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流社工网

 找回密码
 注册会员
查看: 1443|回复: 0

[新闻媒体] “政府订单”飞速增长 社会组织能否承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6-13 0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莞清流 于 2012-6-14 09:05 编辑

“政府订单”飞速增长 社会组织能否承重?
2012-06-13 08:28:00 来源: 南方日报(广州)

CFP供图

       广东正在着力推进创新社会管理的步伐,而“政府放权,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无疑是焦点之一。去年,我省颁布《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及一系列配套文件。6月7日,我省公布了《2012年省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目录(第一批)》。可以期待的是,政府购买服务的份额或将出现突破性增长。

  省政协社法委此前的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全省社会组织能够承担政府转移职能的仅占15%。面对激增的政府购买服务“大单”,社会组织能否承担重任?政府购买服务如何更规范化运作?本报试图以广州政府购买社会服务为样本进行解读。

  在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面,广州起步较早,并迈出了一大步。不久前,在广州召开的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经验交流峰会透露,目前,广州已建成132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在今年6月底前,每个街道至少有一个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届时数量将达140个。今年,广州市将安排2.6亿元用于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此外天河区还将另外安排4个亿购买社会服务。据统计,无论是社区服务中心数量还是政府购买服务总量,广州市在全国各大城市均居第一。

  面对激增的政府购买服务“大单”,广州的社会组织能否承担重任?

  就在年幼的社会组织还在“摸着石头过河”时,“政府订单”却飞速增长。

  据了解,在广州,政府购买社会服务起步于2008年。最初,海珠区政府出资200万元,向启创社工服务中心购买了3条街道和两所中学的青少年服务项目。紧接着荔湾区财政拨出100万,向大同社会服务中心购买两项服务。随后越秀、天河、番禺等区也开始了政府大规模购买服务的活动。

  “开展一项新工作就设立一个机构、增加一批工作人员是传统的工作思维方式,只会导致政府服务机构和人员的不断膨胀。”荔湾区冲口街街道党委书记周志坚说。他认为,多元化的公共服务需求单靠政府部门已经无法满足,必须建立健全政府购买服务的机制。

  据介绍,在购买服务之前,社会服务的具体事务基本上都是交给社区居委会做。“如果不将这些社会服务‘外包’出去,居委会实际上是做不好的。”周志坚说。

  据他分析,居委会承担着社会救助、就业再就业、计生等130多项管理和服务工作,工作人员根本无暇开展更多有效的服务。“如果有20多个大专学历以上的社工介入,社会管理质量会大大提高。”

  正是意识到了政府购买服务的必要性,广州的政府“订单”在快速增加。2008年,广州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为400万元。2009年,广州市、区两级财政投入逾2000万元。2011年,购买服务资金进一步增加为8000万元。今年,广州市政府购买“大跃进”:全市将安排2.6亿元,此外天河区还将另外安排4个亿。

  年幼社会组织受考验

  甄鹤从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到香港实习了1年,2009年中大社工服务中心成立时他开始了在广州的社工生涯,如今已是该中心的副总干事。甄鹤深有感触地说,“前两年,我们愁的是政府没有投入足够资源,都是街道和一些香港公益机构以捐助的形式维持社团的运营,社工的收入维持生存都难。现在机会来了,很兴奋也有些担忧。”

  随着政府“订单”的大量增加,广州不少街道负责人反映,难以找到合适的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现在的状况是粥多僧少,符合要求的社会组织不多,服务质量打折扣。”周志坚说。

  据了解,广州目前有90多家社工机构,80%以上都是2008年后成立的,几乎都瞄准了家庭综合服务中心这个政府购买“大单”。

  社工组织服务不成熟,社工缺乏是重要原因。有报道指出,今年广州社工缺口将达6000人以上。巨大的社工缺口,让社工组织陷入了“有钱也招不到人”的困境。按照规划,“十二五”期末,广东省要实现每万人中有5名社工的目标。以广东当前1亿的常住人口计算,专职社工也将达5万人之多。但实际上,目前广东省专职社工仅3000余人,其中广州2100人有社工证。

  “广州骤然升温的社工需求,主要推手来自政府大量购买社会服务,而社工机构大多刚起步,社工也多是刚毕业的年轻人。”广州大学社会管理研究院副院长谢建社表示担忧。

  对于这一点,一些社会组织的负责人并不否认。“我国高校设置社会工作专业还是近年的事,而早几年的毕业生很多都未从事社工工作。”甄鹤说。

  薪酬待遇是留住社工人才的一个关键。广州市民政局对社工的薪酬指导线为3000元/月—6500元/月,但大多数社会组织刚起步只能付“最低工资”,造成了社工专业的毕业生不愿意做社工,从事社会工作的人基本上都不是社工专业毕业的现象。

  “摸着石头过河”的NGO

  个案剖析

  5月30日,广州大新街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长者部正在开展“脑有所用”长者电脑初级班活动。

  南方日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社工们先是引导小组成员进行相互认识,介绍此次活动目的及内容,并让组员讨论学习电脑的好处。之后,向组员讲解电脑的用途、构造,并教他们基本的电脑操作,最后让组员亲自动手实践。这是广州阳光社会工作事务中心购买政府服务的一次活动。

  据了解,广州阳光社会事务中心是广州第一家进社区的社工机构,设在越秀区建设街,由广东工业大学社会工作系的5个教师发起成立,如今开展活动的范围已扩展到3个街道。中心总干事徐玉霞介绍说,2009年中心刚成立时,越秀区政府尝试出资28万元,用于购买建设街社区自治服务。随后两年,中心获得了市、区两级财政超过500万元购买项目,专业社工由5人发展到40多人。

  徐玉霞说,“阳光”不到4岁,如何做得好,是“摸着石头过河”。

  如今,广州市政府购买服务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社会福利与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社区矫正、劳动就业、青少年教育、残障康复、婚姻家庭等领域。

  本栏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刘茜

  当务之急是

  培育社会组织

  专家观点

  “一个发达的现代社会需要发达的非政府组织,政府购买公益服务是一种国际性趋势,必须尽快培育合格的社会组织。”广州社科联合会主席郭凡表示。

  在郭凡看来,在加强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购买服务、转移职能正在逐步由政府自觉走向制度安排。但政府却把重点放在了“购买”而不是培育NGO。他建议广东省要重点培育“NGO支持型”社会组织,全面提升NGO能力。

郭凡说,香港有八成的社会服务都是政府向非政府机构购买的,人口不过700万的香港,却有超过1万家民间组织,承担了大量社会管理和服务的功能。据调查,美国非政府组织总数超过200万个,经费总数超过5000亿美元,工作人员超过900万人。如此庞大和活跃的非政府组织,与美国“大社会,小政府”的制度结构互相配套。

  而人口超过1400万的广州,去年举办了一次大规模公共服务购买洽谈会,仅有34家社工服务机构出席。“政府也不能只重视NGO数量,要关心它如何成长、发展。NGO只有发展壮大、良好了,才能提供更优质的服务。”郭凡强调。




   原文链接:http://news.163.com/12/0613/08/83S88S2J00014AED.html
   相关链接:社团一哄而上“抢订单”考验政府公信力(图)
                     http://www.qingl.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3697&fromuid=7797



该贴已经同步到 东莞清流的微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会员

本版积分规则

QQ|清流社工网 ( 苏ICP备19044186号-1 )

GMT+8, 2024-7-8 19:30 , Processed in 0.042119 second(s), 8 queries , File On.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3,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