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粤清流社 于 2014-2-12 10:10 编辑
) D/ ]- R7 {' x# S& C! g+ D- U5 b: c6 h- l0 y0 x) a+ v4 K
督导知识之 生命影响生命 5 n/ A3 m* a0 a! t2 G, }
3 `; Q. S; J1 T0 } 社会工作是一份直接“对人”的工作。工作者对服务的投入,对服务对象的关怀,以及对工作的热忱,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身边的人。“生命影响生命”虽然是老生常谈,但正是社会工作者不能忽视的使命和理想。我们怎样才可以“生命影响生命”呢?+ n A7 I, k: z8 X1 @3 r' O8 g
当两个人走到一起的时候,不同的生命之间必定相互影响。一个生活积极的人可以影响一个处事消极的人;同样的,一个愤世嫉俗的人也可以影响一个在踏实努力中追求理想的人。生命的交流,确实非常奇妙。认同专业目标,满怀抱负的社工,总希望可以透过自己个人生命的素质和魅力去帮助别人,为别人带来正面的和积极的影响,籍此改变和引导他们回到对生命愉快安详的体验。
0 r! S9 k# z' D! Y8 t& v2 v想拥有具有影响力的生命,首先要拥有高素质的生命内涵。一个不能因自己素质的全面提升而感受到生命光彩的人,很难具有正向的感染力。我们需要学习不断自我省察和自我更新的操练,提升自己的生命素质,并通过“运用自我”来产生影响他人生命的推动力。+ s3 Z6 b' c# q: `$ B6 a9 Q: H2 B
要运用自我,就必须对所运用的这个“自我”有深切的认知和了解。作为一线实践者的工作者,假如我们自己都不清楚自己的需要,又怎能客观而有效地协助别人了解和满足他们的需要?假如我们不知道个人的局限性,又如何能与服务对象同步前行,协助他们跳出自己的框框?
- s6 [' H. ~4 P7 H8 C- j4 h8 r( ?1 `要了解自我,我们需要拥有一种敏锐的自省能力。假如有人问你:5 F, Y" ?0 R9 e, W& }
你对自己的优点与缺点有多少了解?
% ~( C5 z3 V/ G. E+ D 你是否了解自己的局限?
! q, F+ E7 f/ ~- X! k# j 对你身边能运用来协助自己解决不同类型困难的资源有多少掌握?
9 y( U$ g7 k6 w# m; r k1 C, a! k: q: N 你如何回应?5 g* ~2 S0 }3 ^/ h& }5 M" T& P7 }
如果不能给出一个具体而肯定的答案时,我们对‘自我“的了解可能存在着提升的空间,我们对身边的资源可能还需要了解。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很难去“运用自我”。
2 E' `1 P, O: x4 ^; t 认识自我的另一个方向应从家庭背景入手。我们的成长故事中造就了各自不同的性格和人生价值观,这会直接或间接地塑造出我们对社会工作的不同立场和处理方法。特别是很多社工忽略了自己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相处时候出现的问题,情愿把多年来的家庭问题或困扰压抑起来,不想涉及不想多谈。这个时候,想想,假如我们被自己家庭和成长经历中的枷锁缠绕,又如何协助服务对象,继而“运用自我”?/ w* `" |7 n @$ ^4 r" f
事实上,身边人总有一些家庭问题是解决不来的。有时候,家庭问题之复杂不能在短时间内解决。但我也坚持认为,只要提高自己的内省能力,综合地运用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留意总结家庭对自己的影响的同时,坚持灵活性地富有耐心地鼓励自己去面对和处理,这是认识自我、运用自我的良方。
2 m: \$ T1 c% C, T' o 清楚了解自己,是生命影响生命的基本条件。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工作经常要与人接触,怎样与人相处沟通,妥善处理人际关系,对社工也就显得格外重要。
) a( Q% r% x3 d8 A4 v, b 一个拥有良好人际关系的人,应该是一个成熟、客观而心胸广阔的人。如果期望以个人生命影响他人生命,必须要对生命有承担、有抱负、有理想,懂得“尊重”别人的独特性,崇尚人性尊严。* w0 z0 E* p0 v8 G6 i4 b) h& u
“尊重”,是社会工作的一份很重要的内涵。它意味着欣赏、重视和接纳。尊重,可包括自己和他人。比如,面对小朋友,我们有没有意识和耐心去允许发表和耐心倾听他们的个人意见?面对一个对自己的罪行没有悔意的在押犯人,司法社工有没有同理去倾听和领会他自己的理由?5 I3 ~9 Z+ N( r- g2 p
这是对别人的尊重,那什么是“尊重自己”呢?尊重自己与“运用自我”之间,又是什么关系呢?" c5 k4 p6 s7 |+ M9 F
不知道如何尊重自己,我们就不会知道如何运用自我。
; A3 _; u6 _. m' \0 {/ o) d/ h& k 既然“尊重”代表了欣赏、重视和接纳,那么,尊重自己就表示欣赏自己的独特性,重视个人的情感和接纳自己的局限性。在面对服务对象的困难时,这种“尊重自己”的情操尤其重要。/ N) h" Z* M5 L9 i2 H5 z
有时候,面对服务对象,我们会因为案主的经历或问题而感到困扰,你是否留意自己的情绪?有没有重视这种情绪?还是不经意间允许这些深深埋藏的感受藏得更深?情绪代表个人的需要。要认识自我,我们便要尊重这些隐藏的情绪,并进行有效的疏理。要有效地运用自我,必须经常省察个人的情绪,及其背后对自己的意义和启发。常常搁置自己的问题,否定个人的需要,最终只会“耗尽”自己助人的热诚。
: |% ^$ i* ^; T% \ 要拥有生命影响生命的特质,必须维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安全感。我们要找到安全的依附,让自己有自信与人相处,容易与人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反之,假若缺乏这种依附,人会变得过分依赖,需要靠别人在情绪上的支持来建立自己的安全感,例如他们会期望得到受助者的欣赏和认同来作为对自己价值的肯定,又或者籍着协助服务对象而带来个人对情感依附的满足。这种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影响了对双方精神上的发展和成长。* M1 t1 o# T1 T8 U
“生命影响生命”,并不只是社工界的一个口号,而是一个使命,一种理想。4 M4 l% N* }. k
“运用自我”并非只是一种手段或技巧,而是一种情操、一种个人品质的修为。
8 T* s2 @' X" I/ r6 @" d0 b/ d$ Y 学习豁达,以开放的胸襟面对世界;培养理性,以客观的眼光检视自我;学习尊重,以安详的心境接纳自己。这种时候,作为一点小小的烛光,我们可能已经在燃亮身边的那些可爱的人了。 ' [, B) V# m6 J+ \6 w" l5 |8 Y0 k* \
; ^6 F, I( C6 b9 h6 t7 ?8 h/ R5 w& ^% [" _4 Y
z9 j- Q* J/ E& v1 o2 g7 n+ p; _原文链接:http://cncasw.blog.163.com/blog/static/169137968201082632127991/% L# C8 I* S0 u" l$ N' d
) I }& j# Y* r9 I. B \; Y M8 H: U+ A3 ]/ g n; R2 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