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菜菜小蛋玄 于 2012-3-30 15:10 编辑 0 g1 W, h- b# f, F6 R/ _$ U* Z0 ^
8 D6 R6 \) o) L, ?! d男孩小冬是一个学校、社区都头疼的"问题小孩":11岁才上小学一年级,先前也没有读过幼儿园,常常逃学,还学会了骗人——长此以往,他的未来将如何? 4 |. |3 D; d4 e# ~) v
有幸的是,联校社工张莉牵起了小冬的手,走进他的家庭、联系他所在社区、为他补课、每天早上一个电话催他上学,渐渐的,小冬可以按时上学了…… "社工联校"工作是以青少年社工为主,禁毒、矫正社工配合,对本区域学校内中、小学生(含中专、职技校)进行结对、扶持、帮助,从而实现既定社会工作目标的一系列系统服务过程。在上海市闵行区,2005年底开始推进"社工联校"工作,如今,13个青少年事务社工点的"社工联校"服务已全面铺开,初见成效。联校社工和来沪社工已成功进入138所学校,已为1600余名问题在校生(其中包括700多名外地来沪学生)建立个人档案,提供专业服务,呵护孩子们的"心灵花园"。 借鉴了发达国家未成年人保护经验和香港"驻校社工"的经验,我国目前已有北京、深圳、福建、上海等地开始探索联校社工、驻校社工的服务模式。 个案对象不断拓展 闵行莘庄点社工张莉调查后发现,小冬母亲吸毒,父亲无业、坑蒙拐骗,全家靠奶奶每月300元退休金度日,家庭环境脏乱差,缺少父母关爱。小冬顽皮,缺乏自控能力,一睡懒觉起晚了,就装病逃学。 社工为小冬制定了工作计划。总目标:改掉撒谎坑蒙拐骗的陋习,能正常去学校上课。社工每天早上打电话到小冬家,催促他起床,并送他到学校。平时,利用课间休息时间,找案主谈心,密切关注思想动态。每个周六,社工都加班为他补课。为了让小冬有远离毒品的自我保护意识,社工还特地为他开了一个禁毒小组活动。 一段时间后,小冬养成了良好的作息习惯,在没有社工的催促下,也能按时上学了。 联校工作的不断深入,使社工的个案对象面不断拓展,个案类型也不断增加。在社工经手的205个个案中,就包括了逃学逃夜、网络成瘾、行为偏差、心理困饶、亲子冲突、单亲问题、家庭危机等。 服务群体成效明显 联校社工还以小组工作渗透,服务群体,成效凸显。以学生的共性需求或问题,对学生进行群体咨询或是团体治疗,通过培养学生的潜能,确认他们的能力,加强在校学生与他人的联系,树立健康的信念和清晰的价值观。 据介绍,目前已开展55个小组工作,其中,涉及治疗型、教育型、互动成长型、开放型、发展型、技能型、交互模式等不同类型,共有660人、4620人次参与到385个不同的小组单元中。 社工共深入学校举办291次不同规模的社区活动,包括形式多样的团康活动及法制宣传和禁毒宣传,让学生、家长及老师对社工有一个更全面的认知,从而接纳社工。其中暑期开展的"阳光普照、法在我心"和"青苹果"禁毒教育计划,给学生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呼吁更好的工作外部环境 随着闵行区联校工作的不断推广深入,联校社工遇到的困难也不少,概括来说就是"内忧外患"。 "内忧"是指联校社工本身的问题。 联校社工大部分是从原先的"三失"社工转型而来,可能是思维的惯性作用,尽管服务对象改变了,但是工作方法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此外,联校社工基本上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游泳中学会游泳,虽然会游了,但是动作不够规范,服务水准不一,因此不同学校对社工联校机制的支持度、认可度会大相径庭。总之,联校社工的专业技能还不能满足广大中小学生日益发展的需求,现在是社工选择学校,如果今后是学校选择社工,要求将更高。 "外患"是指客观存在的外部环境。 首先,联校社工在学校开展工作,缺少明确的法律依据,根据社工与学校签订的联校协议,社工几乎是只有义务没有权利,而且联校社工的服务对象大部分是未成年人,一旦在服务过程中出现任何闪失,社工几乎就是第一责任人。 其次,社工站、点的有限资源(包括人手和活动经费等)与广大中小学生的需求相比,无异于杯水车薪。其次,学校和家庭的求助越来越多,要求越来越高,社工每天都在积累负面情绪,承受的工作压力可以说是与日俱增,社工如果每天带着情绪上岗,可能会影响到联校工作的健康发展。 再次,闵行区由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预防和控制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的工作格局初步形成,但发展很不平衡。有些学校重普遍教育,对个别行为偏差的学生缺少专门的人员和力量进行帮教;一切社区帮教工作较为薄弱;由于个别家长教育子女的方法简单粗暴,家庭教育存在不少的问题;来沪民工子女和闲散在社会上的来沪未成年人的问题尤为突出。 链接:社工的渊源 西方的社会工作(socialwork)产生于1860年之后,社会工作是指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方法,为有需要的个人、家庭、机构和社区提供专业社会服务,帮助其舒缓、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学校社会工作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当时美国社会剧变,出现了大量移民,移民们向城市集中。于是出现了一种"学校家庭访问员" (homeandschoolvisitor)(驻校社工的前身),目的是促进家庭和学校之间有更多的合作和更好的了解。1919年,美国社会工作会议正式确立了学校社会工作在福利体系中的地位,学校社会工作起步。 香港从1971年开始推行学校社会工作,1977年学校社会工作正式确立。1982年全港中学获得了学校社会工作服务。到2000年,全港全部实行"一校一社工"的制度。 (人民网上海频道9月17日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