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890|回复: 0

[时评] 慈善会应转变为社区基金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7-15 10: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流资讯 于 2014-7-15 10:35 编辑   x/ r5 d8 _7 R( W; G

( F# \% U8 ^, g# a# D; a
慈善会应转变为社区基金会
来源:中国慈善家
让慈善会回归城市级的基金会的本来面目,用本土的资源解决本土的问题,做本土的社会创新
; D/ R2 [1 z! g+ ~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近几年,官办慈善机构饱受诟病,甚至有人主张直接废除。你怎么看这些机构的改革方向?. B% W6 K& F) f$ S6 z8 I7 A
     房涛:慈善跟经济是一样的,国企也有干得好的,民企也有倒闭的。我们应该清楚,官办慈善组织的存量是多么宝贵。把存量消灭了,才会有草根的成长,这个思路也不对。应该是一边做增量,一边发展存量。做出新的增量,需要时间周期。如果有更多的人有决心、有方法改革存量,使得它们的法人治理、现代管理、资产保值更加健全,甚至比草根组织更加成熟、优秀,为什么不好呢?# Z1 w! h. ^. l, L* I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关于慈善会的转型方向,这两年开始有一些探索。作为地方慈善会的秘书长,你认为慈善应转向什么性质的机构?/ ]* f; L6 r6 M5 W$ t8 ~
    房涛:深圳市慈善会应该变身为类似美国波士顿基金会的社区基金会。接下来,民政部推动各地慈善会改革,就应该这么做,让慈善会回归城市级的基金会的本来面目,用本土的资源解决本土的问题,做本土的社会创新。$ k% B" r; e2 P0 h. T% Q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波士顿基金会的善款是怎样的流向?我们可以借鉴哪些?
( ?! e* W) I( ?. O5 `, Y) _* S3 d     房涛:它的慈善资产,有三个流向。1/3是定向,跟国内一样,开支票形的,人家捐过来多少,捐到哪里,就按他们说的做,基金会做好服务和监督。1/3是项目基金,即冠名基金,就是基金会发动捐赠人成立的基金,也有一部分是托管的,包括城市里的私人基金会、公司基金会、家族基金会,甚至是小的社区基金会。最后的1/3是非定向的资助,怎么做呢?它收购了一家类似恩派的机构,作为它的事业部。
6 [1 _) v" O. A0 n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如果有突发的重大灾难,例如地震,那么它还参与募款吗?8 Z. [- y% s6 ?9 B, ]. B6 V1 ^
     房涛:我跟波士顿基金会总裁交流时,我问他,你们的善款都用于本社区的共融共建发展,如果美国中部发生了地震或者西部发生了海啸,你们不应该去救吗?就像我们的汶川地震一样。他说,自然会有以救灾为使命的机构去,他们最多有20%的善款支持。他们的使命就是和这个社区共同进步,真正地服务本社区的人,得到社区的尊重。
- e) \7 @% e; n; M# h9 a9 @汶川地震后,深圳慈善会募集到12.7亿元,我曾以此为荣,现在我认为这个结构需要调整,善款需要投放到更加有效的地方。再发生地震,我会介绍我的捐款人捐给壹基金,或者类似的以救灾为使命的基金会。中国需要越来越多类似的区隔,分别以教育、医疗、环保为使命。社会需要竞争,只有竞争才会更加美丽。
1 A) n, |; S6 h- ]5 @4 I2 W, k/ \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这个模式适合所有的地方慈善会。1 `" L) E" z! b
    房涛:转型是必须的。各地的慈善会都应该调结构,真正地与社区共成长,做社区的人文关怀。这样,才有可能有更多的社群参与,社群的参与对基金会是非常大的支持。
3 }! v. F8 l! n# K; z8 V' h$ V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慈善会转变为社区基金会,对城市社区的发展会带来哪些改变?
, u3 Z: A1 G0 J" X; x    房涛:基金会把社区资源集合以后,就能把最贴近各个社区的服务送到社区,社区的自治和共建就有了一种方法。现在,社会组织包括社工组织,天天叫穷,员工工资低,没钱发,为什么?因为很多架构的设计,很多内容没有贴近社区的社群,导致社群参与不够。1 H; K$ B& }3 K$ m- i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党和政府十分重视社会建设,社区基金会是否可以成为社会建设的平台和出口?
+ L! r. c( M/ e& j* y- B9 H0 y    房涛:社会建设不是政府的社会建设,而是政府、企业和社会三方共建的社会建设。社区基金会是政府、企业和社会组织共同解决社会问题的一个载体。这个载体不可能放到居委会,也不可能放到社区工作站,他们都是政府载体;也不可能放到社会组织里,目前在基层的社会组织就是社区服务中心,由社工在做,但社工都是刚毕业的大学生,实力不够;社区的企业有可能,比如物业管理公司可能有这样的意愿,但这不是它的宗旨。( y! n7 W, [; j* V. w
如果有一个模式、一个载体,并且可持续,它是什么呢?我们现在找不到。这个载体需要一二三部门共建、磨合,这三者看待社会问题、整合社会资源的视角、诉求和路径不同,但是他们希望的结果是相同的。有什么样的办法让他们放弃各自固有的做法?我认为社区基金会是一个很好的载体。
9 F0 b2 @/ x# d' T0 S: Y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据你观察,地方慈善会转向城市社区基金会,有哪些困难?2 z! a9 Q! e: N9 a4 ^5 C
      房涛:我认为,首先是思维理念。很多慈善会还是以政府领导、号召或者当什么“长”为荣,还是以大企业捐多少钱为业绩。9 @" c; N" `- x5 U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亟需改变的是思维。
) r4 @# p3 l! A* D( U8 g0 p9 _( h$ t     房涛:对。你到底想干什么?你真的拿到那么多善款和支票,捐赠人很多,你就非常满足吗?这是你唯一的目的吗?其实不是。3 `) R( ~- o( K7 a
第二是方法论。去年,领导找我谈话,谈慈善会的改革,他比较担忧—如果你们真的走向市场了,能打得过壹基金吗?能打得过别的基金会吗?我跟他讲,这不一样,壹基金的使命是做民间救灾第一基金会,它花了两年半的时间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芦山地震后的捐赠爆棚是理所当然的。比如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芦山地震时不接收赈灾善款,他们希望大家把钱捐到能够有效使用赈灾善款的组织去。我们慈善会也是,我们的未来就是应该做社区基金会。
4 ^% Y3 p: s6 P, k: O     慈传媒《中国慈善家》:深圳慈善会在为地方慈善会变革探路。! }$ K4 R) y, O3 e4 ^0 w
    房涛:也没这么伟大。我的判断,它应该是这个趋势。我非常希望在深圳这样一个城市做出试点,如果行得通,更多的组织自然也会做这件事情;如果行不通,那么大家会有更多样的变革,不断完善。
$ ]2 M! ~! {# E- ?8 x7 s- E) Q
/ Q1 d) b8 `. e" \+ P! w
6 n4 u# K7 |9 R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5-5-13 07:52 , Processed in 0.050626 second(s), 9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