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4560|回复: 0

[案例] 学生心理个案分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26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个案:
6 V" z$ S! T7 r  t) b! p) n0 ?0 z, x: s- m
    学生A某,男,14岁,初中三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平时考试经常落后;性格上,胆小、多疑、自卑、不爱动。在交往方面的主要问题有:不合群,孤独,害怕参加活动;自卑感强,回避与老师同学相处、说话,曾经因学习上的困难流过眼泪。
7 p  i( A; m" _1 M3 W& S, g
( Y# q" {- g1 {" M& k; g    学生A的家离学校较远,是住读生。他的父母离异,他与母亲一起生活。平时母亲工作很忙,没有时间也没有精力与他交流沟通。这是一个缺少爱与沟通的家庭。5 W5 W/ A; ]0 r. }' L

& b6 f5 C- r, i8 N. A& y7 P    分析:7 m; r1 H" n9 z+ Y3 N* x) L

: _) q' c) N! L* {) I* k    (一)、家庭教育原因! T0 t4 V$ g5 p! ^% k" U$ v
: [0 a- T9 k- o) ~
    1.父母离异,经济困难2 t2 K7 x# ?' `' q* t) l, v
2 o4 g; X4 j% m1 a% [' c
    通过家访了解到A某的父母已离异,A某与母亲一起生活,因此,经济比较困难。母亲对孩子的期望很高,希望她成绩优异,出人头地。但两年来,A某的成绩一直很不理想,这让他有些失望。加之母亲工作忙,很少与A某沟通,这使得A某长期处于孤独之中、悲观之中,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心,缺乏理解,心理负担过重,造成其性格的缺陷,形成自卑、压抑心理。
  O' @! K* F) Y3 q( y. H+ h1 H6 g6 k* p5 b6 E
    2.母亲的教育方式存在问题( W3 j# i6 t* ~% d1 }# N+ |: R
0 \5 ?+ M$ ^' u: a  d' Q8 [9 c
    A某的母亲由于所受的教育有限,加之婚姻的不幸,对某的教育基本上是放任自流。特别是某的母亲工作很忙,没有时间与他沟通。因此,A某缺乏父爱,也没有得到足够的母爱。
, R$ }( [0 G% x5 `
  d7 O5 D3 j$ _- {$ f* E6 U" \3 @) R    (二)学校教育原因――集体的排斥: a) h! c& c& {% i. |' ^  M
- n0 V$ B' T, @
    A某所在的班级,大部分同学尤其是男生都很机灵、活泼、性格外向。A某在班上总是很“显眼”,因为他经常考试不及格,题目做错,古诗背不下来。因此,这样就被大多数学生所歧视。这种歧视导致他自卑、自闭,排斥在群体之外,他不愿、不敢,也没有信心和同学交流。作为一个孩子,不能被他所向往的群体接纳,不能得到正常的伙伴之间的交往,内心的孤独可想而知。: ]; H2 {0 V) Y0 r
  l) v7 {+ x2 Y5 r
    因此,作为老师,只有给予他相应的心理疏导和帮助,促使他克服自卑,忘却孤独,增强自信,自由地与家长、老师、伙伴交往,才能促进他的心理素质不断优化,心理逐步健康,成绩得到提高。
: N6 r" \' s+ F" R9 |0 C  `6 ~3 _2 m( G! ^6 p+ S
    措施:6 `, G7 W) ~/ A

: k/ l2 x# w+ I/ G    (一)转变父母的教育方式% G1 F: W9 W( s5 p; V2 Z

9 W. n2 a) }& Z5 c- o$ ]    1.主动与孩子沟通
: S" d% Y, `7 w" O( u8 Z. v; T1 T+ D* c
# F7 Y4 U, Z9 W* e/ d" m    通过家访、利用电话等方式,建议A某的母亲多鼓励少批评,多关心,为他营造一个温馨、和睦、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样促进了家长与孩子间的沟通,有利于减轻孩子与别人交往时的紧张感,消除家长和孩子的隔阂,增进家人间的亲情与温暖。同时也能帮A某树立自信心,增强自尊心,这是促使他自信地与人交往的起点。还应鼓励A某母亲把心中对孩子的爱说出来。另外尽管A某的母亲与他沟通较少,但她是非常爱自己的孩子的。而这一点,A某却毫无感觉,这也是造成他封闭、自锁的原因。因此,建议A某母亲能把心中对孩子的爱与关心用语言表达出来,让孩子知道并以此唤起孩子对母亲的爱、对母亲的体谅,融化他们家庭中阻碍亲子关系和谐发展的坚冰,促进A某与母亲交往的重新认识,并提高他的语言表达能力。
* }: _0 L' t1 [- J5 P6 N* C: I5 A
0 V. m  B0 s0 }" m; }1 |3 B    (二)发挥集体的力量0 u; v( i; b2 A# Z/ `
, g0 F; P3 b1 s$ z8 i4 J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培养A某交往自信心方面,还注意发挥集体和伙伴的作用,通过同学的关心与爱护,帮助A某在集体中找回自信,学会交往。! A( w3 N% X& u0 ^+ ~) T
7 Q) d/ |$ [, u( C/ p! c. s
    1.用爱心去温暖
; f* i" l+ s1 h! u6 [  N( ]
$ f0 U6 T( V3 D, d4 E    首先为A某营造一个平等友爱的学习环境。最好安排一个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的同学做他的同桌。这样当A某有困难时,同桌能热情地帮助他,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帮助他恢复对自己的信心。同时,也能让A某在与同桌交往的过程中懂得热情,帮助人是赢得同学喜爱的首要条件。在潜移默化中,帮助A某走好人际交往的第一步。& m# p, A3 f0 Y: a) }
6 F9 [3 E3 [  T" r1 S
    其次,在不断接触中发现A某没有知心朋友,就在班上开展“手拉手”活动,活动一开始,暗示班内好同学和后进生交朋友,互相帮助。同时,通过这一形式促进他大胆地与优等生交往,逐步领悟到交往的方法,领略到交往的乐趣。
  q% s, m1 t1 d7 s. W: S6 u& [' T  Z8 O  C
    2.用信心去期待
! C* [, |  i' @( p
& ?) }8 t3 r% p    在A某接受全班同学的帮助,逐步改变原来的自卑心理的过程中,有一次考试,他的成绩不理想,老师批评了。他又开始疏远同学,回避老师。同学们有点泄气了。这时要及时引导大家懂得:要想帮助A某树立交往的信心,我们自己首先得充满信心,这样才有助于她对自己充满希望。这一说法不久便得到证实,那天,英语课上,有一道题比较难,没有人举手,我看出A某有想发言的意思,便请他回答,果然是对的。这时全班同学自发地热烈鼓掌予以表扬,A某当时没有喜形于色。但中午休息时,主动与周围同学交谈,有说有笑,其乐融融。在全体师生充满信心的期待下,他又回到了我们中间,又走上了自信交往之路。
+ S) u$ ?2 O; d' b7 M
7 _" C! D: M' ?6 G    在心理辅导过程中,个体的努力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我通过激励的方法,发挥个体自身的主观能动& {- Y3 ]* I) k& ^0 o# K

0 S) f) L8 K5 j& E. U2 A    (三)激励个体自强,循序渐进,帮助A某树立交往的自信心。
9 g1 }& _, y( w5 t' O! Y/ G; q; S
    1、自我命令定目标9 L2 O0 H/ d& j* \& r

1 c5 N! G" g6 }1 }- P# I! O    自信心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主自己的奋斗目标,要确定短期能见效的目标,这样他们在不断取得一个个交往成功的满足之后,就能激发起一个个新的成就感,从而培养起交往的信心。对A某这样的后进生,我帮他制定一学期的总目标,把总目标从“与家长交往”、“与老师交往”、“与伙伴交往”、“与陌生人交往”四个方面按周制定小目标,月与月之间逐渐增加难度,采用大目标,小步子,不断通过自我命令,自我激励,培养自信.
: Z- x3 o% B. l. i& I  c9 Y! c0 G, e
    2、.经济方面给帮助
* K: P4 W* [) l) R" P" D' Y# M
0 o+ C8 h; R6 l2 O    了解到他家的特殊情况之后,我为他办理了免学费和申请助学金手续,使他解除学习生活的后顾之忧,他的心情很快就开朗很多。
( a. |6 w; {; ?' q0 s2 K7 R2 R
$ e9 G9 ]) I% c# e5 t" U    3、.发掘闪光点找位置- {) @+ g0 E! B# _
; T2 \4 V- d9 Z0 K  r8 w! a
    每一颗星星在天空中都有自己的位置,每一个学生在班上都有自己的作用。后进生自卑之处就在于,他们找不到自己的位置,A某也是这样,他不知道自己的长处,不知道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位置。为此,我特意组织学生上了一节“为她寻找优点”的心理健康活动课,在课上,大家争相发言,指出她的优点,如爱劳动、忠厚老实、爱帮助人、文静、守纪律……听了大家的发言,他非常激动。课后,他对同桌说:“我没想到,我还会有这么多优点!”在课后,我趁热打铁,鼓励A某在发扬原有优点的基础上,再创造新的优点,并对他交往方面提出新希望。这样,通过帮助他挖掘自身的优点,使她在集体中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因此,他积极性很高,为赢得集体的承认,他在交往方面更加主动,更加自信。 2 N& f1 m2 c/ x' f7 B9 Q% \

% [/ v% f$ W8 ^; j$ E+ P4 ~. d    4、提供机会找自信1 a1 ]* ^6 l9 r+ j& T, ]' m
+ `! z0 E( I2 a0 c% v" A
    在班级活动中,在课堂教学中,要多为A某提供表现机会,才能帮助他找回自信,赢得与同伴平等相处的机会并获得交往的快乐,激发起努力向上的勇气。所以,在集体活动时,我总是设计他能独立完成的活动让他参与,让他获得成功的喜悦,得到同学的夸奖。课堂上,把一些简单容易的问题留给他,暗示他学习能力在不断提高,引导他充满自信,充满希望去面对学习,面对交往,面对将来的人生之路。
  {. o: {3 u: k- t4 s1 ^& U9 |) m& M+ J* M
    进行了一段时间的心理辅导后,A某的交往自信心明显提高了,家长反映他不再那么孤僻了,能主动和母亲谈学习上的事,有一定的自觉性。在校内,能和老师进行交流,下课有时还会主动问老师问题。以前,他孤独,不爱说话,现在有了一些知心朋友,平时也能主动去帮助同学。因为有了良好的人际交往关系,他的学习成绩也在不断地提高。
# G8 Y% G' z2 J4 a  E9 |0 X( q; T1 q6 d
4 U" C/ ^7 @& {( g  N7 [7 @
     摘自:深圳公益网# X: M9 t1 k$ G5 t! |* t+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4-3 12:31 , Processed in 0.044211 second(s), 11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