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未成年人社会政策法规的目标:! H2 M, l: f8 |: L$ v5 [
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主要内容:, h0 m- U3 X" j1 t
①生存权[最基本的权利]、& ?6 w4 U2 t, ~- {( k. _6 |2 u
②发展权[确保他们发展所需的各方面生活条件是基本权益]、
$ d! o, d, H4 p, k' u6 a5 | ③受保护权[接受来自家庭、社区、社会组织和整个社会的特别的爱护]、) I j& K `/ |
④参与权[参加各种社会生活和与切身利益相关的社会活动并发表言论等]。)。(P141-142)2 E5 s) Q* P ~7 E$ f5 w
要保障孤儿的基本生活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P155)
5 W5 C3 e; C3 B a$ B 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养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P150)。2 k9 ?9 S8 ~3 W! b0 M
(12)残疾人社会政策法规的目标:保障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者网校免费试听, e1 z! ^0 d5 f8 h; X4 f
①康复权[是最重要的内容,表现:
- O: }7 O' d1 ]' S8 w. r0 y6 i A、在以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的有效的康复服务;
1 I2 V: j! \3 C/ Z3 M B、残疾人的机构、组织等应当创造条件开展康复训练活动;* x( k) t, ^4 Z, w
C、政府有关部门应当组织和扶持残疾人康复所需器具的研制、生产、供应和维修服务];4 |3 G( b. V% F5 F Y
②教育权[表现在:. X4 t6 C/ m* Z) H/ [" [, w
A、采取优惠措施对残疾儿童、少年实施义务教育;
6 p; T. P9 `, ]0 B% g9 c8 d B、残疾人教育要根据残疾人的身心特性和需要;) S8 r8 u. ]0 m5 i
C、国家举办残疾人教育机构,并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捐资助学;
3 g B) k: T" x( {$ j/ t0 U/ E! F3 {5 ` D、应当对残疾开展扫盲、职业培训和其他成人教育,鼓励残疾人自学成才];
# V3 S( {' Y6 } ③劳动权[表现在:/ @! ]3 Y" k% H" Z8 ?6 ^
A、对残疾人劳动就业,实多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方件,采取优惠政策和扶持保护措施;
+ D, c+ U: Y+ M% {1 d B、对残疾人福利企事业组织和城乡残疾人个体劳动者,实行税收减免政策,并各方面给予扶持;
6 W, ^: }! h2 h# L8 \" Q8 j C、保护残疾人福利企事业组织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自主权,其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5 c* b4 F/ E, u( @- } D、所在单位应对残疾职工进行岗位技术培训,提高其劳动技能和技术水平];9 D+ I3 x9 j2 Y, Z
④精神文化生活权[表现在:
5 K% u2 u% t) ]; y A、采取多方面措施丰富残疾人的精神文化生活;( l; y: A j# j8 A4 o. b5 E
B、鼓励、帮助残疾人进行文化、艺术、科学、技术等有益于人民的创造性劳动];
T5 G, W$ x1 k9 M7 s9 q ⑤社会福利权[表现在:
' t+ g& X5 Y; J' ]$ ]) p% k: g A、对生活确有困难的残疾人,通过多种渠道给予救济、补助;
1 \ Z3 A4 ?& u% w3 w B、鼓励、帮助残疾人参加社会保险;+ b; }8 U9 h( @! O# G' `" n, L
C、政府和社会的安置收养机构,要按规定安置收养残疾人,并逐步改善其生活;# t# g0 {' @5 A+ @
D、公共服务机构应当为残疾提供优先服务和辅助性服务];
- ^& I: {' M- q! a1 W ⑥环境友好权[表现在:
8 S( T. _: b& V% Y `& k, q A、逐步创造良好环境,改善残疾人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采取无障碍措施;
' ?9 J- r2 k# s6 o, [ B、促进残疾人与其他公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交流,宣传残疾人事业和扶助残疾人的事迹;6 g- }0 ~; T* `2 u @5 v
C、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全国助残日]。)(P159-162). e* M; s! X, A4 ? i
(13)婚姻家庭政策法规的目标:维持家庭稳定和家庭关系的和谐(这是家庭幸福最重要的前提条件,这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础[因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的构成单位])。(P165)
& h- [: G+ I7 n/ X- Z (14)私有财产继承政策法规的目标: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合法继承权。(P173)
7 J9 h# j' P/ Y (15)收养关系政策法规的目标(意义):规范收养行为,保护合法的收养关系(意义:! P. b' |& M5 K) F
①使养子女在养母的培养教育下,完成正常的社会化,待到健康的成长;
+ _, t; ~, W5 A4 v' I ②使养父母在感情上得到慰藉,晚年时老有所养,享受天伦之乐;8 Q+ e8 d$ S. m0 Y: H
③可以使社会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 ~, i V2 [3 T8 t ④可以弘扬社会成员间相互扶助的道德风尚,实现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完善家庭关系,促进社会稳定)。(P177)
! K% m1 Y% y+ a. d (16)社区矫正政策法规的目标(意义):通过非监禁刑罚执行的社区矫正活动,矫正相关罪犯的犯罪心理和行为,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意义:& a F0 S/ v- b9 ~ ?, }# [5 y
①有利于探索建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刑罚制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 c* C, R# o
②有利了充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提高教育改造质量,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维护社会稳定;
+ |; w) [$ p4 ]1 q& q' Y% r ③有利于合理配置行刑资源,增强刑罚效能,降低行刑成本)。(P185-186)% ]' l; [+ G3 |5 |
(17)人民调解政策法规的目标:通过群众性自治活动,对民间纠纷当事人进行说服教育,规劝疏导,促使纠纷各方互谅互让,平等协商,自愿达成协议,消除纷争,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P189)。% U4 u0 Y2 e" ?% a1 E( g
(18)抚恤优待工作政策法规的目标:对抚恤优待对象实行物质照顾和精神抚慰,直接服务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P197)。
0 k' `3 H7 S- E ①死亡抚恤待遇:
5 v0 M3 h& c/ L5 P# n/ X% } A、一次性抚恤金的发放标准:烈士,80个月工资;因公牺牲,40个月工资;病故,20个月工资(低于排职少尉军官工资标准的,按其标准发)。
$ d8 J4 ]; _! _# L+ c 增发标准:获得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5%;获得军队军区级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增发30%;立一等功的,增发25%;立二等功的,增发15%;立三等功的,增发5%的比例增发一次性抚恤金。(按顺序发放:第一顺序是其父母[抚养人]、配偶、子女;第二顺序[没有第一顺的]是未满18周岁的兄弟姐妹和已满18周岁但无生活来源且由该军人生前供养的兄弟姐妹。也可按军人死亡前的遗嘱载明的顺序发生)(P201)
$ U. t- t# c) y4 h! n B、定期抚恤金的标准:参照全国成乡居民家庭人均收入水平确定,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P202)
8 Z, K# ^. |- r+ r2 A, q C、享受定期抚恤金的遗属死亡丧葬补助费的标准:增发6个月其原享受的定期抚恤金为丧葬补助费。(P202)
+ J3 ~3 }* k4 ]' e" ` ②残疾军人抚恤标准:参照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水平确定,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的平均生活水平。
K6 \& b7 B3 C* M% D A、退出现役因战、因公致残的残疾军人死亡,其遗属享受的抚恤待遇:因旧伤复发死亡的:其遗属享受因公牺牲军人遗属抚恤待遇。因病死亡的:对其遗属增发12个月的残疾抚恤金,其中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的遗属享受病故军人遗属抚恤待遇。(P204—205)
5 o& \+ L' \2 x) T+ q- \4 x B、一级至四级残疾军人由国家供养终身(集中供养或分散安置)。分散安置的护理费标准:因战、因公一、二级残疾: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50%;因战、因公三、四级残疾: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40%;因病一至四级残疾:为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30%。! g2 T- C# N" Z8 |+ K
③军人优待的具体内容:2 K! J/ \7 C5 \- c5 ^4 L
A、义务兵和初级士官享受的相关优待:服现役时,发给优待金或其他优待,不低于当地平均生活水平;入伍前是职工的,退伍后允许其复职,待遇不低于同等职工。服现役时,其家属享受该单位职工家属的有关福利待遇;入伍前的承包地(山、林),应保留,免除其他负担;从部队发出的平信,免费邮递。(P205—206)
2 V6 `# i! y8 p B、退出现役残疾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的医疗优待:一级至六级残疾军人的医疗费用保障,社险办单列账管理;七级至十级残疾军人的旧伤复发医疗费用保障(参加工伤保险的,工伤保险基金支付;未参加有工作单位的,单位解决;未参加无单位的,当地县以上政府解决),其他医疗费用,本人支付困难的,由当地县级以上政府酌情补助;其地优抚对象享受的医疗优惠待遇,具体办法由省级政府规定。(P206)" A+ ~1 ^! T3 y1 d
C、有工作单位的残疾军人享受的待遇:享受与所在单位工伤人员同等的生活福利和医疗待遇;所在单位不得因其残疾将其辞退、解聘或解除劳动关系。(P206)3 K: n5 H4 w2 O! h i
D、享受的交通优待:现役军人、残疾军人乘坐境内运行的交通工具,优先购票,残疾军人享受减收50%的优待;现役军人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享受优待(具体办法由城市政府规定),残疾军人免费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P206—207). p6 f- e9 i. P' w: p
E、现役军人、残疾军人享受的参观游览优待:具体办法由所在地县级以上政府规定。(P207)# s! l! W* t# h$ x6 w5 D1 f) X& ?
F、烈士、因公牺牲军人、病故军人子女、兄弟姐应征入伍享受优待:本人自愿应征符合征兵条件的,优先批准服现役。
* k0 A @) Q& a+ q5 W) _; S G、优抚对象及其子女享受的教育优待: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优先接收、优先享受国家规定的各项助学政策。(P207), |6 C% @ Y7 ]+ ?
H、优抚对象享受的住房优待:承租、购买住房享受优先、优惠待遇。居住在农村住房困难的,由地方政府帮助解决。(P207)
$ O9 S7 P1 F3 o* _( ~4 F3 P2 @& d- B8 R I、随军家属、符合随军条件无法随军家属及随军遗属享受的安置优待:批准随军的,所在地公安机关办理落户手续,原有单位工作的,所在地有关部门应当接受和妥善安置;原没有工作单位的应根据其本人情况作相应安置或优惠其自谋职业。符合条件无法随军的,所在地政府应妥善安置,保障其生活不低于当地的水平生活水平。遗属移交地方政府安置的,享受《军人抚恤条例》和当地政府规定的抚恤优待。(P208)8 y9 v/ B. w0 M3 t, c
J、复员军人享受定期定量补助优待:生活困难的,由当地民政部门给了定期定量补助,逐步改善其生活条件。(P208)
% a d) j) m |. n+ u. a5 m K、优抚对象享受治疗或集中供养的优待:国家兴办优抚医院、光荣院,各类社会福利机构优先接收。(P208)考试大收集整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