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6 l3 z2 _( a) D! a% k6 @" k 这导致两个弊端,一是政府监管和服务不便。有统计称,在中国“合法组织”只有45万个,另有数百万个社会组织无法登记,九成民间组织是“黑户”。政府部门连这些组织和负责人都难以了解,又何谈进一步沟通、管理和服务? ) ~& W+ F9 L1 e# r _# L2 l 6 z0 D' _2 p1 E' N- f l 二是限制了民间组织发展和壮大。名不正则言不顺,没有合法身份,就难以获得资金支持,难以开展活动。昨日报道中提到的匡洁女士和自然之友河南小组,就面临这种尴尬。虽然他们做了很多环保工作,比如考察黄河湿地、宣传垃圾分类、监测PM2.5等,但存活多年,到现在都没个准生证。而这,只是郑州草根公益组织的一个缩影。) Z5 }. u, e! d) }+ `/ X/ m
. ^- |+ k. H& K* e. \5 j
这一局面需要改变。此次郑州给民间组织“松绑”,在我看来有两大亮点:一是将草根组织全部纳入监管和服务范围,消除了之前的监管盲区和服务真空,称得上是对社会管理机制的创新。 $ F5 U7 S8 l+ ?: A# G' u - }1 O" u8 i( j( \- S
二是不只公益组织、慈善机构可以登记,所有找不到主管单位的组织都可以去找民政部门,由其负责沟通。这一方面回到了社会组织的本义,只要非营利即可,而不只限于公益慈善,还包括学术研究、兴趣团体等;另一方面避免了草根组织被多个部门踢皮球,体现了为民服务的担当。/ I8 {9 e8 ~- n3 A. p'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