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514|回复: 1

[理论模式] 小组工作的理论之需要理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9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l0 \% G3 Q9 f4 F  U! T& w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是由5个等级构成的,它们按照从低级到高级的排列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J. W# L; ?, H# U
      生理需要是指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它是人所有的需要中最基本的需要,也是最有力量的需要。
" P0 \4 g- {6 e/ e& h9 c       安全需要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2 Y0 \' t& z' |6 [( _
       归属和爱的需要是指一个人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如结交朋友、追求爱参加一个小组并从其中获得某种地位。
+ U! O( X" U) C  l  e0 v        尊重的需要包括自尊和受到别人尊重。自尊需要的满足会使人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使他(她)们在生活中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缺乏自尊会使人感到自卑,没有足够的信心去处理面对的问题。* W& _4 @4 X7 C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指人们追求自己能力或潜能的发挥或完善的需要。
! f/ l8 H+ m& r! s( Q/ u* E        马斯洛把当得不到满足的需要时将威胁个体生存的需要叫做低级需要或缺少性的需要,那些并非生存所必需的,可以做一定的延缓性的满足的需要,被叫做高级需要。: @( m) ]* ]/ I* s
(2)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 }$ t6 B, R+ |8 o: t
         舒茨的人际需要理论主要是阐述人际关系的形成、取向类型以及小组聚散过程特征理论。了解这一理论会提高工作员在小组构成中对成员的行为和成员关系的洞察力。
6 A5 G5 ~5 {7 E! [/ C! V       A.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提出的人际需要三维理论分为两个方面,首先,他提出了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其次,他根据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以及个体在表现这三种基本人际需要时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将人的社会行为划分为六种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 7 |" g6 e4 k  R) S9 w0 B$ q
      1.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舒茨认为,每一个个体在人际互动过程中,都有三种基本的需要,即包容需要、支配需要和情感需要。这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他人行为。三种基本需要的形成与个体的早期成长经验密切相关。
* C4 _, m1 r3 c$ ~. ~       包容需要指个体想要与人接触、交往、隶属于某个群体,与他人建立并维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在个体的成长过程中,若是社会交往的经历过少,父母与孩子之间缺乏正常的交往,儿童与同龄伙伴也缺乏适量的交往,那么,儿童的包容需要就没有得到满足,他们就会与他人形成否定的相互关系,产生焦虑,于是就倾向于形成低社会行为,在行为表现上倾向于内部言语,倾向于摆脱相互作用而与人保持距离,拒绝参加群体活动。如果个体在早期的成长经历中社会交往过多,包容需要得到了过分的满足的话,他们又会形成超社会行为,在人际交往中,会过分地寻求与人接触、寻求他人的注意,过分地热衷于参加群体活动。相反,如果个体在早期能够与父母或他人进行有效的适当的交往,他们就不会产生焦虑,他们就会形成理想的社会行为,这样的个体会依照具体的情境来决定自己的行为,决定自己是否应该参加或参与群体活动,形成适当的社会行为。
/ `8 n8 l% w0 C% @1 h; W' B/ O       支配需要指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际关系的需要。个体在早期生活经历中,若是成长于既有要求又有自由度的民主气氛环境里,个体就会形成既乐于顺从又可以支配的民主型行为倾向,他们能够顺利解决人际关系中与控制有关的问题,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地确定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范围。而如果个体早期生活在高度控制或控制不充分的情境里,他们就倾向于形成专制型的或是服从型的行为方式。专制型行为方式的个体,表现为倾向于控制别人,但却绝对反对别人控制自己,他们喜欢拥有最高统治地位,喜欢为别人做出决定服从型行为方式的个体,表现为过分顺从、依赖别人,完全拒绝支配别人,不愿意对任何事情或他人负责任,在与他人进行交往时,这种人甘愿当配角。
8 n( [) L6 m1 T3 U9 f7 K; @- e! d# Z) L      情感需要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的需要。当个体在早期经验中没有获得爱的满足时,个体就会倾向于形成低个人行为,他们表面上对人友好,但在个人的情感世界深处,却与他人保持距离,总是避免亲密的人际关系若个体在早期经历中,被过于溺爱,他就会形成超个人行为,这些个体在行为表现上,强烈地寻求爱,并总是在任何方面都试图与他人建立和保持情感联系,过分希望自己与别人有亲密的关系而在早期生活中经历了适当的关心和爱的个体,则能形成理想的个人行为,他们总能适当地对待自己和他人,能适量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接受别人的情感,又不会产生爱的缺失感,他们自信自己会讨人喜爱,而且能够依据具体情况与别人保持一定的距离,也可以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 B5 v! ~: B/ b. v3 a! z     2.六种基本的人际行为倾向舒茨认为,上述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都可以转化为行为动机,使个体产生行为倾向,而个体在表现三种基本人际需要时又分为主动的和被动的两种情况,于是个体的人际行为倾向就可以被划分为六种。人际关系行为倾向 、行为倾向:主动性、被动性、需要、包容需要;主动与他人交往、期待与他人交往:支配需要:支配他人、期待他人支配;情感需要:主动表示友好、期待他人情感表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9-7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x大笑 谢谢分享 收藏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12-27 03:44 , Processed in 0.068378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