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265|回复: 2

[简介] 社会工作实务摸式概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10 16: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社会工作实务摸式概述 ――
2006-07-14
: [) D  M* ~3 H8 T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B  O* N4 E. _! q& K  K, T8 S$ N; c
来源:《中国社会工作大百科全书》
  c, O1 s) K6 ?4 a) Z7 Q
社会工作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新学科,这种新的变化同样也体现在对于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理解之上。6 s7 q4 G8 O% G
7 u; l; _1 M9 Y2 N  \' j  {- g
一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定义
9 o' q- p' `2 T: X) ]) y
8 r( |2 U: |5 d9 [( v0 N5 t5 i, V5 d7 b* {# }% r
所谓模式主要指的是从经验中提升出来的、一种柏对固定并且具有普适性的工作方式。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相应地指的是在社会工作实务开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普遍性工作方法。尽管社会工作面向的对象非常多样、并且非常复杂,但是,渗透其中的专业工作方法却具有一定的共同性,这就是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产生的基础与必然。
! q  G; g8 H5 E% z8 C. M2 z
' w7 g( g: k5 K  b: M" D5 u

; Q) b3 H) t# `) e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定义清晰地揭示了社会工作模式的相关特征、主要意义以及可能的类别,这是我们把握社会工作实务的前提,也是我们开展社会工作实务的重要基础.
5 X5 S: Q! v7 G2 I. }
& |  m; `- I: k2 n+ M: Q二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特征
" ?8 w+ |2 ]6 V8 E5 x7 P
% L  N1 e+ a4 I* P: p0 {$ H$ f
  t  U2 l- q/ [& {
一般来说,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本身主要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 y2 p" l* }  P: N) |8 ^$ [& u! C3 e. _: G4 P
2 p" K: {" t" q2 |
1
.普适性% S' G$ ^; o- |6 T2 |
" `% u; O: H9 \: c

6 ~: E/ B+ D0 s! H
作为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来说,一个基本特征就是源于实践,同时,又高于实践。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提炼使社会工作超越了感性摸索的主观局限,进一步走向专业化的普遍推广。在实际服务过程中,尽管我们的服务对象可能是老人、青少年或儿童,他们各自面临的问题也大相径庭,但是,我们可以摆脱这些表面差异,采用统一的工作模式,比如认知行为治疗模式目前在各种偏差人员的辅导与治疗中应用非常广泛,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也曾一度成为社会工作实务的主导模式,积极应用于各种服务对象之中,并且取得了显著疗效。1 v+ l9 C! l* e3 Y( Y5 C) t: J- }
0 t/ Y0 ?/ q% X8 L  j

  k" [4 }) W7 Y. g2 }  M. w0 s' i% ~& z; x
2
.中介性
' V8 H" d# L0 L7 X! \) ^; S/ W. v1 U7 Q
7 v! t$ p! r% g  z+ @/ T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是一座桥梁,是连接理论和实践的桥梁,这决定了它的中介性特征。这种中介性特征进一步导致了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双重持征:一方面具有强烈的理论特色,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明的实践导向,也正是因为这种中介性,才使得社会工作摆脱了感性经验色彩,跨人了专业发展通道。; O& i3 Q1 p2 m4 \/ Z

- n( b: R+ G* w0 L, U# Y) [4 M
  z, j' K* B; K9 T) N3.
专业性3 o9 V7 R5 a* p

0 [; q9 P& n' A9 ]* O9 j% h0 T) J% e0 }! r( b( k) A
目前的大陆社会工作实践更多具有的是感性化、主观化、个体化特征,这意味着专业化程度的不足,这种尴尬局面的主要表现就在于大陆社会工作没有发展出一套本土化的专业社会工作模式,因为本土化专业服务模式的缺失,许多社工不得不简单照搬国外以及港台的社会工作模式,由此陷人了专业发展的误区。% M" c% M3 h0 u* N5 m: t

3 a) [" s4 [6 A! a0 B( O+ N5 W- E1 K2 B4 i9 L' s8 R& S
4.
历史性5 E; |4 X1 [* h+ ?1 g$ E
& p) P$ ~5 `/ p# J% t
2 s. k+ A2 q2 L; Z! @0 a' D4 U
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历史性特征,在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逐渐从个人化慈善性行为上升为制度化专业学科,中间经历了学科的阶段性发展,因此,作为社会工作发展成果之一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也打上了生动的历史痕迹。在社会工作初创时期,因为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占据了主导地位,所以,心理社会分析逐渐成了社会工作实务的主导模式,后来,因为行为主义以及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阶段性主导影响,行为主义和人本主义也先后成为社会工作实务的主导模式。目前,社会工作的理论视野逐步拓展,多学科的交叉影响日益扩大,这导致了认知行为治疗模式逐渐成为当今社会工作的主流模式。社会工作发展的专业历程表明,社会工作始终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专业学科,社会工作实务的模式也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 j  q9 J& w

  [& ]# @& L& H  y$ m' }6 O( h

1 K7 _, b4 s8 r! k% [( d( W, M
( r' g; ]! O& x4 Q5
.本土性# H  g. p3 E8 ~: a

6 j9 j9 x+ X/ o8 v) z$ O& d7 X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是人,而人是具体的,是历史和文化语境中的有差异的人。这意味着社会工作的服务模式不可能全球统一化,而应该是充满了区域差异性。实际上,社会工作的模式化追求中一直面临着全球化与本土化的矛盾冲突。随着社会工作实践的深人,当今社会工作的发展逐渐在弥合这二者之问的差异,在追求理论统一性的同时,本土化的努力始终没有停止。也正是因为这种努力才导致了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多样化,推动了社会工作专业本身的进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大陆社会工作目前对国外以及港台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简单沿用其实也是本土化历程中的一个阶段性特征。这种本土性也是我们发展创新社会工作的持久动力。
. p* ]4 U; N6 q
) K8 P3 J* |, u
# K7 m4 M( \: C9 J+ E1 d% i$ j( _三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意义1 C) u5 r# P0 e+ c7 g
  {. o* M5 }) f- @

" q' ~5 s9 |5 ?' O' H

- y2 j% d/ t/ Y8 V6 ~2 P- M/ v, [+ b" H  n( C% {& ~3 F4 H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意义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9 o& k" [  G, }0 }3 V1 o5 |8 e# m$ V
2 z' m% c0 _, T" X% E) C3 B5 [5 R" A
' {  }! \/ F/ d0 l, b  q" O- K: e1.
专业化的象征 。
" W; \4 v; m+ @  _' P
. R7 x; `+ P2 J0 ?
: }7 C4 E# N/ X; ?4 E, H' |
% n( Y, f3 W- v2 B: l# W0 C
社会工作之所以区别于日常化的经验型助人活动,上升为专业化的学科,工作模式的形成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特征。也正是因为多种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形成,所以,社工在不同对象的服务过程中才能摆脱经验化和主观化的困扰,取得专业性的服务效?-同时-计合丁作实务模式的不断出现也使得社会工作进一步走向了职业化的道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模式化乃至制度化才是判断一个学科是否是真正的科学的重要依据。
, H+ j  F0 o3 B8 ~: f
2 h. [0 o' a) K" W% H* u- l- W; C/ G" x, X
2.
服务工作的依据。; \3 Y) b. ]: h( {

2 D( Z2 e- f4 `7 Y; g

$ N: F8 U; [) O+ s8 r# i# \  ?7 [! W) R2 E
因为有了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所以,许多社工新人就可以省去自我摸索的漫长时期,直接接纳既有的专业成果。同时,这些社会工作实务模式又成了社工专业活动开展的路标,引导社工行走在专业的道路之上。& [2 ]' m5 o7 W) ~

% k- }6 N0 l# l4 }. N7 b! G0 Y3 M  X8 K* a
3.
专业评估的指标 。
/ m. z0 v  V( o
* L; C+ V9 m1 F3 s- g8 B: T

' f  Q0 ?$ a3 C  z( H  a
+ @+ a3 M8 u5 B' a# s) e
因为是一种职业化、专业化的活动,所以,对社工进行专业评估就成为必需。而评估社工的主要标准就是专业性成效。因此,在具体服务活动开展过程中是否采用专业服务模式,抑或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临时性举措,重要的判别标准就是专业化服务模式的内在支撑。/ d& _) m) k* q0 t! T
6 }, ?; Q1 c$ r, C* r2 @

$ _* p! A! \* `% {  V" D+ {" ~3 K4 j: g( B
4.
专业发展的阶梯 # b, _  b- J) _3 T* f; b
2 i2 Y2 @7 R# c% y" Z

. ?. ^1 X7 R, I5 p% w% X- \, |! T) z0 t' ^7 u- q
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除了理论的更新之外,很重要的一个表现就是新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发现和创造。一百多年来,。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就在于社会工作实务模式越来越多样化。具体到每个社会工作者来说,推动社会工作专业发展很重要的一个努力就在于将个人的主观化、经验性实践提升为专业性服务模式。这些具体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构成了社会工作专业发展的坚强基石。如果我们仔细阅读社会工作的专业发展历史,我们很容易发现,社会工作的每一个进步最终都具体体现在特定的社会工作服务模式的创工之上
& [1 v2 i' o, }8 ~7 m" g/ i1 c  l* L1 O, t( R
: R- L, V6 B4 Y& `. ~, F& o
四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选择.
; W0 T* m' d& N

" h  h1 p/ t' o! z$ u( S& ^7 P8 P1 G4 U1 H' j! t! ^$ V4 `
在近百年的社会工作专业实践过程中,先后产生了许多社会工作实务模式,我们不可能也没必要把所有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一列举出来,一是因为有些曾经非常重要的社会工作实务模式迄今为止已经逐渐淡出;二是因为社会工作的实践本质上是一种本土化的具体实践,因此,对于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选择主要建立在现实的需求之上;三是因为社会工作方法众多,模式多样,但是,常用的方法和模式则是比较有限的几种,因此,我们对于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介绍是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性的标准,一方面基于社会工作的国际性普适经验,另一面则着眼于本土社会工作实践结果。从这个双重标准出发,我们对于社会工作模式的介绍主要从个案社会工作、小组社会工作和社区社会工作出发,同时考虑到社会工作既有的历史成果以及最新的探索成就。8 M9 E$ F9 {/ h, X1 o' [4 O& Y

. a- T) U# u* ^& h6 \' H3 O

% Q( `9 [5 U8 c& }  _) C$ Y
8 ?, I: ~6 u/ o

, V+ u# H- y" K/ _' E: l五 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内容9 c* v) K9 t4 u& U

  v4 m8 V% c4 s& U, Z
1 J) Q! d0 o7 h% ]
一般来说,对于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介绍主要是从三大方法人手,分别予以介绍。这也是因为个案、小组和社区是最常用的三大工作方法。大致说来,三大方法中个案是基础,所以,社会工作的模式主要集中在个案社会工作中,比较常用的个案社会工作模式主要有心理社会治疗模式、任务中心治疗模式、行为主义治疗模式、’人本主义治疗模式、现实治疗模式、认知行为治疗模式、格式塔治疗模式、危机干须模式、存在主义模式、女性主义模式等等。我们选择心理社会治疗模式、行为治疗模式、人本治疗模式。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几种主要模式进行解析。! N! M: ^' m$ n, n' x

' r3 n1 C# F& C+ d
" V, `0 x# Q; w- T" `. P
% E+ r) P/ o; C% Y1 u5 m# t! z' V- Q; B" C; Y
与个案社会工作相关的还有一种家庭社会工作,常规教科书一般都将家庭治疗的方法归人个案社会工作之中。但是。目前看来,这种归纳已经越来越不合时宜,因为,家庭治疗的方法已经逐渐成熟,并且,家庭治疗无论是在治疗方法、治疗对象还是治疗原则等多方面已经逐渐成熟起来,独特性越来越突出,与传统个案社会工作的差别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在这里,我们主张家庭治疗的方法不再归并人个案社会工作,而是与个案、小组和社区并列为第四种独立的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为此,我们分别选择家庭治疗中最为常用的结构家庭治疗模式和联合家庭治疗模式予以介绍。
8 e# ?$ _5 A% g; M1 b* K
6 n# }! D7 W, g% ~# D小组社会工作尽管发展比较晚,但是,目前,关于小组社会工作的探索和运用发展很快,在日常社会工作实践中,小组社会工作的实际应用效果越来越突出,遗憾的是,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与个案比较起来还有待进一步发展和探索。在小组社会工作中,相对来说比较常用的三大工作模式是社会目标模式、治疗模式和互动模式,其他还有过程模式、行为主义模式、任务中心模式等等。大致来看,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主要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专属于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另一类则是个案社会工作模式在小组社会工作层面的再次应用。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小组社会工作模式尽管在国外、在过去已经被证明是比较有成效的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但是,从中国本土的社会工作发展具体情形来说,我们对于小组社会工作的模式不采取既有的成果,我们主要介绍两种基本模式:自助小组模式和成长小组模式。1 e( J6 i3 y; S( B+ ?/ f
4 k6 Z, h$ {1 |% K8 [2 f$ y' ^

, X/ y% h, t/ t0 ?% q社区社会工作被认为是最具社会效果、最富专业影响力的一种社会工作方法,但是,目前对于社区社会工作的探索依然处于起步阶段。普通教科书一般都遵循美国学者罗斯曼1979年对于美国社区的研究成果,主张社区社会工作的模式可以分为三大类:地区发展模式、社会计划模式、社会行动模式。显而易见的是,罗斯曼研究的田野是美国20世纪7 0年代的社区,对于21世纪的中国社区发展来说,还有许多水土不适的地方。考虑到中国社区发展的具体情形,我们不采纳罗斯曼的观点,从中国本土社区发展出发,我们将社区社会工作的模式主要区分为社区服务和社区发展两种模式。* R2 b+ V5 u# ^; O& t: Y
, [  C- P( N% _
4 h  M  o5 {7 X0 @: L* C
社会工作是一个非常年轻的专业学科,也正因为年轻,社会工作在主要工作方法和具体实务模式上一直保持着强烈的探索姿态,所以,我们对于社会工作实务模式的选择其实也是一个不断的探索过程,还有许多模式正在显现并被证明,我们无法一一收容迸来。但是,有一点需要引起足够的注意,目前,对于社会工作的理解和运用已经逐渐脱离了三大方法的简单割裂,我们更多地不是从方法的不同上来区分社会工作,而是更多地转向从服务对象的差异上来划分社会工作的不同,这是一个很深刻的变化,这个变化的深刻意义在于,从服务对象人手的话,社会工作就变成了多种方法对于不同对象的综合运用,而不是传统社会工作只是不同方法在不同对象身上的具体应用。社会工作因此不再被不同的工作方法所割裂,而是被相同的服务对象所统一,因此,整体的社会工作观逐渐取代了分裂的社会工作观。单独的社会工作方法被整合的社会工作方法所替代,这代表了社会工作模式最新的发展趋势。% L6 \$ |8 t" P: U/ S& c( f  k$ 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5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迷茫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7-25 11:33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了? 2# jdfwangyan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4-4 21:54 , Processed in 0.067647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