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1 Y3 a+ g! a/ m. m# p' E 究竟怎样的模式,既能解决需要帮助的群体的具体需求,又能让全社会的公益资源、慈善物资得到最高效、最大化的利用?$ n. p; X% Z, p9 x6 U9 O8 B
q% M$ x) z8 [; X( N 根据《贫困地区小学生缺鞋状况调查报告》的实地调查,贫困地区仍有大量的儿童缺鞋穿,“两年只有一双鞋、与兄弟姐妹合穿一双鞋、鞋穿得实在无法穿了才能有新鞋”的现象在个别地区依然较为严重……如何捐赠,就可能就涉及诸多琐细、但必须面对和必须解决的问题,比如每个孩子鞋子的尺码是多少;长年在山里行走,他们平均多久就需要换一双鞋……5 ` g6 { w. L9 ~
# u. @: {" j& B: ]5 t. v 这就需要在启动捐助之前“先问所需”——做针对性的需求调研、调查工作,这样公益慈善才会做得更精细、更专业、更具针对性,也更具有可持续性。/ Q$ b0 }, D6 c2 _ g% _1 J5 a9 K
8 j. i6 z2 r* m( V6 F 公益慈善应该是一种长期的、持续的爱心付出,相比“一掷千金”,慈善捐助需要的是可持续的“精细化、专业化、针对化”创新流程。在捐助之前,是否能够出现更多的“先期调研报告”,不再是“一次性的、不问所需”式的捐助,而是“先问所需”,做好先期调研、调查,进而后续确保受助人得到真正所需的关爱。这样的公益,才是物尽其用的公益.这样的慈善,才是人人参与的慈善。& I, @2 L! Y8 r1 ~7 u
- U; D/ K" I-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