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2790|回复: 0

[华北] 工资待遇低——大学生社工遭遇“水土不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30 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菜菜小蛋玄 于 2012-3-29 17:15 编辑 ; _1 l$ p# [! C4 _0 J4 S  F/ m& m, M

! |2 J; P# r8 U% L9 F) T. f8 K作为一种新兴职业,大学生社会工作者正是目前社会的急需。从2009年开始,北京市决定用3年时间选聘5000名大学生社工。然而两年间,已有1100多名大学生社工由于各种原因流失。据了解,近年来,在北京、天津、南京、青岛、宁波等地都开始招聘大学生社工到基层社区工作。2 g- n9 m5 q  [; B( i
职业热情遭遇基层实践对接难题 + z5 j, K  T) i% D4 ]# m6 q
北京市从2009年开始正式招收大学生社工,当年计划招收约2000人,报名人数达16200人。由于报考人数多,2010年选聘人数增加到3000人。4 Z7 l: B# j$ B  q7 Q# @* L
2009年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研究生毕业的张璐便是第一拨“尝鲜”的大学生社工。当年,她通过北京市的统一招聘进入西城区金融街某社区服务站工作,做青少年和宣传工作。不到两年时间,她就升任社区服务站副站长,还帮所在街道成立了团支部,但最终张璐还是选择离开社工的岗位,进入一家国有商业银行工作。7 F6 Y5 i, {2 c1 I6 T0 D
“当时选择这份职业主要有3个原因,一是对这份国内新鲜的职业有兴趣,二是觉得能获得非常好的基层工作经验,三是能解决北京市户口。”张璐坦言,虽然到社区工作之前对社工工作进行了一定了解,但真正开始工作才体会到,社区工作远比想象中的琐碎繁杂,经常要接触流动人口、刑满释放人员等形形色色的人,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
3 U$ u9 B1 P) Q2 Q“在书本上,社区工作者有固定职责,有条有块地开展工作。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是各种事情接踵而来,甚至一个比一个紧急,实际上并不是一件轻松的工作。”2009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来到丰台区卢沟桥某社区服务站工作的朱云说,“当时每月只有1000多元的工资,付完房租就所剩无几,实在是理想与现实相差太大。”7 M# M. o; r/ J, n
发展路径不明导致部分人才流失
+ [( `( r* L( V& I$ n' J) c虽然已经离开了社工岗位,张璐依然对这段难得的基层工作经历心存感激。“感觉自己比较幸运,街道的领导、社区服务站的领导都很信任我们这些大学生社工,自己的很多工作想法都可以在社区实践,收获很大。”张璐说最终促使她离开的,除了现实的待遇问题,还有她内心一直解不开的困惑:做社工没有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自己在社会中到底是一个什么身份?1 V! |- F$ A7 V1 [; |) `
北京市朝阳区职工大学科研处主任白新睿曾对朝阳区近200名大学生社工的现状和需求进行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在对目前工作满意度评价方面,没有人“很满意”,选择“比较满意”的只有23.4%,选择“凑合干”和“不太满意”的占34%和34.6%。“调查中有八成多的大学生社工对于目前的工资待遇不满,还有近四成人感到社区工作没有前途,1/4的人认为社区工作没有成就感,这是大学生社工流失的重要原因。”白新睿说。
9 Q" v; h, z! k+ {9 ]' p2 Q+ M据了解,北京大学生社工政策实施两年间共流失1111人,再加上部分未报到的,流失比例约20%。  a1 m! a$ i+ ?$ {+ B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志英主持的课题组2010年对北京市70多名大学生社工展开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社工认为其社会认可度“较低”和“非常低”的比例分别为47.5%和18%。在社区里,他们常常身兼数职,有29.5%做民政工作,18%做文教工作,13.1%做内勤,此外还有从事社保、计划生育、城管、流动人口管理等各项工作的。“自我定位为‘社会工作者’的大学生在社会评价中却遭遇碰壁,被视为婆婆妈妈的居委会人员,这种落差是值得深思的。”李志英说。- q3 ]* p- u/ v1 s. W
缺乏基层工作经验成为工作开展的短板 . D! r' s, r5 }# G
社会工作从英文“social work”翻译而来,是以“助人自助”为宗旨,在社会服务、社会管理领域,运用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帮助有需要的个人、家庭、群体和社区,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恢复和发展社会功能的职业活动。因而,专业知识和专门工作,同样应该成为大学生社工工作的关键词。
1 F% n. g! M# C而在现实中,专业技能和基层工作经验的缺乏成为大学生社工开展工作的短板。根据白新睿的调查,虽然大学生社工在年龄结构、知识素质、学历结构等方面显著优化了社工队伍,但仅有8.5%的大学生社工专业对口。因此,通过培训提升专业技能的期望在大学生社工群体中比较强烈,60.1%期望“提高组织协调能力”,期望“提高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能力”的占52.7%,期望“增强群众工作能力”的占38.8%。对于自己在社工工作中最应该改进之处,47.5%的大学生选择“交际能力”,选择“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的比例均为21.3%。$ i+ z+ Y5 Q: t0 ?6 h# x. c
“调查结果表明,与原有的社区工作者相比,虽然大学生社工有学历高的优势,但是在应对复杂的社会关系方面仍然很稚嫩,仍需更多的历练。”白新睿说。
' [8 R8 d2 x. {$ f
/ u; {( j( T, i9 t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李越老师直播间|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11-21 04:50 , Processed in 0.105137 second(s), 10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