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退伍军人安置政策法规的目标:调动广大退伍军人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重要作用,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 K% H4 j# _- E9 H- S ①义务兵安置形式(标准):贯彻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和妥善安置、各得其所的方针。安置形式:! N o: r, X- ]$ E
A、对家居农村的退伍义务兵安置:对住房有困难的,国家安排一定数量的建筑材料和经费帮助解决;服现役时荣立二等功(含二等功)以上的,应安排工作;对有一定专长的,应向有关部门推荐;向农村招工时,时在服役时荣立三等助、超期服役和女性的退伍义务兵,应当给予照顾;入伍前是在校生的,退伍后要求继续学习并符合学习条件的,应适当放宽年龄准予复学;退伍义务兵报考学校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P210)) r& i8 s6 s: L
B、对家居城镇的退伍义务兵安置:退伍义务兵回原征集地后先安置,待国家计划(劳动指标)下达后统一结算;曾在部队获得大军区(含大军区)以上的荣誉称号和荣立二等功(含二等功)以上的安排工作时,应优先照顾本人志愿;在部队荣立三等功和超期服役的,安排工作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照顾本人特长和志愿;在部队有一定专业和特长的,安排工作时,尽量做到专业对口;入伍前是机关企事业单位正式职工的,原则上回原单位复工复职,如该单位已不存在的,由当地政府与其他退伍义务兵一并安置;入伍前是在校生的,允许其复学,报考学校的,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P210—211)$ [% J$ k- b4 `# c. k9 M
C、对退出现役的伤残退伍义务兵的安置:原是城市户口的,由原征集地安排力所能及的工作;原是农业户口的,可以在企事业单位安排适当工作,不能安排的增发伤残抚恤金,保障他们的生活。(P211) 社会工作师通关秘笈!3 E- ^4 D3 N: z& a3 E9 u. a
D、对在服役期间患有各种疾病的退伍义务兵的安置:对精神病患者,送地方医院治疗或回家休养,医疗和生活费用,由县、市政府负责;对患慢性病等,由当地医疗机构负责治疗,所需医疗和生活费用,本人困难的,由地方政府补助。(P211)
: X! ~4 F& S( Y( p- W ②士官安置形式(标准):复员安置、转业安置、退休安置三种形式。4 {& [: P( s8 _; x8 S1 r5 Y
A、复员安置办法:农村入伍的,如未保留承包地、
" M$ A; z. h# _2 Z0 f! c 自留地的,重新划给;如已符合转业条件而本人要
- Y, B9 b5 s( O+ j* d 求并批准复员安置的,允许落城镇户口;城镇的待
4 [' `3 c r, M1 D 安置期间,当地政府接不低了当地最低生活水平的中则发给生活补助费。(P213)$ A5 C- N6 N7 e/ l" j
B、转业安置办法:接国务院、中央军委当年度退伍工作通知的有关规定执行;待安置期间,由当地政府按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水平原则发给生活补助费。(P213)6 R3 ?) |2 Z' ^3 ^
C、退休安置的办法:除因病丧失工作能力的以外,参照军队退休干部的安置办法执行;因病丧失工作能力的,在原征集地或者直系亲属所在地分散安置,其待遇按有关规定执行(其中患精神病的不符合转业安置条件的,按退伍义务兵的接收安置规定执行)。(P214)
3 m. P) ]. c: x3 u' H0 M" N (20)我国劳动就业政策法规的目标:维护劳动者的合法劳动权利。# [7 {1 U, m$ F' r2 m# P0 A& @
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3 z4 g* v7 x9 r8 V W% C* N5 e 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
' X3 @, r& }, _5 p& t% J 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 W5 \, `: [8 Y6 K; Q/ f, \ x
休息休假的权利;$ M" ?4 r. |! T/ P% k x! g
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8 z6 [6 x) I. v" j/ l
接受职业培训的权利;3 Z+ o( W6 T! t* d* D+ q
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的权利;: I2 j3 x5 Z3 H3 j ^- e
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
, u9 ~5 H1 q5 e1 E i( Z+ r$ ]4 r 法律规定的其他劳动权利。
5 \- @2 g8 ^' ]% t# D8 _ (劳动者的劳动义务:完成劳动义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P254)! o0 Z" g! u/ H) g& }' S0 I4 {
保护劳动者合法权利的有关具体规定:* N7 S$ Y8 k% B- O2 T8 ?6 {
①国家政府在促进就业方面的责任:
1 }; ~0 c$ S% I$ j A、通过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创造就业条件,扩大就业机会;1 m* U8 ]/ `' M4 Z
B、鼓励企业等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扩大生产经营,增加就业;7 r Z q- y; @& ^& U6 f9 t) ]
C、支持劳动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和从事个体经营实现就业;$ R0 y: K0 N5 {; c: u% h
D、各级政府采取措施,提供就业服务;
4 ?5 O& e& Z9 Z1 F' { ②对用人单位招工的规定:
( \9 t' R% Q& A9 s A、劳动者就业不受歧视;
1 F6 |& @( |: J B、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 z( n' |. d# o% b6 V0 O) [3 G9 M
C、残疾人等的就业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 L9 \, M: L5 ^" ^5 [ o7 o5 _' `+ G) _
D、禁止招用末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特别需要的,要履行审批手续,保障其受义务教育权利。
4 `; `7 Y3 k0 L5 Y( \; J0 f0 ^ ③劳动合同的规定:
& X* q v7 j% a; W- d7 C A、劳动合同的订立:
" q" ~% [- i* @7 l a、订立劳动合同的原则:遵循合法、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 _* R2 ?9 d; ?& G* A b、劳动合同订立的形式:自用之日起1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1个月以上1年以内未订劳动合同的,要支付双倍工资;1年以上未签合同的,劳动者要求单位应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S9 }) Z* g+ Z# `- A
c、劳动合同订立的期限: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6 k: g2 a! y% ?" F0 h 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P256)
; L" l* ?" I- S. R! q* J B、劳动合同的效力:7 N: Y/ U9 K- A/ T- ]
a、无效或部分劳动合同(情况由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确认):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乘人之危订立或变更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住免除自己的法定责任、排除劳动者权利的;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
1 z3 X% ~+ F# F1 u b、无效或部分无效劳动合同的法律效力:无效劳动合同,从订立时起,就无法律约束力;部分无效的,如不影响其他部分的,其他部分有效;劳动合同被确认无效,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单位要支付劳动报酬。(P257)9 C3 w4 Z. E( S, I6 |0 y6 D' E
C、劳动合同的内容:
/ [" U9 A4 e5 e a、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九方面。(P257)
) M( }' K4 G6 o b、劳动合同的约定条款:
1 f2 u2 F$ E5 I A、约定条款的主要内容: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福利待遇等;
5 e9 T9 F S4 N B、试用期的规定:不满3个月的,不得约定试用期;3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不超过1个月;1年以上不满3年的,不超过2个月;3年以上的,不超过3个月;同一用人单位与同一劳动者只能约定1次试用期;劳动者工资不低于相同岗位最低工资或合同工资80%,并要高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用人单位不得任意解除劳动合同。(P257—258)0 i" t4 ^( r, q1 H- q0 [' @8 {
D、劳动合同的解除:' d# d1 J/ w5 s3 g) ~$ ]8 _
a、协商解除: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l5 }* c1 X2 R3 i/ @# ~ b、法定解除:
7 f1 ]$ l- J8 j a+ q 劳动者解除:即时辞职,即由于用人单位过失,八种情况下劳动者即时辞职;预告辞职,即劳动者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试用期提前3日通知用人单位,可解除劳动合同。
* P8 E4 P# t& b# P1 U 用人单位解除:即时辞退:即由于劳动者过失,六种情况下,用人单位可随时解除劳动合同;预告辞退:即非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过失,三种情况下,用人单位提前30天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可解除劳动合同;经济性裁员:即减员20人或虽不到20人但占职工总数10%,要提前20日向工会或职工说明,征求意见,并报劳动部门批准,可以裁员。(P258—260); @( V* o+ s1 o& D, L
④工作时间和工资的规定:& ?9 u9 ^( Q, m+ {" @ B6 e
A、工作时和休假:
7 t. a1 B$ W6 |3 |: N: ~8 V a、最高工时标准:我国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平均每周工作40小时。1 E" C: d% K# x( Y% v: @2 O
b、休假:法定节假日(现在规定11天)、年休假(要求连续工作1年以上)、产假(不少于90天)、婚丧假(一般3天,晚婚婚假15天)。. |: p& A) _9 u6 N. p' G
c、延长工作时间的限制:延长工时的限制。人员限制:对怀孕7个月以上或哺乳未满1周岁的婴儿的女职工,不得延长工时;长度限制:一般每日不得超过1小时,最多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 L2 Y+ I9 p+ r d、延长工时应付的工资报酬:延长工作时间,支付不低于工资150%的报酬;休息日加班不能补休,支付不低于工资200%的报酬;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P260—261)
, e. S$ n9 [: u) H! @. ]/ w B、工资保障:
! S% E, T* ~. e9 t0 P" j) R1 ] a、最低工资保障:在法定时间内提供正常劳动,支付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工资。
. l0 n0 |* _, o b、工资支付保障:必须按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拖欠、支付不足的,可向法院申请支付令。(P261)
- t7 E; p! j! C3 Q% U, P C、劳动争议处理。2 d0 ?+ x7 ?% v! J0 i/ G
a、劳动争议的种类:个别争议:不足法定集体争议人数,职工直接申诉劳动争议;集体争议:职工一方三人以上,有共同理由的劳动争议;团体争议:工会与用人单位因集体合同而发生的争议。
' y N" L, u4 u/ f+ u- B b、劳动争议的范围:因企业开除、除名、辞退职工和职工辞职、自动离职发生的争议;因执行国家有关工资、保险、保险、福利、培训、劳动保护规定发生的争议;因履行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法律、法规规定应按《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处理的其他劳动争议。" O% P/ N9 G# k2 |! q8 X- x- a
c、劳动争议处理程序:
/ L! a9 u% l, m8 c4 [ 劳动争议协商(非必经程序):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双方直接协商解决争议。
$ r+ q7 V8 t6 H 劳动争议调解(非必经程序):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对本企业当事人自愿申请的争议进行调解。范围:本企业范围内的劳动争议案件。程序:当事人申请:自争议发生之日起30日内提出;调解委员会作出是否受理决定:不愿调解的3日通知,愿意的4日内作出决定;调解委员会调解:自申请调解之日起30日调解结束。
( T: M) T/ z6 l 劳动争议仲裁(必经程序):劳动争议仲裁机构对当事人申请的劳动争议进行裁决。范围:直接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的;本企业没有调解委员会的;经调解委员会调解不成的。时效: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权利被侵害之日起60日内,书面申请仲裁,有正当理由超过的,应当受理。程序:当事人申请仲裁:提交申请书及副本(按被诉人数);仲裁委员会决定是否受理:7日内作出,受理的,7日内将申诉书副本送达被诉人,组成仲裁庭;不受理的,说明理由;仲裁庭仲裁:开庭前4日,将开庭通知送达当事人。期限:应当自组成仲裁庭之日起60日结束,特殊情况经仲裁委员会批准最多可延长30日。# W7 N, Z. n7 A( y/ G3 |2 v
劳动争议诉讼(最终司法程序):当事人不服仲裁裁决,向法院起诉,法院审理解决劳动争议。起诉时效:自收到仲裁裁决书15日内。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一方在期限内不起诉又不履行仲裁裁决的,另一方当事人可向法院申请。考试大收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