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3422|回复: 0

[社工交流] 在社工服务中“阅读”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8-22 14: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社工服务中“阅读”中国  7 j) {3 E1 l9 R, U5 M% `
2013年08月20日  南方日报    记者 雷雨 实习生 江晓峰 通讯员 廖杞南
  在逸景路两旁高楼的簇拥下,一辆大巴在第三个红绿灯路口停下,十几个中学生模样的年轻人从车上结伴走下。他们小心翼翼地躲着众多从身边飞驰而过的电动车、三轮车,拐进海珠区康乐村凤阳街道的小雁子社工站。
  在“老广州”眼中,康乐村有广州的“小香港”之称。这里距广州最繁华的珠江新城不过三四公里,却仿佛让人感觉从一个时代闯进了另一个时代——在海珠区凤阳街康乐村一带的街巷里,集中了近万家由中大布匹市场衍生出来的小型制衣厂,聚居着近25万的外来人口。为了吸引客户,许多街巷里都挂满了密密麻麻的广告牌,其“盛况”有点类似香港的“尖东”。
  这些中学生“大有来头”,他们是“香港200”领袖计划专门挑选出的香港“尖子生”。这项由香港青年协会(青协)和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合办的人才计划,已经开展7年。因每年挑选200位别具领导潜质、学业优异,并抱有服务社会心志的中四至中七学生,安排他们在香港及内地合共进行200小时的领袖训练而得名。
  8月初,经过层层挑选的130名“香港200”领袖生来到广州。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内地培训打破了以往“参观式”的学习模式,把“服务”、“参与”作为重点。在一周的时间里,“香港200”学员和广州志愿者组成的小分队分散到广州的城中村、社工站,到白云、海珠、天河等多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探访外来工子女及基层学生,在社工服务中“阅读”真实的中国。

& S: n9 a2 c6 r4 v; _& o
  走进外来工的生活
  “在来广州之前,总以为这些外来工对社会有诸多不满,但接触后会发现,他们身上同样有着对生活的热情与诚恳”
  听到香港的大哥哥大姐姐要到附近家庭做客,海珠区康乐村小雁子社工站的小会员彬彬很主动地报了名。第二天刚午休完,彬彬就早早地拉着香港领袖生君倩的手,穿街走巷,来到自家的小店里。
  掀开门帘,君倩看到小小的店铺里堆满了货物,货架上放满了一袋袋各式各样的贴钻(一种服装原料)。彬彬坐在爸爸的靠椅上,眼睛一直盯着自己的手指,静静地听着几个香港的姐姐和爸爸的对话,跟她在社工站里活蹦乱跳的表现完全不一样。“我们在走访过程中看到,很多家长都像彬彬的爸爸那样,由于工作的原因,跟子女的沟通并不是特别多,所以感觉孩子们跟我们在一起反而玩得更开心。”君倩向笔者分享自己的体会。
  另外,君倩发现在和彬彬父亲聊来到广州之后的生活时,“老乡”这个词出现的频率特别高。“之前和附近一个本地的房东聊天时也谈到,她除了收房租,基本不和外来工接触。而这些外来工平常也基本上和自己的老乡来往。”
  在学员们做客拜访的时间里,偶尔有客人进来买东西,彬彬没等爸爸反应过来已经走了出来帮客人找到想要的商品。看到这一幕,同行的学员陈紫华触动很大,“虽然孩子们的生活很艰苦,但他们很积极,也很乐观努力。”
  学员阿King家访的对象是小女孩小玲的家,在进门的一瞬间,阿King看到整间房都挂满了晾晒的衣物。小玲的父母都来自湖北,经营着一个销售纽扣的小店。
  一般在家里人工作时,小学五年级的小玲就会自己到社工站做作业、玩游戏,这让阿King更加认识到社工站设立的重要性。另外,在走访的过程中,阿King也看到许多外来工与自己想象中不同的一面,“在来广州之前,总以为这些外来工对社会有诸多不满,但接触后会发现,他们身上同样有着对生活的热情与诚恳。”
  “香港style”赢好评
  守时、适应环境快、重视团队建设和自我反思……“香港200”学员们的表现受到广州志愿者和社工服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
  “这是一个如果不走进去,你永远不会了解的世界。”在一本学习手册中,一位“香港200”领袖生写道。
  从8月4日在中大启动开班仪式到8月8日回港,130名学员走过繁华的街道,也深入过躲在城市背后的城中村,在感受着内地与香港的种种差异之余,他们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来各方的好评。
  “和他们一起合作非常开心,虽然大家的语言方式不一样,他们的句子里老是夹杂着一些英语词组,但这样也挺有趣的。”短短几天的相处让广州大学的志愿者朱叶舟同学十分不舍,“他们很重视团队建设和自我反思,有时候在我看来他们已经做得很好,但他们还是能找到许多不足的地方。”
  笔者在采访中得知,大部分学员在中学阶段甚至是小学阶段就开始参与所在社区的一些服务。“我小学五年级就开始参加一些简单的社区服务,到老人院或者智障儿童中心陪里面的人聊天、做游戏,有时候也经常到街上‘卖旗’(香港慈善筹款的一种形式),家长和学校都非常鼓励我们这样做。”A组的张钧浩同学向笔者讲述自己的经历,“这些活动内容大多数是我们自主策划、由专业的社工提供指导,在服务的过程中也可以学习到很多东西。”
  学员们在来广州之前已经在“香港200”计划中接受过一段时间的系统培训,而从小的这些经历无疑给他们顺利完成这次服务之旅奠定了最初的基础。
  “这群学生很守时,对这边的环境适应得很快。”启创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彭展琼对“香港200”学员们的表现表示满意,“很多第一次来这里服务的志愿者都比较被动,但香港的这些学生去陌生的外来务工人员家里走访都表现得大方自然。”
  “体验式”交流助港生了解内地
  通过组织港生到内地实习,可以让他们更立体地理解内地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发展变化,看到更完整的广东、更完整的中国
  从香港大学生来内地实习,到“香港200”领袖生的社区服务之旅,内地和香港一直在尝试通过亲密体验的方式让彼此得到更深入的认识。
  “通过亲身参与社区街道的服务,香港的青少年不仅能体验到帮助别人的快乐,更重要的是能够深入了解国家的历史文化,看到转型中的中国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方面的许多变化。”全国青联港澳联络部部长陈芃向笔者介绍。
  “以往‘香港200’项目到内地交流的形式主要以讲座和游历考察为主,没能亲自参与其中与底层的人们有一个面对面的接触。”往届“香港200”的领袖生旭霞今年以组长的身份带着自己的师弟师妹来到广州,“虽然以前‘参观式’的学习也能了解到很多东西,但毕竟会有种‘雾里看花’的感觉。”
  在主办方看来,广东作为与香港有着密切的地缘和血缘关系的内地省份,对于实现两地交流方式创新有着优越的条件。
  “通过组织港生到内地实习,可以让他们了解内地企业发展的内在因素是什么。通过社区服务,则可以让他们了解到内地社工机构的内在运作机制,从而让他们更‘立体’地理解内地在社会经济方面的发展变化。”广东省青联秘书长潘剑勇直言:“我们不需要去刻意隐瞒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只展示光彩的一面。我们有责任让他们看到更完整的广东、更完整的中国。”
  据潘剑勇透露,今后双方还将更广泛地推动这种“参与式”的交流。“我们正在计划组织内地一些社工专业的学生到香港的义工机构去进行实践,目前各方面的工作正在联系当中。”
  已经回到香港的学员们似乎对数天的广州之旅依然意犹未尽。“活动过后,有超过1/3的青年学员表示,愿意在未来一年再次前往广州探访志愿机构和服务更多市民。”作为“香港200”项目导师之一的伟廉向笔者反馈,“我们希望明年新一批‘香港200’领袖计划的青年学员,能够继续发挥领袖才能,贡献国家和社会。”

9 N2 y8 |: a6 M) a8 d1 w# \# M来源:http://cncasw.blog.163.com/blog/static/169137968201372002012836/

0 k+ L* q, }" f! W# t
$ E& m9 p  X9 k: R7 \7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4-28 18:54 , Processed in 0.090677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