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iwcu 于 2011-12-25 19:15 编辑 # _+ N u0 z7 ^- B2 Y, `
2 E2 Z$ n$ q& u7 v: N0 I: F! O
新华网北京12月25日电 (“新华视点”记者)2011年,是《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收官”之年。新一轮医改近三年究竟走了多远?一路走来又有哪些问题?进入“深水区”的医改如何继续前行?临近年关,“新华视点”就此记者采访了有关业内人士以及患者。
5 S# T! \& ], O, n- c1 P2 @ 基本医保:实现全民覆盖 “扩大范围”应转向“提升质量”
0 L8 r; R* h0 Y+ [, \
- m) V" S' C9 S# A 【方案目标】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覆盖全民,参保率提高到90%以上,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7 F+ m+ k9 A# I
9 W: S% Z8 q1 e" R. v1 c
【权威数字】2011年全国城乡参保人数12.95亿,人口覆盖率95%,基本实现全民医保;三项医保最高支付限额均达相应人群年均收入的6倍以上且不低于5万元。医保全覆盖带动诊疗人数连续两年递增数亿人次,2011年应住院而未住院的病人比2008年下降2个百分点,因经济原因而出院的下降近6个百分点。$ f+ V! a. I+ K. H; c
, u+ p8 V, {' K9 n- S! C0 w' v" L3 l
【百姓心声】“新农合真的帮助很大,少花钱治大病。”江苏省射阳县四明镇刘德利的儿子做先天性心脏病手术共花费2.7万元,新农合和农村医疗救助补偿2万多元。他希望“国家能再提高报销比例,并在全省甚至全国实现联网报销。”0 M; Q2 j2 g1 ]+ t( t$ L
& ]5 E, f5 p0 i1 R9 B; `2 c 【专家点评】上海市卫生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胡善联:近三年我国城乡基本医保制度建设成就可打95分。但要看到三种医保之间保障水平还有近十倍的差异,资金筹集总量偏低,抗风险能力还比较弱,个人的平均医疗负担仍在30%以上,而且近年住院与门诊费用仍在增长,影响患者的受益程度。“十二五”期间,基本医保应由“扩大范围”转向“提升质量”,提高补偿水平,通过不断提高参保率和政府补助标准,探索建立重大疾病保障机制。
# @, [ L& T5 N$ R' X- }+ Q2 h$ }* q4 P. o7 M: a
基本药物:基层医疗机构结束“以药补医” 制度“短腿”须弥补
5 A4 j0 n' D% Y. L4 q5 {7 k 【方案目标】公布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政府举办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和使用基本药物,并按购进价格实行零差率销售。' q7 \1 m- g4 H
【权威数字】我国已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2011年,政府办的5万多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且实行零差率销售,结束“以药补医”历史,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左右。8 A. D/ s5 z7 W0 D$ @1 ]
【百姓心声】自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江西南昌市湾里区梅岭镇居民李水金每月的高血压药费由100多元降到60元。“但是卫生院卖1.65元的丹参片经常缺货,我不得不到药店买3.5元一瓶的。”
$ u2 }% ^4 u5 K4 v- Y: f B. Y7 z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旨在保障群众“用得起药”且“用得上药”。然而,除基本药物断货外,今年的2000%利润率“畸价药”事件以及心脏手术必须药鱼精蛋白、乙型血友病“救命药”“九因子”缺货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基本药物在目录设置、招标采购等方面的“短腿”。梅岭镇中心卫生院院长王辉说:“如果药企因无利可图而停产,最终群众也得不到实惠。”
_2 h$ S: u( c4 f3 u/ J3 _【专家点评】胡善联:基本药物制度改革一个突出问题是2009年制定的基本药物目录不能满足各地用药需求,需要进行动态调整;还要建立合理科学的定价机制,保证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供应等。: ^+ m1 t& P2 o J
江苏省射阳县卫生局局长徐勇:要确保补偿给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经费足额到位,否则基本药物制度将难以为继甚至前功尽弃。
% \6 F$ z5 E5 \. h0 C7 e6 Z) s* r
基层医疗体系:村村建起卫生室 硬件“硬”了软件不能“软”
. G$ @! h. K/ _; k: X 【方案目标】三年内中央重点支持2000所左右县级医院建设,实现全国每个行政村都有卫生室,为各级基层医疗机构培训医疗卫生人员约190万人次。& S9 B; m9 V/ y$ S* ^
% Y* }: G( D A r |$ f* | 【权威数字】中央已支持2233所县级医院、6200多所中心乡镇卫生院、2.5万多所村卫生室建设,基本实现村村有卫生室、乡乡有卫生院。培训基层医疗人员520多万人次。2011年前三季度到基层就诊人次同比增长13.2%。
* k: M: z; T3 `; x. A4 o5 B
* P1 D h' Z5 ], c1 `. G& Z) @0 ^ 【百姓心声】江苏省射阳县洋马镇卫生院院长钱宝珠说:“卫生院有门诊楼、病房楼,每个村卫生室都有100平方米左右的业务用房,也有了相应的设备,但是多年没有补充医学专业毕业生。”记者调研也发现,有些省份个别村卫生室村医后继乏人。
& z3 w8 l" m' n6 A5 p! p3 S
+ e* J" T( ~) R2 W: n; I& B( d; [3 l “没有人才吸引不了病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副院长曾益新说,“老百姓干吗一定要半夜排队挤大医院呢?还是担心基层医疗水平不高,怕误诊误治。”. S7 V" {+ d3 ?# f* ^
; {5 i/ t+ i8 K- Q. A; [
【专家点评】胡善联:基层医疗服务体系的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目前我国还没有建立起家庭医师制度,也没有真正实现社区(基层)首诊、分级医疗和双向转诊的目标,病人就医仍然无序。加强全科(家庭)医师的培养,由“强筋健骨”转向“全面发展”是“十二五”基层医疗机构改革的方向。
( z, K/ g/ v! D! o$ X! T. t0 n: e M* Q6 L
曾益新:要把读5年本科加3年全科培训的医生吸引到基层,需要有特殊政策。
$ ?% q' N- y- s h
' s2 \5 m, s$ _) B& S 基本公共卫生:人均经费标准到位 投钱应避免“走过场”5 B7 I! M4 f" _8 R
6 J! z- E. s& A3 K/ A
【方案目标】从2009年开始,逐步在全国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要开展为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2011年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20元。; a& C2 V; t, r# ?2 D" C
3 T) F$ `( s0 p. V `% j6 f
【权威数字】2011年绝大部分省份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达到或超过25元。截至2011年9月底,规范化电子建档人数达4.33亿人,免费为6773万名15岁以下人群补种乙肝疫苗,为104万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手术等。
, h# |5 H; p3 k+ [7 O% _
7 R2 |9 q( }" t8 `; G' m. P# t 【百姓心声】“过了6年黑暗生活,我又见到光了。”江西省靖安县香田乡白鹭村老人涂久长因家庭贫困一直没做白内障手术,“政府免费给我做手术,以前想都不敢想。”
0 C0 M# p6 n7 P z; L! ]0 ^& Q' b# T8 \% K& N7 z$ T* q* O( l3 Q
徐勇指出,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比较突出的问题是:项目多而资金少,许多项目无法做得深入和持久,项目实施的质量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如个别地方健康档案建档率很高,但大部分从没利用过而成为“死档”。
( q$ l9 C+ c% w$ \. w% J0 b4 u8 Y" j" E
【专家点评】胡善联:推进公共卫生服务不像诊疗能马上见到效果。增加人均公共卫生经费投入并不一定要求等比增加服务的种类和数量,更重要的是要提高已有服务项目的质量和标准,确保公共卫生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并起到实效,而不能“走过场”。
, U# {0 z+ h2 H% G4 \/ k; @
4 Z3 {0 w: D2 m 公立医院:“局部试点”开端良好 体制机制改革仍待“突破” 【方案目标】2011年公立医院改革逐步推开;改革公立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监管机制;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等。 % ?( V, H5 ^1 O
【权威数字】至2011年,共确定17个国家级、37个省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全国有1237家三级医院开展预约诊疗和节假日门诊,5400多所医院开展优质护理服务。 % n. F* D1 N! c; X5 {# L# C8 U
【百姓心声】“一住进病房护士就给我讲健康知识,还给我剪指甲、擦脸、喂饭,生活全靠她们。”北京友谊医院的优质护理让61岁的潘淑敏深受感动,“请护工一天还要100多元呢,给这些护士加点钱我愿意。”
8 J4 N U/ ?4 z. z# o% V) Z 从“反商业贿赂”“优质护理工程”到“预约挂号”等,近年公立医院不遗余力地进行着点滴“改良”,但因收红包回扣、收费不合理、医生态度差等原因,公立医院仍屡遭诟病。 7 `! y" p/ x6 T" k8 q) D
【专家点评】无锡二院院长易利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突破与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要求还有差距。深化公立医院改革需要解决顶层设计问题,最核心的是明确政府哪些该管哪些不该管?
+ T* I( L- U) p) m) G2 e5 m2 z 哈佛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中国项目部主任刘远立:医务人员受鼓舞的目标远没有实现,医生仍然没有体面地通过自己的劳动实现价值。如果仅仅改掉医务人员的利益,而不真正触动根本的运行机制和补偿机制等,改革最终难以走下去。(记者周婷玉、王茜、仇逸、朱旭东、沈洋)
; f( J0 O' h) [: h' L6 h$ _/ I/ P! e: ~, ]/ t
' P" A/ N8 O4 w2 _3 w[qq] 该贴已经同步到 iwcu的微博[/qq]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