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421|回复: 0

[交流分享] 创新之后怎么走下去?幸运面包的下半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1-14 14: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义工领袖培育 于 2014-11-14 14:57 编辑

    今年9月,张介然和外交学院创行团队的“幸运面包”项目,获得2014年“康师傅创新挑战赛冠军”。面包坊的下架面包换农场的鸡蛋,这个创意十足的学生项目得到了诸多赞赏,也获得了资金支持。那么然后呢?怎么继续扩大规模、公司化运行,是张介然他们面临的问题。
    不想做狗粮的下架面包换不回鸡蛋
    朱汝峰虽然是外交学院2014年的新生,但显然已经被学长学姐们“忽悠”上道了。在10月底NGO2.0举办的北京公益技术沙龙上,朱汝峰代表创行团队介绍展示幸运面包项目,并就项目扩展中遇到的问题向各位设计师、网络工程师请教。
    面包换鸡蛋,是从农场开始的。创行团队此前在做机农夫项目,帮助农户宣传自己的有机产品,他们经常听到农户抱怨粮食成本越来越高,增加了饲料成本。回来的路上,张介然和同学走进了一家高档面包坊买点吃的,看到一个筐里放着二三十个面包,一问得知,这些面包都是下架面包,因不新鲜,将被扔掉。在许多高档面包坊中,明确标示了面包的出炉时间、下架时间,而多数面包房处理下架面包的方法就是扔掉。
    惋惜之余,创行团队求助了专家,化验得知,面包跟玉米的成分非常类似,只是多了些油脂。于是想到用下架面包换取其他产品。“面包店需要鸡蛋、牛油、蔬菜等原料,农场需要饲料,我们促成了双方之间的物物交换,彼此商定交换的物品数量,互利互惠。物物交换虽然原始,却更加可持续。”朱汝峰说。
    现在,创行团队已经为26家农户、26家面包坊做了对口链接,去年处理下架面包四万八千余斤,交换鸡蛋两千四百余斤。这样的交换,首先解决了下架面包浪费的问题,然后满足了双方的需求,面包坊获得食品原料,农户获得饲料的代替品,双方都降低了成本,增加了利润空间。
    “面包坊的第一反应是质疑,并不是那么相信你,他们最担心的是你拿这个去做什么,不知道给你好不好。我们就把实例给他们看,或者叫农场主人亲自来协商。农场就比较好接受这个方式,农民对这种物物交换反而更容易接受。”朱汝峰说,“一开始比较难,但有了成功案例后就很容易说服别人了。”
    开拓市区市场的对策
    项目目前的主要对象还主要分布在顺义、昌平等距离农场比较近的郊区县,创行团队希望把项目的理念带到市区,让更多人知道这个理念,希望人们关注到消费之前的浪费。“比如有些农户的产品出口需要符合严格的尺寸等要求,不符合的很多就烂在了地里,我们希望更多地解决这些消费之前的浪费。”
    在单体的面包坊和农场的交换中,换什么、怎么换都是双方自行协商的,双方都可以利用自己原来的物流方式,空余时间进行交换。但如果扩展到市中心的连锁面包坊,物物交换就不太合适,因为一家农户没有办法消耗如此多的下架面包。“所以我们统一将面包制作成狗粮,低价卖给流浪狗收容中心,这个项目正在探索中。”朱汝峰介绍。创行团队作为中间方,找代加工厂,这样加工的饲料成本和价格较低,这样低价格的狗粮卖给流浪动物收容中心或者公益性动物保护机构,也可以降低他们的运营成本。“一开始拿面包喂狗,发现是不太合适的,因为面包里含有的一些东西不太适合狗食用,于是就将面包作为原料,添加到饲料里,这样的成分更适合狗食用。”
    但要在城里开拓,最主要的问题是运输,初步的解决方法是与一些会员制农场合作。朱汝峰说,比如小毛驴生态农庄,我们打算利用他们的会员制,住在城区的会员可以把面包带到农场,以会员制累计积分的等方式作为回报,而这些面包小毛驴就可以用来养殖。但这个比较复杂,还在商讨之中。
    另外,如何在一个信息对称的线上平台上,实现农户和面包坊的自主协商交换,也是创行团队想实现的目标,因为一家家上门沟通,人力成本太高。公益技术沙龙上的小伙伴们则对此提供了不少对策。
    公司化运营的探索
    在得到许多赞许和认可后,创行团队获得了项目资金。这个成功的学生项目,开始走向商业化运行。“对于学生项目来说,小规模地试验一下,证明自己的点子可行就可以了。但现在获得了项目资金支持,那就不再是‘青春的实验’,而要对投资人负责。”张介然说。
    往商业运行方向走,以企业的方式跟别人签合同,这就逼着创行团队必须从学生社团转型。“得注册吧,在北京注册个民非难于上青天,所以我们就走工商注册,那每个月报税啊、开票啊,一切都得从零开始。”对于学生创业者,这确实有点压力。
    但张介然说,最主要的还是团队的管理方面。要做的事情多了,公司化运行也不能再像以前那样让大家凭着义气和良心做事情了,这一点不言而喻。“每天都有deadline,每天都有新的信息要分享,这个时候就知道了,兼职运行一个公司还真的挺难的,所以人家说创业都要孤注一掷,谁听说过创业有兼职的?想来公益创业也是如此。”
    所以,第一件事儿就是招靠谱的人,“我们还做得挺好的。”张介然说,“我们招人还是从学校里面找,100多个人面试,最后到组内只有8个,所以加在一起11个,各有负责的部分,团队架构也足够完整了,有公关有HR。”
    张介然做的第二件事,就是去找创业孵化机构学习财务和公司运营的课程,努力把自己变成专家,把团队变得专业。她很明白,“这样才会有企业愿意跟我们长久合作,凭小聪明真的不足以运行一个公司,要入行,就真的得把自己变成这一行里的专家。”
    对于从成功的学生项目到公司化运营,张介然这个小创业者的心里话是:“这件事情我从来没有做过,也没见到别人做过,我只能说,我和朋友们都觉得这是一件我们想做的事情,就是得打一针鸡血,走一步看一步,想那么多那么远其实没有用,因为今天所有的事情和我们当时设想的都不一样。”

来源 :公益时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26 15:05 , Processed in 0.048551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