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服务评估机制下,我们该以怎样的心态应对? 姓名:梁碧莹
过年前的督导培训和这次的小组督导,都是“服务评估”,培训的时候,甄老师完整地介绍了香港的服务评估机制,并结合内地的情况指出了内地评估机制存在的不足。我们羡慕香港完善的评估机制以及政府和NGO相互间的高度信任,回过头看佛山,或者是桂城的评估机制,我们不得不感慨,约束太多,缺乏信任,没有科学的评估标准,资金不及时到位,没有给予足够的时间让NGO成长······ 目前的评估机制,让很多NGO都措手不及,原因有很多:投标时定的指标过多,导致准备评估时不得不作假;每次评估的专家都不一样,而且来自不同的部门,提出的建议与思考的角度各不相同,各有长处,但NGO总不能满足每一方的要求;平时的每一次活动、每一次个案跟进,每一次探访,每一次培训,还有无数的每一次,都要做好相关的记录资料,NGO的稍稍放松,都会导致评估前的通宵加班加点······ 如此的思考,或许我们更多的是站在NGO的角度,但从政府的角度,目前NGO的水品参差不齐,导致评估和平时的监管更加严格,让评估专家和更多方的声音参与到评估工作中,以促进NGO的成长;政府也希望自身的资金投入尽快见成效,而不是都用在给予NGO成长机会。 “服务评估”的督导培训和小组督导,确实让我们有无力感。机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改变,毕竟国内社工行业的发展还在起步阶段,我们不可能一下子走完香港用六七十年走过的路。“改变不了环境,我们只有改变自己”,退一步讲,我们尚且不说改变,只从心底问自己一句“我做好自己了吗?”,机构如此,社工也如此。每一次的活动,用心策划了吗?活动结束后,有做好活动的记录以及检讨与总结吗?个案以及小组的工作,积极在社区发掘了?个案的跟进和小组的开展,有不断地总结经验,同工在此过程中得到成长吗?机构的管理制度,有一步步地进行完善与改进吗?对同工的培训与关爱到位了吗?······这些都涉及到机构日常管理的方方面面,只要每一方面每天稍作松懈,都会导致评估前的“忙碌”。 NGO在评估机制上,不断的思考与提出建议,而不只是顺从资助方的要求,从一点点的改变开始,推动评估机制的完善。 NGO要在当前的行业形势下取得立足确实不容易,通过自身的专业水平与能力,取得各方的认可与肯定,是在任何一个时期都需要努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