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911|回复: 3

[相关公告] 民政部:关于发布《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大纲》的通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9-9-1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源:民政部:

http://www.mca.gov.cn/article/xw/tzgg/201908/20190800019170.shtml


! x7 t, l8 i% m

根据《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人社部规〔2018〕2号),我们组织编写了《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大纲》,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定,现予发布。

附件:1. 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说明

          2. 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大纲


7 T' s, c8 Y& [% [/ j
备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7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大纲》近日正式发布。该大纲根据2018年3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联合印发的《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编写,是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实施和考生备考的依据。
8 L1 U3 i' [9 b; ]- f6 Z3 d* h6 N0 }
据悉,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为闭卷考试,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实务(高级)》,考试时间3小时,考试题型为案例题和论述题,满分100分。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包括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伦理、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应用、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方法及其应用、社会工作实务领域与社会工作法规政策与实务等9大项内容,主要考察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秉持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伦理规范,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相关政策法规,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管理、督导和研究的综合能力。
$ ~- D+ F4 t- L2 p/ `* n3 a( a  B, Q1 B# W6 K+ k
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与民政部共同组织实施,采用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考试合格,颁发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成绩合格证明。该证明自颁发之日起,在全国范围3年内有效。" H9 a- V& z, p. M! r
3 U- m% o2 |5 H0 g
根据《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高级社会工作师实行考试和评审相结合的评价制度,参加考试合格并通过评审,方可取得高级社会工作师资格。
4 o) u9 n4 A6 ^8 T: T3 {2 N3 c* v" a3 t! _3 H" E
关于发布《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大纲》的通知9 K& m$ o" C% `1 H$ r

2 S3 y9 x, f  \- u0 k2 [9 k" i根据《高级社会工作师评价办法》(人社部规〔2018〕2号),我们组织编写了《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大纲》,经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审定,现予发布。
4 r, `. _) l, ]# S* E/ w4 V& K: p, l0 T
附件:% Z! o0 n1 t8 V- B$ T

7 S4 x! b% E# A6 }$ j' _+ |( k& U, w1. 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说明1 i5 g8 E& R7 w2 A

- b! d% q. K8 P1 F2. 社会工作实务(高级)考试大纲
备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7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01, p. x' F! E4 e$ S5 E, N- |5 r! x

( y, _* H, J9 h" H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说明
; H- V  ^6 p8 e1 ]( W4 B  z" O8 z2 ?& i
一、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与民政部共同组织实施,采用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统一组织的方式进行,原则上每年组织一次。考试合格,颁发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成绩合格证明。该证明自颁发之日起,在全国范围3年内有效。, m9 T, C* y) ^2 C

, d" P# v: @& b1 E3 n二、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实务(高级)》。
& W0 o4 U: u* N; r8 P" l, c) S5 \/ `2 `: v& x
三、高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为闭卷考试,在答题卡上作答。
& E" k4 K. z6 F$ @' h4 W5 T$ Z- ?# [* b
四、考试试题类型及时间如下:0 ]6 b1 _6 U: f+ z3 m, \4 d5 H, B
科目名称:社会工作实务(高级)  z7 z% r5 |( U4 A
考试时间:3小时
9 I9 _# j# L2 n: ]: [3 i2 K满分计分:100分) D. c' `( U: ?& d
试题类型:案例题、论述题
+ C* `4 _& l' B+ v, z
2 f% b' Z( A; q/ I9 q- y3 P* ]: [1 N9 n' ~% L  |0 s
  }  I3 T) F# Z
5 T4 e& {7 g) O2 m  S
五、高级社会工作师考试考点原则上设在省会城市和直辖市的大、中专院校或高考定点学校。. G3 z2 y0 W& g. z

6 }  U! K+ D7 k7 H" K9 `4 [, @
2 k, H* j0 h( A9 \
备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4-12-17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02
$ m% r3 L# i7 j' X" r& i% ^
# {! e8 l, S# i/ q3 }6 T社会工作实务(高级)考试大纲
* V' E# t; N* S% P2 U. h/ }3 x4 @9 ]
8 S( N# e$ C, G; j, z3 h考试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科目考试,考察社会工作专业人员秉持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与伦理规范,熟练掌握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相关政策法规,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管理、督导和研究的综合能力。 考试内容. N/ f0 d; n( l$ Q. v# x
+ A  G/ b( `- @; i( m& U
一、社会工作与社会发展" {6 v' ?" F& T! i

1 {& i8 h, g" k% R# l8 t(一)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基本原则
; u& n  @& o# `" f- ~: Y! Y( I6 X. n( A* W
1.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 L( v& f4 }6 f6 V; x6 S9 A( Z8 Y2 X: |
2.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 r( }3 |" `  K$ M  ~! U7 @) e$ M% G  _6 t9 p
3.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4 S5 e7 b* H8 L
& [7 v0 a& v2 A5 R( \) [% b4. 坚持职业化、专业化、本土化的发展路径
, w- A4 j2 \7 V' `, `& V7 A6 m0 R2 G% ?: W* E; k6 I1 O
(二)当代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e* B5 f8 X* x' a* M( {. `

4 f4 A( X. d7 x& l1. 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 Y7 G2 z( g3 q! ?% v6 n" U* [2 M- n! w/ o5 I: O
2. 改革开放至党的十八大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F* M1 J; W9 G) e& L

! c; A. o! T$ W, X3. 新时代我国社会工作的发展
) r' @) t6 G8 [4 I
/ O3 W  z, ~( ~$ G% j9 @(三) 西方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
% \# l# _" g8 Z4 l5 w! f* r2 a  W6 i6 ~1 j! Z2 B' n
1.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 j4 w+ {. M* p6 Z, s6 `- F
1 {' {) C7 s& t1 _0 k, T
2. 西方社会工作的形成
1 b" z4 G5 [) M9 [2 |9 ^5 ]* O
- o8 S  p4 t, `0 ?- r; v( Y$ j4 E3. 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7 I9 x* V* ]( M! c5 W) p- \
$ \- K$ h0 X- }
二、社会工作的价值观与专业伦理
/ o/ q1 r% F4 A/ \3 J4 {8 Z% k, A1 A+ L4 w, v( Q& Q
(一)中国和西方社会福利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5 t. a6 K! e: S3 R) r8 ?5 R
& L* Y& Y8 b5 w% o$ }: a# I! z, n1 L(二)社会工作价值观8 a; q0 P4 Q/ C: R# x  L: v

+ y6 o! K9 l; J$ o( f$ C1.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
  {' t+ U0 b- O2 Y, b& D% m: M$ l" M) b
2.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运用! k' o% l9 q" Z4 f9 m
3 ~( a% N4 Q- e3 g5 \+ X. A- P/ ?8 c
(三)社会工作专业伦理$ t; j- O+ D" I5 V7 y3 q9 b

% V' q! d8 F( X0 L* L  r  g1. 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的内容
+ S/ I1 a" u+ z$ \) p" H) E# V. x- Z+ y
, u3 p; F# S6 A8 b' y2. 社会工作中的伦理难题及处理  T: C) l6 Z$ G7 i& c, c1 R( t

% h! u) Q0 Z+ q三、社会工作理论及其应用' o& _; y8 S# E7 ?' N

% ~+ W5 [/ \# u) V0 b' n5 {! c' J(一)心理动力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 Q% ?; {  G0 [) R4 e  F$ J8 o8 n4 c, [
(二)认知行为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A7 A- @5 G* V9 O

3 Q  H, h' f& r(三)人本主义、存在主义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 [2 r) L& F! {) ~- U! B6 p8 ~4 i) Y2 F( U* h( Q( v
(四)系统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D( ~3 z6 C1 W0 O- _  O
9 j2 h+ ~/ F8 J7 F  v* S, m
(五)增能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 g1 I  H" x1 ^; @# Y- c+ e% y0 X, i! ^/ `  d+ g
(六)叙事理论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F$ S5 d, v/ w6 P8 z; ^1 b
; J' |( G0 V8 F6 r& m; G
(七)寻解视角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p6 a' b+ _- Z/ [! Z! o: r
! \" E# j0 I4 P; I
(八)优势视角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 D# a- F. q3 a$ s  z
; O$ a4 [' N" K( d
(九)女性主义视角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5 M8 p& Y. H, [

3 ?5 P$ k, \4 `" R5 y0 n5 q(十)社会发展视角及其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1 H/ `5 b( T- v3 d6 c- k

% \$ N% C+ Y( @, e. [四、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方法及其应用
# x7 ]2 ~, |  O1 `+ P4 y
' C& f, e) U3 e" V+ V5 r(一)个案工作: C  L) o; I$ Y) g- S

5 l! [1 j% L2 q; v4 d& t, V9 K1. 个案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应用
' h5 d  b* k. l& Y) ?$ H' n0 S9 T7 m4 J! x. s
2. 个案工作的实务技巧及其应用4 t3 U' }! X5 d- d+ t

* f4 l5 }/ f4 Q2 k6 `& e0 q(二)小组工作3 c5 V( N" N! r- m; A# |

: s6 q6 @% E" m& b$ `! y1.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应用
9 |. b/ r1 o5 ^4 f+ D- {
1 a8 p: Q0 N* x$ w2. 小组工作的实务技巧及其应用$ g2 q4 G$ B7 h$ F9 Y# `, ]3 _) K
+ j7 T1 P/ O5 F- K/ [
(三)社区工作
7 T) a8 F6 k6 q$ {4 y2 d' A/ u  h/ z, F# @) @* b4 Q' M( z
1. 社区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应用
% ?# w' y$ {3 r* X8 r
' O# e* |% B% H% x5 [% y  |. k2. 社区工作的实务技巧及其应用* V6 ~1 k* u" [

3 ^2 o: u5 B- {. y(四)整合社会工作方法& ~# V1 N) U2 Q: p0 u8 p
1 f% t% Y5 N+ |( T, h6 m
五、社会服务方案(项目)设计与管理
3 v6 ?/ O& T; x& G
2 ]3 f2 @' ?/ p(一)社会服务方案(项目)设计与管理的理论及应用9 U8 s) k2 ~' ^3 b9 y0 c1 H: z
' p0 Z! @- b( @( I3 ?" i
(二)社会服务方案(项目)设计
  t: o6 h; m& C: ^* U% Q
5 P# F! l+ T- x* G, I( J(三) 社会服务方案(项目)实施
1 c4 r$ i# m$ a. h- M% |% o3 \# A9 l$ W" }+ \/ |; }
(四)社会服务方案(项目)评估
: e; o5 z* ^8 Z7 b& K7 J. \/ a2 p0 g1 g. b! n
六、社会工作督导. ]) f1 @: O. w8 v! D0 U
8 L: X% l1 G$ O7 P, _" |
(一)督导的功能与督导伦理- V+ q- }& k: b3 b

3 t5 Y2 ^' _! y6 i6 A( B+ N# X& U(二)督导的方法及其应用
0 R; T, V; I% n! |) b! N2 |
+ W- p9 d2 `6 F. _! u3 r1. 个别督导及其应用
- t4 m8 Y. L- h
) x% [' {$ i% I$ s2. 团体督导及其应用) [# X6 Z. W  @7 j$ G/ `2 e

4 A, t/ |/ [$ S' C+ G2 T3. 同辈督导及其应用- ^( o; n( L( ~2 L1 q7 y  [
( U! ^& i! R9 `6 G! B; U0 I8 t* }
七、社会工作研究8 `! I/ ^% L) s' l5 w
' Z! O+ H* G" `
(一)社会工作研究的方法论; I9 Q5 A) y+ p! _9 d
" O- L4 n% g2 l1 n6 W6 V. d  ]
(二)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
; H' `; G" Y4 i' ]" A- T3 m$ w. `/ Z% ^: j9 D$ T" C* R
(三)具体研究方法# F+ i5 }0 ~1 S
! m# ?5 U! F# h& A5 r6 s' M8 B
(四)资料的收集与分析
4 S6 g! |/ H* Y
- V* q* o  c9 b+ p, S/ s(五)研究报告的撰写
& O, ?- K9 F' `+ R# }
0 K) i& P$ ^& [6 M% H; b(六)研究伦理) R/ u* u4 `- O( a% m' m9 d
( K! S) K8 A7 H
八、社会工作实务领域
$ r" Z' {: j( b0 f" b
: T( E, U$ O0 U; @$ Q(一)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理论与方法% I3 R- M" b' V! Q: s

- y/ m1 d" A* P& o(二)青少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理论与方法! ?6 m" B) ^4 f! d" c1 l. s

- e# e6 L8 R' p/ V( z, ]4 f(三)老年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理论与方法( V* \1 Y8 P& y8 k: @! }; E

6 \; e( F3 o! V8 r% j, M3 a4 r% `& L(四)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理论与方法
1 A% m3 T* ~& j0 m9 s! J
1 [: s! e) h5 m* r8 b(五)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理论与方法8 @6 g3 d* K5 ~8 E7 D0 ]) F# |

' f/ l. D0 e8 u( {6 g5 f, a; h(六)司法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理论与方法
+ x3 z" P+ x  i
% f4 ]5 y/ g5 L( f! K% \(七)优抚安置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理论与方法
3 f2 [0 @3 r& ^0 V* `" `9 k+ u$ o5 ?9 a2 M$ E9 Y9 ?
(八)社会救助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理论与方法
% C# n, U1 w7 {' d6 G4 P; a, `. i2 j$ ?8 Z! I( F  L% P! Y4 G
(九)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理论与方法" Z2 o) z  u1 y  V. j. O  U

$ g# ?+ L: @5 F  r(十)学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理论与方法6 p/ T* F3 @, m8 Q

0 d3 Y8 C# L- ?; _1 b; H  W5 b) t(十一)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理论与方法
! y) u5 Y2 j" ~3 W1 A0 \- J+ h# a
! L. E9 }+ C' Z. k* h  q(十二)医务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理论与方法
3 \+ a$ t: y! u2 |4 V" x& w5 u0 U2 o, F, {/ F0 Y2 s& P& w0 m6 H* Q6 e
(十三)企业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理论与方法
/ l6 J  i* |8 d6 n% ]9 W, d$ }5 @8 m& S
九、社会工作法规政策与实务
" s; J3 C: t" r, H
5 G' J; ^2 ^& v4 y& ](一)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和社会工作实践的关系. w8 i: X1 [. ^3 g
/ W% q- c' O- ]( q4 a
(二)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依据与保障
, t/ i! f" [& @# r9 E* k, O  u& P2 M' x8 ^' C( `
1. 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 f$ s. }; P/ l: L5 I
' X& L" v$ D: H( ]* G- j
2. 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政策2 Q: w" h7 n. V6 ?4 a& A4 z

$ |1 [2 n; T" s3. 推进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的政策5 \; @3 C( P3 u. h1 Z: g
/ g* n! f: l8 M6 s) o: ~
(三)我国社会救助法规与政策
2 B0 |# u4 |/ H/ k! |, q( C0 o! N3 L  n
(四)我国特定人群权益保护法规与政策6 a$ q' Q$ x; d8 P8 `* @

% r, x: t8 i6 p(五)我国婚姻家庭法规与政策
1 _) q+ a: o7 F! k& _" r( I6 w
( f2 d' S2 s- B" O) Q, m+ Z+ ](六)我国人民调解、信访工作和突发事件应对的法规与政策0 k- e2 Y) `4 p
5 o# S: H; D1 S' Z6 i; z) L
(七)我国社区矫正、禁毒和治安管理法规与政策
; Q( _. F( h9 w" i% v
9 h" `/ l  `% @1 u% N/ o(八)我国烈士褒扬与优抚安置法规与政策
. {/ P& |: [5 Z2 @' J* c1 M9 o3 @- |, m) D- |, a
(九)我国城乡基层群众自治和社区建设法规与政策3 D6 w4 P0 d+ `6 U2 p

5 }  G: Z% o* G. W5 C(十)我国慈善事业与志愿服务法规与政策
/ C2 z+ I1 e; a8 z% A
- n! j1 p' N2 N* k1 }6 I8 u(十一)我国社会组织法规与政策
6 u/ [! g: b" N8 R, ~  A, d& k
5 \) S5 h- S1 t4 p# i) P1 B, M(十二)我国劳动就业法规与政策, m4 O) N6 i- R! i  R
  r* H) q9 j" j; I; D
(十三)我国卫生、健康与人口法规与政策. H9 A- b! ~, ~8 ~2 ], ^+ i! f" S' c

4 J* z' Y8 Y" k4 ^- w(十四)我国社会保险法规与政策
备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7-22 04:33 , Processed in 0.058281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