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323|回复: 0

[新闻媒体] 57岁高管也去考中级社工证社会需求大,社工好抢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0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7岁高管也去考中级社工证社会需求大,社工好抢手


  ▲几名社工正为即将举行的社区宣传活动做准备。街坊参加活动玩得挺开心,有谁知道这里面有多少社工的辛勤汗水。
  ▲
  黄花岗街社工秦振业在与社区学生交流活动中进行即兴表演。专业的社工具备多种技能和良好沟通能力,目前十分抢手。

  家综岁考

  ●困局

  6月16日,57岁的陈女士在丈夫、孩子的陪同下参加了中级社工师考试,作为一家刚成立的社工机构负责人,她是此次考试中为数不多的高龄考生,与她同在一个考室的多为30多岁,甚至20出头的年轻面孔。作为广州推进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家综”)建设后第二次社工师考试,全省报考人数突破2万人。省民政厅人教处处长赵晓东介绍,6年来,社工师参考人数不断增加,今年参考率达83%。这证明社会对于社工“求才若渴”。

  57岁高管也去考中级社工证

  社会需求大,社工好抢手

  “人才荒”成为制约家综发展主要障碍

  20人中有5人离职 这还算是“乐观”

  “最困难还是人手不足,流动性很大,大家都没经验,只能摸着石头过河。”2011年,广州选定首批20个街道进行家综服务试点,当时的越秀区广卫街是其中之一。谈到两年来运作的困难,广州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启创”)执行总监廖焕标首先就提到,“人才荒”,加上留不住人才,是家综的通病。

  华乐街家综在最初运作时也遇到同样困难:去年这里的10名一线社工中只有两三名有经验,而这十人中只有夏强留任至今。他说:“大多数人都把社工当做进入社会的一个跳板。”

  “我认为社工是一个困难群体,有时真的是身心疲惫,经常要出门,与居民建立关系。既要深入服务对象的生活,体会他们的负面情绪,又要应对各种指标和评估,真是身心疲惫。”对于过去一年员工流失,梅花村街家综主任车楠坦言无奈:她所在的家综有20名社工,其中5人离职,而这个数量相对还是“乐观”。

  升职加薪基本无望 产假年假全无规定

  建设街家综社工梁熙维曾在这里做实习生,毕业后便留下来成为正式社工。他告诉记者:“今天早上一个同事还在抱怨,从2011年到现在都没加过工资。虽然对刚毕业的同学来说,社工的工资不低,但晋升的空间很小,做社会工作很难立竿见影。”

  他坦言,基本工资低,升职空间不大,福利待遇提不上去,这是多数社工“留不下去”的理由。

  启创地区主任陈敏仪2005年毕业于中山大学社会学专业,毕业后作为驻校社工从事青少年项目服务。她坦言,身边同事经常更换,“我们中心发生过一个月有三个大肚婆休产假的事,人手根本就不足,问题是没有相应的福利政策。产假怎么休?年假怎么休?工资怎么加?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是导致人员流动性大的原因。”


  什么人都能做社工“专业性”怎保证?

  《越秀区2012-2013年年度街道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末期评估报告》显示,越秀区各街道16个家综主任符合资质要求,18个家综专业督导配置全部达标,但仍然有9个家综社工配置不达标。“专业性”不足直接导致家综服务质量难以提高。

  针对“不专业”的质疑,许多业内人士将症结归于社工的“认证制度”。

  广东工业大学是2013社会工作师初级考试的一个考场。6月16日上午11时,考生们结束考试后陆续从考场里走出来,记者随机访问了20名考生,其中9名为社会学专业应届毕业生,两名来自村委会或居委会,3名为一线社工,两位来自政府部门、医院,其余为自由职业者。

  广工社工系大四学生谢同学告诉记者,他们班90%的同学参加了这次考试。“读了四年书,拿到的是一个初级社工师的证,没有读过这个专业的也可以来考,我认为有一点不公平。而且也削弱了这个考试的公信力。”

  目前,广州市社工认证制度采取“资格认证”的方式,对考生来源不作要求。刚刚参加完考试的荔湾区某居委会工作人员连萍对记者说:“来考是因为个人需要,单位没有要求,希望提高水平,学习怎么运作,有挑战才有机会嘛。”而她的同事张小姐则坦言,希望考个社工师证日后能多条出路,“现在社工机构越来越多,普通社工的收入比居委会主任还高。”

  来自山西的张絮在梅花村街家综工作一年多了,28岁的她在2005年大学毕业后便来广州打工,从事过业务员、物流管理等职业,但从没有接触过社工行业,也并非这个专业出身。“当初看到家综招人,我就投简历,当时很缺人,所以很自然就进来工作了。”谈到未来的发展方向,张絮反而把社工当成了终身事业。   

  对于现在的社工认证制度,廖焕标认为“太简单了”。“我建议政府将认证机构配给设有社会学相关专业的大学,加强他们在大学的在职培训。例如,你要考社工证,就必须读某些课程,配备配套的实习;然后再分等级考试,由行业协会做标准鉴定。政府、大学、行业协会一起把关,才可以保证考试质量。”

  作为中山大学第一届社工专业本科生,他反复和记者强调社工师的认证必须和大学相关专业教育挂钩,而非目前“一场考试这么儿戏”。

  200万经费只够完成“指标”

  有些拨款还要拖两三个月  

  除了缺乏人才,资金、场地等问题也困扰着家综。

  根据相关文件,政府每年向街道拨款200万元,每年对家综进行中期和末期评估,采取“三年一招标”的模式。

  

  每个小组活动只有百余元经费

  政府要求,家综必须配备一定人数的社工,一个社工的平均月工资为3000元至5000元,加上五险一金,20个人每年工资需要100万元至120万元。此外,家综还需负担电费、水费等日常开支,以及招标费、评估费、服务项目费用等。

  “从完成规定的服务数量来看,这笔费用是够的。但从长期来看,这200万元未必能保证提高服务质量。项目的招标方式也为机构的生存造成一定风险,外来组织进入社区需要时间与居民建立关系,有些‘个案’服务持续时间也比较长,三年一签约的方式容易让机构产生‘短期思维’。这些都不利于服务质量的提高。”华乐街家综主任卢山说。

  建设街家综执行主任孙晓卓告诉记者,按照目前的物价,200万元经费仅仅能保证完成“指标”。“如果按照政府目前规定家综完成的服务指标数量来看,不计街道与家综另外寻回的资源,平均每个小组活动只有百余元经费。在资金本来就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很难再增加资源去提高服务质量。”

  

  拨款拖延,拖欠工资时有发生

  此外,政府采取一年一拨款(分三次)的形式向家综提供资金,这种分批拨款的模式以及没有限期的评估期,常常使家综资金紧张。

  廖焕标说,政府与社工机构签订协议后,通常要在两三个月后才开始拨款。“这就意味着机构必须垫付50万元左右的运作资金,这对于不少实力较差的中心确实是一个负担,不少都出现拖欠工资的情况。”

  “这笔拨款往往涉及民政局、政府购买服务部、财政局、街道等多个部门机构,要走程序,根本无法按合同规定的时间拿到运作经费。”越秀区思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总监薛瑞媛向记者介绍,签订合同后将拿到55%经费,中期评估合格后可拿到另外40%经费,末期评估后将获得余下5%。“往往无法按合同规定在15个工作日内拿到钱,有的中心甚至被拖上两三个月。”

  建设街家综在文化站办公

  曾申请新场地规划局不批

  此外,缺乏场地也是不少家综面临的难题。

  孙晓卓告诉记者,运作两多年以来,中心办公地点一直位于建设街文化站二楼,只有100平方米左右。去年街道帮忙申请建设街35号大院的场地,但未通过规划局审批。而同为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物中心所承接的矿泉街家庭服务中心占地却有1100平方米,因此两间家综整合资源,开发了不少合作项目。

  “像今年暑假,我们两街的青少年部合作搞了一个‘两天一夜涂鸦营’项目。建设街出策划,矿泉街出活动地点。场地问题确实制约了不少活动的开展。”他说。


来源:新快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25 09:11 , Processed in 0.088120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