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大学生网友写到:“现今的大学生,就是社会的最底层!一出校门做苦工,少人关心少人问!每周六日火爆的人才市场,无论夏热还是冬寒,总是那么迷人!吸引了无数步入社会的大学生。为什么这么多的单位,对大学生总是一而再的亮红灯???”2007年春天,在众多高校毕业生奔波于各类招聘会的时候,有人却悄然选择了“回炉”上技校。“刚出象牙塔,又进技校门”,大学生“回炉”已不再是新闻。随着取消就业分配制度和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昔日天之骄子,不少人毕业后即面临找不到工作的“生存危机”。2008年重庆市有2万多考生放弃高考,这不能不说是就业难引起的。9 V6 D2 R; s3 R/ j
# S0 `( \. ?5 P& T: ~1 @+ ~
就业难说明了什么?就业难就必定意味着失业率高。一个高失业率的国家必然会引起社会的不稳定。虽然创造就业是世界性的难题,但我国面临的就业形势却还要严峻,仅农村尚有1亿多劳动力需要逐步向非农领域转移,每年要转移900多万人。就业问题十分突出。青少年找不到工作,躺在家里吃父母;高学历的学生找不到工作则认为“学而无用”论;下岗职工找不到工作则沦落街头卖苦力。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社会管理主要是“人”的管理,每个单位就是社会的每个社区,每个人在社会中进入了自己的社区或者说叫“圈子”、叫“职场”,“圈子”或“职场”对社会成员都有相应的约束力,那么社会的安定度相对说要大一些,因而,就业难导致了大批社会闲散人员,势必给社会管理增加了更大难度。 5 V; h6 d' H: ] + w# J `5 [) ~0 b8 g 就业难,难在哪里? g+ m, |# J. C; L6 L& u
4 c# p0 D. i+ u
一是难在就业岗位与大学专业设置“脱节”。我国的劳动力市场、人才市场的需求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大学的专业设置的调整明显滞后,跟不上市场变化。一位大学生说:“不离校不知道,一出校门吓一跳!拿着简历满街跑,对口专业真难找!学历文凭不顶用,能力水平才看好!学校教你的那些,第一,太古老,第二,学的也不好……实在不成,只能勉强糊口,一了百了!”在就业方向上,应结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摆正高新技术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关系、国家机关和企业的关系、城市和农村的关系、沿海发达地区和内地欠发达地区的关系,在专业设置上更是应该将扩大就业作为办学方向。试问: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工作,是专业不对口还是岗位不缺人?难道我国的大学教育体制不应该深思吗? e4 e: Z1 ]; T6 q. ` 8 P5 X' f0 ?2 a
二是难在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体制滞后。应该说,我国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非公有制经济、中小企业的就业岗位容量最大,是当前我国扩大就业的主渠道,但是我国的职业技能培训体制远远滞后于教育体制,缺乏大量优质、规范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在培训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技能人才上却赶不上大学教育,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更是“毛毛雨”,微不足道。, D D0 K' y2 z" v- e+ @3 [
9 a2 ?# t8 F) N3 y1 A1 p 三是难在创业难。政府一直高喊“支持鼓励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创业促就业、服务促就业、政策促就业”,但是创业培训机构、创业指导中心、创业优惠政策有多少呢?地方政府服务创业的服务能力有多少呢?一个创业人员首先遇到的就是准许问题和资金问题,工商部门这不能办、那不能办的问题,银行贷款这个不行、那个不行的问题,谁来解决?如果说市场经济下政府的职能是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双重职能的话,那么可以说,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上面存在着严重不适应! 0 P @4 I0 ?$ o( W.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