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案名称: A; K$ N) s2 A+ U, v+ O
俏夕阳—老年人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小组 二、工作理念
) V4 i( i0 {+ z4 | (1)构思背景
8 c1 v( p/ s$ ^. S3 F g在电视剧《最浪漫的事》和《婆婆》中,我们都能看到老年人孤独的身影。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实例也不少见。他们一个人坐在空旷的屋子里,显得是那么的无助,着实让人可怜。做儿女的也有自己的事业和家庭,所以不可能天天回家陪老人。再孝顺的子女,也不能照顾周到。- u" ^9 e. o" u( q/ R( f
不管人们的愿望多么美好,人到了老年时期,总会有生离死别现象的发生。 首先,丧偶就是任何老年人终究无法回避的问题。在传统观念里,老年人丧偶后,就应该独善其身,自己或者跟自己的子女住在一起,寂寞地度过人生的最后时期,不应该再有什么“非份”的念头。但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老年人“独身”有害无益。如果老年人有勇气再次点燃爱情之火,那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心理有着积极的调节作用,甚至还会使老年人奇迹般地出现“返老还童”的现象。
$ d1 E0 C5 P; g7 p% @其次,精神上的需要。老人从工作岗位退下来后,面对的不再是喧嚣的机关、工厂、学校而是家,从一个社会人变成一个家庭人,和孩子的沟通也有一定的困难,毕竟生活的时代背景不一样。现在人们都是生活在高楼大厦里,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少。老人的情感得不到释放,长期这样,势必引发各种疾病。
4 z' k- {' s7 ]9 I6 m3 F再次,老年期是人生旅途的最后一段,也是人生的"丧失期",一般而言,老年人的情感趋于低沉,这与他们的历史经历和现实境遇是分不开的。另外,由于大脑和机体的衰老,老人往往产生不同程度的性情改变,如说话罗嗦、情绪易波动、主观固执等,少数老人则变得很难接受和适应新生事物,怀恋过去,甚至对现实抱有对立情绪。老年人的性情改变,常常加大了他们与后辈、与现实生活的距离,导致社会适应能力的缺陷。* F0 j& C: D" I9 k0 Y6 G
(2)理论背景
7 c# L0 V( }' @$ O) E3 k老年人的需求具有多样性,既有生理性的,又有社会性的;既有物质的,又有精神的。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把人的各种需求归纳为五个层次,这就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尊重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老年人也有这五个层次的需求,但是有很多老人在物质上是富有的而在精神上却是空虚的。从而致使老年人产生许多心理问题,如孤独、恐惧、抑郁、自卑、多疑、生活满意度降低等。老年人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种: 1、生理机能衰老过程中的心理行为反应。 (1)体态的衰老。衰老过程是人们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它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适。烦恼和困惑,体态的衰老,如头发变白,牙齿松动,皮肤出现皱纹等,必然导致老年人不满意自己的形象,挫伤老年人的自尊心,常感慨人老珠黄,来日无多,情绪比较低沉。 (2)各脏器功能衰退。如心脏舒缩能力减弱、心输出量降低、动脉硬化、肺活量下降、前列腺肥大、骨质疏松、骨关节退行性变等。 (3)认知功能退化。老年人随年龄的增长而越来越自我中心化,表现为固执、超自尊感、过分自信和排他性,还表现在认知的不守恒现象。 (4)记忆力减退。老年人的记忆特点是近事容易遗忘,而远记忆尚好。老年人无论是无意记忆还是有意记忆都比年轻人差,但对老年人来说,有意记忆的保持要比无意记忆好。 (5)人格改变。随年龄增长,会造成行为、情绪上多方面变化。①健康及经济上的不安;②由生活上的不完全适应所造成的焦虑感;③在精神上由于兴趣范围变小而造成孤独感;④对身体舒适的兴趣增大;⑤活动性减退;⑥性冲动减少;⑦对新的情景学习和适应都有困难;⑧一个人孤零零地感到寂寞;⑨猜疑心、妒嫉心加重;⑩变得保守,喋喋不休。 2、疾病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 (1)来源于诊治过程的反映。疾病本身会使老年人处于紧张焦虑状态,特别是患癌症的老年人表现消沉、抑郁、绝望;曾患过心肌梗死的老年人常有悲观、抑郁、恐怖的情绪;老年人对各种辅助检查产生恐惧、痛苦、不安的反应;老年人用药过程中的心理效应表现较突出,他们对青年医生开的药不放心,盲目崇拜老医生开的药,对很熟悉的药,怀疑其疗效,对不熟悉的药,怀疑其副作用,反复查阅说明书中的副作用,反复向医生咨询。 (2)来源于个体反应。老年人患病引起的心理挫折比躯体障碍更严重,特别是那些生活不能自理或需别人协助自理的老人,他们的老朽感、无价值感油然而生。老年人常以能否自我料理日常生活或给予别人帮助为生存的价值,一旦患病,自身价值感会受挫而烦躁不安,由于患病,老年人常会陷于自责或责备别人的困惑中。 (3)来源于周围人的反应。周围人对老年人患病的态度是倍加关注的、积极热情的,患病老人会有一种“继发性获益”的感觉,倍感欣慰,对疾病的负性反应降低;若周围人对老年人患病的态度是嫌弃的、埋怨的、无奈的,患病老人会受其暗示影响,倍感累赘,余生无味。 3.社会家庭因素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 (1)退休 退休意味着社会职能的变化、经济收入的下降及人际关系的淡漠。退休是对自己有没有存在价值和是否有用看法的一种挑战。多数下层人士对脱离劳动感到高兴,假若存在失落感,主要处于经济原因。而中上或高级社会阶层的人,因为他们的高等职业为他们赢得尊重,拥有权力,承担责任,这些人常为退休感到烦恼。退休心理反映除了与职业有关,还与人格有关。那些情绪特征上易怒和激愤的人,常不适应退休,他们要么认为社会已将他们抛弃,要么责怪自己无能。退休反应还与对退休的看法、态度有关。若把退休看成退出社会舞台,走向坟墓,必然会有消极的心理行为反应。若把退休看成人生经历中走过的一部分,社会舞台很大,退休意味着从舞台的这一端走向舞台的那一端等等。若有这些积极的态度,退休则是一件乐事,同样有新鲜感和满足感。 (2)生活事件引起的心理行为反应 ①丧偶。老伴死亡,自己形影孤单,寂寞难熬,对未来丧失信心,而陷于孤独、空虚、抑郁之中。有人统计在失去配偶的人中,在一、二年内相继死去的人数高于夫妇都存在者的死亡数的7倍。②再婚。老年人再婚常有阻力,使老年人苦恼,阻力来之传统观念社会舆论、子女阻挠及本人的认知。婚后,有些老年人不一定幸福,原因一是再婚动机不正,比较现实主义和利己主义,二是期望值过高并不切实际,带来的失望越大。老年人再婚既要慎重,又要坦诚,既要从实际出发,又不要太现实主义,这样才能给再婚带来幸福。③丧子(女)。晚年丧子是人生一大恸事,这不仅基于父母和子女之间的感情,还涉及到老年人日后的赡养及善后问题。④家庭不和睦。除了经济原因外,长辈和晚辈由于对社会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观念及生活方式诸方面的看法不一致,彼此之间又缺乏了解和理解,导致各种家庭矛盾、家庭不和,为老年人的晚年生活投下阴影,危害老年人的心身健康。 (3)理论基础 运用班杜拉活动理论,采用行为修正模式、交互模式、团体中心模式 三、活动目标 通过此次活动,意在让老年人明白正面积极的晚年心态有助于成功幸福的度过金色晚年,尽可能长久地保持中年人的生活方式以否定老年的存在,用新的角色取代因诸多原因而失去的角色,从而把自身与社会的距离缩小到最低限度。 四、小组特征 小组性质:通过对该小区老人的个别走访和观察结合当地文化背景,本次方案定义为自愿性、封闭性互动小组。 小组持续时间:待定 小组规模:8—10人 小组活动时间:待定 五、活动宣传和人员招募 1.前往五一劳动公园晨练场所与老人近距离沟通交流,建立亲密关系后诚邀参加此次活动。 2.利用已经建立起亲密关系的老人这一资源,通过他们招募新成员。 3.向社区机构询问老年人的基本信息,经过评估对可以参加活动的老人登门邀请。 六、活动具体安排 前期:宣传筹备签订小组契约,准备书面材料,确定活动相关事宜
3 w: ?! [9 E. F0 F/ q& c0 ` 动员宣传:社区所有老年人 组员招募:一组寻找、一组登门,社区协助,督导老师和社区审核# d9 {; W- r! O$ x! p' @
小组会议:五位社工 活动地点:社区办公室或学校教室 6 l# [- u3 q# @ ~: u! ?; T4 H
中期:活动细则 第一节15分钟
' {" b, k5 q$ L% r4 k1 m8 h& y' N 主题:促进组员间的熟识
# m! A1 x4 S4 z4 {8 r2 | 目标:1.与组员相互认识 / ]1 `/ T, I1 e
2.发展小组融洽关系
: [: M F0 I5 [$ h 3.建立小组信任感 活动:1.两小组组员一对一相互介绍, L7 E& r; C, A. f1 W
2.重返各自小组围圈介绍自己的伙伴6 q, q1 o w- x# H* v6 w( F
3.相互回馈感受
, q3 p( o' e: r( p/ @5 Q9 P 第二节15分钟
( N$ v( _2 D- O/ }: F; L 主题:我是谁 目标:正视自己的优缺点0 ]+ e6 V H" s& w# G% V
活动:1.组员讨论以下问题:- q! _9 ~. ^1 h U7 H. R. h' T
假如你要与人交谈你会找谁? 假如你要找人帮你做家务你会找谁?4 c9 I: U5 I! j4 y6 m( m
假如你突然病倒你会找谁?; P1 l9 S" X+ H% [5 B, U# l" s6 C) H
假如你在家中休养你会找谁陪你? 第三节15分钟转% C; w& ~9 ]/ W1 v$ c- k- S" s- Q
主题:处理丧失感和寂寞感/ a2 r- Z. U" k! O8 D
目标:寻找应付丧失感和寂寞感的途径 活动:1.引导他们讨论人生中的有关丧失感和寂寞感% X* u0 V+ ~8 f, L
2.提供机会让组员们说“再见”
( ? S# Z3 T: Y7 J, J2 [9 f1 m 吩咐组员门想象一个自己会与他说“再见”的人* p% m; M% I u) u2 I
组员自找一人扮演该角色,完后再换一人。 做完后双方静坐思考道别后的感受
, V6 K# X$ t# ~$ C! c7 D f 3.组员回馈刚才的感受与其他组员分享。 第四节15分钟. l" y) Q+ A! n# L
主题:处理死亡
3 b. Y" X: Y$ O; @- r 目标:尝试接受死亡是人生必经之路& p) }8 z5 ~6 o: l! x- y
活动:1.小组领袖解释为何谈论死亡
8 ~( K( J4 ]8 u3 l" C( F% [ 2.小组领袖读出一则死亡幻想,每一组员尝试去经历幻想。 3.组员就死亡幻想习作相互回应分享
1 {! P6 @! y$ L9 `$ h6 _# o 第五节; O6 d! P* T; s4 F# ~! [3 U: y
目标:确定组员价值观、总结活动 活动:1.组员就整个小组活动提出意见: y! _+ Y, x( Y8 ]$ C
2.每个组员用一句话表达自身感受/ S# d4 l2 {, o5 e* o
七、预计的问题和应变计划( A C$ }( ]! D& v6 ?
1.小组活动过于复杂和抽象游戏或程序,对老年人造成负面效果。 解决方法:设置简单的游戏,对活动程序进行精简。5 @1 J: h( C6 N: F" x
2.是否有老人不敢袒露自己的心中看法,碍于面子,对自己遇到的困扰开不了口。 d/ @. E2 Q: z' Q
解决方法:可以先寻找一些积极分子先开口,消除老人们的不好意思,在活动短暂休息时间中,可以私下与有顾虑的老人进行接触,鼓励他们勇敢地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3.每个人人生之路都不会是平坦的,在感情上更会碰到许多的波折,虽然老人阅历丰富,已经相对看淡,但或许会令老人想起过去一些不好的回忆。
. s$ }- e) M c, @6 m g3 g O解决方法:在活动进行之前,对这些困难进行简单的预估,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当出现类似情况的时候,对老人进行安慰,引导好老人家排解忧愁。7 x& }9 j( S: [
4.工作者的经验不足,可能让老人难以信任。另外,工作者控制局面的能力不够,会让场面失控。 解决方法:在活动进行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从思想上到资料上再到临场的发挥上,都要先进行模拟。活动进行之时,工作者应该尽量展现自己的优势方面,避免暴露自己的弱势。 5.场地空间上的困难 解决方法:寻求社区居委会的支持与帮助。若无场地可在社区会议室进行。在活动前一天再次前往社区,以确保活动如期举办。 6.突发情况发生 解决办法:若遇天气原因,活动顺延另行通知(在前期通知时向参与人员说明);若因活动内容致使老人突发疾病,需立即送往医院。小组成员在通知时应征得老人家人同意,在活动前学习突发病紧急救治知识。 八、评估方法 对过程评估 1.观察组员对小组的投入程度对活动进行评估。 2.通过在小组活动结束时老人所说的一句话进行评估。 3.依据督导老师和社区工作人员的评价进行评估。 对结果评估 1.通过收集组员对小组的成效的评价进行评估。 九、经费预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