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阳光之家”是每个社区都有的“特奥之家”,是政府免费为智障人士提供的日间照看的场所。金杨“阳光之家”原本和其他社区没什么两样,智障人士(以下称“家里人”)在这里做做手工,中午回家吃饭。
3 {( w" l8 U D& { k6 |, b5 a2 H8 E% j, `/ Z+ u( I
今年4月,因为“香港社工”的出现,一切都变了:“家里人”炼起了瑜伽,做起了软陶创意,俨然成了一个时尚青年会所。$ A. P7 `; i8 ^; s7 ]$ f7 W
- a# g% B! g7 Y' N; G
“家里人”其实很聪明4 q9 a: y; o6 x2 L; h4 L
( _1 D' `4 [5 H$ y% ] C2 \金杨“阳光之家”有一座“房子”,至今已进行3次装修,“装修工”就是20个年龄在18岁到35岁之间的“家里人”。
; o: K) u% t% F. K# j2 D& E' G' U6 }3 C) e5 v N
“房子”是纸板做的,装修“零件”是五颜六色的软陶作品。所谓软陶,在烤干之前类似橡皮泥,其价值全看制作者头脑里的创意。第一次装修时,“零件”有些粗糙,有些简单。记者看见的已经是第三次装修后了,有些“零件”颇有后现代的感觉。软陶老师评价:“他们看世界的目光单纯、独特,从创作的角度看,他们其实很聪明。”
/ a1 v' H+ ~, Z2 y. V0 B+ H f0 B n# R1 Z
社工谢倩说,更大的变化则在“家里人”的精神面貌上。通过手工制作, “家里人”领到了生平第一次“工钱”,用自己的钱给妈妈买双鞋、给爸爸买个打火机,让他们曾经畏缩的眼神自信了不少。$ S& W7 T" y' b+ ?, g
|+ I- T/ b( n8 ^; R8 p, }" ~# X$ a+ v
“香港社工”带来一群人8 Z7 D1 q- m9 L. }% X
3 [! @; H$ |* X! p C L. D/ E
金杨阳光之家做得最“对路”的,是提供年轻人喜欢的康复项目,对应这些项目的则是一群志愿者。7 J/ g( B. b3 R8 F1 ?, P2 }5 Z- o5 V$ `
0 y3 T$ h8 T v
瑜伽教练余雪冰是一个专业教练,平时一个课时收费200来元;软陶老师来自上海欣耕教育信息咨询公司,这是国内第一家以制作公益品为主业的非营利组织;教绘画的是第二轻工业大学的6名学生……把他们带到家里的则是谢倩,这一年的服务则是金杨街道花10万元“买”来的。4 \" {! x; W: a* [9 N- R0 ^, M
7 S9 s+ I$ v4 Q- \谢倩,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项目开发部督导,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硕士毕业,外号“香港社工”,其职责就是“组织手中的社会资源,开发社会工作的一切可能”。谢倩说:“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社工就像一个社会活动家,要把各种力量整合起来。”/ i! n, f: n o) k1 N. ~
, v5 [/ q% R* H" ~
“请两个阿姨照料阳光之家,一年4万元就够了;购买社工服务,光劳务费就是10万元,项目费用还要另算。”金杨新村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王浩认为“值”,因为“香港社工”带来了一群人,也带来了全新的理念和服务。$ x' N1 X4 E( n e
1 K$ H) F& H9 ]- m" B1 k! F; e4 S* l
(浦东时报记者 张琪)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