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届“中国特色社会工作论坛”征稿
3 r2 [6 z [! P+ s, s
) k2 t2 L7 E$ f5 V4 Q* f/ {5 o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工作职业化建设在制度、实践、理论建设等层面不断创新与拓展。回顾近几年来职业化建设的经验,社工机构作为重要的力量承载着政府、社会大众、理论界的期望,团结和激励本土专业社工、积极回应服务对象的社会需求,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屡建新功。
5 Y. a$ c: i6 b. L9 Z2007年7期《社会工作》(上半月•实务)曾以“社工机构,助人自助的广大舞台”作了一项专题策划,得到了学者们的积极响应。今天,随着上海、深圳等地社工机构发展的实践的纵深推进,我们迫切需要以更加多元、多维的视角来审视这一主题,打开我国职业化建设的突破口。
* {" X* g( N" m$ z6 a; E以“社工机构培育与发展”为主题,我社拟于2009年8月上旬在“革命摇篮”井冈山举办第二届“中国特色社会工作论坛”。诚邀政府社会福利部门的领导、社工院校专家学者、社工机构管理者、社工督导、一线社工参与。与会者须提交一篇论文,字数不限,参考论题如下:! ?1 M; e9 D" @. ^0 |/ v
(一)社工机构培育与发展的政策、制度的供给
- a! @4 S: N+ f, R& i3 {3 O1.政府购买服务制度的建构
" e I* k C1 \% G1 n' Y2.社会工作法律体系建设$ S n1 D; U, L6 i
3.培育社会工作机构过程中的社会资源、政治资源整合3 B0 M$ J8 q3 s7 N7 T0 f
(二)社工机构现行经验与发展模式总结性探讨9 a+ z2 r) @$ m+ R' b
1.抗震救灾中社工机构的角色与功能7 n& I/ O- M3 k# |
2.上海、深圳、北京等地经验的反思与总结
( [! V1 f, h8 G! d. L3.机构发展的国际经验借鉴与比较
' g8 d% ^7 N* g& i) i9 Z4.现有社工实务经验的提炼与理论反思
+ G9 O" Z% ]! g* T W(三)社工机构的专业化、规范化建设) j" U6 Y7 `: W1 S
1.社会工作者职业伦理内涵建构
N( ~7 H( `9 e9 p% _7 W* ~2.社工机构项目建设与运作7 t3 V& g) ^9 I8 C
3.社工职业发展与生涯规划
" F( s+ L! v H# S) S# n }: H4.社工激励机制模式
1 `* b' D C$ G+ T3 ~1 i: a, P5.社工督导培育与社工专业能力建设& d3 D# w/ ~# y% B- E! u
6.机构行政管理的科学化与专业化7 \: w9 W0 H q5 D
7.社会工作者核心竞争力与职业地位提升4 c/ B$ ^7 d# K9 \
8.志愿者资源组织、管理与激励
; g% b( F* P: r M- C9.机构评估制度建构
5 [$ c/ d# e1 S/ V& Y/ E9 y(四)社会工作机构文化的发展
, Z/ w+ \6 f. K! k! R5 i1.社会工作机构的品牌营销7 T; |% H% Q% o' g
2.社会工作机构的形象塑造% ?* g2 ^1 G% t, o* {- P8 |7 S
3.社会工作机构的文化环境建设, ]/ Y4 B) l7 R& j7 _9 z4 A j! ?8 q. C3 v
(五)社工机构发展路径依赖对中国内地社会工作教育的启迪
/ X" G- N# ]% |/ R' y1.社工机构、社工院校的社会资源衔接与联动
) f/ M, z7 l$ W0 g, ^2.机构人才需求与社会工作教育的回应
' q) }. I7 {7 o k' s3.案主现实需求与现行社会工作教育体制的转型
5 P0 G5 X) _& x b- e截稿时间:2009年7月15日。5 t/ U9 _" `7 b7 h8 C/ O$ B" q2 n4 q
联系邮箱:socialwork2003@163.com (来稿请注明“中国特色社会工作论坛”字样)
7 w7 G9 D8 h3 }: { ]# b* a6 \联系电话:0791-6252487 联系人:杨文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