宾就看两个字——思想。说此话时,与任志强私交甚好的潘石屹躺着中枪了。这位参加过一次江湖沙龙和一次读书会的地产大佬挨了批评,“潘石屹以前不爱读书,不够资格来讲课。是我们逼着他读了一些书之后,他才有资格。”“不能提供思想,要你干吗来?难道要你来八卦?”
h3 b0 n9 x- A/ G7 h 0 q" M2 \7 S& Q. Y6 \6 Q( V
《北京晨报》:读书会来过很多大牌嘉宾,嘉宾选择的标准是什么? / k# R- O9 `& _" g3 _
$ {0 s X$ s+ A. J3 ~0 l( q: Z, m
任志强:思想是唯一的标准。只要你能提供思想,就行,不能提供思想,就不行,不能随便是个人就跑来瞎讲。我们的顺序基本上就是企业家和非企业家穿插着,有时候会也考虑时效性。比如辛亥革命100年,我们就会做一期跟主题相关的话题,一些社会上的焦点问题,我们也有可能会拿来讨论。除此以外,我们就按照学者和企业家交替的顺序来。但是想来读书会的嘉宾太多了,他们也得排队,我们得保证公平性。 0 r0 ~2 y" a T K2 e
我们所有的邀请者都是不花钱的,如果邀请的嘉宾是为了图钱而不是公益,他们也不会来参加。所以这些来书院与书友交流的嘉宾本身也体现了一种公益行为。很多人慷慨解囊,比如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他刚出的新书《金融可以颠覆历史》的版税会全部捐给书院。 ) m% @: {$ b, C/ X$ Z
/ O) M* M! U5 v0 B0 F- I- e$ ], o
谈公益 “企业家实现了公共资源配置的均等化”
) m$ m$ R5 g$ r: S
8 h4 }+ [5 m: J+ [. y% r 做公益成为任志强退休后最重要的一份事业,读书会上、阿拉善联盟中,到处都有他的身影。“与读书会的工作人员交流,累、怕、担心,总想追求完美,公益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记者提起这段他曾经说过的话,想探寻这位热衷公益的退休人员如何分配有限的时间,可他却把声音提高了八度:“做公益的事情哪能喊累?累是光荣的事情。”
. ?4 w6 S# ?# ~4 V1 U. Z/ [- r3 w
% q0 d( M2 t8 ^2 }+ R: H/ X 还不能喊累了?这句小声嘀咕被任志强听到,他居然瞪起了眼睛:“什么叫公益?公益就是你自愿付出的事情。自愿的事情,哪能喊累?”
0 g6 K, ] w. s《北京晨报》:如何看待企业家做公益的现象? 8 R: w# }. c% R1 Z. a# q
* h$ Q6 m( y2 r4 X+ a A0 [/ H
任志强:其实企业家做公益的事情特别多,在媒体关注我们做公益之前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只是那时候你们还没那么关注公益,也没把它当回事。像房地产商会救治唇腭裂的孩子,中融联盟给农民工子弟备校车,灾难时我们也积极捐款捐物。但媒体还是对我们批评的多。比如王石跟我说很多人都骂他,说他5·12地震号召员工只捐10块钱。可我们那会儿下午2点多才知道地震了,具体的情况什么都不知道,我们还是第一时间就决定捐钱,往后也有很多追加,可你们都不知道。
) c1 b5 H) K ^: z ) y- J% o- g* b: P- v
让我们欣慰的是,当今的社会公益已经有了一个巨大的变化,这个变化不仅来自于媒体的态度,还来自于国家。以前,国家基本不允许非公公益组织成立、也没有免税优惠。随着国家在这方面政策慢慢的开放和改革,一些非公公益组织终于建立了,比如壹基金和阿拉善的建立,都非常不容易。
6 k, f$ [' I/ w* x' Z0 P; q - K* Y# O% ?9 F$ ], |8 z7 {4 p
《北京晨报》:企业家是推动公益的重要力量吗?
0 u' g6 A) @* R) h! U2 ]% I - L+ o& A8 k% `. I2 q
3 E4 |# L% k( u
任志强:企业家不仅仅是推动社会公益的力量,最重要的是他们实现了公共资源配置的均等化。这要靠企业实现,靠企业家实现。比如我们做房地产开发,会配备小学,并且是优质的教育资源。那么这些原本应该是教育局做的事情,由于企业家的参与,便实现了当地教育资源的均等化。
0 q* U7 c$ U, U, ^
+ I! V# A' H; {1 M 还有一点,企业家在经营企业时遵守的制度和规则,使得他们在做公益时更有效率、更民主。企业家是最具备效率的,是民主的,他们不光得有企业家精神,还得有企业家的效率,否则就会把公益事业的钱乱花,因此企业家做公益绝对不要和商业混为一谈。
, c* \" U; u* V: _% `- `. K0 l: c
% }, Q2 \7 N- ^, H# J& r%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