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yilingche

技能操作训练指导手册——个体心理咨询技能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讲 阻抗解决技术9 K# t& R8 U: v/ ?2 w
  l2 D- `0 Q2 o  _
训练要点:& B+ D) d% y- @. o2 r, z) R8 m

- M9 `6 L3 `. [9 v: }+ O阻抗解决技术的含义7 F% E  @! X. K! E' G+ _2 |
* w8 K- Y- K3 C$ b* p
主要探讨沉默、多话、依赖、移情等阻抗的问题。2 D* j: I3 B+ r7 Q% `5 H

' `" C/ s  G/ F0 O(一)妥善处理沉默局面
6 G  q- Z' x/ w2 ?1 W0 K# v5 c) B( ~# {/ Z; P4 W) p
1、咨询师要分辨沉默的原因是否来自自己的感觉,如果出自自己,从而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 i, X* n1 Y9 w! v( f2 |2、多数情况下,沉默是由求助者引起的,主要包括几种类型:怀疑型、茫然型情绪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等。. l, F0 X, e' `
3、沉默出现时,咨询师自己先要保持镇静。
; o+ I4 v' N' q  a) _, c! [4、沉默现象有可能是咨询过程中的一种危机,但也可能是一种契机。5 U- \- Q5 G7 f% ^6 X

1 g& ~+ P4 q+ l7 g% N(二)积极调整多话状态
- Q- m# Q9 e6 g' c6 q
. d( \+ g0 d& @9 o3 I( f1、有时多话的感觉来源于咨询师本身;# I/ ]* @3 r7 B4 @7 r- x. [3 U6 J
2、多数情况下,多话是由求助者引起的。类型包括宣泄型、倾吐型、表演型、表现型、表白型、掩饰型、外向型等。
# g" x* p( y2 ]" x+ L  L3、咨询师应根据不同多话类型,采取相应的咨询策略,引导求助者有针对性地表达,期间,尊重和理解是十分重要的。
! {" T2 R2 H8 [; g+ P2 k! i2 b' G6 u" f4 \1 |) S. W
(三)正确对待依赖心理
6 ^, F5 F& m9 |. ~3 k; g/ z
; G/ d4 k. ]( q7 j& K6 \几种常见类型:
) p% B6 G! M+ r自己不思考,而是完全听从咨询师的意见;
: k7 Y6 o6 X& x( D无论事情大小,一有困难就总是寄希望咨询师给予主意甚至帮助解决;8 @+ [( V: M! X; J0 Q9 {
把咨询师和咨询场所当作避难所,等。
& }7 |" u; x' q/ l: v" f$ J( c8 k0 ]7 I' z2 \
  注意
3 P% s: M8 \8 H% k+ M) m4 i4 g! X3 }" Y# k2 H5 S
1、咨询师要消除这样一种观念,以为求助者有事就来找自己是对自己信任的表现,是好事。. e4 B3 z' C- Z4 V2 D
2、发现求助者有依赖的心理,咨询师应该明确地告知对方,只有自己来解决问题,才是自己的成长,才说明心理健康水平提高了。
5 x/ C7 I9 i2 O- I$ k3、对于依赖者,咨询师应让其多独立思考,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并积极地实施;还要逐渐地减少咨询的时间和次数。
/ b; g% e: P4 j+ M& I: v1 c4、有时求助者的依赖是由咨询师造成的,对此,咨询师要注意纠正。4 O' l$ J, _6 S5 D7 `0 c
# u$ T* s  T  H% m! O3 ^$ h3 @
(四)谨慎把握移情现象
$ A: `; z' G2 d, R0 ^/ m# _9 h5 M3 h3 b- Y/ E
随着心理咨询的深入,有的求助者会发生移情现象。移情是指求助者把对父母或对过去生活中某个重要人物的情感、态度和属性转移到了咨询师身上,并相应地对咨询师作出反应的过程。发生移情时,咨询师成了求助者某种情绪体验的替代对象。
1 R. U4 q$ r4 J* R; O$ j咨询师要谨慎把握移情现象,发挥移情的积极作用,避免消极影响。
8 j0 s- x8 ]% j3 H: f  H) f8 T9 ~
区别移情* W6 W2 S% J2 K3 g5 `
6 d3 ?, y, P0 f! R
1、区分负移情与正移情。
- Z) G, x  p9 E' @: [$ d2、区别是一般好感与移情。
; C. i1 U0 E  N+ Q& \3、区别移情与依赖。
7 A1 F3 k, ^1 b2 G& n+ O  j+ j6 ?
7 T9 F: _1 g# d& ~3 h移情的处理: d+ Q+ I1 n; V1 N9 `/ O7 S  z. c
( l) q. o- ^2 V6 g1 p* q
1、移情是心理咨询过程中的正常现象,透过移情,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对方,并运用移情现象来宣泄对方的情绪,引导对方领悟。
* m+ `9 R* j' M2、对正移情,一是不怕,二是婉转说明,三是引向正常的咨询关系。
0 s2 A0 A- h* @* \3、防止和反对利用移情达到某种个人目的。. P% Z6 U) x) f& X" X  g( q$ ~+ ]
4、若自己难以处理移情现象,可以转介给别的咨询师。
, h, e6 Q( Q$ v4 s' b, w/ z7 _5、有经验的咨询师善于利用移情现象,但这是需要较高技术的,咨询师应谨慎对待。
/ i2 L9 m9 Z4 v8 l, c. j' B  T) ?4 ~3 j" I+ M; j# m
(五)阻抗的来源与克服3 ]4 A2 }  h# d2 h

( g5 z* I9 |/ \, y心理咨询的过程,其实是一个冲破阻抗的过程。这里说的阻抗是广义上的阻抗概念。阻抗本质上是人对于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与自我变化的抵抗。9 S5 ~$ P: Z1 C1 Z0 F1 d8 T
精神分析、行为主义、人本主义等学派都作过描述和分析。这些理论均表明:阻抗对于心理咨询过程具有深刻的影响。人们只有加以积极的认识与控制,才能达到预期的心理咨询效果。如果对阻抗现象不加理会,或处理不当,则心理咨询的进展与效果将受到阻扰。
9 z4 A6 H! P& l2 k( ~4 O  X: Q# I4 H" v0 s3 Q% e
阻抗的表现形式6 k6 I% I5 E' ~: x

2 X) a( Q  ?( J$ p0 j  O  首先是讲话程度上的阻抗。
* l0 ^! F7 A# ^5 u$ v$ H( w4 s+ o& t8 H  其次是讲话内容上的阻抗。
+ f" g6 W( m6 [$ q6 R0 L  第三是讲话方式上的阻抗。+ |. _. x, q, }# m( ^9 \
  第四是咨询关系上的阻抗。 3 r8 `8 M: m3 y3 u
这四类表现形式可以表现为个体对某种行为变化的抵触,也可以表现为个体对咨询师的某种敌对态度。但无论哪一种阻抗形式,它们都是对个体的自我保护及对其痛苦经历所表现的精神防御。因此,它们对心理咨询的进展起着潜在的深刻的影响。在很多情况下,对于阻抗的认识往往是心理咨询突破的开端。+ [1 m+ N6 e7 s. ?6 `1 ~: u2 m
1 q' J- k* n3 I! z* t+ m' o. F
阻抗产生的原因  o; l$ T  y! {" ~, l( i
# G$ F' {: U3 O0 ]
心理咨询专家卡瓦纳认为来自求助者的阻力主要原因有三个:/ F, \1 o" I; l4 y. y2 r
第一个是因为成长必然带来某种痛苦;: H, M! g1 Q' D& C4 W' q
另一个是因为行为的失调是机能性的;
/ r! W# R- B, f再一个是求助者可能带有某种反抗心理咨询的动机。
, l# h7 s2 K. W+ V
! V  ]3 Q) ~+ K% f* Z. [注意事项
- {3 j/ ~7 T  x, M5 E  a" x
" t4 n2 M5 Z, U* e2 p7 M0 G  1.要解除戒备心理不必把阻力问题看得过于严重,不要认为咨询会谈中处处有阻力,不可 “草木皆兵”,出现阻抗时,咨询师不能认为求助者是有意识地给咨询设置障碍。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对求助者要做到通情达理、关注与理解,尽可能创造良好的咨询气氛,解除求助者的顾虑,使对方能够开诚布公地谈论自己的问题,这实际上已为咨询会谈减少了一定的阻力。   
1 \: {7 v, w) Z6 _; K$ h9 w2、要正确诊断和分析求助者的阻抗原因可能是多种多样的,有的来自心理问题本身,有的与求助者人格特点有关,还可能源于对咨询师的不同感情。故咨询师要视不同的情况要做不同的处理。因此对具体情况的明确分析就是十分重要的了。3 p  G: {  X& S* x3 H

) j  p5 }* S9 z$ ~! E- A4 S3、以诚恳的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力一旦咨询师确认咨询中出现了阻力,咨询师可以把这种信息反馈给求助者。但这种信息反馈一定要从帮助对方的角度出发,并以诚恳的态度,以与对方共同探讨问题的态度向对方提出这一问题。+ i4 [( p( o0 z* i3 Q5 z0 s: r2 O
2 C8 A2 B5 l5 n, h4 T9 M# e) N, `
应付阻力的主要目的在于解释阻力,了解阻力产生的原因,以便最终超越这种阻力,使咨询取得进展。这里的关键是要调动对方的积极性。8 G8 K7 \6 m" v$ v" Z
克服阻力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工作,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解释和讨论,直至求助者达到真正的领悟为止。1 D1 V" W2 y3 b* W8 u
+ k4 `; J0 w/ o; F+ S$ [; ]
单元小结
9 }2 {0 e- H1 C- I4 ^
" ]4 E' W/ o- k1、阻抗大量地存在于咨询中,它既是干扰咨询的影响因素,也是咨询突破的关键因素之一。
5 F8 r# i& n. u  \. {& g2、阻抗的表现形式各种各样,咨询师要善于从各种角度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1 N" m# v  t4 [9 p7 t3、咨询的目的是助人自助。解决阻抗过程中,求助者的积极参与是很重要的,只有求助者愿意接受改变,才能真正消除阻抗。
* I4 A& G' h/ s, M) _- S" y4 |5 V! O0 f
训练项目:9 O7 |2 u4 Z$ v9 T  d
% C9 f5 \5 u% g' O& F
(一)复习与练习% ^( D, {2 h& i1 I9 X+ G; [+ t
本技能单元不安排复习与练习+ z+ p+ ?7 b4 w" D! c
(二)课后作业: f1 z3 R* T4 r3 I1 M! k7 O
1、两人一组,准备一台录音机,一人扮演咨询师,另一人扮演求助者。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咨询时,请使用阻抗解决技术及前几个技能单元所学的技术,并且全程录音。三十分钟后,两人听咨询录音过程,讨论咨询师的阻抗解决技术正确与否。
" b( u& N; D; Z" n" Y+ B- w2、角色互换,重复以上步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一 转介技术  N2 f6 P8 g6 z. @6 p5 l) \7 ?

- V' X& i" \. f' {' @" i" @训练要点:
: U. Z6 t3 n# y) ^. y! s" s) x) j  V8 {" S4 J, |
选择咨询对象的重要性, H$ @( @6 l7 x7 }
8 U5 D9 Y. h, i' Q- [" q3 C% K
选择适合自己的咨询对象是咨询成功的重要条件。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求助者都适合咨询;也不是适合咨询的求助者都适合于每一个咨询师,匹配很重要。这些都属于如何选择适宜的求助者的问题。9 Z3 y7 @* U3 K( P* h4 G
咨询师要知道什么样的求助者适合咨询,什么样的求助者、什么样的心理问题适合自己,否则事倍功半甚至无效,或起反作用。 " H8 x% A; ]$ \5 ]$ |; f
  / B( V/ h; ?# S, P
适宜对象的条件9 z" ~  C# C$ w! z  U! [
$ H- n, d$ ~2 ]- Z
(1)智力正常。. b; s; s9 X- d' p
(2)年龄适宜。
( n$ {1 }) b# D6 B1 j(3)内容合适。) m3 O3 o" A) z  Y6 {' u0 S
(4)人格正常。
3 K" ~' A  W0 z0 x9 K3 O' \(5)动机正确。
, `- T. R: n8 Q) |( r7 s7 T5 Y$ l(6)信任度高。7 u9 s  S; Z0 f
(7)行动自觉。  D- X& k1 M, g2 {) ]9 S( W! E
(8)匹配性好。! t" G' H/ j+ @# g2 |& y7 V5 j

3 ~5 s! }+ h) x1 o6 l# n. G- e不匹配时的办法一——调适1 S) i7 E! X* L# `2 p
; L8 Q* y; |3 v) Q( L4 Y
面对不匹配,咨询师要学会调适。调适的基本思路是咨询师去适应求助者,而不是相反。根据不匹配的原因,作相应的改变、改进。* [/ S4 p& j- z
+ \) L7 T' q2 Z- f; h: W! n& u! w; D% d
不适宜类型之一——欠缺型
) H/ F3 Y* F2 D' A+ \" u4 @$ i  @* n# l1 O
由于咨询师的训练重点不一,擅长内容不一,因而,对某些类型的咨询内容很可能不懂、不擅长。
- t' g* c' r; ?/ W! Y
: t/ }/ ?- g, \! k不适宜类型之二——忌讳型0 [' e! K0 D$ x$ c6 ]& _
9 b1 C4 ~8 P& Z, a* D
咨询师在价值观念上、情感方式上对某些人、某些咨询内容,持有比较严重的敏感、偏见、忌讳,如果这样的话,就很容易进入误区。
/ b, Y" W3 D5 @/ t) q# ]* ?8 }! p9 }& S0 h( Y
不适宜类型之三——冲突型
) h+ |" L- ~: E2 i" P% `) x# N
8 B) k6 L4 N8 m% l( D% I% o咨询师与求助者在个性等方面存在着不协调,或求助者对咨询师采用理论和方法持不接纳态度,那么就不能使用该方法咨询。
# Y9 w" m5 J* v
' G* y3 F7 x9 r( w3 y5 J不匹配时的方法二——转介
, Y6 h( H) w$ `$ S  M; G) s. z& \7 T3 q5 n' J! S
如果咨询师无法与求助者匹配,就会影响到咨询效果,比较明智的办法是转介给合适的咨询师,或及时中止咨询推荐其去寻找更有效的帮助。; W- v8 q" s( m7 I2 J. l
在把求助者推荐给他人时,须持慎重的态度,防止出现对求助者的伤害和负面影响,并首先应征得求助者的同意。
- o  N1 O% i5 Q3 H5 O! q# F$ u! U# v* V' `5 W4 i2 {7 [' J7 }. Q
需避免的方式
. Q) Y' J- F4 d9 N: T" \1 o: b4 [2 t! [1 V6 B
1、不懂装懂,硬着头皮上。$ M4 N5 }/ _5 U$ X0 q7 J
2、明知不会而轻率处理。/ O7 x6 q  r( Z  M' A0 i/ |
3、把求助者当试验品。
, i* D; i% j; u& ^2 A( X8 w! L2 q' l4、把求助者一推了之。
2 T4 P* N5 M. S' S$ L- _8 _8 e! O5 @. }+ X9 [' ]. f( {" F1 U
单元小结6 @; l* I, s) M) I& H$ O

  S7 P* h' N) s2 `  x1、求助者与咨询师的匹配会直接影响到咨询效果的好坏。/ \/ b1 I. c) s; w( M( ?3 K" Y
2、咨询师若遇到与自己不很匹配的求助者,首先应作调适。如果无法适应,可以转介。" Q' f0 l& o, @' i8 C; d1 K
3、转介应本着负责任的态度,特别是应得到求助者的理解和同意。8 S4 x% M) A7 B) r
4、咨询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特别是提高自己对不同求助者和咨询内容的适应能力,以更好地为广大求助者服务。8 Y5 r. J' @# P1 K8 _0 w1 ^

3 r  o" w" X. f0 _/ O( k训练项目:! t" H1 A; [0 l/ M
. [) x/ f6 \$ f  @
(一)复习与练习
# ?+ I) X5 f* D9 W$ Q0 U, ^本技能单元不安排复习与练习) N; [6 F0 K8 D) n+ A
(二)课后作业
8 V+ o# J/ N5 g7 r6 ^7 I1、两人一组,准备一台录音机,一人扮演咨询师,另一人扮演求助者。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咨询时,请使用转介技术及前几个技能单元所学的技术,并且全程录音。三十分钟后,两人听咨询录音过程,讨论咨询师什么条件下使用转介技术。
: P- _/ r% P- G3 J  g9 Z2、角色互换,重复以上步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二  非言语技术3 d! T3 t0 l3 s6 P# L* r, {

3 J+ Z9 b6 B+ U9 s1 S0 ]$ D训练要点:" @+ l- n& o6 ~( x

( U0 |" e1 m  l4 O' B5 \8 H2 o非言语技术的含义
9 A# `, m8 K; T! q3 n5 `: q- b' [) E- Q0 N8 I& b; D6 w7 o
咨询师和求助者的活动包括两方面:言语表达和非言语行为。
6 @1 J2 A2 A4 y; H# c& Q% D4 J非言语行为,主要有目光注视、面部表情、身体状态、声音特性、空间距离、衣着步态等等。
& A( q9 ~4 V% O. B0 {2 x1 v2 w: Z8 c  E  q5 U% D' N1 G/ W6 X
非言语的重要性
. F+ Q7 ]; |3 y# `" F! [
  b  W- n# H5 J( m8 }8 z$ r或伴随言语内容一起出现,对言语内容作补充、修正;或独立地出现,代表独立的意义。* Y5 Q. [7 f! c6 s
非言语行为能提供许多言语不能直接提供的信息,甚至是言语想要回避、隐藏、作假的内容,因为人们可以不说真话,或试图隐藏其真实情感,但非言语行为却常常不知觉中会泄露真情实意。
  n* _1 j5 T. r) W% Y( x$ Y7 U/ k/ k+ m
学习意义  D% J* H' K3 X* d: r) f

: J. k& o6 e% d1 |; R借助于求助者的非言语行为,咨询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求助者的心理活动;2 R$ M7 a, q! G/ J- S
咨询师也可以由此更好地表达自己对求助者的支持和理解。- m8 S( }5 ]3 j  t/ }* k+ j
因此正确把握非言语行为并妥善运用,是一个优秀咨询师的基本功。$ p0 f) R$ }" F  c) D- h
5 ^& k" i( C" }: _4 A
注意事项
3 d; y6 \8 u/ U: A, X: L
" \& r4 \- C) ?1、要综合考虑人的非言语行为- w, E4 o, S4 r1 ^, u+ V) J
非言语行为有它一定涵义,但不是唯一的,需多观察、多比较、多思考。比如:, D) p. A+ t! ~( Z# W
与文化背景有关" z* T0 J+ p/ q& r1 m0 \
与个性特点有关0 x1 _9 J4 G9 P7 Q* k; _
与行为习惯有关
* ?' X- E, X2 e与特定情境有关7 w2 ?3 B4 e3 Z0 ~( R" X0 u
一个单一的动作有时很难判断到底是什么含义,为此,应观察一个人的动作群,即一连串相配合的动作。否则难免会断章取义,误解对方。不仅如此,还应把动作群放在某种情境中来了解。如果咨询师想当然,很可能就会判断失误。
% J) p6 _1 v7 c+ W! H  F" v
* q, I6 c8 l/ B; k$ a/ \2、谨慎看待言语与非言语行为的不一致; b0 [- C% {; q+ d1 F' U3 M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非言语行为所暴露的信息应该和言语表达的意义是一致的,然而,两者的不一致有时也会出现。抓住这种不一致,有时会发现心理问题的根源。9 W' \7 w0 p( y1 |6 F# N1 v, y: b
4 E( t9 W$ P, h- J$ ?: }
3、咨询师不易轻易流露对求助者非言语行为的态度。/ N: o/ s% \7 _8 P8 f0 s& H
不妨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看看是否确实如此,而不宜马上表现出来。在这里,过于灵敏的反应反而弊多利少,或有害无益。- w: {' [0 h% P2 I/ [
有些咨询师为了显示自己的观察敏锐、判断准确而轻率地表露自己的看法,这是不妥当的。即使判断正确了,也不应该随便表露,可以在自己的态度、言行上有所调整,因为让求助者发现咨询师时时在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会给他带来压力和不安。' Y1 ~2 `& g6 V. ]! |) T
( J# g9 p" Z$ U* L# t
4、咨询师要十分重视自己的非言语行为的正确表达" J- e3 m7 `* X! g& I7 V
  对心理咨询师来说,非言语行为的作用有时要大于言语行为。咨询师不只是嘴巴在参与咨询,而是整个人在参与咨询。是否能赢得求助者的信任、好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非言语行为的传达。
! i, t- `7 O3 R; l4 ]7 {
& S6 Y, i! }: g6 Q7 E5、咨询师只有提高自身修养,才能用好非言语行为。
) K+ y$ N8 d0 H" Y& G非言语行为受制于咨询师的价值观念、品德修养、人性观等诸多因素,它是咨询理论和技巧之外的东西,但对咨询成败举足轻重。/ g5 t8 ^) O! `! f
咨询师面对的与其说是求助者的问题,不如更准确地说是有问题的求助者,是与人的心灵在交流,因此,需要充满感情而又十分谨慎。4 F' x6 D* B% Z# n% n1 a" `1 L" _
/ G2 J! o0 [" L7 V$ x& o! Q
单元小结2 \: k& n% ?( F& U9 ^

9 Y/ _3 K, b7 i3 F- a1、非言语行为在心理咨询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可以补充、加强、修正言语行为,还可以单独起作用。
+ K8 h9 g% C% B" N; K  V4 K1 x2 K6 C2、重视非言语行为,不仅要注意观察、思考求助者的非言语行为,也要十分重视咨询师本身的非言语行为的表达。
! P4 O/ S0 @% o+ U/ G3、要重视言语行为与非言语行为不一致的现象,这通常反映了求助者矛盾的心态或有意无意想要回避什么。咨询师要分析这一现象,以促进咨询的深入。
' J/ i# _% Y) n+ e5 F6 j  _( F  T- `4、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不仅要听、要讲还要看,同时要想,缺一不可。只有这几者协调使用、合理搭配,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整体效益。" @8 ^$ S+ `, [0 I6 C* L* w
+ _7 _# y$ k" Y$ N% V2 y
训练项目:
" I, x1 B) E  k' @8 L2 Y) x$ n. Y  C
(一)复习与练习: J/ t0 w8 ?0 @+ W2 d1 {- q
本技能单元不安排复习与练习2 ~' L! p8 w# `- A1 D
(二)课后作业
  H2 d- L7 r6 d9 w: m+ K( Y1、两人一组,准备一台录音机,一人扮演咨询师,另一人扮演求助者。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咨询时,请使用非言语技术及前几个技能单元所学的技术,并且全程录音。三十分钟后,两人听咨询录音过程,讨论咨询师的非言语技术的使用正确与否。) h/ B6 \, q/ h8 }' S2 {& L# i
2、角色互换,重复以上步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三 结束技术
, o' B! u5 ~8 `1 M3 j( I3 _4 F8 _) d" G# @7 d( R2 E( g
训练要点:5 S; Y. S5 M3 b. Z1 o; P
% `6 P% r7 ^: Q
使用场合/ f  K/ x+ d$ W5 ?7 z
; t) a/ s9 \$ l& h$ M. n
1、每一次咨询结束时;% f. w+ R7 k& g0 N4 @7 ^$ R
2、求助者问题解决时;* ^% I' V8 V: @' |% l
3、准备转介他人时。5 P9 i0 c8 R' m' B# S% G2 I  s5 t, `
说明:结束并不是单一技术可以处理的,其实是一种结束的过程。结束技术是多种技术的结合。- Y5 U/ D! I- E# b
问题、原因与方案
! h5 O3 C& \: @, O* F4 m( ~- o/ E: [8 ]* R( b
1、每次结束时,求助者拖延时间。
2 F! L1 o7 J* L; r' |7 _6 b& i. e0 v4 W  c6 _4 V7 }- I
一般咨询时间为50分钟。进行到40分钟左右时,咨询师就可回顾、结束。概述此次会谈内容,说明下次咨询方向等。
+ o$ r' ^, |/ I6 v/ ^问题:有的求助者结束前,才肯提到最重要的主题,希望延长时间。
1 [  p# u8 f1 M% I' a! X8 e2 r原因一:是对咨询师信任不够。
. u1 M3 I* {: l. Y( y5 K原因二:是背后有特殊的目的,如考验咨询师是否关心他或想获得咨询师的格外关心。9 `+ @$ D: n& Z3 ]" ^
解决方案:咨询师要学会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和自知能力。
# m! f$ P& u# k' |2 q9 z3 y
. |7 V: y! s& f) x: ^6 Y( m2、问题解决后,出现依赖现象# X. J+ k( w: U* w& K# {1 n
. R1 H  {3 H" f4 y9 ]7 W8 u
第一种情况是求助者对咨询师依赖。
- I' R; F% {9 I4 S- x* J3 U
. v5 W+ D$ s6 V3 M$ G6 C7 I原因:是独立面对现实,信心不足;或分离情境触动了求助者未完成的事件。
+ q  i* T, X* A9 q8 s" h解决方案:逐渐谈到结束,使之有充分时间面对分离;二是最后几次,延长咨询间隔,使之慢慢习惯。3 c8 Q6 X1 N: v1 l( g% k+ ]8 k
. O4 U9 E- U: k; l
第二种情况是咨询师对求助者的依赖。- }  F; Z7 G/ p- ?  b5 }
/ n4 J; r" M5 u& G1 v+ r
原因一:咨询师未能随时评估求助者进步,不知目标是否完成;7 K' N5 t; O3 y" u' U" M
原因二:结束触动了咨询师未完成事件。  m8 N$ I! _. w$ ]: i
解决方案:定期评估进展;若发现是第二种情况,就要探讨深层原因。" R' ?+ t$ w( O! ?+ f& ]9 {* c: T
6 |# L9 G& A9 \& Q4 t
3、转介时出现适应不良现象
$ w" }9 p! A; ]5 l! }5 D* Z- o1 O' f! z' Y/ U
情况一:求助者询问同时与两位咨询师接触的可能性。须探讨原因,告知咨询伦理要求;
2 J/ v. x* N2 E/ K% a情况二:分离触动求助者的投射和移情。咨询师以倾听和通情达理,帮助求助者顺利结束,建议求助者让新咨询师了解自己的状态;
+ y! W* `6 l) v" m; t2 s情况三:进入新咨询环境的压力。帮助处理情绪,使之顺利适应新咨询师的帮助。
# Z0 V5 N9 f( X; N4 J7 O5 a: R7 u' {9 w
功能& u) b* p2 R+ B8 [  o! J

9 s$ R  _0 g) o  X1、每次结束时作概述,突出重点,可整合求助者的学习;
4 J& r  H! O3 [3 b3 R3 z4 l) @2、触动求助者未完成的事件;, s6 U0 v5 h% N0 u5 t4 J
3、增强求助者独立面对生活的信心;
: d- Q1 U$ V: d: G( e8 @4、处理转介前的不安和疑虑。! F0 X0 r, g, u8 q  k9 G2 I
: ?" x9 q$ i$ g6 ~1 l% p
何时准备结束, D& k; f% ~9 C! H- j- L
- p& w' |, Z, ~' P0 _3 l
1、咨询逐步达到咨询目标以后,双方都认为可以结束;2 u: ~5 @& [2 j3 R) p! E0 r
2、按照咨询方案商定的时间结束;
1 G* ^. E/ ^- g+ V3、根据求助者的感觉及要求;
5 d( r5 [/ u  P4、根据咨询师的经验。- X* J+ s4 E+ u5 h% o% j) p- ]
一般来说,应该是在基本达到咨询目标后,双方都认为可以结束时为宜。
$ e- U3 V8 a1 y, C' l4 m5 k( _' l8 R& D6 V: P9 d
如何结束
8 e" {+ |" v7 F: Q3 G
6 e) ^/ ?/ D% f1 P) H/ P1、逐渐结束;
8 R9 S7 l% g( f  d& N$ }5 L0 R2、提前告知结束日期;
& m2 O! O0 t4 ?" D9 q3、采取相对被动方式;
( s9 H6 }  ^' U& F- o7 U4、鼓励求助者自主自强;: w/ y& h) ~3 Y+ s
5、正确对待反复现象。/ a& r5 |) }" |1 l( T/ s' S
, ~; T4 `. [0 W% v8 u! U2 n& q2 t8 \% a
做好结束总结
9 a% K/ {% x! }4 M: J" Z
9 @# D6 e; N: t7 L1、回顾整个会谈的基本情况,强调咨询要点,使求助者对自己及其问题有一个更清醒的认识;4 V* f/ c& W% ]
2、咨询师应充分肯定求助者取得的进步,巩固其自信与能力;
: C1 m- Q' I  Z- @- k3 w) c3、可以讨论求助者今后应注意的地方,但咨询师的言语中应包含信任和鼓励。# k9 m" N! t1 S# A3 F1 b; F
4、这种总结若让求助者自己进行,咨询师予以鼓励,效果将更好。0 H5 ]" L# v' B0 M" R" q7 q' N
5、咨询师要帮助求助者运用所学的方法和经验于现实生活中,举一反三。/ L% Z' Y/ d: g3 `! Y8 Y
6、总结应结合咨询目标和实施方案来具体进行。+ `$ G8 g  W8 V' {

! D4 M% a1 f8 _/ p' A咨询效果的评定
. Q1 m( F$ Y- N; A. S7 g: t+ V+ r" Y5 G9 A6 S, [2 U& |2 L3 y
咨询有效的三原因:
1 q( T4 B4 V4 ]# I' n9 t$ R1、一般性有效因素;
1 x; m! S/ w, t0 \' u$ ^2、特殊性有效因素,即针对性的咨询;8 }' ?$ ]7 G- N/ T7 v
3、求助者本身的潜在适应能力与生长、复愈的能力。
6 Z$ @; [9 n9 {在一个完整的过程中,这三方面的因素是同时起作用的。 ( L. \7 ~' m7 d2 E. M$ r  j- b

& e" J" R3 w7 v" k4 G效果判断的维度
. |, F0 V- r3 k& ~' i; `
8 V% [' o, L4 e, I5 i9 U7 A1、求助者自述;
0 g" l% ]: d5 M- O  y2、他人评价;
0 j" c3 W. x, |3、求助者客观表现;& G. K- r% v1 k- U2 `
4、心理测量结果;
/ X! ]3 s  x' _, Z2 `5、咨询师判断。
# ?- N; l4 `' O; F- ^7 ~% V4 s
' A6 t7 |- ]0 ?* t" {, }效果的判断可以从多方面进行,包括症状、心理状态、行为方式、适应机制、人格成熟等等。需综合分析。/ G6 {7 t6 m0 i8 Z$ j. y

# b/ C% f. D7 E- `3 A' m7 @效果的层次性
0 p) ?+ @+ r) `; T6 F* {4 |" V9 ~" _* R% J+ }1 T- J
一个比较理想的咨询过程,其效果表现为从外到里,由浅入深。
( C. I: H* X3 t4 [初期效果表现为自觉状态的改善;  E5 g" m. {2 a
中期效果表现为行为表层的好转;
6 @  d0 [& J3 \7 Z( d1 b后期效果表现为人格趋于成熟。( Z0 `4 Q' j" b6 n
1 a: f* l8 Q4 M0 z6 r( p- T
对咨询效果的看法8 {$ |/ |- w4 b1 @$ r7 J6 l( A6 C3 N* R$ f
* l; G6 r, r1 N
1、所有合法的咨询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各自适用于不同的情况,但都是有效的;
- ~5 P' i  E& S- E* W# M3 t! t6 V& n2、疗效可视为咨询师、求助者与咨询方法三者的函数,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疗效。, ^; H; F/ Y) {8 P# T
3、某一咨询师的某一方法无效,不一定是理论、方法的过错,而可能是求助者的某种原因不能适应咨询师所采取的方法或咨询师应用方法不当所致。8 i9 ~/ L6 K, L6 h9 }
4、不同的咨询方法有其适应症,寻求某种方法所对应的适应症或某种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法是许多咨询师致力的目标。
* i; E+ l3 {& c- `5、只有根据具体人和事,慎重地选用最适合的方法,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益。
, A# M$ j# a. B/ `# ~4 R1 D; [& O+ Y) t2 p5 {' C; o( d
有效的共同因素
2 b3 Y) Q- G; U: ~0 Q4 T% g0 J7 d  e: M
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的、信任的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5 e! s/ Z) D! D9 x$ `2 C
2、求助者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
- Y/ ]; Y) x" J% I) I( b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能对问题作出合乎逻辑的解释。& ]1 _7 }5 E7 ^4 `" s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准确的通情达理、不求报偿的热情、诚恳的态度。
' h5 b% C' N* L; U# U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转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 e0 [6 v' y3 U6 H) g, {) O# p$ d7 `8 I
综合的趋势1 W% D, @2 ~1 M2 G; i! w$ K
' i& `2 W0 c( c) H& n1 A
实践中,所有产生良好效果的方法,从广义上讲,都是注重行为、以求助者为中心、有心理分析、合乎人性、并把求助者视为一个整体的。这一点正在越来越成为现代心理咨询的理论和方法的基础。% P2 F4 }3 t* X1 e. _) Z5 c
! Q% a  y" Y3 r3 L
做好回访与追踪
/ W" ?. I1 T- s* V( F/ a+ ?
' E- F" N7 P$ |2 ?) ]回访时间:咨询结束后,视客观条件和双方的意愿,可作3~6个月甚至更长久的追踪研究。
# t3 D: W7 X6 O, t回访目的:通过回访、追踪研究,可以评价原来的诊断分析是否正确,帮助指导是否有效,并作必要的改进5 Q3 Q5 _- ^* `$ |+ l
回访对象:求助者;熟悉求助者的人士。
6 @3 S4 {+ M( s9 t& s) C7 B1 M0 J; V
效果类型
- @: @8 m; y# m
2 s3 y/ A6 Q5 b% P! x. H1 K1、效果明显,问题解决;
6 Z8 q" j2 s, B+ _2、效果尚可,问题改善;8 a- j0 z, D$ R( p6 J# ^
3、效果一般,问题还在;$ Y$ B) ~. ?0 `2 N2 H0 s, f- O
4、效果不佳,问题不变。
/ u) s- O! e" ~5 y! e, h" T( g
3 i8 v0 W. s2 Z* V6 A" Z其中,3,4,属于效果欠佳。5 ^0 Y. W3 a. j/ A7 F, Q' q( B, t2 w
9 I1 _6 ^2 S8 K8 G3 E
处理方案- i1 q' m( i: F. B

1 O* m; c4 U  d+ @+ H7 A发现咨询效果欠佳时,或出现反复现象,可采取相应的办法。
. o1 M& h: p% U1 G( z3 i首先,双方要有心理准备,正常现象。2 O( P, E% ~; e( z/ e5 }
其次,咨询师要有信心和耐心。! @8 L) M$ R8 _% X3 O; M* o
第三,要让求助者有信心。
$ n- w, Q* |; ~) [: E/ f& d( d第四,客观分析原因,有的放矢:9 m. k  s! L2 z. ~# Z+ B4 _
1、若是求助者努力不够,方法不当,而又愿意再咨询的,可针对性地辅导;
5 I) p' U; W4 n- t" I2、若是咨询失误或不到位,就设法弥补;
! t& O9 {# [8 N) w! M& D  ~  U3、若是求助者遇到新困难而出现反复,可继续提供帮助,重点是让求助者把学得的东西迁移;; Q5 F; w' C  A: h  `  o( w3 h
4、若是改变过程中的阵痛或暂时的倒退,则提供心理支持,促进其进一步改变。: d3 L' i" _/ g: |
, @" w/ f8 o7 c
提示- @; ~3 y8 E: p; l# @& x- Y
- ?6 h9 n( j. z  u% R
咨询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出现反复或倒退的时候,越是有希望突破的时候。. P9 R' g" ^) s
- c, G9 m+ I2 Y2 h. p& Q
单元小结; \4 d0 ]% Z# W! {" ?6 }
2 Y# P: q7 Y) r/ ?, g
1、咨询结束是咨询完整过程中画龙点睛之笔。
7 W2 S. h" i& O  M  L3 a2、咨询结束或许只是一个阶段的结束。咨询师还要尽可能做好回访工作,以了解咨询效果,更好地服务求助者,总结经验,改进提高。
3 m: X. V0 E& M9 |6 e3、咨询的目的是助人自助。咨询师要把这个咨询理念贯穿于全过程。要使求助者把咨询过程中的收获举一反三地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去。- |3 }  q$ y7 ]- t& d
4、咨询效果的评价是复杂的,其效果既有明显的和潜在的,眼前的和长远的。对效果的评价要综合地看。 , L' [0 A" q" f; }% ?; z: J

+ J- i" ?8 I; y! t; M, t训练项目:
0 H8 h5 b8 m$ M% C- q: q4 H8 G8 ~3 T) K. ~4 q& y  `4 @; o$ u6 Z$ C7 s
(一)复习与练习  v: U/ G; n7 }  E6 c% ]
本技能单元不安排复习与练习
7 \2 q2 ]8 Z: H( \1 v(二)课后作业, w1 z( R* z" o5 e2 q1 g
1.两人一组,准备一台录音机,一人扮演咨询师,另一人扮演求助者,咨询师对求助者进行四十分钟的咨询,并且全程录音。咨询时,咨询师须使用前几章所学的技术,并在咨询结束的前十分钟进行说咨询的结束工作。四十分钟的咨询结束后,两人听咨询录音过程,讨论咨询师的结束过程是否恰当。1 o( s. o" [$ c- C" z: B
2.角色互换,重复以上步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2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四 灵活使用咨询方法
: k9 K9 c- ^( [* E5 H( U1 d
. ]1 F% f' n( F, N6 r咨询方法的选择,往往因人因事因时因地而异,总的原则是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方法的选择要有针对性。具体说:; x- c  {' @0 ~) ^4 d* T

( @' w5 m( x: }4 x; U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9 u( E# X( ?( r2、不同的阶段可实施不同的方法
7 t. O& x4 G0 l7 t7 ?4 T3、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方法
5 A* Z! k7 U) H- _4 u& {4、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5 \0 l9 e* X2 e- P9 p. I# t
" Z. U/ [1 o% B$ Z
咨询的方法有多种,其中有些是重要的、常用的,比如精神分析法、行为主义疗法、合理情绪疗法、求助者中心疗法等。' U& u4 s0 j7 D2 F! d6 ~' ?
咨询师应学习各种不同方法的理论和实践,懂得哪种方法对哪种内容、哪种求助者有哪种效果,从而广泛、灵活并恰当地选择、改变方法,来配合求助者的特点及需要,以最经济的方法来达到最有效的结果,若只懂一种方法,实践中往往会有局限性。+ q% y( j* x1 p5 D& W) E3 i: k) `9 f6 y  e
) o4 B& w( J1 }+ r8 Z) k4 p6 ^
综合使用各种方法* B2 s8 j2 A# |7 S
6 n$ J' s6 O6 k3 w* \
实际工作中,有针对性的综合方法往往比单一的方法更有效。当然这些方法应是相互配合、促进的。综合的方法往往针对人的心理的各个方面,针对人的不同层面的心理需求。比如,实行宣泄,领悟根源,调整认知,矫正行为,模仿学习等等,在许多咨询案例中都可以见到。
/ e6 X. o. O# ~& a' Y3 G. F有些信奉某一理论和方法的咨询师往往只使用一种模式,但一种模式有其特定的适用面,难以包容众多的类型;另外,一种模式起作用的时间可能比综合方法要长些,效果或许也不如综合方法全面。而事实上,即使自认为使用某一模式方法的咨询员,仔细分析其所用方法,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共同的因素,只不过他主要用这一方法而已。5 M3 Z5 D1 ^5 M8 s
实践中,大多数咨询师信奉只要能解决问题,哪一种或哪些方法都可以,故更喜欢采用综合的方法,以最有效为原则。( [  X: }* c5 X7 t3 C
6 {6 c6 l/ k9 I  x) j- r! U
咨询方法的关节点
% w; J* o) q  T. I+ K
3 v" k9 ^. ~1 Y- Q# h  `每一种心理咨询方法都有自己的适应症,也都有各自运用的关节点,把握这一关键,就抓住了要害。比如:( Q( `" U7 Y" h8 C* n* R$ a' K
精神分析方法的关节点是突破阻抗,找到潜意识;9 j" H( U1 q3 u# P3 M3 ^: {
行为主义疗法的关节点是确立靶目标;
) y( t2 r2 h: p) p! ]合理情绪疗法的关节点是发现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
/ W/ Q6 c: H  O! f% I8 C这些关节点也就是各种方法的重点,是学习和运用过程中要特别予以重点关注的。
1 a1 S4 L1 k( {& r) @, C, ?4 R/ G2 G
单元小结
  ]) k7 Z& [5 j; z+ c! r' j
; P: ^3 `, d, O5 d1、咨询方法与咨询技能密切相关。咨询技能中的解释、指导凭借的就是各种咨询流派的理论和方法,而且各种咨询方法还直接影响到咨询技能的选择。
3 F. L- D& f6 d2、尽管咨询方法有几百种,但重要的常用的只有近10种。咨询师应掌握最常用的咨询方法,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适应症和方法的关键所在。+ P+ G; x& s% p5 }
3、咨询方法的灵活运用是十分重要的。也就是要根据求助者的特点和咨询情境来实施不同的咨询方法。
1 Q# ^  L& ]! B' G3 z1 |4、咨询方法的综合使用是为了更好地、更快地取得效果。
5 _$ C6 T. K& v, ]1 {# D# J5、咨询方法的学习重在实践。要在实践中提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五  咨询过程范例(上)
4 z' m' g5 b" t' C$ \5 R+ R1 \) {! d9 J$ A, y. Q8 A- s
求助者简介) u. T) |$ b2 f; B( a) D1 _, Q) v( l

+ @" C( d# x: `6 h4 `! T! A7 d求助者三十二岁,男性,公司职师,因为学业问题求助。(本次咨询为该主题的第一次咨询,在这之前,求助者与咨询师已有良好的关系)
* r( B* t$ t: N. g; ?+ l: M0 a* l% P, x" Z- w
咨询过程  b  g+ N, @4 Y# B' b* x- A

  [% l  Z- S6 G! S7 s咨询师1:你今天想什么问题?(探问技术,开放式问题)
& j% g7 ~8 r5 _$ A求助者1:最近觉得很累,很不想动。  R" k' `" }. c
' M, i' w) y7 j5 R
咨询师2:再多说一点,让我更清楚你的问题。(具体化技术)
3 U: E: Y" ?/ U+ u# v+ O* i! w求助者2:最近因为功课压力大,工作压力也大,不知道该怎么办?。  W4 z  D" `, r" n
8 F- _  \8 e# \" j1 [1 C; P1 |' Q0 z7 F
咨询师3:你刚刚提到你有功课压力的问题,也有工作压力的问题,不知道你想先谈功课压力,还是先谈工作压力?(探问技术,封闭式问题)
: I* I( R3 ~3 `% Q求助者3:我想先谈功课压力,因为考试快到了,我念书时却依然不专心。
' }# o: |* [3 r! e0 n! P. W7 y7 p8 \
咨询师4:多说说念书不专心的事。(具体化技术)* P$ C- H/ `  @+ _' L+ f  E1 |; q
求助者4:上课时我是很专心,不过好像我的理解能力┉就是能力每办法发挥出来。然后记忆力又很差,所以回到家就忘光了。9 i# _2 t! k* a8 l% A7 L5 w

4 h, M& f4 U+ U) W# i# c咨询师5:虽然你上课很专心,可是因为理解力与记忆力差,无法记得上课的内容,所以觉得很懊恼。(初层次通情达理技术)# L# M9 P6 n$ A7 |. t
求助者5:对。
! W% _( \, N" R1 ~; u; d# y
0 w* b5 \3 _& M0 G" J# o咨询师6:听起来你的问题似乎跟不专心无关,而是跟理解力、记忆力有关,是不是这样?(探问技术,封闭式问题)
, p  ]7 u# m9 p求助者6:应该是跟记性差有关。其实我是满喜欢上课的,只是我不喜欢考试的压力。, O1 ?7 O2 }6 G7 U( I+ r3 G7 K5 G! l
' s8 F) b3 \/ V8 K% U6 Z# N
咨询师7:我还是不清楚你的问题,你的记忆力差跟考试压力有什么关系?(具体化技术)6 l% j4 v) Z# ~6 y
求助者7:当然有关系,我很喜欢上课,可是我不喜欢记东西(哈哈大笑)。
5 Y" \3 ]7 |1 k8 o/ l( q- M* \7 A; {
: @4 l0 n! q" z# q& r咨询师8:什么原因让你不想记东西?(具体化技术)0 I% S4 W7 ]" z3 q! w
求助者8:不晓得。
* Q8 R' Y$ J: N0 ?& N6 I
3 d. U) U, ^9 C" C! ?咨询师9:我这样说你看对不对。你的问题是因为你记忆力差,偏偏考试时须要记东西,所以就造成考试压力。你想知道什么原因让你不想记东西,我这样说对不对?(探问技术,封闭式问题)) t% R# q; P1 D# d
求助者9:对对!譬如说,虽让我很喜欢上语文课,可是我不懂为什么老师要记那些很死的东西。尤其是考问答题时,那些东西都需要死背,这种考试方式让我很不喜欢。又譬如上微积分的时候,老师讲的东西我都不懂,这样子上起课来我就觉得很烦。8 I  O0 `. m: U: D
% Q3 P; v+ [" x4 A8 J. O1 v9 t! Z
咨询师10:碰到需要死记硬背,或是需要理解的科目,就让你很头痛。(初层次通情达理技术)8 J& s! y6 K: K: E, [" q
求助者10:对!就是这样。还有,考试时,我需要强迫自己去念、去记,可是考完试后,就全部忘记。说实在的,念了一年也没有学到什么。
1 F- _' R- O1 X9 I# a/ G$ M" b' E7 z% U* z2 S
咨询师11:我把我们刚刚谈的内容,做个整理,看看我对你的了解是否正确。你的问题似乎跟考试压力有关,而考试压力似乎跟你的记忆力差、理解力差有关,例如要考试时,要你死背教材、要你使用理解力、都会造成你的压力。(概述技术)5 Z/ t, y, w- s( G: |
求助者11:说真的,我花了一年的时间上课、念书,却没学到什么东西,也没有吸收到什么。就这样,上完课,然后考试,考完试后就忘光光。即使平常没有考试的时候,我还是会看完后就忘了。所以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我要念书,答案就是为了那张文凭。
- J$ c7 }4 k8 _& _/ L5 N
7 M( U4 Z2 d8 N6 }: `3 d: l7 m" {咨询师12:为了文凭,让你念得好辛苦。(情感反应技术)# H8 f& k2 C3 n8 y( f7 y8 h; T# h' ]
求助者12:对。那要怎么办?
( `* K  x8 R: q+ @/ m% M. |( s, p, B( D
0 R9 x: {* |' A, |# B咨询师13:这个问题似乎让你好苦恼。(情感反应技术)/ z  B0 i6 p5 w0 H& ~
求助者13:是。我不知道该怎么办。8 B% }" u4 u7 L# h. P

0 D; f, r. `/ l5 Q咨询师14:你是说,如何提高你的记忆力与理解力?(探问技术,封闭式问题)
* ?( a" d5 ^7 K" H求助者14:对!如果没有考试的话,我会上课上得很快乐,不过忘得也很快,因为我根本不喜欢用脑。/ r* B! c* Y7 E2 ^' S

+ G3 b( \8 E2 f0 ~. i; r- Q咨询师15:你根本不喜欢用脑。(重复性技术)
/ z5 a+ J: J0 }$ g. ?. [求助者15:对啊!要我记东西或记事情,都会让我觉得好累。, Q& H* b% `/ [& x. J' P, c

& {8 |  Q" r# j) @( D! W咨询师16:要你记东西或事情,会让你觉得好辛苦(内容反应技术)。这样听起来,你的问题似乎跟你不想用脑的心态比较有关(面质技术)。
0 ~. I% n7 t- k$ F: J/ R& d2 o求助者16:我不知道,我真的不知道。
0 x9 X) h% H; Z+ ~  K1 `
0 H; o9 K5 N) ~6 D$ `) A3 o咨询师17: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探讨,看看能不能对你的问题有帮助。告诉我,你上课的情形?(探问技术,开放式问题)3 F, G: O2 I7 l  g9 [
求助者17:上课状况都很好啊!
- R3 J" P2 R$ @  T9 k- e8 T) `0 o( K% ~. x/ z, O' B; a# L/ O
咨询师18:或许可以这样说,谈谈你上课不想用脑的经验。(探问技术,开放式问题)! W' ?1 W3 c3 ~
求助者18:我也不清楚。或许不想用脑跟我的年纪大有关,因为上课时,我无法将一些概念联贯起来。就像上中级会计的时候,因为我以前都没有学过,老师上课讲解时,我的确懂,可是每次下了课之后,我就都忘记了。再加上自己本身的基础不好,又不想……譬如说,老师要我们找一些很重要的资料,可是我都不想去找。这要怎么说,我不知道该如何说,就譬如,上微积分时,老师要我们套用以前学过的公式试试看时,那些公式我都忘了,连最基础的公式我都忘了,不过,因为我不想再去翻书,当然就算不出来。所以说,上课时很有趣,可是算不出来时,就会觉得很烦,也忘得很快。: S& X! R" ]6 g1 E! d. r

2 ^! y% V' P3 g: J# s咨询师19:你除了上课不想用脑外,似乎在学习上也满被动的,例如要你去找重要的资料,或是翻书去找公式,你都不想动手去做。(内容反应技术)
0 t0 ]7 v/ P0 w( S求助者19:对!就是不想去翻以前的资料,就像你说的我很被动。即使上课时,我有问题,我也不想去问,因为我也不知道怎么去问,可能是我的表达能力比较不好吧。
6 k+ i( M7 V7 x. Q- n" i5 r+ }, M& r" C4 M& i
咨询师20:这样说来,你的问题除了不用脑外,似乎跟被动也有关。(内容反应技术)8 @* _9 d8 T( N0 x
求助者20:应该是吧!其实,我也不专心。- @% C  S) X2 L) Q$ I9 U5 G+ m
' x5 p% V7 m7 ^) K+ V" y$ Z
咨询师21:我还是不清楚,不用脑跟不专心又有什么关系?(具体化技术)1 u7 O+ z0 F; {5 C) _7 g' }/ N
求助者21:譬如说,每一次考试时,我拿起书来看,我没有办法说……很专心去看。我想专心去念,可是我就是没有办法专心去念。譬如,念语文时,我没有办法专心念语文,我会一下子翻微积分,一下子翻中级会计,就是没办法很专心把今天要考的科目念完后,再去翻别的科目。0 ~4 V1 o6 n5 u

* X! X4 v; d8 v* R" q* a3 `6 e咨询师22:听起来你所谓的不专心是指没办法专心把一科念完后再念另一科。(内容反应技术)" A. j' x* ^! r9 H! Q# g$ Y
求助者22:对就是这样。
" O6 V. q% B' K4 {8 E! d: z; ?) t. `8 }. s( s
咨询师23:这跟不用脑、被动又有何关联?给我一个你印象最深刻的经验。(探问技术,开放式问题)+ R' Z" q$ y& A! E' e, U* n0 S
求助者23:每一科都有这种情形,都有这种情形。
1 P! v8 Y0 |+ j) a, b- C4 Z+ m3 ~, }# _
咨询师24:告诉我你印象最深刻的经验。(具体化技术)+ C* C% l& ~1 v" V& a5 E/ E
求助者24:我念每一科时都这样,都有这种现象。) E6 D9 A# f8 [, w

- b/ u9 U7 p0 N2 R4 e咨询师25:似乎很难想到比较特殊的经验(情感反映技术)。不过,我还是希望你能告诉我你印象最深刻的经验(具体化技术)。
0 L6 ~$ J% g6 }2 z% F/ C# a6 `9 m% p求助者25:譬如我在算微积分的时候,我算一算,算到一半,我的脑中就会想到语文的什么东西,中级会计的什么东西,反正就会有很多东西在我的脑中塞。就是没有办法很专心一直算微积分。
5 C( _* O2 w& E) X* f3 F/ a/ q2 a
咨询师26:就是念这科,想那科。(内容反应技术)
; U, Q  t$ v: `( j# v, _求助者26:对。而且我每次化最多时间念的科目,就会考得最差。
4 ^4 Q! Q9 R8 {7 |% X' @; w5 X) s2 S  e3 @. ]; W9 d
咨询师27:你花最多时间念的科目竟然考最差,所以你对自己有一点失望。(初层次通情达理技术)$ C4 {% H# S( _( w8 `0 |3 A/ Z
求助者27:不是有一点,是很大点(哈哈大笑),所以这样让我更不想花长的时间去念。可是,每次考完后,我都会很后悔。我骂自己,其实我有很多时间可以念,可是我却不想花多一些时间念,而且考试卷的题目不会很难,我都没有读到。
; u" e1 ]# e0 R
6 X* v7 x, x. m. L3 _, K2 j. ^咨询师28:我不太理解你刚刚说的话。你说你花最多时间念的科目,却考得最差。可是你又提到,考完后你都会后悔没有花更多的时间去念。这似乎有些矛盾。(面质技术); }2 c  h2 `# S& \: v: @6 t2 o
求助者28:就像我花很多时间念中级会计,可是题目一发下来,却发现我都不会写。然后,所有科目考完后,我就后悔自己考不好是因为没有花很多时间准备考试的关系。我把它归因为我的理解能力差,也就是说,如果考试题目是照课本抄的话,或许我还会写。可是题目稍微改一下,我就不会。我想可能是我念书时,不想去理解的关系。
- t( i' \' \, b4 }* N: ?3 w1 A7 y# O0 }
咨询师29:因为你没有花多一点理解课本内容,所以只要题目变化一下,你就不会写,所以你后悔没有花脑筋去理解。(内容反应技术)1 f+ I# d$ R* t
求助者29:的确没有花脑筋去理解,只是想说用背的、用背的就可以了。
% r( d' C$ F3 Z
% n+ p3 W5 ^. q% O& H! F* j咨询师30:用背的就可以了。(重复性技术)+ J4 \( E3 `3 z: T& F
求助者30:对。以前念书时就这样。尤其是看到一本很厚的书,里面又有密密麻麻的字时,我就很不想去看。6 e2 V( L' F6 B
5 }) ~, r7 E: x+ o, v4 ?# A1 g' s$ h
咨询师31:如果你看到该念的书很厚或是书里的字很多时,就会让你觉得很烦,(初层次通情达理技术)。听起来你的问题不是记忆力差或是理解力差,而是你不想去花脑筋去想、去念。(面质技术)+ o& O8 _! D; }4 n* r8 K
求助者31:应该记忆力也差,说实在的。因为每次老师讲解的时候我都听得懂,可是隔了一天后我再去读的时候,就完全不懂了!
# W/ D2 A2 d, u# [8 y3 u5 H+ Z
, V9 z. K1 v' w  k3 p咨询师32:听起来你的记忆力让你很失望。(情感反映技术)
0 m& t. {+ T  z求助者32:对!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其实我一直在考虑,如果我不上班的话,我的状况会不会比较好。我上班上得不是很舒服,而且满有压力的。
9 D! ?; {9 u6 m1 B1 G
' @) w5 W5 v3 _咨询师33:上班的压力似乎让你的学习问题更严重。(内容反应技术)
/ i( i8 K9 e$ K6 |7 q8 p0 C$ g求助者33:没错,所以我一直在考虑,没有上班的话,我的问题或许不会这样严重。6 I: m+ ^/ J/ ^
6 A9 s9 V8 M  ^# R, k
咨询师34:如果你没有上班的话,就可以在上完课后马上复习,你的学习压力就可以减轻。(内容反应技术)+ k1 P: Z3 \* w  C) h& K
求助者34:(微笑)其实,没上班的话,我也不会那么认真隔天就复习。就是说,我上完课一个礼拜后,才会想说把书拿出来看,看看自己记得不记得。& b, S) W% y9 C& C: v

6 y/ M( J0 G3 S咨询师35:你刚刚说得我不是很清楚。我想弄清楚的是,通常你在上完课后,隔多久时间之后,会重新复习?(探问技术,开放式问题)
2 |1 O, q5 W  k) ?4 y求助者35:通常在一、二个礼拜之后,我会把书拿出来看一下,不过那时候已经忘记了老师上课所讲解的内容,所以就看不懂。当我看不懂时,我就想算了,然后就不再看。3 ]' ?* ]0 Q4 s- n
. y* n1 B& m& }: s; j) U5 @8 N6 _+ X
咨询师36:当你复习时,通常是在上完课之后一个星期,而且当你看不懂时,你很快就放弃。(内容反应技术)
0 w! ^: ~1 a( s3 ~8 A: t& N4 m9 j求助者36:对!不过,我会试着回忆老师上课的情形,但是,不管我怎么想,就是想不起来。我白天上班,晚上上课,老师又讲得很快,有时候作业又很多。有时候礼拜天写作业也都是要用赶的才写的完。说实在的,每天上班回来已经很累了,就只有礼拜六、礼拜天的时候休息,但是那时候就需要赶作业。我们几乎每个礼拜都要考试,虽然每个老师都对我很好,有时候考试还不算分,看起来似乎没有压力,不过每次考试时,他都站在我的旁边,让我压力好大。
0 N0 X+ L3 N) u$ {7 h% h  X- v/ d( U  [+ b
咨询师37:当你看不懂时,你会放弃,这是因为你白天工作、晚上上课,假日须写作业,所以你几乎没有时间弄懂。因为你没有时间弄懂,考试当然就不会写。虽然老师对你很好,考试的成绩有时候不算,可是考试时,老师喜欢站在你的旁边,看你作答的情形,所以让你觉得压力好大。(内容反应技术)8 \: {7 x% s4 l* q
求助者37:对!我就是这个意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10-8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十六  咨询过程范例(下)
6 ~/ t' K. a5 w% [1 Z: K0 f6 T4 }! P
咨询师38:我把我们刚刚所谈的作整理,看看我对你的理解是否正确。上课时,老师讲的内容你都懂,可是你在上完课一、两个礼拜才会拿书出来复习,这时候你发现老师讲的你都忘记了,所以就看不懂。当你看不懂时,你就放弃。你放弃的原因是因为有足够的时间(概述技术)。从以上我们所谈的内容,我有疑问产生,就是你一开始一直认为你的问题跟记忆力不好、理解力不好、不想用脑有关,最后又认为跟时间不足也有关。只是,你又提到,即使你不上班的话,你也不会在上完课后立即复习,你还是会在一星期后才复习。所以时间不足似乎是个较不重要的原因,而记忆力不好、理解力不好、不想用脑,似乎跟你的被动有关。你的被动让你在学习上,采用所谓的“蜻蜓点水”的方式来学习。就是说虽然你会主动拿书出来复习不过那是等到你对上课内容快要忘记时才会这样做。当你复习时,虽然你会“看一下”,不过上课的内容你已经忘记了,虽然会看不懂,然后你就放弃,;也不想用脑去思考、去理解。所以你的问题似乎是跟你的被动有关,而记忆力差、理解力差不用脑都是被动的结果。不知道我这样说,你的感觉如何(面质技术)?
* A+ m+ j- y* e! Z
* I/ `& y1 Z3 g- N求助者38:(哈哈大笑)对,“蜻蜓点水”的方式,对。不过,说实在的,我很喜欢上课,如果可以不用写作业,我会过得很快乐。
) S& [# Y9 W& V0 M- Y# P# w咨询师39:对!对!我很喜欢听人家讲,这样我会很快乐。
2 |7 |5 f( t3 V( s8 X
0 J. b% G2 V1 O7 B咨询师40:你只喜欢听老师讲课,不喜欢花脑筋思考、理解、写作业、读或考试。(内容反应技术)
4 P2 F+ w  {( V: F1 ]& W* g2 p5 v" w' U求助者40:对!不过,我也不是不去思考,只是想不出来。譬如,在工作上,我会想把某些事情做好,所以我会去想应该怎么做。可是每次我觉得这样做得不错时,到了老板好坏里,老板就会觉得我的想法不对,几次之后,我就不会去想该怎么做。反正我花很多时间动脑筋做出来的事,他都不满意,那我就干脆不想,由他来告诉我怎么做,甚至很多事情我都不想去做。
- z, ]; y( F% Q5 G1 H' C) o' |
9 z0 b0 ?1 v) n, r9 D) f咨询师41:你花时间、花脑筋的努力,常常被老板否决掉,你觉得很委屈。(初层次通情达理技术)
4 S3 f* @9 g/ Y' U7 {" Z求助者41:对。$ z, t) Q  g$ K1 K4 W" U. a3 O  ~

. G7 n! [. {. w9 h& Y咨询师42:因为老板不欣赏你努力,于是,你就让自己成为被动的人。(内容反应技术)
1 x# Z4 ]+ [& |& Z求助者42:对!就是这样。1 [' {. h5 @  c, Z$ A' J

/ ?% Y5 }% q/ ~4 f+ S  d咨询师43:你的家人和朋友会让你有类似的感受吗?" |$ a. k' ?8 n7 r
求助者43:好像没有,我朋友不会这样,我的家人也不会。1 o& ?% g* t7 J  j2 I' e
, `  n' }9 _! F: t9 n' _" X: ?
咨询师44:听起来这种情况最尝发生在你的工作上,来谈谈老板如何否决你的想法。(探问技术,开放式问题)
3 ?8 \  D" |. l求助者44:怎么谈,我不知道,要怎么谈?( g" q: I. m$ }" y& r/ ^  Q

4 L6 T2 j0 j2 L* ~. ?咨询师45:告诉我你印象最深刻的经验,就是你花了很多时间动脑筋,很辛苦思考做出的工作成果,结果被她否决掉。(具体化技术)
% O  x/ c; X- m9 _1 }/ D求助者45:譬如他今天要我做一个表格,我花了很多时间把表格做好,然后拿给他看。没想到他马上就说,这里要改、那里要改。我依照他的意思改完后,他满意了,然后就正式使用这个表格。可是用了一段时间后,他又开始挑剔我,说我设计的表格不对,说这里不对,那里不对。我不能说这是当初你叫我做的,如果我这样告诉他,他就会否认,然后说,我当初怎么可能要你这样做。所以,我都不想说什么。0 r8 d8 g9 N' h

4 M1 |4 Y, p5 X9 G$ T咨询师46:老板这样诬赖你,让你觉得很委屈。(情感反映技术)
: {! n. N1 ?# d$ O; b求助者46:对!我觉得很委屈。因为我觉得当初是你不对,可是现在不肯承认有说是我错。有时候,老板跟老板娘的意见不一样,老板要我这样做,老板娘说不能这样做必须那样做,这个时候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做,我很为难,我不知道应该听那一方的话。所以我干脆全听老板娘的话,如果老板批评我的时候,我就告诉他,是老板娘要我这样做的,这时候他就不会说什么话。" H; h! ^7 G% Z

# k5 D  T* q8 e1 c$ J) _咨询师47:听起来在工作上,你常常碰到左右为难的事情,让你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完全听从老板与老板娘的指示。(内容反应技术)
2 a! L1 s* }- v( j; F' T1 V! O求助者47:对!反正他们要我做什么,我就做什么。还有我也常常被冤枉。8 U. T7 H3 H# n) R
: T1 Y1 b: r' ]( Y
咨询师48:告诉我,你被冤枉的事。(具体化技术)
7 G: D$ b9 X" d* j4 i4 G5 Z' E求助者48:譬如,某些事情老板要我去跟大家提某个意见,后来在开会时,就变成是我的意思,不是他的意思。其实,我的同事都知道这不是我的意见,是老板的意见。譬如,他要我在开会时提出该怎么处置迟到的人,开会时,我就把问题提出来,结果他就当好人,就说这个问题不重要,不必讨论。
8 i8 U) S% |& m5 C
& g' `$ }/ k6 ?8 c: ]咨询师49:老板这样利用你、冤枉你,让你觉得很委屈,也很生气。(情感反映技术)
& I! I! f( j! `& m# K' O) g6 E求助者49:对!我觉得我在公司也不被重视。说实在的,以前我在公司说话还有一点份量,现在我几乎被当成隐形人。
5 G/ R6 T  Y3 x* m$ x4 y1 @9 z6 w& z* K  Z) Y/ O* J- l7 `* d
咨询师50:公司不重视你,让你觉得好难过。(初层次通情达理技术)4 t9 L& t* W3 ?, y( a
求助者50:就象现在的现实社会一样,拍马屁的人,会很红,不会拍马屁的,就像我,就只能做得要死要活,还被人家嫌,被当成出气筒。+ q) U, n$ j9 {+ W$ t
7 s4 T! K2 H# m" K. |
咨询师51:你踏实做事,反而得不到公平的待遇,觉得好气愤。(初层次通情达理技术)! O- }8 q8 ]; _& `) w
求助者51:对!
: d$ k7 U( P/ q# l1 [
6 m5 F1 K0 k& i# @, g6 U) [咨询师52:我不知道你在公司的经验是不是跟你的被动行为有关,不过我想换个方式来帮助你,看看这样做会不会对你更有帮助。我要你扮演老板与老板娘,也扮演自己,就是你一个人扮演俩个角色。然后让老板或老板娘跟你进行对话。老板或老板娘的角色就是不断否认你的想法,或不重视你,就象你在公司的情形那样。首先你先要决定的是这个角色应该是老板或老板娘,我再继续说明其他的步骤。(空椅法). W( a+ |1 o6 n) E, D$ n& K
求助者52:老板娘好了。& `2 T! d3 @4 n* ]8 j# }( M
8 {9 F! C1 l5 o8 N) U
咨询师53:你从这里选两张垫子,一张代表你自己,一张代表老板娘。(求助者选了两张垫子后),首先请你将你们的位置摆出来。0 b( l2 Q! L9 V+ \/ N
求助者53:(求助者让两张垫子的位置间隔约半公尺)
6 ?. [5 Y# S, w& C% k
. F! I4 b, q3 J* I5 q咨询师54:我要你同时扮演你跟老板娘。当你觉得那一方想说话时,你就坐到那一张垫子上面,代表那个人,然后向对方说话。如果对方有话要回应,你就坐到对方的垫子上,代表对方,然后将想回应的话说出来,就好像两个人在对话那样。我这样说你懂不懂。(空椅法)
3 ^/ h# d) j3 M  [4 o求助者54:我懂。2 B& I- \' Q; g" }  [9 ]9 ?

) ]0 g' R6 C- P, y1 f6 F咨询师55:现在请你闭上眼睛,看看那一方的声音较强,就坐到那一张垫子上,然后将你想说的话说出来。(求助者扮演“老板娘”)4 J1 p) C' r  L1 z: ?
求助者(老板娘)55:(凶巴巴的),我不是告诉过你,我要你这样做。为什么你不按照我的意思,你自己去想想。(哭泣), y8 L' `$ {/ I' K6 u  f0 Q4 [
8 n, p' K& w# F8 u5 |
咨询师56:告诉我,发生什么事?(具体化技术)
1 h. F9 J5 e$ ]6 J+ v7 U) {求助者56:我想到以前发生的事。1 A, ~2 D  O% A: c
8 e+ M7 T* r: ?- Z0 R' r  ^' T
咨询师57:告诉我以前发生什么事?(具体化)
% K' O6 k3 u0 I+ R  N8 ^$ h求助者57:(哭泣)我小学刚毕业就到一家成衣加工厂工作,那是我第一次出来做事,当时我姐姐也在那边当女工。我上班没有几天,又一位女工做错一件事,却把责任推卸给我。因为老板疼爱那位女工,他明知道不是我干的,还是把我辞退。; g/ Q- U# C( e& c
+ B' g- D) w& m2 e9 H
咨询师58:你觉得好委屈。(情感反映技术)5 k, V; b/ E: b8 n5 u" N3 n* U# l
求助者58:(点点头,哭泣)回家后,我告诉妈妈不是我的错,可是我妈妈一口咬定是我的错,可是我妈妈一口咬定是我的错,然后要我晚上睡觉时,将枕头叠高,自己反省,去想想看。
, ~& W% Z9 y" _2 i" ]. _
9 |3 \- B3 R3 m/ k+ U咨询师59:妈妈的误解让你更伤心。(情感反映技术)
3 e9 ]% a. H1 b4 o+ [. o求助者59:(点头,哭泣)当天晚上,我真的在床上叠了三个枕头,然后将头靠在三个枕头上,开始想自己错在那里,可是我真的想不出来,我真的想不出来(哭泣)。* i! Y- c5 H4 K( p' N3 x

9 z' T0 X' B/ `9 Y* M咨询师60:我觉得好迷惑。(情感反映技术)
% t2 }9 D+ q. _' ~( r' n0 ^求助者60:说实在的,反正从小到大,不管我跟别人发生什么事,我妈妈都会说是我不对。我在学校、在公司受了委屈,回到家里告诉我妈妈,我妈妈一定说是我不对,要我好好想想。
7 ^& O  F1 b4 K# i- q( K: K- X# @8 S* q4 b, P) z( N
咨询师61:妈妈对你的指责,让你搞不清是谁的错,觉得好痛苦。(初层次同心理技术)
& F" |& ?  Z, u8 j2 B# _* ^求助者61:对!后来我干脆都不想,反正我也想不出来。
: I% _* w7 E0 }1 n! V" C7 Q$ z+ W" T/ _
咨询师62:听起来当时妈妈的处理方法,让你选择放弃了自己的思考,当个被动的人,免得让自己感到迷惑、感到痛苦。(高层次通情达理技术)8 ]9 O& Z6 _' F( p- i) M
求助者62:或许是吧,好像是这样。
, q: t% }: Y2 H" P; }( c, R+ w2 G
4 H1 h1 m: H4 @7 Z7 T. K" a咨询师63:或许这个问题跟你现在的问题有关联,不过,因为我们今天谈话的时间已经快到了,我们可以把这个问题放到下次来谈。最后,我想回顾我们今天谈了哪些东西。
+ ]! k8 y# N6 q6 {% U9 o) }求助者63:好。
6 D3 W# Y, r7 ?$ Z3 Z; ~& T# S1 P2 i( M9 G! H: T
咨询师64:可不可以告诉我,我们今天谈那些重点?(探问技术)  X1 p  v& Q; A) |) f) i
求助者64:我说不出来,觉得很乱,好像忘记了。
: q, F& Z  z6 K0 R0 E
4 K5 {( @9 j/ f5 ^. h; G( W( i/ y. O咨询师65:我们换个方式。告诉我,你今天来找我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探问技术,封闭式问题)* U3 b9 t' E0 w3 M5 U9 g
求助者65:学业压力。
. w9 ^' h) x9 o- {9 D3 G, d1 U
$ \' ]" `1 C0 {$ {- p7 o; V咨询师66:一开始你认为你的学业压力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探问技术,封闭式问题)7 _$ S: b  N2 j! s
求助者66:不专心、记忆力差、理解力差。
' I) |9 s  i* n  ]* T7 m
( m$ z8 p6 x3 ?# O+ n; m咨询师67:你的问题跟不专心、记忆力差与理解力差之间有什么关系?(具体化技术)
. [% c0 _* W. k求助者67:“不专心”是因为我念书时,无法念完一科后再念第二科,而是……噢对了,你说的“念这科,想那科”。记忆力差是因为……当然也就看不懂。看不懂后,我就放弃,也不想用脑筋想。' A7 y, U$ d- e0 u. r9 ^0 @

. V" Y3 J& A& j咨询师68:你还提到,你最喜欢的上课方式是什么?(探问技术,封闭式问题). J/ H, ?& }! [. P. B
求助者68:就是只听老师讲,不用花脑筋写作业与考试。你还说,这是因为我被动,我的学习方式是蜻蜓点水式。7 n, Y+ n- y  p

" v& q; g& v) J! k- q3 `) s咨询师69:听起来,你的记忆力不错。(求助者哈哈大笑!)。再告诉我,我们谈到那些经验,跟你的被动行为有关?(探问技术,封闭式问题)% V5 g' D$ m' A% I5 o/ f
求助者69:有啊!因为我不想用脑筋想。
  |( m) d# U4 s* P
% r% Q$ X3 R2 d4 E咨询师70:收到那些经验的影响,让你不想用脑筋想,也就是让你被动?
' E2 P+ g8 x5 p- U6 N求助者70:老板、老板娘的指责,还有……我妈妈说什么事情都是我不对(眼眶红了起来)。
  _1 _2 E5 d2 O6 G
  N+ ~) h' T/ R3 v: N咨询师71:一提到这些经验,似乎又让你难过起来。(情感反映技术)
4 L* g5 a( ^5 |, ^求助者71:(点点头)5 }$ i; D3 _  H) W) }, h

( f( ?! F4 U' [% D% H咨询师72:看起来我们下一次谈话的主题,应该在这方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4-25 01:37 , Processed in 0.051268 second(s), 7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