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管你学习什么专业,我提供的以下建议对你来说均可以适用,而最终实现的目标是至少在你毕业的时候很容易找到一份自己还比较喜欢和基本胜任的职业,请你记住,虽然你在大学校园,你时刻要为四年以后要投入的那个社会做准备。
7 O @' x/ p( F ]) [, K
+ ^8 m+ e7 V7 I: ~3 ~# \1、至少实习三次或者兼职三次:9 v6 I0 F' f1 P- E( T# E! I& |
实习让你了解真实的社会需要,也让你比较了解相对爱好的工作。你可以在大一到大三的三个暑期实习,也可以在平时就寻找与获得兼职或者非坐班实习机会——有很多创意和设计类工作是不需要坐班的。建议你的实习与兼职不要集中在一类工作中,也不要仅限于与自己学习的专业对口的岗位。 / e% h2 b2 a' [# q7 {5 B
$ C: ]3 b7 r* G: T% F h1 g+ o2、四年中至少认识150个可以联系的陌生人:, M7 n9 ?. k+ k+ J1 [: U# c6 @
建议大学生都可以印自己的名片,在今天这个规模社交的社会中,名片也许是不多的可以与人保持联系的途径,而你如果给出名片就有了道义理由要求人家给你名片。一般而言,你每给出100张名片可以收回30张左右名片,其中你可以个大致与10%的人保持联系。大学四年,在听讲座、参加志愿活动、与朋友交往认识其他朋友中,你至少要发出500张名片,大致回收150张,你可以和其中15人成为比较熟悉的朋友,发展4-5人成为你的良师益友。 * n/ k8 A; g0 x5 Q& f2 M
( F* f. H6 o9 Z5 H, K3、组织与参与3个以上学生社团、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或者学生社会公益发展项目:4 {0 |) u" T& M. @7 ]) B" V$ Z
当你代表或者作为组织成员的身份与你的个人是两个不一样的人格形象,不见得每个人都是团队活动能手,但是不要丧失与放弃发展自己组织人格的机会,而且很大社交机会与信息获得与组织行为有更密切的关系。 " w+ a+ _, L; `+ k6 z5 Q
) n/ ~3 [. M; v! b
4、读240本课外书:: a- b I1 I9 C L$ g3 ]
我们普通人按照一个半月读一本书的普通速度,一辈子也就是读500本书左右,而我们要学会用快读法在大学里读完240本书,平均每学年读60本书,大致相当于每一周读一本书。有很多种快读的方法,其中最好的一种方法是一组朋友一起分工读书,然后用邮件分享读书要点,我们零点最近就用这个方法让员工用四个月读完110本书。 2 A& ]4 C( v) ^/ t& w1 Y
3 }" w$ M+ D: ^- ]
5、考察至少三个从未去过的地方:
! x- u$ @1 f7 p9 n 我说的是考察,就是了解一个地方的人情风情,而不只是旅游景点,认识风情也是一种增长见识的方式,可以扩大跨文化的能力。地方距离越远越好。也可以把朋友关系发展起来,这样一来可以交换行住资源,降低旅行成本。 ) V# o5 B1 u0 [+ h: F
! w. D; `7 s0 X& M- z7 t
6、尝试与掌握10条人情世故:
" Z1 X/ B0 e, e% X 我总结了现在依然流行的36条人情世故(点击可以查看详细....),在百度上很容易检索出来,我们每一个同学只要尝试学习掌握8-10条就很好了。80后与90后普遍不掌握人情世故,在这方面的技能会让人们感到我们特别容易能设身处地,而得到大家的认同。 4 }9 b1 E% e5 T1 ]6 \4 J: z
. K! t$ o8 V6 y5 w. J8 Y ?# \- B
7、每周尝试写一篇博客:; g6 y; {* i5 ^/ L( U
把博客当成自我总结与反思的工具,也把博当成观察社会生活与周围人群的工具,博客的写作可以使得我们拥有流利的笔头表达能力与思维分析能力。如果我们每周至少写一篇博文,我们四年就能写240篇博文,如果你能把这样的博文精选一些编成一本成长日记附在你的求职简历后面,我相信你会显得非常独特。 ( w. [! P2 n" z7 u. ~+ R2 w- Z
+ [+ E5 a! _+ e6 u8 [7 P/ m
8、尝试一次创业:$ P0 Q; G, m+ E: P# J/ G4 N
你可以尝试一次学生创业,这可以是在淘宝网上开个小店,也可以在自己有兴趣或者专长的领域尝试创办公司,也可以尝试创办一个致力于社会服务的学生公益团体,如果让我再给个具体的目标,你要在大学四年至少挣到过自己的5000块钱。 ) v. H/ p/ g! Y* K
6 N3 M" c9 J0 E
我可以说,这八个指标你要是实现了一个,你就已经有个不错的开端,而且在同学中显示出特色;实现了3-5个指标就会表现得很突出,而且找个工作机会根本不是个问题;如果你能同时实现这8个指标,你就是无可辩驳的优秀人士,并且在步出校园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接近于一个成功的职业人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