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927|回复: 0

[实习实践交流]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与探索》成果总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3 1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研究与探索》成果总结
  社会工作是促进社会和谐的专业力量。为了更好地促进社会工作专业的规范化、科学化,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从04年就开始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建设的规划和研究,4年来在实习基地建设、使用与管理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总结如下:
一.以专业发展和社会需求为导向,建立系统的社会工作实习基地
  社会工作是应用型社会科学,专业实习是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重要环节。按照国际惯例必须有800课时实习,教育部也要求有800课时的实习。通过实习提高学生专业方法和技能,培养专业价值观、职业守则和专业伦理,理论联系实际。从社会需求看,社会工作就业领域包括十多个领域,实习安排必须与就业结合。
& ~+ }* \1 I$ j8 n1 `( F; W社会工作系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遵循专业发展规律和社会需求,建立实习基地:
(一)按照教学计划要求,建立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一批,主要面向教学计划实习:
3 w' Z! p4 Y! |7 D3 D! A$ ?   老年社会工作基地、社区社会工作基地、残疾人社会工作基地、学校社会工作基地、企业社会工作基地等。 : @4 ^3 n  F( X$ Z
从05年开始,已经建立并使用三个批次以上的实习基地12个:
' ^" C7 z# S/ V老年社会工作实习基地3个(广州友好老年公寓、广州越秀东山福利院、康怡老年活动中心); . [; \  H5 M" x3 D& ~* F! G
残障社会工作实习基地3个(广州市残联康复实验学校、扬爱自闭症儿童家长俱乐部、中国爱慧特殊教育集团); 6 X4 [3 @3 i! D( U
矫正社会工作实习基地1个(白云戒毒心理医院); 2 O* E/ G' Y1 j( v0 u7 P- l
社区社会工作实习基地3个(广州越秀区黄花街道社区、广州市越秀区建设街社区、越秀区农林街社区);
+ s: T4 b# `5 a& \* g  R企业社会工作实习基地2个(农林实业有限公司、广州知与德企业管理咨询公司)。
) s+ P+ h2 a$ N* c12个实习基地接受社会工作系专业实习3批(2006年9月第一批04级学生77人,2007年9月第二批05级学生75人,2007年12月第三批04级77人),师生在实习过程发挥专业精神,积极协助机构成长,一大批学生在实习过程受到机构表彰,广州市残联、黄花岗街道办事处、白云戒毒心理医院等对我校社会工作系实习生的奉献精神进行报道,学校学报也做了专题报道。
(二)根据专业和社会需求建立分散实习实践基地一批,主要面向学生课余、周末和假期实习实践。 3 X2 D) F0 G9 ]$ l& w% ^
社会工作是持利他主义价值观的专业,利用课余周末和假期义工形式培养学生服务社会服务社群的奉献精神特别重要,从05年开始,建立并经常大量使用的基地6个:
! X; Y9 j3 |, S7 P* ~: v5 i“美新路”公益基金广州市办事处;(青少年和老年社会工作) ! l! |- Q) M8 T. I9 O
广州市“南方贝贝”早教中心;(儿童社会工作)
- {8 L6 f! b5 u- g7 g% V深圳社联社工服务中心(司法社会工作、 妇女社会工作、民政社会工作等) * Q2 p5 ^- F0 X' L" T3 D
共青团广州市委员会“青年地带”豪贤中学社会工作服务站(青少年社会工作)
& [: Z8 p/ x) v2 r9 p. \) |东莞市东晟羊绒衫制品有限公司(企业社会工作) 5 G$ u" g& D& I. L
香港协青社7 y6 ^/ b! G- K& J; k
校外分散实习基地的采用年级分层实习管理的办法,为学生实践提供了平台。
- c! }9 ]4 P8 l* q9 O8 [# l% W; ^7 S- b“美新路”公益基金广州办事处由余冰、冯博雅老师指导,04级带领07级学生以义工学生周末和假期实习为主,学生在培养社工服务精神的同时,也提高了从事青少年社会工作的能力;
+ X% u# f4 }. G8 q" X; P“南方贝贝”早教中心由朱静君、冯博雅老师指导05级学生介入儿童家庭教育,师生共同研究问题撰写论文,老师为机构开设家庭教育模式的讲座,协助机构发展成长; ( u1 Y0 v/ f: v9 P' o# s3 p/ F
深圳社联社工服务中心聘请朱静君老师为专家顾问委员,为机构培训社工开设《司法社会工作中家庭资源调动技巧》、《妇女社会工作中家庭资源调动技巧》等讲座,机构通过实习接受08届学生就业12人; ; W& ^! Q. S- ~! s4 ]
团市委项目“青年地带”豪贤中学由车海波、冯博雅老师指导06级学生开展学校社会工作; ) Y0 k, i4 _' T
东莞东盛羊绒衫编织有限公司由阎安老师指导05级开展企业社会工作。
! S8 ]8 K# Q8 A2 j# d; X5 R香港协青社通过赞助方式接受四批学生到香港实习一周,合计114人,赞助费近14万元人民币。
(三)发挥专业优势,建立校内实习基地2个 ' x8 S5 Q% q6 [. b
学校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领域的范畴,发挥专业优势,促进校园文化建立,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是社会工作系的校内基地目标。学生工作部心理咨询中心作为社会工作专业的实习基地,2007年接受学生集中实习后,要求2008 年增加实习人数(实习内容是大学新生环境和心理适应的社工介入模式、心理咨询),分散实习主要有2007年为期一年合计八期的大学生自主成长工作坊项目。计划生育办公室作为分散实习基地,以实践项目“青春红飘带”项目开展大学生性教育研究。
二.将实习基地建设研究探索与科研教研结合,提高教师队伍教学科研能力
% X5 V5 B+ q2 U9 v2 Z社会工作系把实习基地建设作为研究对象,老师们自觉地将教研科研与基地建设研究结合,针对实习基地的管理制度、存在问题,从社会学和社会工作的角度进行思考,撰写发表学术论文25篇,专著和教材3本;获奖论文7篇,承担纵向和横向课题5个。
(一)承担课题5个:& A* J9 m% F& o% o: ~8 d$ [. Z5 ~; p
1市“十一五”规划立项《广州市社区建设中社会工作介入模式研究》 7 v# b! i$ r  N1 E; l, e- }5 j
2广东省委组织部委托课题《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相结合研究》 $ ]& W; j4 a5 l' c
3广州市残联课题《和谐社会视野下农村残疾人事业研究》 ' G& ?( \# _4 Y' ?
4校高教研究立项《社会工作专业教学与科研实习基地建设研究》 0 K0 s6 }: N) m' f8 [3 ?
5广州市社会工作学会项目《社区老年社会工作服务培训》
(二)研究论文获奖7篇
9 m3 [; t* A3 Z( }0 b6 S
1《社工精神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朱静君;2007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华南年会论文二等奖
1 g3 C* Q! A! n+ ]7 K2《从团体心理辅导到学校小组社会工作——兼论和谐校园建设的专业途径》余冰、冯博雅;2007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华南年会论文二等奖
9 d1 F! {) q# z- ~, |0 d; P3《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朱静君、阎安  2005广东省社会学学会年会论文三等奖 & g, Y+ j1 ]! L8 \' T: G, ?
4《残疾人教育权利与教育公平的思考》朱静君  2006珠江三角洲残疾人事业研究会年会论文二等奖 + Z( `7 E2 M! V- ~# W& }, D1 A2 \
5《关注残疾人努力建设无障碍城市》阎安;2006珠江三角洲残疾人事业研究会年会论文三等奖
4 |/ e7 }* @8 {2 T7 ~& f* I, x6《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与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相结合研究》朱静君、余冰、阎安 2008广东工业大学党建研究会论文一等奖
3 t( h" K$ r3 e  M3 @7.《建设和谐校园文化共筑大学生心理防线》朱静君 2008广东工业大学思政研究会论文三等奖
(三) 撰写发表论文25篇
2 r, p/ S( d  m" o7 s' h, |/ X
(1)社会工作实习基地建设研究论文
" Q3 J3 E; }6 d5 S《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探索》朱静君 阎安2007年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增刊
  \( u: A. G7 q0 H6 R0 B# y7 }《工科大学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探索》 朱静君 阎安 2007.1 《社会工作(理论版)》
8 [5 ]7 p  K6 n' Q+ n(2)社区社会工作研究论文
* R8 ?9 r2 I7 `5 p7 Y& G《广州市社区居委会研究》  余冰  2006.5 《探求》
7 F% B& {' l7 l, u% H6 `- O《论加强城市社区的党建工作》  阎安   2007.1 《求实》 0 b) n$ l  l8 L
《社区结构变迁中社会支持的重构》  余冰   2007.1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 ^( h$ x7 D) T7 k
《高校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模式分析―以广州市天河区长兴街社会工作站为例》 车海波  2006.1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L5 K8 G: G; Q: i0 O4 Q* n
《促进家庭和谐的技巧与反思》  朱静君 2008-3 《社会工作》
1 `4 n9 x7 i; o+ A/ ]6 ]" l《国家与社会交互关系:社区及其组织研究的一种路径》 余冰  2007.5 《学术研究》 8 y+ C& p$ q: T, \8 C3 \
《社区社会工作教程》  余冰(参编)  2006  江西人民出版社
, O6 ]# W0 h# X# j& R' f/ ~(3)老年社会工作研究论文 " G/ R' \* l8 Z; R, I" c! x/ A1 f5 {% Y
《论中国临终关怀的发展道路》  阎安  2006.5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 e( E2 ?/ H0 x  |/ W
《面对老龄化挑战的对策与思考》阎安 2006.11 《社会工作》 ) y) p; m) d/ v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阎安 2006.11 《生态经济》
$ y. S6 S. }6 f《联合国老龄行动历程和主要经验》阎安? 2006.11 《社会工作》 ( H+ u- e. x9 @! {  a
《瑞典的社会福利制度及其特点》阎安 2006.1 《科学经济社会》 8 Q9 i8 Z( |" l. ~" h. U
《Suggestions and of Facing Ageing Challenge》 阎安2006.6? 《Canadian Social Science》 4 @' u9 I; i  Z2 Q( M& W( }
《论社区居家养老:城市养老模式的新选择》  阎安  2007.2 《科学 经济 社会》
/ S9 b! y2 h7 n2 J5 G, S" K1 L(4)残障社会工作研究论文
- [0 k/ T+ s) k! f5 h. i' l* Y《智障儿童家庭教育因素探索》  朱静君 2008-6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 R8 k6 a2 w. V4 R' g6 a. Q《关爱弱势群体努力建设无障碍环境》 阎安   2007.1 《残疾人研究》 ; }) ]7 N4 F0 A" c0 O+ g
《残疾人教育权利与教育公平的思考》 朱静君 2007.1 《残疾人研究》
% z: o7 V' c- q! g0 h; i6 u. s( E《改革开放下广州市民办残疾人组织的机遇浅析》  余冰   2006.1 《残疾人事业与社会和谐》 & L  ]3 Y: q; m  Y8 O
《论社会工作者在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阎安  2006.12 《社会工作》 0 o1 i; m' E" M& A- m3 l! ?
《人道主义与残疾人事业》  车海波 2006.1 《残疾人事业与社会和谐》 5 T* O, T% m" E" S! e
(5)学校社会工作研究论文
) t' H  }$ a: w8 y9 I《成长小组与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途径的探索》 朱静君 2007.4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4 x7 _  @/ a; Q《成长小组与同辈互助—解决新生适应问题的学校小组工作模式探索》 冯博雅  2006.12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增刊)
" G8 ?+ y) g  I& n+ D《同伴教育模式在大学新生辅导中的运用》 冯博雅  2007.1 《青年探索》
, h8 W# @& d% f+ b6 X& h, H5 n《青少年社区教育的探索——以“小天使行动”为例》  冯博雅  2007.7 《社会工作》 4 R4 _: b  }+ Y! v" B* {
《2004深圳青年发展状况蓝皮书》 余冰(副主编) 2004  海天出版社 ) T0 t: @, m) S8 X- C
《青年领袖素质训练》   余冰   2004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三.规范管理实习基地,发挥实习基地教学科研育人作用
  社会工作专业实习基地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规范管理。
(一)对专业实习基地从实习内容到实习模式实行规范管理,开展科研教研活动。 6 s5 H& ~; w/ c* f( t2 O) j
社会工作系对教学计划内的实习基地建设和规范管理做了大量的工作,从实习大纲、实习内容、实习模式、实习报告、实习总结、教师实习指导记录等都进行了规范,专业实习在教师和学生成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老师们积极投身实践,开展教研和科研活动并取得良好效果。
(二)分散实习基地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服务社会的社工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和实务能力。社会工作系校外分散实习基地有香港协青社等6个,主要用于学生课余周末和假期的实习实践,以“项目+年级”和跨年级的方式进行管理。每个基地和项目都有团队老师进行具体指导,每周有总结和专业反思,在这个基础上,社会工作系学生申报和获得校级科技立项23个。老师们以敬业乐业的精神为人师表,带领学生鼓励学生,以实际行动努力实践社工精神。
- |/ I6 b+ n, c" s/ C/ t(1)学校社会工作:从04级专业学生“成长小组”到06级大学城“自主成长工作坊”再到07级学生由团市委扶持的“豪贤中学社工站”(青少年社会工作)的飞跃。
7 Y( Y" h( `( }% i" O# z/ K专业学生的“成长小组”是2005年9月朱静君老师倡导和专业指导下04级学生对05级新生大学新环境适应性介入的实践项目。老师指导老生对自己的成长经历反思并贯彻“共同成长”的宗旨,引导新生完成从高中生向大学生的角色转变,促进他们在成长小组中获得思想、行为、心理、习惯等方面的改善和提高,并引导他们共同投身社会工作专业实践。作为社会工作系的传统实践项目在2006年有了新的突破:在校团委和学生工作部心理咨询中心的协助下,冯博雅老师指导06级学生为大学城学生干部开展8期“自主成长工作坊”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2007年社会工作系与团市委的合作,组合了三个年级并以07级学生为主,在豪贤中学开展学校社会工作。负责指导项目的朱静君、冯博雅、余冰等老师分别撰写发表论文并获奖。 ! {2 _1 u$ h! M) |4 _
(2)专业助人工作:“草原爱心助学小组”是2005年阎安老师指导04级学生对民间爱心社团的专业介入模式。广东“草原爱心助学团队”是由现任《羊城晚报》总编辑的张宇航先生发起的,从10年前资助几个内蒙古失学儿童到现在资助内蒙贫困儿童超过1800人,阎老师带领学生在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工作理念,运用社会统计指标和信息分析归类等技能,介入草原爱心助学活动,进行分析整理归类的工作,同学们的认真负责精神和专业手法受到了“草原爱心助学团队”发起人《羊城晚报》总编辑张宇航先生的高度赞扬。
7 [1 \/ H  X9 ?(3)实习基地提供了学生课余周末假期实习实践平台,老师们分工合作,形成每个年级的不同实践项目和特色,老师们带领学生深入实践,在实践中关注学生心灵成长与技能提高,用“健康、阳光、快乐、互助”的人生态度面对困难和问题。在实习实践中,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认同感大为提高,在2007年广州市“志愿服务20年”的表彰大会上,冯博雅老师获“广州市优秀义工”称号,蔡延青、周小燕、姚张蕊同学获得“雷锋号先进个人”称号,“草原爱心助学小组”获得“优秀项目奖”,学生专业社团社会工作协会获得“先进集体”奖。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7-25 17:41 , Processed in 0.072060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