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社会才有社会治理
8 ?2 S, t5 a/ V1 d Q3 E8 z( [" m e. |# f
以积极态度对待各种社会试验,鼓励暴露社会问题,激励解决问题的社会活力。所有这些,是“社会治理”概念下,政府最应该做的事情。
( l& F. }. }. s
) A0 M; s% I; z: j4 @" R- R6 y7 y/ ?& ^+ d( t! ~$ g
郭巍青
- u3 p3 y* `5 F6 H, Z" Q! _$ U& W u$ V4 d) i7 v% Y( u/ P
2 r5 k1 t, u+ t' { 英国首相、铁娘子撒切尔夫人说过一句有名的话:“根本没有社会这个东西。”不过,就在近期,美国的明星学者迈克尔·桑德尔教授来到我所在的大学做了一次演讲,用他那招牌式的互动方式,技巧娴熟地将坐满一个大礼堂的听众引导向他的基础论点:要市场经济,不要市场社会,意思是经济应该市场化,但社会不能市场化。6 f1 ]. d3 B4 A7 A
4 ~% I- f8 ?2 b: {
8 u& j0 Y: W- [8 x6 [/ Z! w6 i/ V0 S
可见,怎样看待“社会”,一直是政治争论的主题之一,也是学术争论的主题之一。当年撒切尔的政治目标,是要改革乃至取消英国的许多社会福利项目。而桑德尔的目标,则是要论证:市场有边界,边界之外是社会。社会有自己独立的正义原则,不受市场交易原则的侵犯。因此,按市场交易原则来看,一个人卖肾换iPhone,是他的决策自由。但是按社会原则来看,这种“交易”很可能是不道德的,应该被禁止。* I0 X" l/ e) E W
( ]! C6 M% Z! u3 F( H* I6 r
" e6 O `( G% K0 q5 z7 T 之所以说“很可能”而不说“肯定”,是因为这里的确产生复杂争议。若不是足够复杂,教授也没有饭碗。但是让我们暂且放一放这种复杂性,先来讨论一个话题,即社会治理。! o& U1 T+ Z% i- `9 L$ J
9 F% |0 x( \$ {" u- T- G
9 _, k; @) b* j+ w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创新社会治理”。它的第一个值得注意之处,就是承认了存在着“社会”这个东西。若像撒切尔所言,根本没有社会这个东西,那还谈什么“社会治理”?更值得注意的是“治理”这个词。此前,党的重要文件中谈及社会问题时,所用的标准概念是“社会管理”。假如我们相信,文件中的每一个词都是认真的,那就要问,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有分别么?. a& Z" e2 n) E1 Y& O+ V
. d! y: X5 ^0 Q* n7 Z
% U* b! R) z K+ W u, X3 j6 D
在理论上是有分别的。“管理”是指一种等级式的权力结构,管理者在上,被管理者在下。但是“治理”则是指一种平等的合作伙伴关系。既然是平等的合作,就不能靠强硬指令,而只能靠协商。
, X6 i1 X, }% Y& a) r
0 e _; p9 r' L" E$ O8 z1 v5 r; b% P. h
不过,目测公众舆论与官场反应,似乎不太在意到“社会治理”与“社会管理”的分别。毕竟,一般的社会用语中,这两个词常常是混用的。由此来看,“社会治理”这个词,包含一种“战略性模糊”,一方面容纳原来一直存在的混用,另一方面又给出加以精细区别的新空间。
, R/ A0 [6 L5 J7 \4 E" }, B/ x$ Y- j4 T
7 O. z6 J$ z7 |
没有新空间就没有创新。假如传统的由政府自上而下加以管控的方式有效,那么,坚持原有的维稳做法就好了。假如政府主导、大项目拉动的经济发展方式有效,那就继续做下去好了。问题在于,在传统的由政府自上而下加以管控的方式下,预期中的普遍健康、幸福、安全、公正并没有达到。因此,提出社会治理,其最积极的涵义,就是要反思原有管理模式。
( Q1 L" }) d' J. M
5 M( r& G% }/ k3 {3 v9 B6 Y' k% p+ Y. ]: Q* E
最近媒体上报道了北京“井下住人”的新闻,有关部门坐不住了,赶紧将井口封死。很明显,对于暴露出来的问题,政府没有办法解决。在管理的概念下,他们能做的是先避免在自己的地头产生麻烦与责任问题。同样明显,市场也解决不了,北京的房价太高了。也许唯一的办法是,最好不知情。- O; ^) g& X7 T! Y! A9 H# T
' f; {1 ]9 D) h9 t, E3 a& ^& Y
- S7 @, q d; J4 ` 然而我们终究已经知道,孩子在上学途中看到井盖,会想起住在井下的爸爸。总有一种不忍之心使许多人眼眶含泪,总有一种良知与教养使舆论要求正视问题。而说到底,就是有没有一种非政府的、非市场的方式,为较弱人群进入城市合法而自由地谋生提供人道支持。
7 d9 K9 ^5 m U. D# f& g4 _7 O% ?3 p) F- E9 H* m: R# o; v
3 y7 g: i# o, M
我所在的大学里,有一群来上课充电的白领,他们试图开发一种手机应用软件,为空巢老人找到匹配的社会服务。他们要在慈善机构或捐款人、调查公司、设计人员、社工与志愿者以及管理部门之间反复磨合,寻找最佳契合点。这是一个社会与市场的混合过程。倡议者希望发展基于志愿行动的社会服务,同时也发展可持续的商业运行模式。这里会有很多不确定性,会有很多争议,很多风险。但是,成功的希望来自于年轻人的社会想象力与行动力,其中蕴含了社会治理创新的萌芽,即创造性地聚合社会资源,解决社会问题,从而引导社会良序,达到社会良治。/ J. n& P5 Z/ M0 Q" U! Y
0 f* R! L& B2 {- h, f! x6 a0 S
* h1 \ c- R; z% Z: E9 I 以积极态度对待各种社会试验,鼓励暴露社会问题,激励解决问题的社会活力。所有这些,是“社会治理”概念下,政府最应该做的事情。
, m- j% j+ [: R9 H; M; F; d T/ l" z( F% A3 \
来源:新华日报
. D9 n, S) J. a. A8 E: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