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组织的起源与发展与民主理念的产生与推行是相互促进的,一般把19世纪以来公民组织的大幅增长称为结社运动,凡民主社会必定在其宪法中规定公民具有结社自由的权利。公民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推动力量与重要成员,影响与决定了现代社会的种种秩序,其中之一就是只有公民组织才有平等对话权或者公民组织比个体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学生组织也是公民组织的一种,其比单个学生拥有更多的活动空间与社会资本。" m. ~6 C, ~) I* ?3 g
将社工学生组织起来,成立社工协会、实务小组等,首先能够具备与其他学生社团、学校学生管理服务部门、政府、企事业单位、NGO等公民组织对话的资格,并可自动获得一定的号召力与影响力;其次可以聚集更多的智慧与力量,共同致力于专业的学习与实践活动,提升组织成员的个人能力,并会对于专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再次,可以给组织成员与专业学生提供一个归属,增强专业学生的凝聚力,而组织本身也是组织成员体验组织生活的平台。" i- _+ b$ A0 L8 z
很多社工学生,也意识到成立一个社工学生自己的组织所具有的意义,但对于如何成立一个学生组织却不甚了解。接下来,我们一起了解社工学生组织都有哪些形式,如何注册一个社工社团,如何撰写组织章程。! }; ~0 P3 C3 P! I0 M# N5 l) T
3 V# H4 @! a9 U+ B& v9 p第一节 组织形式
# _7 e$ n. H# Y% v4 r目前所见最为活跃的社工学生组织,就是在校团委注册的社工社团,一般名称是某某大学社会工作协会、或者某某大学某某社会工作协会,也有称社会工作服务队、社会工作者协会等,直接以关注领域命名也可,以下均以社工协会简称。社工协会与其他学生社团一样,设有各种部门,以完成该社团的宗旨。这些常设部门,既可以按组织分工的原则进行划分,例如秘书部、组织部、宣传部等;也可以按照关注领域划分,例如老年小组、助残小组、环保小组、艾滋病小组等;也可以是混合划分的形式,在第二篇组织管理再介绍这方面。1 P4 v5 Q" E% ~! z6 S0 S
倘若本专业的学生较少、感兴趣的人更少,或者尚无较为明确的发展思路,或者精力不足,则建议先成立实务小组或兴趣小组。实务小组与兴趣小组与社工协会相比,其宗旨较为单一,可能仅仅关注某一领域,也可能仅仅只是为了共同学习而没有明确的方向,一般以小组关注领域进行命名。小组的组织成员相对较少,三五人即可;当组织成员增多、组织发展成熟的时候,可以注册成立为正式社团,此时其宗旨与关注领域可以不变,也可以拓展;若条件成熟,也可主动吸收其他人进入组织,成立为正式社团。在小组里面,也会有一些简单的分工,将宣传、后勤、文书整理等常规活动或者临时性任务,分配到专人负责。
! e1 C1 Y6 d7 w" d而班委员与学生会这些学生组织,也可看作社工的学生的组织,以这些组织作为平台,开展相关活动也是可行的,尤其是在拥有独立学生会的社工院系里面,或者每个年级只有一个班级的专业。虽然学生会在获得院系的辅导老师、学工办的支持,班委会在号召同学参与等方面,均比一般的社工协会、实务小组要有优势;但因为并非专门关注,不利于挖掘活动的深度、持续开展专业活动,而且易受院系行政领导与行政工作的影响。 i# i( U6 e! M. J+ n% w
而由社工学生组建或者主导的非专业性组织,不在笔者的关注之列。
, K8 S! n: R" }$ Q1 i: F第二节 成立与注册
+ V, W' l& c! E u2 ?
5 z9 _& p) L8 g, c7 \1 k1 t成立实务小组或兴趣小组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不需要什么正式程序,只要几个志同道合的人找到一个共同的关注领域与兴趣点即可,当然一个成立仪式或许能提高小组的知名度与小组成员的归属。若是为了完成某件任务,或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小组,会更有生存力。当然实务小组要想持续下去并发展壮大,必须思考清楚宗旨、决策与执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内容,最好形成一个组织章程。
2 m. Z) o0 Y7 G/ J* z+ l社工协会也可以不注册,但在取得校方资源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困境,尤其是在一些对于教师、活动场地、室外活动有限制的高校。而注册的话,则在相关方面会受制于校方的约束,需要花费相当的精力去完成校方对于活动总结、财务管理、换届选举等的要求,这将迫使组织成员不得不减少投入在与宗旨相符的活动上面的精力,转而应付与组织发展和生存相关的事情。不过客观地说,虽然校方的一些要求不太适合社工协会,甚至有很多造假的空间,但若谨遵校方要求行事,可以做成一个组织管理水平比较高的社团,对于社工协会的生存发展很有帮助。
# z! @7 S2 U4 O+ ]. U1 v3 D% u社工协会注册的时候,一般是选择校团委作为注册管理单位,也有的是选择院团委作为注册管理单位,能否选择社会工作专业的教研中心作为管理单位,则视各校情况而定。可以根据哪个单位提供的支持多、限制少,选择哪个单位所获得的综合效益高,这些很难一概而论,仅供拓展思路而用,不必拘泥于此点。) P/ f/ l' ^) c& D) s2 `
一般的社团注册,对于创会成员的人数会有硬性要求,程序比较复杂,各校都有自己的规定,大家可去校团委处查询。但若有一定的组织基础、有相关的活动经验,得到批复会更加顺利,尤其是当贵校校方需要一些相关的社会服务类、公益类的社团的时候。个人认为,注册社团时最需要的、也是社团的根本所在——协会章程,是最难准备的,尽管现在大多数社团都将其当作摆设,甚至连协会负责人都很难说清楚章程里面包含哪些内容,更别提向新成员介绍章程了,我想这或许是一个协会所犯的最愚蠢的错误。, ~5 E% z0 @0 Q9 _ Y
无论是成立协会还是小组,必须思考清楚的两件事情,一是吸纳什么样的人进入组织,是只面向社工学生,还是面向所有专业的学生;二是组织与本专业其他学生之间的关系,是脱离,是紧密依靠,还是需要时想起。个人建议,在组织发展初期,最好只吸收本专业的会员,切忌为扩大组织规模而吸收外专业会员,那样将会分散部分精力去考虑会员的需求,而不能很好地开展专业相关活动,因为大多数非专业会员没有预期中的那样积极参与组织活动,而这会影响组织中其他成员的情绪,最重要的是组织负责人的能力与精力能否应对吸收非专业会员后的复杂状况。
9 i+ c2 C9 P. W8 ]# k7 l" r5 r
第三节 协会章程 协会章程,如同国之宪法,规定了协会的最根本内容。每个高校对于社团注册都会要求协会提交协会章程,也会提供范本。不过,我仍旧把章程内容,做一个梳理,至少可供不准备注册成为社团的那些组织参考。
/ w6 |9 o8 Q% {1 J, w协会章程一般有以下几部分:
) x+ |9 k R) \6 Q# L5 U一、
% v6 Z# l! x! p. m& G! i! x基础部分或总则,包括协会名称、性质(或者是登记类别)、宗旨、声明(一般是遵纪守法、热爱祖国之类的)等
3 ~) A. ~5 A% E6 m6 Z) a" P7 ~二、
+ {3 E6 \- H; M6 R组织架构,包括最高决策部门(注册社团的最高决策机构必须是会员大会)、常务决策部门、执行部门、咨询机构(督导或顾问),以及这些部门的权利与分工,各负责人的入选资格、免职情形、职责、任免程序、换届周期等。
( y7 u& h! @* ]6 K$ ^三、
- ?4 b+ i9 x m3 O* u会员,包括会员的入会条件与程序、权利与义务、退会情形与程序。0 ?/ N; V$ ?, ^0 o% S
四、4 B4 p8 _: n' x' b2 H5 ~3 c: e6 ]
活动范围、形式、流程,既是对协会负责人的指引与规范,也是介绍协会的重要部分;活动范围必须与宗旨相符合,并可将协会的传统优秀活动写入章程,保证活动的延续性;一个般的活动流程从决策到执行,也可以放到组织架构里面。7 C8 e2 A# }6 T0 u# ^
五、% X5 \( `. Q/ H0 G% O, |6 v
经费来源与财务管理,一般的经费来源包括会员会费、业务主管单位或主要合作合办资助(一般很少)、各种组织与个人的捐赠、特殊项目活动所申请的经费等;而财务管理,应至少包括活动预算与决算制度,钱帐分离的管理制度,经费报销的范围、程序等。
7 V. k' S) ]9 i% L& X/ v5 {* ^六、
7 ^2 d; @6 Y$ i# {协会终止的情形、程序以及终止后的财务处理等。
8 T/ P1 F; ^1 `6 y七、
% u* e3 C! j! @ @章程的修订的程序与部门。
* W7 X: \2 y K* D! U9 d8 v八、
0 k3 U2 C7 B9 g2 i$ _, ^$ A附则,主要是解释权归属与生效,其他重大事项也可在此说明。
+ ?4 b8 p J, F1 l# U! M虽然任何一个协会,都有可能形成一些“法外之法”,但应尽可能以章程行事,并将不成文法尽量写入章程之中。不少协会的创始人或前负责人都曾经抱怨一件事情,就是接班人抛弃了协会的一些优秀传统、未能继承发展一些特色活动,我想至少可以在章程内设定某些制约因素,可以减少此种状况。我们抛开协会章程没有得到很好执行的现状不管,只看章程,就应该可以看到章程的重要性!
+ Y% q# J* t( R6 {& s其实,作为一个社工专业性组织,应该在章程之外,再按照专业伦理与价值观,制定工作守则,将自己当作一个专业机构看待,或能为组织成员带来更多专业体验。
# ^. Z5 f: h0 F' E% Z# Q3 C n7 }+ k3 f1 ~$ ~7 m k% Y4 B1 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