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386|回复: 0

[时评]  社工300万猜想——“和谐社会”配套政策激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2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07年05月29日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3 N0 V$ [3 p. A; }! m1 J

8 Z; C: \9 t; U& v" h! g$ {! D  社工300万猜想- _- I5 y" a0 a  W* y

; ~/ U4 K' y# n9 A3 r  “和谐社会”配套政策激辩1 _: h, ~7 w8 R5 i7 H
, f2 ~& h1 v3 T- G
  本报记者 马晖 北京报道6 _1 G4 r3 J7 d

0 U" V' ^8 P' }  x: ]. S  r  对于“中国将迎来社会工作的春天”的说法,黄匡中表示了谨慎的乐观。
. `: q: ?+ u1 E) t! ]" J5 {# O. D/ o' N  \8 g, r9 X' }
  5月26日,在北京召开的“公益2007”志愿者论坛上,身为香港浸会大学社工系主任的黄匡中直言,“当这个春天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不一定都能应付的了”。
) T; i. \1 i0 e" R! v3 t1 ?
) p! e" U* F0 J( d7 `1 ^5 f% g  包括黄在内的众多与会学者皆表示,依照目前国内社工发展的现状,无论从现有工作人员的培训,还是高校专业社工学生的教育,都存在着不小的问题,与国家当下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n7 Z3 j- w  y& ~' X) y" X5 B% L
0 ^( Z) V. L- c
  “沉默的大多数”+ z2 f8 V* }0 @' q  j$ p9 b

3 L) B+ K" h9 f1 ?  “对社工的大量需求,同当前中国社会结构正在发生着的转型有密切关系。”社科院社会学所社会政策室主任杨团称。
$ r8 X! g: {( l7 t9 Y
% Q; s/ U- q# Q0 I: V+ `, T  以农民工问题为例,相关部门统计数据显示:现在,农民工进城务工人数以每年500万的速度往上增长,现已达到1个亿。这么庞大的一个群体,他们所面临的子女教育、社会保障、文化差异等众多社会问题却少人问津,成为了“沉默的大多数”,并严重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5 Q! K# p: `' B* J6 D' {

8 N+ p  f( b, s1 Z% o, C3 I% n  2005年,上海70%的少年犯是外来户口。五年前,这个数字还只是30%。外来儿童这个群体总数还不到4000万人,占少年儿童的比例差不多10%。2 C# d) t8 D1 `8 @; ]: T; g  |; c

( o; n2 \) i. ?  V1 ]$ C/ h  “这个10%的群体已经创造了50%的少年犯,这就是我们今天歧视他们的代价。”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徐永光表示。
$ d" H- Q% K7 d
8 n) ~) ]- q! k- C5 I4 p3 @4 A& a  他进而感叹,如果政府仍默许这些孩子继续承担教育不公平给他们带来的损害,继续允许整个的二元社会结构给他们带来身份歧视的话,“未来他们将用什么来回报社会,这将是难以想象的”。
% s& ~0 g* Y8 M1 k; Y7 h6 B% D7 x* c+ x+ B
  在去年召开的中共六中全会上,“和谐社会”的新发展理念被提出,此后一系列的配套社会政策也陆续出台。& w5 S, `9 a/ |5 m2 e8 n& F

+ T5 D0 S1 q1 ~8 W  “目前的问题是,大的政策方向都没错,但已有的政策执行很差,尤其是基层,比如乡镇一级,问题很突出。”杨团表示,“这说明我们缺乏一个社会政策的传承机制。社会政策怎么执行?都需要有一个统筹的考虑。”, e- O1 S) ]% T' z" e* q
4 R$ J( v* @. v& _- Q2 \$ G
  而社会工作作为一种社会福利服务,是“最直接、最具体”为政府政策对象提供服务,因此,在国际上普遍被认为是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一个很好的“中介与桥梁”。
# {* d- ^/ L6 s) n( I+ \! b; Y3 p4 d8 o+ h
  如今,这座桥梁已经被中国政府所认可,并被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8 q% m0 _$ D$ o+ G$ |
+ ^& M1 ^+ k4 O; c) ]) U0 B  2006年,中央明确提出“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并试图通过确定职业规范和从业标准、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加快高等院校社会工作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充实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部门等举措,来尽早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 D0 O* P; P  ?/ D$ L! s9 x8 X- X: y0 w( ^( {9 r- h) e
  2007年,民政部已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社会工作的试点工作。所涉及的范围有20个市辖区,还有30个民政类的事业单位做试点,并明确提出“加强领导、组织实施、加大财政投入”的政策引导。) t' v# O! q! U7 e% b" i

  C' I2 k* I. h( |# ^" v% A  而上海已经开始在学校、医院、老人院设立社工岗位,并且政府为社工岗位掏钱。: G4 P1 x9 t& Z4 ~: _/ U- [4 ^( |# P2 q

& ^0 S0 X$ B, U! p6 E2 |2 Y* [' j  “目前,中组部也正带着一个团在欧洲考察当地的社工发展情况,为期一个月,相信今年年底将有新的政策出台。”杨团表示。
1 q- ?8 Q- a; v6 [0 K& ~% D; V/ F3 a4 N0 p
  极大的需求,极少的供给,更少的就业6 ?3 X& D4 @' g! v6 h! a6 ]

  Y- ]( z& @8 Z  中国社工团体在过去几年间已有迅速发展,注册机构的数量从1999年的约6000个增加到了2005年的150000个。. O$ A' i! B/ x- {. C5 }0 L
0 h( H; a7 z+ u# R* F
  蓬勃发展的格局背后,仍难掩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巨大落差,尤其是专业社工人员的短缺。7 l0 m% @1 o7 s- P- I! H8 N
+ `2 h3 P. W* y
  美国现在一千人里有两三个专业社工,如果按照这个比例的话,中国的社工专业人才需要300万。“而现在中国的社工专业科班出身的,总共大概也不到10万。现在开设这个专业的学校不到200所,每年培养也就万把人。”徐永光称。* p# R% F4 {6 V: }! d* Q( A. K0 M# Q& D

! l3 B" O- f# y& c  另外一个反差也值得注意。“中国社工专业毕业的学生,10%可以找到社工的工作,90%会改行。”徐永光表示。7 U% H" {# [2 E0 A( Y& d/ s' d

) B+ V- @$ X9 L+ b' g( D: }5 F0 j  以政府在应届生当中招聘公务员为例,徐永光注意到,所开列的几百个专业系列中,唯独没有社工专业。社工专业毕业的学生,连公务员招聘考试的报名资格都没有。6 D  f/ H+ s+ p

( {9 `/ F: H. M0 x9 q  “甚至连政府都还没有想到有这么个专业,可见社会对于社工专业的重视程度。”徐永光表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工专业的发展。”
6 x0 ^) v6 N  n; ?! G/ K# r4 o/ W! L7 j
) N. x% W& D6 C1 Z  而现有的高校社工专业的设置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课程设置以参照欧美发达国家的现有社工课程为主,比如教师多是从欧美大学相关毕业的学生。
# i' J: Y* T* U) q% s. ]/ F6 ?3 T, I; I
  “现存的一个问题是,很多人不太能了解中国国情,更多的是照搬照抄西方的社工理论。”杨团表示。& q7 N) U$ E1 a3 z4 B) {8 e' H. w

" ]% l7 A2 v7 p2 a9 `  在杨团看来,中国的国情跟西方社会有很大的差别。中国目前的问题太多,农村人口几个亿,农民工几个亿,残疾人八千万,要有一个广泛的人群来做这个工作。7 C* [8 a$ ?& Z

2 Z5 I3 }5 h, L+ C' Q% a  而社工所针对的对象也必须瞄准社会政策所关注的弱势群体,而不可能像西方所宣称的那样要“以人为本,具体到每一个人的需求”。
" J" K# K! R9 k3 A
, @4 n0 O, c, ^  “我们的社会工作还是以人群为基础,这一点必须明确。”杨团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1-21 14:13 , Processed in 0.040515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