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试技巧问题一:“请你自我介绍一下”
' V' b$ Z: {7 I9 ~7 y3 M思路:1、这是面试的必考题目。2、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相一致。3、表述方式上尽量口语化。4、要切中要害,不谈无关、无用的内容。5、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7 \0 B3 J; C' l" o# y6 P0 y0 e5 w; {" P% ~3 j+ Y$ D6 g" m9 `
问题二:“谈谈你的家庭情况”
4 Y, e3 z; o a2 J. E思路:1、家庭情况对于了解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等有一定的作用,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2、简单地罗列家庭人口。3、宜强调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4、宜强调父母对自己教育的重视。5、宜强调各位家庭成员的良好状况。6、宜强调家庭成员对自己工作的支持。7、宜强调自己对家庭的责任感。 5 ?1 _% ~6 m6 s6 v; ?/ `1 Q$ x
% y5 |5 q" U) e
问题三:“你有什么业余爱好?” ) J# [$ }" ~' k$ V5 F' m
思路:1、业余爱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应聘者的性格、观念、心态,这是招聘单位问该问题的主要原因。2、最好不要说自己没有业余爱好。3、不要说自己有那些庸俗的、令人感觉不好的爱好。4、最好不要说自己仅限于读书、听音乐、上网,否则可能令面试官怀疑应聘者性格孤僻。5、最好能有一些户外的业余爱好来“点缀”你的形象。
! s* C8 i8 U- ]: u; j
- M" p9 B0 n5 D1 L. |9 J问题四:“谈谈你的缺点”
) \& H+ ?9 h- N, q" o6 f8 h思路:1、不宜说自己没缺点。2、不宜把那些明显的优点说成缺点。3、不宜说出严重影响所应聘工作的缺点。4、不宜说出令人不放心、不舒服的缺点。5、可以说出一些对于所应聘工作“无关紧要”的缺点,甚至是一些表面上看是缺点,从工作的角度看却是优点的缺点。 5 ], m( r1 \% Y) `2 G/ L
3 a& e9 E! V. F {: E3 [& ^0 y
问题五:“你为什么选择我们公司?”
/ q* g- N4 h8 w9 M: y- r思路:1、面试官试图从中了解你的动机、愿望以及对此项工作的态度。2、建议从行业、企业和岗位这三个角度来回答。3、参考答案——“我十分看好贵公司所在的行业,我认为贵公司十分重视人才,而且这项工作很适合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好。”
* h* |9 s0 K" ^* L: G- Q" Z7 x* B: B- v* f8 n4 @4 |
问题六:“如果我录用你,你将怎样开展工作”
5 c5 T" U+ k) x" ] R思路:1、如果应聘者对于应聘的职位缺乏足够的了解,最好不要直接说出自己开展工作的具体办法。2、可以尝试采用迂回战术来回答。如“首先听取领导的指示和要求,然后就有关情况进行了解和熟悉,接下来制定一份近期的工作计划 - z1 y6 B4 G# u8 m7 F
并报领导批准,最后根据计划开展工作。”
: u& u$ B% J6 ~3 V8 q6 ]; u+ p' n7 M) X* D5 n+ d Z$ f% F# o" ^9 D
问题七:“你是应届,缺乏经验,如何能胜任这项工作?” ( V/ K2 B1 C: g( E% J- N
思路:1、如果招聘单位对应届毕业生的应聘者提出这个问题,说明招聘单位并不真正在乎“经验”,关键看应聘者怎样回答。2、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最好要体现出应聘者的诚恳、机智、果敢及敬业。3、如“作为应届毕业生,在工作经验方面的确会有所欠缺,因此在读书期间我一直利用各种机会在这个行业里做兼职。但我有较强的责任心、适应能力和学习能力,而且比较勤奋,所以在兼职中均能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从中获取的经验也令我受益非浅。请贵公司放心,学校所学及兼职的工作经验使我一定能胜任这个职位。”
1 A7 c" G: f8 s0 C. W+ u7 K4 n. T- L' W2 v' O& w2 I
问题八:“你希望与什么样的上级共事?” 6 t- P. d2 p7 U/ l
思路:1、通过应聘者对上级的“希望”可以判断出应聘者对自我要求的意识,这既是一个陷阱,又是一次机会。2、最好回避对上级具体的希望,多谈对自己的要求。3、如“作为刚步入社会的新人,我应该多要求自己尽快熟悉环境、适应环境,而不应该对环境提出什么要求,只要能发挥我的专长就可以了。” : F5 u/ V9 n% d) P8 M& W# F
7 e+ q6 H9 z; F8 L
问题九:“您在前一家公司的离职原因是什么?” 9 J' L6 V/ E1 U6 t/ l# @9 L6 g9 n
思路:1、最重要的是:应聘者要使招聘单位相信,应聘者在过往的单位的“离职原因”在此家招聘单位里不存在。2、避免把“离职原因”说得太详细、太具体。3、不能掺杂主观的负面感受,如“太辛苦”、“人际关系复杂”、“管理太混乱”、“公司不重视人才”、“公司排斥我们某某的员工”等。4、但也不能躲闪、回避,如“想换换环境”、“个人原因”等。5、不能涉及自己负面的人格特征,如不诚实、懒惰、缺乏责任感、不随和等。6、尽量使解释的理由为应聘者个人形象添彩。
6 ]" _" E" B+ }5 J* d* ^同一个面试问题并非只有一个答案,而同一个答案并不是在任何面试场合都有效,关键在于应聘者掌握了规律后,对面试的具体情况进行把握,有意识地揣摩面试官提出问题的心理背景,然后投其所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