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秩序与专业精神 ——第五届全国社会工作奖励赴港交流感想 本文发表在《社会工作》杂志08年5月上
! j- e9 B# Z: j% }) K0 B+ f5 I b3 n+ x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虽然我到香港时间很短,没有那么深的体验,不过从一些小细节小事情上却对港人的有序与专业感触颇深。4 J; M2 K3 `9 z, `" ^, P2 Y
初入香港,感觉地方很小,除了钢筋水泥的一幢幢大楼外,在市区是很难找到一块稍微像样的绿地的。所有香港也得名“插绿香港”。无论是在高架上,还是在地面,满眼望去是高楼、高楼、还是高楼。在这块寸土寸金的地方,用“插绿”两个字来比喻是再也恰当不过的了。香港的街道除了繁华外,另外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整洁。整洁的标准是,没有常见的纸屑、烟头和痰迹,这三样在内地街道可是司空见惯,见怪不怪了。一双白鞋子,在香港一周居然没有灰尘。这也出乎我的意料。- S; m8 D4 ~, G2 r
香港的生活节奏很快,人们总是行色匆匆,但港人在十字路口,却真是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即使很小的街道,没有车来,行人也都会等在两边,直到绿灯亮起(香港是绿灯表示行人可以走过),他们才会穿街而过,交通规则遵守的有点“死板”。如果是在内地的十字路口,上下班的高峰期早要乱成一团了。由于我事先了解香港交通秩序,才没有象在内地一样,只要看见没车,就敢闯一闯红灯。值得一提的是,红绿灯柱上还有专门为盲人设计的声音设备,经常看TVB电视的肯定对此不陌生,那叮叮的声音也成为香港的标志性文化。
4 C1 x" _% V0 K R$ R/ O 来了几天发现,香港的街道其实并不宽,车也不比内地少,汽车车速也很快,但却少有堵车现象。不是司机的技术差异,我感觉苏州的司机的技术也不亚于香港的司机。那真正的原因是什么呢? 原来他们绝不乱抢道。每辆车规规矩矩走着固有的车道,所以并不用担心过快的车速会导致与前面乱拐弯的车相撞。甚至有时两辆车并道转弯时,车速也不见减。
$ t4 l& B7 f1 Y 在巴士站台,等车的人自觉地排成了一字队伍,上车时,井然有序而很高效。一次,我在理工大学附近车站坐公交,队伍从站台一直排到天桥上,又从天桥这边排到天桥的对面,虽然如此,仍旧有人走到后面排队。我正发愁这样排队,什么时候才能等上车,但大概只有10分钟左右,我就已经在公车上了。- C" c2 Y5 c b6 V' ~# [* R% E: R
在街边,也没有随意乱停车的现象。很多地方立着类似的警示标志:此处停车将会被不经警告而提起控诉。而在内地,街边随便停车已蔚然成风,甚至有的时候,盲道都成了专门的停车道。
/ ~! ^! d, r) E9 I 由于楼高,香港电梯很普遍,在电梯上,人们自觉地站在右边,把左道空出来让赶时间的人通过。乘坐升降梯,人们也会等待赶电梯的其他人上来再关门。商店购物,餐厅吃饭,游乐玩耍,也时时感受着港人不折不扣的秩序,一切都太井然有序了。我想再莽撞的汉子到了香港,受到这种分为的熏陶,恐怕也会遵守这种秩序而变成绅士吧。
7 z, c9 y# W" I- J 港人的有序促成了香港的繁华与效率,使得香港在许多的方面都走在内地之前甚至是世界前列,比如政府的高效与廉洁,福利事业的发达。那么同为华人,港人与内地居民在秩序的遵守上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除了受英国人统治过之外,深层次的内在原因,我想也是值得内地深入反思的。
5 z9 G ~& m0 c. j4 T1 j 接下来几天的所见所闻与所思,则让我似乎明白了港人有序背后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将之做为做事准则的专业精神。无论是政府首脑,还是知识分子或者是街边的小商小贩,他们无一不坚守着自己的专业精神,努力的工作,有序的生活。' p& a, K# R/ g8 x% i K
不知大家是否记得,香港现任特首曾荫权竞选时曾以“我会做好这份工”作为竞选口号。曾特首在他的竞选演说中,抓住这句话蕴含的专业精神,对港人做出了一个承诺,按照一切专业竞选活动的要求,全力去做一个专业的特首;同时他也做出了一个号召,呼吁港人坚持过去赖以成功的工作伦理,即专业的精神,继续为香港的美好明天而奋斗。曾荫权的这个口号赢得了港人的选票与民心,他成功入选特区行政长官职务。
% w, q6 |5 K- }* z 即使这只是政治人物秀,但同样是特首的前任行政长官董建华却没有那么幸运了。香港科技大学去年的毕业典礼让董建华站在了风口浪尖。毕业典礼上,一群大学生拉起横幅,高喊口号,抗议校方颁发荣誉法学博士予以董建华,批评校方蔑视知识,滥发学位。他们要求校方应该更民主,考虑各方的诉求和感受。典礼的混乱场面屡次打断了董建华的发言,迫的他只得要求学生“给我说话的自由”。凤凰卫视节目主持人梁文道对此的评论恰到好处:大学在其本意上都应该是“宇宙性”和“普世性”的,都应该是包容天下的,能够让普世的各种意见各种声音自由并现。一家大学的毕业典礼要是有人闹事,不仅不是一件丑事,反而是它校风开放的证据,是大学专业精神的体现。( [0 ?1 [7 o( i& n
而香港广播处处长朱培庆的不光彩下台则更是政府廉洁、议员尽责、媒体穷追不舍等专业精神的胜利。7月的一个夜晚,朱培庆在港岛最热闹的铜锣湾的一处高级私人会所里纸醉金迷之时,与来自内地的艳女COCO邂逅。朱一见倾情,于是豪掷万金,既看脱衣舞,还鬼使神差的带艳女外出逛街。这个失误直接导致另一个致命的邂逅——朱培庆与一群碰巧在此附近采访的娱乐记者撞个正着。朱培庆想凭借的权势与人脉悄悄处理,但媒体的力量却是不容忽视的,第二天,这则消息成为港岛各大报纸的头版头条。朱培庆以醉酒为由再三解释道歉希望能涉险过关。但这则新闻实在太轰动了,媒体们是穷追不舍,议员们更是高谈阔论,其后大众报章对此做了全面报道。廉政公署先是要求朱辞职谢罪,后又将其开除出公务员之列,免除退休之后可享受的一切待遇。他不但自己名声扫地,也连累妻子辞职,事业、婚姻都亮起了红灯。1 F b8 E6 I; \# O6 s
我在香港的几日,适逢香港社工界罢工,抗议政府的整笔拨款制度。社工与政府在此次罢工中表现出来的井然秩序与专业精神也让我深深的佩服。社工们并没有因为罢工而全部停止对弱势群体的服务。相反,他们启动了临时机制,部分社工留守机构保证服务机构的正常运作,部分社工参加罢工。在罢工中,社工们也十分克制,希望政府可以接受请愿书,从社工和享受服务人群的立场出发,检讨整笔拨款制度并且处理社福界的投诉。而政府方面,不仅出动警察维持秩序,更呼吁社工以人为本,社署署长本人也亲自接受请愿书,成立临时委员会与社工界代表共同商讨对策。理大的社工老师说,社工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一种专业,以人为本的专业。只有坚持专业的精神,社工才是真正的社工。
: n, `, ] G; t2 g0 C6 A0 ?. l2 k 这让我又想起了前段时间朱茵与刘嘉玲主演的电影《性工作者十日谈》。它更是将港人所坚持的专业精神通过一个妓女之口说出来。影片讲述了20世纪初的香港夜总会,受到内地娼妓的冲击,逐渐成为夕阳产业,香港的小姐们也不得不放下身段,沦为名副其实的性工作者。由小姐转行做妈妈桑的JIAJIA,顺应形势、引进了大量“北姑”的妈妈桑Jenny,小姐中的佼佼者Happy、“问题”小姐NANA以及同性恋男妓TONY,这群在社会底层挣扎求生的边缘人上演了一幕幕的爱恨情仇。而在游泳池边,即将要退休的Happy却因为一泡尿和JIAJIA发生争执,情绪崩溃,道出了七年来,不为人知的心酸。那句:“七年来我不赌,不养小白脸,我不做不带套的生意,我他妈不抽烟,不喝酒,不吸毒,我他妈从来也不闹心情沮丧,谁做鸡做得有我这么意志坚强啊?!我是靠这专业精神来稳住自己,我他妈才没有发疯!”成为本片最闪亮,最引人深思之处。7 { O, X0 w$ C
比照内地,专业精神似乎与我们所说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精神接近,而内地人们却更亲睐用“潜规则”来解决问题。港人凭借着他们社会各界的专业精神,创造了华人世界的种种奇迹,造就了香港辉煌的过去与繁荣的今天,如何在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内地社会福利事业中吸取香港的经验与教训,则是我们社会各个阶层,各个职业所需共同思考与努力的。 |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注册会员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