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6500|回复: 1

[服务心得] “社工价值观与职业精神”培训有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7-28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R% w: t/ e5 s! W
周六参加了社协举办的继续教育培训,感悟颇多。课程是由香港基督教服务处、深社计划督导经理,区洁盈女士带来的“社工价值观与职业精神”。培训之前,区督导就说,课程不会很闷,会用互动交流的方式来冲击大家的思维,我想,培训结束的时候,区导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区,做姓氏时读ou。)! O) j1 h' P# ^' f
关于社工价值观与职业精神,区导从以下方面来做了分享:社工的基本价值准则、社工的专业关系、社工专业守则、社工伦理及困境等四个部分。接下来,在叙述当中,我也会加入自己的看法。4 m7 E* S/ e  X5 T# D
一、社工的基本价值准则
1、引言
  o  s! _; s9 r区导以价值观和职业精神是否可以培训来开题,当然得到的答案是,不是培训出来的,但是可以培养。9 \0 f, i* g3 i# L( `, k/ H- H" |
区导又举出一个小孩、老人、孕妇掉进河里,先救谁的问题。比较多的答案是先就孕妇,毕竟是两条人命。当然,也有提出救老人,因为,老人的知识经验比较多,可能会想出其他的办法救其他人出来。# @- g, {  A4 P" j
从这里,引出来,社工本身有一套对于世界、生命的价值观;2 W! V7 q3 K: b" W
社工价值观与自己的想法是否一致?
  F# I7 A  |+ k9 j* l; E要做表里如一的社工,就必须先理清自己的想法。
" m: I" J; n7 G/ J4 ^$ q2、社工精神VS雷锋精神( G  B  @9 P0 S% P3 e$ w- q& R4 Z5 `
社工精神是雷锋精神吗?面对人们对社工与义工的疑惑,你又如何回答?! ]3 P! e! ]% ]
社工精神不同于雷锋精神。虽然两者都有助人的效用。但最大的区别在于社工精神在于助人自助,而雷锋精神,是纯粹的帮助别人。5 t  G2 `6 b: E5 H9 a
3、社工的价值
! l, m( M7 l) b3 V1 q社工最基本的价值包括有人是生而平等的,人是有尊严的,人是有潜能的,人有权利运用资源促进自己生活的更加美好等等。区导要我们反观自己是否真的认同这些价值,而避免使得自己陷入价值冲突中。这里,区导举例:
$ R* k- Z! n0 J/ M: b一个社工对他的服务对象说,你是个品质低劣的人。显示出来,这个社工深深地陷入社工价值观与自我价值观的冲突之中。
3 H. W  V7 g, |3 H当然,我们在这里反思的,不仅仅是自我价值与社工价值的冲突,还有社工价值与主流价值的冲突。虽然,在表面上都强调人本,但在实际的运用中,社会倡导的是集体主义价值观,而社工所基于的更多的是个人的价值和尊严。而人生儿是平等的吗?在中国社会里,这只是一个梦想和理论而已,还远远未到实践的层面。而个人面对公权力的一次次伤害,个人螳臂当车的站在国家暴力机器面前被河蟹的时候,人哪里还有什么尊严可谈。
% w0 N2 m; N& T  {: S4 p其实,我一直怀疑和不解的是,从最根本上,社工的价值和我国提倡的价值是相违背的。两者的途径也是不相为谋的,可能在某些点上,两者可能会有交合。主流价值希望通过社工对弱势人群及问题的解决达到社会的稳定,集体利益的最大化。而社工价值却是希望通过个人权利得到保障,个人尊严得以实现,来促进整个社会和谐,实现动态的稳定。5 {# R! t$ Z4 B8 I6 M* h- R

3 m- I. \4 U! J* G# m( S. O
二、社工专业关系
1、是社工,还是好朋友?
: {1 A2 D9 U9 k" F  |0 G四个问题4 t+ a* {: `+ ^2 N
A、我现阶段与服务对象建立了   关系3 K/ ]1 [3 ?' {- O
B、我希望能与服务对象建立4 Z$ P/ j  m4 D. Q% _% m" @

1 W, d3 L' E9 N9 |+ P6 l  M
- t2 s6 y9 _7 }1 }9 N/ ~  r( z3 w
关系
+ k: P% n) x" D) k6 E  U7 B
C 、我觉得自己现阶段是一个 3 ?+ e/ q5 A) f8 [  S
$ t- T! x5 E7 |& s- S3 Y
的社工
& i" X% l/ ^; F8 z( |* m
D、我希望自己将来是一个
5 G8 A7 N! Q( Z4 {) Q" Z
5 H" T# H, K$ P& Q3 K$ {3 x  E. o& B! i3 n+ N: D. x1 l0 @' b
的社工
  C- y& Y. q1 W
对于前两个问题,大部分的社工的回答,目前建立的还不是专业的关系,希望建立专业的关系。当然,也有人希望建立好朋友的关系。
) S" E) [/ G/ r! q6 A# H3 K  |对于后两个问题,印象比较深的,是有社工回答,希望成为实力派和偶像派综合起来的社工。实力派就是拥有专业技术的社工,偶像派是有个人的独特魅力,而促进服务对象转变的社工。也有的社工回答,目前是农民工似的社工,候鸟似的迁徙,低工资,拖欠薪等。未来希望做个香港式的社工。
$ t4 s, @8 m/ k! m8 P: y! Y那么,社工专业关系是什么呢?和好朋友关系有何区别呢?
0 r% \( T4 D  n2 w* F# D2 \社工与当事人建立专业关系并不是最终的目的,而是推动当事人潜能动力和成长的手段。专业关系随着服务协议的签订而开始,随着服务的结束而结束。0 b$ ?& Y  {+ ~  Y& l1 o
Small1970年)认为ieshehuigongzuo中的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为了达成目标,必然与服务过程中建立起和案主间的良好关系,而此种有目标性的关系和日常的人际关系是绝不相同的。而好朋友关系则是一种人际关系。并没有很强的目的性以及阶段性。
5 O  x- q0 h4 r1 d专业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在于:  v* m) a% \! p6 X! V% d$ r
专业关系是为了专业目的而建立的;( L: A! N) q$ Q, b
专业关系的形成基于客观与自我的了解;- |0 U1 s2 K7 K  F& J3 Q) h2 D
专业关系的形成不以社会工作者本身的利益为前提;
6 h7 l2 f- }5 {) ~- M专业关系是社会工作的基石及灵魂,有别于人际关系所涉及的主观及偏好。
. M8 L0 j+ _* U" M, J  {/ i# F例子来说:+ x6 K3 n( X0 D5 }+ e. h8 i
专业关系要求社工定期与案主会面,不接受案主的礼物,个案结束后不应以其他事由联系案主,不应该运用于案主的关系为社工谋福利。而好朋友则不限于此。好朋友可以随时的交流,可以没有目的的交往,可以收受礼物,互相帮忙,为自己谋利。. @% w' F* z* p: P$ ]
但在中国这个注重“人情”的社会里,专业关系确实很难达成。服务对象邀请你吃饭?你吃吗?服务对象过年过年要送点礼品给你,你接受吗?服务对象希望得到你的个人电话,地址,你给还是不给?
" k# m6 X* k8 O7 L/ _5 N
2、如何建立专业关系而非好朋友关系
在现阶段社工服务中,由于社工和公众对于专业关系并没有很深入的理解,所以,很多的服务对象对于社工对自己好,却不收回报,认为是好朋友的关系,而社工有时也迷失在与服务对象闲聊、送礼物、关怀等,认为是一种好朋友的关系。或者再实际过程中,被动的成为了好朋友。6 o3 a6 g5 J, X. H* ?, u: l5 H
那么,在服务中,又如何澄清这种关系呢?. I4 I# v1 b1 t- s
在服务中开始介绍社工时,可以实现明确,社工:有什么烦心事儿可以和我聊,但是,是定期的见面,不是随时可以找到社工倾诉。
4 ^* a& b6 \7 _5 z+ ?在语言表达上,可以表现的关怀,关爱,可以很温情,很善解人意,但须注意,这种关爱是基于一种方式,它背后的目的即是与服务对象建立和善的专业关系。: R& u: y- |1 \4 d' }& q
在行为上,可以送礼物给服务对象,可以和服务对象闲聊,玩游戏等,但须注意,这也是一种赢得服务对象信任的手段,当达到信任关系建立的程度,则需要转移到专业关系和专业目的上来,而不是一味的闲聊玩游戏。而送礼物,也应基于机构层面,而非个人的馈赠。以便服务对象陷入迷失之中。/ o9 ?+ t3 |$ N
因此,社工必须时刻谨记,专业关系而非人际关系。' W) ~: A+ r' B  ]
3、专业关系与专业伦理
" O2 D! P. \4 b! p) J社工的专业关系是基于社工的专业伦理专业价值而来。- ~/ {+ R- R1 P
三、社工专业守则
1.
6 `0 l4 `/ X2 L
尊重隐私原则

" _5 y- j- Q. f3 @5 f5 @( T2.6 [- r' ^# D1 f. {0 I
非批判性态度与接纳原则
7 m) a) f8 F, V. b) t- }5 w. L9 m! f' u9 l
不批判,接纳,但是并不等于赞同服务对象的行为! }/ ^- L3 |5 x7 s0 a$ e5 l, x) y
3.
9 _5 g9 g1 a9 f3 w% R) I
有目的的情感表达原则
2 H: Z2 U8 `6 W4 X
4.7 M' f# q, ~$ E, [
重视个别差异原则
" O/ s  G' n- Y6 y
5.5 Q; }! Y6 Q) T" n8 z8 k: Y2 }: U
案主参与与自决的原则
$ E9 U* w  y. U( Z8 J
6.
- @+ B* V8 v" k% O
适度的情感介入原则
' V, D- K) o/ l- ]2 f
7. 社工自我认知,运用自我的原则
- U% z3 N" Z, a
四、伦理困境
社工的伦理议题:
  H, y% g% _+ {4 g# F2 ?# _' L1、社工可能会犯错误与疏失, ]! N8 A1 Q; t
区导说起一则香港的新闻,我想我前段时间刚好看过,这里给个链接。http://www.qingl.net/viewthread.php?tid=9962&extra= 9 K0 f% S* H9 b$ ?/ R+ _
2、伦理两难的情境1 l  v8 p/ }  H9 V2 p
个案分析1
/ _7 m/ Z; L8 S: ~一个智障者躲在一家常去的福利中心厕所,耍脾气,不肯出来。而旁人急需上厕所。中心主任得知这一情况,劝导智障者不出来,结果大骂智障者,脑子有病。该主任已被投诉。9 K, U. w, K4 ]1 v: ?/ v$ o- \
当你遇见这种情况如何应对?
& T, |! n* g3 G' h这里重点题一个社工的应对策略即是,中心主任可以找保安来把智障者拉出来,强行拖走。该名社工态度强硬的说,作为中心主任有权处理中心事务,将妨害中心运作的捣乱者拖出去。
* |5 `1 @' m! f0 q# A7 M  E这不禁让我想起了我国当下社会矛盾的发生,不正是基于这种心态么?我们姑且称之为,官本位心态,也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在我的地盘上,不管你是什么原因,只要你触犯了我的规则,我就使用类似于暴力的手段或者行政手段,把你解决掉。我们各级部门的维稳,信访,正是基于这种思维,才导致公权力一次又一次的伤害到个人的权益。* i4 l- ^0 W4 V2 s9 [
也许这位智障者不对,但当保安强制将其拖出来的时候,中心的以人为本在哪里?智障者的尊严又在哪里?其实,听了这个社工的回答,感觉很是悲哀。就算是在社工的队伍里,我们处理事情的思维仍旧是集体主义利益,官本位思想,我的地盘我做主方式。5 J" m5 l6 d1 ^' U; a$ x
另有一名社工则给出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于中心主任来说,如果近期心境不佳导致无法理智化处理事务,最好先请假或先不要介入事务处理之中。而先安排其他社工将等待上厕所的人引导至其他的厕所,再安排该智障者的社工负责跟进处理。利用智障者喜爱的东西将之引出来,再行辅导。而在机构层面,则应对于此类紧急情况作出事前的规定与指引,一旦遇见危机事务,则可以运用指引从容应对。
; {0 w" b2 b5 x' }% P& m/ }% k个案分析2
- c" I4 X2 x6 V一妇人因要求社工替其老公转介至康宁医院,社工未做,同时,嫌社工服务没有成效,而投诉至福利署。
8 _* |1 k- S3 j这里引出来,社工如何规避风险。则应及时的做好个案记录。如果社工真是考虑过转介,同时个案记录没有问题,则该投诉不成立。% A. H3 _6 `, A- O# B. k& N: e
同时,社工亦应坚持保密原则,做好个案记录的保密工作,在机构层面亦应该保障个案记录不被公开。6 p! ^2 ^( {1 x$ m% {8 P) E
再有,社工应装备足够的知识,来应对各种纷繁复杂的情境。能否转介康宁医院需要专业化的诊断和评估,因此多具备点知识,则可应对此情境。
8 c% c6 _% z& L# a( o  n+ Y个案分析3
% ]- j$ U1 T4 \+ e' \0 C一对智障者夫妇想要生孩子。但是女方家长不同意。于是,该对夫妇陷入家庭争吵之中。
8 ^5 z0 E$ h' }4 W+ H' r$ J/ m+ ~首先,生育权利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权力,每个人都有该权利而不受制其他人的约束。$ z9 U, s/ Q# S& }; T, B" L
其次,可对智障夫妇进行评估和交流,确定该夫妇是真心想要孩子,而非看见别人有孩子,或者只是一时的想法。同时亦应与其进行深入的交流,告之,拥有孩子不仅仅是权力,亦应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
, P& u# ^/ O$ S2 E' B; K再次,可与该夫妇争取支援,看有没有可能领养,或者有人代为照顾。等等9 k) l! W7 c) R+ ^3 j, H
3、建立界限# V7 w  H9 i1 \- F# u
想想,在日常服务中,服务对象有什么要求令你为难,又不知如何拒绝?
- h' N0 w# M# k; b/ {' v* Q5 c询问电话?地址?送礼物?经常性的没有时间观念的找你倾述?/ \( _8 s: V0 Y' w1 `; ?
这时,你会怎么做?——与服务对象建立合适的界限,对某些情况敢说NO
2 @( @/ C- c9 ~$ C$ s; H1)为什么说不?) q, w) C2 }/ c
不要令服务对象的原有能力削弱. j) X; K0 d. m, O
有合适的工作量- k/ [2 o( W( W/ _1 t
留下时间帮助其他更有需要的人$ f/ Q  ~$ o4 v
2)如何说不?% l% m& P3 `- Q+ Z
拒绝服务对象的要求不等于拒绝服务对象本人
' N5 A! `  k; ^1 h% B- i是否需要立即回答?
: ]: D/ M4 k/ ]( S用身体的语言表示坚定。
1 R$ ]( B0 |1 K2 M, j0 p; `不必过分道歉。* n" j. S$ c& t2 h4 _/ E- ]$ X
回应简短。  w6 x# o) W0 d/ L+ U
给予里有而非借口。
. r. _7 [/ Q% i提供其他的建议。4 @: N  M' B9 J9 a6 U
例如:1 E1 {( R7 F' s6 q0 V# C
如服务对象询问你的住址,你可不必直接回复,而问,你怎么对我的住址这么感兴趣呢?要我的住址有什么想法呢?如果服务对象说,想办公时间,就在办公室找,休息时间可以到家里找。这时,你可以澄清,社工是一种工作,亦有上下班。希望尽量在工作时间。
0 a; S6 n, m6 I& B3)定下界限则可以令你减少说不的机会- |6 i6 k! F; b6 U! @) K: X
说不很困难,但当定好界限,确立了专业关系,有了伦理守则指引,相信,定会减少说不的机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1-1-5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听了社协的岗前培训,嘿嘿。回忆一下,发现印象最深的是在2楼食堂发现各位师哥师姐的激动谈话哈哈,那饭真,不咋么的。。。翻了一下自己的记录,详细的很哪,就是没啥自己的感受,总的来说感受就是对比短短的实习,太少做实务了,现在回学校听专业课,差太多了。还是脚踏实地自己好好干好好用心感受社工一词比较踏实。整个培训记得很清楚的一句话是台湾那位分享的:你不要问明天将有怎样的变化,你要问你自己要变成怎样的明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4-18 21:20 , Processed in 0.055633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